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法律效力
律師函(Lawyer's letter)是指律師接受客戶的委託就有關事實或法律問題進行披露、評價,進而提出要求以達到一定效果而製作、發送的專業法律文書。律師用律師函對某一事實進行法律評價和風險估計,其目的在於以法律尺度和律師的判斷,對送達對象曉之以法律事實,動之以利弊得失,讓送達對象得出自己的「法律評價」,即「傳法達意」。它的本質是一種委託代理進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為,對於訴訟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據功能不同,律師函主要分為:
1.律師催告(敦促)函。是當前最常使用的一種。告即將委託人的意志告知收函人,催即催促收函人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2.律師詢問函。是主要用於了解、詢問有關法律事項時使用。
3.律師答復函。是委託律師對特定的質詢通過律師來答復的函。
4.其他律師函。
一般來說,律師函的作用有:
1.律師函以便捷的方式追回委託被拖欠的貨款等債權。商業活動中拖欠貨款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直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不僅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而且還會因此失去客戶。如果通過律師發函向客戶指出問題的嚴重性,客戶將會考慮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對其的不利後果,多會償還欠款。
2.在尚未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之前,通過律師發函,可以起到順延訴訟時效的效用。
3.通過律師發函可以澄清事實、制止不法的侵權行為。律師函具有澄清事實和震懾不法行為的作用,是一般商業信函、民間書信所不能及的。
4、用律師函履行其他法律告知義務。這方面有許多,如通知追認無權代理人的代理行為的、不安抗辯權的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先訴抗辯權的行使、通知合同無效、撤銷權的行使等等,凡是當事人具有的告知權利,都可以通過律師函來完成。
5.通知解除合同。這是合同法賦予當事人的一項權利,依據是《合同法》第93條、第94條、第96條的規定,告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不過,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不能通過律師函通知解除。
6.達成庭外和解協議。律師函的和解作用是其主要的用途。正是這個原因,使律師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這類律師函通過通知對方在指定期限來人、來函、來電協商的方式來促使雙方達成庭外調解協議。但要指定具體期限,並且要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另外,還要告知對方如果逾期不來處理,將面臨什麼後果,譬如起訴、解除合同、停止付款、停止供貨等等。
律師在人們看來是法律的專家,是最為嚴謹和認真的專業人員,如果由律師發話就是委託人的意志賦予了強烈的法律救濟色彩。有人謂律師函,就是一封合法的恐嚇信,以讓對方捲入法律糾紛相威脅。
B. 什麼是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回。
法律效答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C. 律師聲明是什麼有什麼法律效力嗎
1、律師聲明跟律師函有什麼區別:
(1)對象不同。律師聲明一般針對不特定的對象專發布。律師函的屬對象通常是特定的。
(2)目的不同。律師聲明的主要目的是公開澄清事實、消除不良影響,防止招搖撞騙。次要目的是對潛在的侵權人或者正在侵權的侵權人提出警告,起到警示作用,還可以起到宣傳教育作用。律師函相對於律師聲明具有更加嚴格的規范要求,律師在發出律師函之前應當獲得委託人的明確授權。
(3)內容不同。對於律師聲明來說,無論是澄清事實,還是警告侵權人,其大致內容都可分為:聲明事項和聲明意見。律師函的內容要更加具體、規范。
(4)發布方式不同。律師聲明通常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公開。
2、律師聲明在不明確被告人的前提下可以聲稱對方犯了刑事案件,不構成誹謗。
D.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區別是什麼
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回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答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
2、法律效益是指通過立法、執法、訴訟、守法過程中對法律權利資源的最優配置,除去各種成本耗費後,進而實現法律資源使用價值在質上的極優化程度和量上的極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綜合效果。
3、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
(4)什麼是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E.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
廣義的法律文書是指一切涉及法律內容的文書,它包括兩方面內容:版
一、是具有普遍約束力權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具體指各種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規章等;
二、是不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即狹義的法律文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律師及律師事務所、仲裁機關、公證機關和案件當事人依法製作的處理種類訴訟案件以及非訴訟案件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非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5)什麼是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生效法律文書既要符合立案條件,又要符合執行條件。立案條件是指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或者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必須具備的條件。執行條件是指據以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給付內容或者行為所應當具備的能夠執行或者可以執行的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簡稱《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四百六十三條規定: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權利義務主體明確;
(二)給付內容明確。
F. 法律效果、法律後果、法律效力分別指什麼
