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根據
A. 法律的效力可以分為哪四種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基本概述
1、法律效力,
2、法律生效的范圍。包括:
(1)時間效力,指法律開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
(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
(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為規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4、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詳細解讀
對人的效力
①對中國公民的效力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外的中國公民,也應遵守中國法律並受中國法律保護。
②對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適用問題,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的法律適用問題;另一種是對其在中國領域外的法律適用問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中國領域內,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適用中國法律。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中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對事的效力
指法律對什麼樣的行為有效力,適用於哪些事項。這種效力范圍的意義在於:
①告訴人們什麼行為應當做,什麼行為不應當做,什麼行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對什麼事項有效,確定不同法律之間調整范圍的界限。
空間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適用於哪些地區。一般來說,一國法律適用於該國主權范圍所及的全部領域,包括領土、領水及其底土和領空,以及作為領土延伸的本國駐外使館、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時間效力
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效力以及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有無溯及力。
生效時間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生效時間
③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終止生效
法律終止生效的時間法律終止生效,即法律被廢止,指法律效力的消滅。它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
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
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為原則。各國普遍採用的通例是「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認為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新法。而在某些有關民事權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B. 國際法的效力依據是什麼
關於國際法的淵源的權威論述見於《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之規定。
一、法院對於陳述各項爭端,應依國際法裁判之,裁判時應適用:
1、不論普遍或特別國際協約,確立訴訟當事國明白承認之規條者。
2、國際習慣,作為通例之證明而經接受為法律者。
3、一般法律原則為文明各國所承認者。
4、在第59條規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國權威最高之公法家學說,作為確定法律原則之補助資料者。
二、前項規定不妨礙法院經當事國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則裁判案件之權。
國際法的淵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條約;
2、國際習慣法;
3、一般法律原則;
4、司法判例及學說。
(2)法律效力根據擴展閱讀:
《國際法》的效力的作用:
1、它規范國家行為,並在國家之間因經濟、政治等利益發生沖突時進行糾紛解決。
2、明確國家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肯定國家依國際法享有權利的同時,也要求其善意履行相應國際義務。在一國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時,國際法也為其提供應有的法律救濟。
3、在國家間建立平等關系,要求國家不分大小強弱,相互尊重,不容許以任何方式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國,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和發展國家間的正常關系提供強大武器。
4、建立起相對有效的國際爭端解決機制,並針對國際法破壞者的不法行為,建立責任追究機制,維護國際秩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法
C. 根據法律效力范圍的不同法律可分為
法律分析:憲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按照法律的內容和效力的強弱所作的分類。憲法性法律是由制憲會議或一般立法機關依特定程序或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通常規定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國家機構的組織、許可權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根本性問題,所以又稱根本法或母法。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普通法律指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它通常規定某種社會關系或社會關系某一方面的行為規則,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相對於憲法而言,又可稱為子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根據中國1982年憲法,次於憲法的普通法律又可分為基本法律(如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組織等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前者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通過;後者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通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D. 什麼是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即法律約束力,指人們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那樣行為,必須服從。
