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答復意見法律效力
⑴ 通過信訪局的答復意見書能夠做為證據向法院起訴嗎
不能作為證據。答復意見是對信訪事項,回復處理意見或結論。而證版據是直接證實案件事實權的書證材料、證言、調查詢問筆錄、勘驗鑒定意見、電子數據等。比如,你向信訪局控告強拆違法、違規,現場的照片、錄像、公安機關的勘驗現場記錄、調查詢問筆錄是證據,而信訪局答復是否存在違規強拆的意見書不算證據,法院不能採用為證據,但可以將信訪局的調查材料作為證據。
⑵ 有新的發現,是向法院起訴,還是申請法院廢止,己經生效的信訪答復意見書
有新的發現,可以向法院提供新的證據,這樣有利於你。
⑶ 信訪答復可不可以作為行政復議依據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把信訪機構列為被申請人的現象並不少見。行政復議機關如何處理此類案件,實務界和學界存在爭議。在實踐中,不予受理當事人的申請難以拿出有理有據的解釋,致使當事人難以信服。為此,對於此類行政復議申請不能一概拒之門外。
一是只有縣級以上政府設立的信訪局,才有可能成為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因為一般情況下,縣以上政府所設立的信訪局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有自己的名稱,有獨立的財產,有單獨的辦公場所。國務院頒布的《信訪條例》作為行政法規已授權政府信訪機構(信訪局)承辦信訪事項,能夠對外單獨承擔法律責任。而政府部門內部設立的信訪處(科)、信訪辦等,財物不獨立,《信訪條例》也沒有授權,不能單獨對外承擔法律責任,因此,也不能成為復議中的被申請人。如果政府部門內部的信訪處(科)因辦理信訪事項對公民造成侵權的,由該政府部門承擔法律責任,作為被申請人。
二是只有縣級以上政府信訪局作出兩類行為,才可導致信訪局成為被申請人。政府信訪局的職責多是轉辦、交辦、協調信訪事項,作出的《信訪答復意見》、《復查意見》、《復核意見》一般是向當事人說明事實真相,不改變原行政機關的行政決定,所以,一般不會侵害信訪人的實體權利。對這些答復意見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復議機關依法不能受理,信訪局就不能成為被申請人。但當出現以下兩種情況時,政府信訪局有可能成為復議中的被申請人。一種情況是信訪局的《信訪答復意見》、《復查意見》改變了原行政機關的決定,造成了對信訪人新的權益侵害,信訪事項又屬於行政復議范圍的,信訪局就可以成為復議的被申請人。第二種情況是,信訪局對信訪人的信訪事項置之不理,應該書面答復而不答復,超過《信訪條例》規定的答復期限,信訪事項又屬於行政復議范圍的,就構成行政不作為,也可以成為復議中的被申請人。
三是兩種特殊情況。第一種,《信訪條例》第35條第3款規定:「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當事人對《復核意見》不服申請復議的,因復議機關是當然的行政機關,假如《復核意見》改變了原機關的決定,造成了對當事人權益的侵害,復議機關依據以上規定也不能受理。當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第二種,信訪局協調處理黨委系統的事項作出的行為或不作為,復議機構不能受理。此時,信訪局行使的是黨委信訪局的職能,行政機關無權干預。
⑷ 信訪人拒簽信訪答復意見書怎麼辦
《信訪條例》
第十七條: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內、傳真等書面形式;容信訪人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載明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
第二十二條第二款:
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
建議:郵寄送達,或是兩個以上工作人員留置送達。
⑸ 信訪意見答復書,現在有沒有法律效力
根據信訪條例,該答復書是指導性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有法律效力的只能是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
⑹ 信訪人沒收到書面告知和答復意見書是不是違反規定了信訪人下一步該怎麼辦
信訪條例
第二十八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有利於行政機關改進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積極採納。
第三十條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三十一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應當聽取信訪人陳述事實和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信訪人、有關組織和人員說明情況;需要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的,可以向其他組織和人員調查。
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舉行聽證。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聽證范圍、主持人、參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一)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
(二)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三)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
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一)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第三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第三十五條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
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⑺ 同等條件別人信訪給了答復意見,自己也信訪卻不讓在重復上訪,這樣合理嗎
也不能說不合理,因為不是所有人的上訪都是理由充分的。
信訪的門檻很低,只要你對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有意見或者不接受就可以信訪,但是這不等於人家就有違法行為。
⑻ 信訪人沒收到書面告知和答復意見書是不是違反規定了信訪人下一步該怎麼辦
如果在規定的來時間源沒給信訪答復,可以根據第四十二條 負有受理信訪事項職責的行政機關在受理信訪事項過程中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⑼ 如果走信訪所出具的答復意見不同意下一步該怎麼辦
《信訪條例》規定信訪案件三級終結制。第一個受理信訪案件的單位或部門向信訪人出具《內信訪事項容答復意見書》後,如果信訪人對答復意見不同意,就可以向其上級主管部門或上一級行政單位提出復查(《信訪事項答復意見書》後均註明「如不同意本答復意見,可在30日內向xxxx提出復查」)。復查應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為什麼不同意答復意見及相應的政策依據,以及有什麼要求。復查單位受理後,30日內應出具復查意見。如果對復查意見仍不同意,按照同樣的原則,再申請復查的上一級單位進行復核。如果對復核意見仍不同意,信訪程序就走完了,信訪部門就不再受理了(當然指的是同一個信訪事項)。
如果您對答復意見不同意,並且不想繼續通過信訪途徑解決問題,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依法起訴。
⑽ 信訪事項答復意見書捏造事實可否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