1、法律來效果的定義非源常糾結「「法律效果」實際上被用於指稱由法律專業人士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所做的關於司法行為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法律的預設要求、是否達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達到法律適用的應然效果的判斷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司法行為(如判決、立法)等達到的社會效果是如何的。
2、法律後果是指一種具有法律意義行為所賦予的後果。例如,故意殺人這個行為的法律後果就是要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賠償,再比如,自書遺囑中指定遺產由某一位繼承人單獨繼承,這個行為的法律後果就是剝奪了其他繼承人的繼承權,並使得指定的繼承人具有最高等級和排他性的繼承許可權,當然,還產生了一個隱形的法律後果就是這名繼承人必須在遺產范圍內承擔被繼承人的債務。
3、法律效力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一部法律文件(法律文書)是否有效。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比如說,一份合同,在雙方未簽字之前,就是合同,沒有任何效力,但雙方一旦簽字了,就產生法律效力。再比如一個司法解釋,經公布後即產生效力,也就是約束力,而之前頒布的與之沖突的內容則自動失去法律效力。
G.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麼意思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意思是同等的法律效果、作用。
地方性法規高於地方政府規章,而地方政府規章和部門規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不可以說地方性法規高於部門規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說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這是因為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立法的而地方政府規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所以地方性法規就高於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與部門規章具有法律效力,是因為省級政府與中央部委是平級的,所以是同等法律效力。
《立法法》還對各種規范性文件之間出現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規定了效力的裁決程序。
《立法法》第85條規定:「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立法法》第86條規定:「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7)什麼是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一般法與特別法、新法與舊法的效力
在一般法和特別法的效力問題方面,法理上適用的是「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在新法和舊法的效力問題方面,法理上適用的是「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我國《立法法》根據法的效力原理和法理的原則,具體規定了一般法和特別法、新法和舊法的效力關系。《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對於由同一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優先適用特別規定而不是一般規定,是因為:一般規定是對普遍的、通常的問題進行規定的,而特別規定是對具體的特定的問題進行規定,有明確的針對性,所以當它們處於同一位階時,當然應當優先適用特別法。
對於由同一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文件,優先適用新的規定而不是舊的規定,是因為:當同一機關就同一問題進行了新的規定,也就意味著對舊的規定進行了修改或補充,當然應當適用新法。
H. 憲法具有什麼的法律效力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重要內容,有的還規定國旗、國歌、國徽和首都以及統治階級認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效力高於一般法律。
1、憲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礎和依據,任何普通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2、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准則。
我國《憲法》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8)什麼是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憲法的意義: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重要內容,有的還規定國旗、國歌、國徽和首都以及統治階級認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I. 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是什麼法
我國的法律是很多的,各種各樣的法律都有各行各業的法律,也有針對不專同的法律,有不同的屬規定,但是我國最具有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還是我國的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無論任何時候,法律千變萬化,最終的根本都是以憲法為依據制定出來的,所以我國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最高的法律效力還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憲法制定了我國的最高法律的根本。
J. 什麼是公文是否具備法律效力
公文,全稱公來務文書,是指行政機源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在行政管理活動或處理公務活動中產生的百,按照嚴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規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傳遞信息和記錄事務作用的載體。廣義公文度的指稱范圍包括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各種文件、電報、報表、會議文件、調查資料、記錄、登記表冊等。狹義公文的指稱范圍包括通用公文和專用公文。
關於公文是否具備法律內效力,要區分情形,以國容家機關公文為例,合法有效、且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具有法律效力。而且現在的公文都有實施期限,在實施期限范圍內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