法律效力專可以分為規范性屬法律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本章所講的法律效力,即狹義的法律效力。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決書、裁定書、逮捕證、許可證的法律效力。
E. 根據法律效力的強弱程度,可將法律規范分為什麼
原題:抄
根據法律效力的強弱程度,襲可將法律規范分為( )。
A. 確定性規范和准用性規范
B. 委任性規范和准用性規范
C. 強行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D. 授權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
正確答案:選擇C選項。
解析:
法律規范依據法律效力的強弱程度程度,可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強制性規范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
任意性規范則允許主體變更、選擇適用或者排除該規范的適用。
F. 借條的法律效力是根據什麼法
《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第一百三十八條 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第一百四十條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G. 法的效力的根據是什麼
法的效力等級關鍵取決於其制定機關在國家機關體系中的地位,由不同機關制定的法律規范,效力等級也不相同。
法的效力:法作為一種國家意志所具有的約束力和強制性,表現為凡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法律規范及其表現形式--規范性法律文件等對主體行為具有的普遍約束力,這種約束力不以主體自身的意願為轉移。法的效力包括法的效力等級和效力范圍。
法的效力等級(法的效力層次或效力位階)-一國法律體系中不同淵源形式的法律規范在效力方面的等級差別。
通常應遵循如下原則:
1.一般制定機關的地位越高,法律規范的效力等級也越高 。
2.特殊立法的效力優於一般性立法,也即「特殊優於一般」,但僅限於同一主體指定的法律規范。
3.同一制定機關先後就同一領域的問題制定頒布了兩個以上的法律時適用「後法優於前法」。
4.同一主體制定的法律規范中,按特定的、更嚴格的程序制定的效力等級高於按一般程序制定的 。
5.被某一國家機關授權的下級機關在授權范圍內制定的該項法律、法規在效力上通常等同於授權機關自己制定的法律或法規,但僅僅授權制定實施細則者除外。
法的效力范圍-法律規范的約束力所及的范圍,包括法律規范的空間/時間/對象效力范圍三方面。
法的空間效力:包括域內和域外效力。
域外效力指法律在其制定國管轄以外的效力(全國范圍、局部區域有效-特定地區、地方性或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法規兩種)。
法的時間效力:何時開始生效(公布日、規定具體時間、公布後一定期限)、何時終止(積極-明示廢止、司法實踐中默示的廢止。
分情況:新法生效舊法自行失效、新法中明文宣布舊法失效、有權的國家機關廢止舊法、立法時明文規定期限、其歷史任務已經完成而自然失效)和有無溯及力
法的溯及力,又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指新法律可否適用於其生效以前發生的事件和行為的問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以及「有利追溯」原則) 。
法的對象效力(對人的效力)-指一國法律規范可以適用的主體范圍,對哪些主體有效。(屬地主義、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結合主義即確定法的效力時以屬地主義為基礎同時結合屬人主義和保護主義為補充原則)。
H. 根據法律效力的強弱程度,可將法律規范分為( )。
原題:抄
根據法律效力襲的強弱程度,可將法律規范分為( )。
A. 確定性規范和准用性規范
B. 委任性規范和准用性規范
C. 強行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D. 授權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
正確答案:選擇C選項。
解析:
法律規范依據法律效力的強弱程度程度,可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
強制性規范是指必須依照法律適用、不能以個人意志予以變更和排除適用的規范。
任意性規范則允許主體變更、選擇適用或者排除該規范的適用。
I. 判斷免責聲明的法律效力依據哪些法律法規
免責聲明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有時是內容資訊的網路平台,有時是酒店、餐館等餐飲娛樂場所,有時是建築工地等事故高發的工作場地。這些各式各樣的免責聲明的法律效力是一樣的嗎?
一、合同法關於免責聲明的法律效力的條款
第三十九條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第四十條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第四十一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條式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法律為什麼作這樣的規定呢﹖
第一,人身權和財產權是人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如果這樣的免責條款有效,無異於承認隨意侵害他人人身權和財產權的行為有效。例如,甲在陽台欄桿上行走,乙聲稱他也敢。甲說,你若敢,就給你1000元,但摔下去我不管。乙一氣之下,躍上陽台,但由於用力過猛,跳到陽台後站不穩,果真摔下去而死亡。後乙家屬訴至法院要求甲賠償,甲卻以事先有聲明而拒絕賠償。本案中如果甲的聲明有效,則意味著甲可侵害乙的人身權。這不但為法律所不允許,也破壞了公序良俗。
第二,違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的法律原則。這樣的免責條款必然導致擴大一方的權利,而限制或縮小了另一方的權利;或者加重一方的義務,而減輕或免除另一方的義務。這實際上排除了一方當事人應負的基本義務,顯然是不公平的。
二、其他關於免責聲明的法律條款
值得一提的是,對下述類似的免責條款,其他法律法規也作了與《合同法》相類似的規定。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據此,有些單位在招工登記表中註明:「發生工傷、意外事故,本單位概不負責。」這樣的聲明是無效的。
三、有法律效力的免責聲明
應注意的是,並不是一切免責條款,法律法規都作無效處理。對以合理方式提請對方應盡注意義務的條款,應視作合同的組成部分。例如,公共汽車上標有「行車時,頭、手請勿伸出窗外,否則後果自負」聲明,如果乘客不顧聲明,擅自把頭、手伸出車外而引起事故的,不能主張聲明無效。
綜上所述,判斷免責聲明的法律效力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可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相關條款,以及其他更具體的法律法規來判斷不同的情形下免責聲明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