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設置

法律責任設置

發布時間: 2020-12-17 10:57:45

㈠ 擅自設置排污口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污染,並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將廢水進行稀釋後排放的;

(二)將廢水通過槽車、儲水罐等運輸工具或者容器轉移、非法傾倒的;

(三)在雨污管道分離後利用雨水管道排放廢水的;

(四)其他擅自改變污水處理方式,未經批准設定的排污口排放廢水等規避監管的。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實驗室廢液進行安全處置,排入污水管道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在景觀、娛樂用水區域行駛的以油為燃料的機動船(艇),未按規定配備防污設備或者防污設備存在重大缺陷的,由海事管理機構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條規定,用傾倒、堆放、直接填埋的方式處置污泥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治理,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危險廢物,逾期不採取治理措施或者處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指令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逾期不申請復議、不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二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㈡ 法律責任主要包括

三種:

  1. 民事責任

  2. 刑事責任

  3. 行政責任

㈢ 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私設會計賬簿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會計法》第四十二條規定: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
(二)私設會計賬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㈣ 法律責任對法實施的意義

是因違反會計法律所應承擔的責任。會計法對於法律責任有專章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年1月21日六屆人大九次會議通過,1993年12月29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修正,1999年10月31日九屆人大十二次會議修訂)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一般法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特定責任】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特定責任】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特定責任】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特定責任】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監管部門瀆職責任】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泄露檢舉情況的責任】違反本法第三十條【檢舉】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依法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㈤ 法律責任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法律責任根據不同種情,分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責任行為違反的法律性質,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違憲責任;

2、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分為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3、按照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個人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徵為:

1、法律責任是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而形成的法律後果,以法律義務存在為前提;

2、法律責任即承擔不利的後果;

3、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定程序進行;

4、法律責任的實現由國家強制力作保障。

(5)法律責任設置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

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責任

㈥ 為什麼法人設立的法律後果承擔上要設置連帶責任

所謂「自然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應當是《公司法》規定的,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的有專限責任公司。《屬公司法》第二章第三節對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特別規定,其中第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適用本節規定;本節沒有規定的,適用本章第一節、第二節的規定」。根據這一規定及《公司法》其他內容可以知道,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其責任仍然是有限的,所以才稱為有限公司。但是,第六十三條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這是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別之處。

㈦ 簡述法律責任設定的目的

十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以本屆任期內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目標、以提高立法質量為重點,認真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立法職權,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不斷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環境和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立法工作取得顯著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核心、法律為主幹,由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規范構成的統一整體。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的物權法是我國民商事方面的一部基本法律。常委會強調制定物權法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全面准確地體現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體現黨的十六大確定的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堅持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實行平等保護,同時針對國有財產流失的情況,加強對國有財產保護;全面准確地體現現階段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堅持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切實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重點規范現實生活中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妥善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物權法的制定,對於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公司法、證券法、合夥企業法、企業破產法是民商事方面的重要法律。 常委會還修改了商業銀行法,完善商業銀行的治理和監管;制定了證券投資基金法,促進證券投資和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制定了電子簽名法,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制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主體地位。 行政許可法是繼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和行政復議法之後又一部規范行政行為的重要法律,是促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舉措。常委會從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出發,力求從制度上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既切實保障行政機關實施管理又有效制約和監督行政權力。行政許可法對行政許可的原則、范圍、設定許可權、許可程序、法律責任等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行政許可法的制定,有利於政府轉變職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實施行政管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治安管理處罰法關繫到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關繫到公民合法權益。 反壟斷法是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基本規則的一部重要法律。法明確規定,涉及國家安全的,除依法對經營者集中進行審查之外,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國家安全審查。 個人所得稅法是關系收入分配調節的一部重要法律,社會關注度高。 常委會還制定了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反洗錢法,修改了中國人民銀行法,以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修改了對外貿易法,以更好地適應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改了節約能源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了港口法,充分發揮港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制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畜牧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修改了動物防疫法,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農業和養殖業健康發展。 國有資產法草案、循環經濟法草案已經常委會初次審議,將在下一屆繼續審議。 ━━在社會法方面,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近年來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加強社會領域立法,通過了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修改了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此外,還修改了義務教育法、傳染病防治法等與群眾利益關系密切的法律。 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涉及廣大勞動者的切身利益。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問題始終是關系億萬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 針對義務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常委會在全面修訂義務教育法過程中強調:採取有效措施,確保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及時足額撥付,尤其要重點扶持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的發展;從義務教育的本質屬性出發,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教學制度,精簡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減輕課業負擔,盡快將義務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修訂的主要內容:一是將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明確義務教育不收學雜費,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規定;二是將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方向性要求確定下來,明確要求各級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三是圍繞推進義務教育,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的方針、目標和政策措施。 傳染病防治法是關系人民群眾幸福安康的一部重要法律。 1.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2.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適應改革發展需要,正確處理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發展市場經濟的關系。 3.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立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近年來常委會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加強社會領域立法,充分發揮法律規范在調整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重要作用。 4.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不同方面的利益訴求,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深層次矛盾和不同利益訴求在立法中越來越多地反映出來,通過立法解決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常委會高度重視法律規范在調整社會利益、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立法中區別法律關系的不同性質,妥善處理權力關系、權利關系。 ━━正確處理權力與權利的關系,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正確處理權力與權力的關系,堅持權力與責任相統一,體現權力與責任緊密掛鉤、權力與利益徹底脫鉤的原則。 ━━正確處理權利與權利的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5.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妥善處理法律的穩定性與變動性、現實性與前瞻性、原則性與可操作性的關系。 在肯定改革發展經驗的同時,又為深化改革和進一步發展留下空間。 6.把提高立法質量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 ━━不斷加大調研的力度,有針對性地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掌握第一手材料。 ━━選擇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法律草案向社會公布,更廣泛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加強溝通和協商,處理好各種關系。

㈧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素是那些

主體

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應注意的是,責任主體不完全專等同於違法屬主體

過錯

主觀故意或過失。

在刑法上故意或過失是判定行為人主觀惡性的重要依據;民法上故意和過失統稱為過錯,是構成一般侵權行為的要素;在行政法領域,實施過錯推定的方法。

違法行為

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的關系是既聯系又區別的,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產生的前提,而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的構成為條件

損害事實

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人身、財產、精神三方面。

損害應當具有 確定性,即是業已發生的而不是即將發生的,

損害必須根據社會的一般觀念和公眾意識予以認定;有此責任的承擔不以實際損害存在為條件

因果關系: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有一因一果的關系

熱點內容
公共法律服務平台方案 發布:2024-11-15 14:03:56 瀏覽:74
美國紐約律師 發布:2024-11-15 13:58:45 瀏覽:932
2014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音頻 發布:2024-11-15 13:45:47 瀏覽:768
司法廉潔隊伍 發布:2024-11-15 13:04:04 瀏覽:513
對校園法治社理解 發布:2024-11-15 13:02:37 瀏覽:313
平面設計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5 13:02:33 瀏覽:25
勞動法固定期限合同視為長期 發布:2024-11-15 12:18:11 瀏覽:740
老賴民法 發布:2024-11-15 11:56:26 瀏覽:723
佛山經濟律師 發布:2024-11-15 11:04:47 瀏覽:675
申請法律援助書怎麼寫 發布:2024-11-15 10:42:48 瀏覽: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