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與權利

法律責任與權利

發布時間: 2022-08-05 13:33:17

① 如何理解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兩者的關系。

法律權利與法律義務,是法律關系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沒有法律權利和義務,也就不存在法律關系。法律關系就是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在法律上的一種權利義務關系。
1、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作為構成法律關系的內容要素,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
2、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有各自的范圍和限度。超出了這個限度,就不為法律所保護,甚至是違反法律的。
3、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在一定條件下互為對應。義務意味著對利益的付出與負擔;法律確立的不同社會主體之間利益的獲取或付出的狀態,構成了在一定條件下他們相互之間可以自己做出或不做出某一行為,或者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一行為。

② 權力與責任

權力和責任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有權力,必須有對應的責任。有責任,必須有對應的權力,權力為其責任而執行,責任為其權力而負責,而承擔後果。

權力與責任責任就是應當擔負的責任,是職務上所對應的應承擔的義務,是分內應做的事情。權力是個人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是國家行政體制與行業業務運行中所賦予特定人(單位)的支配力量。

責任權力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一般都說責權利要對等,才能調動積極性。也就是說負有什麼樣的責任,就應該具有相應的權利,同時應該取得相對稱的利益。

(2)法律責任與權利擴展閱讀

權力與責任是一致的,不可分離的。理解、把握、處理好權力與職責的關系,就是要向黨和人民負責,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謹慎地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力,防止濫用權力。同時又要克盡職守,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敢想敢幹,大膽決斷,辦更多的事,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權力是實現責任的手段和工具,而責任的落實是運用權利的目的。職務意味著責任,領導意味著服務,權力意味著奉獻。行使權力就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決不能把權力變成牟取個人或少數人私利的工具。

③ 權力、責任、義務三者之間的關系

法律規定公民享有一定的權利,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是相輔相成的。世界上沒有不享有權利的義務,也沒有不履行義務的權利。權利可以放棄,而義務則必須履行。

1、領導者是具有職位和相應權力的人。一個組織或團體的領導者,一定具有一定的職權。領導者的職權是領導者從事管理活動的資格,領導者的職位越高,其權力越大。組織或團體必須賦予領導者一定的職權,領導者的權力是法定的,與職位相關聯,它不因人而異,誰處在那個職位上,誰就具有那個職位的相應法定權力,職位越高,責任越大,權力也越大。
2、領導者的權力是有限的。各級領導幹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堅決反對脫離群眾、以權謀私。最終形成了比較系統的、體現我國現階段國情的科學權力觀。

3、權力的行使必須承擔相應責任。對於領導人而言,有權必有責,這是領導權力的本質性決定的。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要落實在明確責任和主動接受監督上面。任何組織或團體的領導者,都具有一定的職位,都要運用和行使相應的權力,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權力和責任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一定的權力又總是和一定的責任相聯系的。

4、責任與權力的統一存在。責任是對領導者的基本要求,領導者被授予權力的同時,應該對組織或團體的命運負有相應的責任,對組織或團體的成員負有相應的義務。權力和責任應該同步消長,權力越大,責任越重。比較而言,責任比權力更本質,權力只是盡到責任的手段,責任才是領導真正的象徵。 在現代法制社會,行政機關的權力與職責、權力與責任是緊緊相連的。行政機關的行政權力就是行政職責,既不能擅自放棄,也不能任意轉讓。同時,行政機關行使權力,實施行政管理,必須對自己行為負責,不允許行政機關只行使權力而不承擔責任。無責任即無授權,權力與責任必須一致。

④ 什麼是權力和責任

首先,糾正您,您想問的應該是權利和責任,不是權力。權利和義務是法律界定社會關系的兩種方式或手段。從整體意義上看,權利和義務作為行為的尺度共同執行著階級統治和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能,二者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但是,從具體法律關系的內容來看,權利和義務在職能上又有一定的分工,各自發揮作用的方式、方向和范圍有所不同。 權利和義務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或變異形態。權利有權力、特權、豁免權等變異形態,義務有責任、無權、無資格等變異形態。相應地,法律關系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權利與義務對應型、權力與責任對應型、特權與無權對應型、豁免權與無資格對應型。在不同類型的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的職權分工也不盡相同。 權利與義務對應型法律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主要是民事法律關系。 權力與責任對應型法律關系,既是一種權力賦予者與權力行使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又是一種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特權與無權對應型法律關系,是一種權利主體與義務主體分立型法律關系。

⑤ 權利和權利,義務和責任

權利與權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屬於法律上的概念,後者則屬政治上的概念。兩者存在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權力以法律上的權利為基礎,以實現法律權利為目的,權利作為一種法律上的資格又制約著權力的形式、程序、內容及過程各個方面;另一方面,某些法律上權利的實現依賴一定的權力的行使。兩者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如都以追求一定的利益為目的;都有相應的法律上的規定和限制要求。

義務,又稱法律義務,是指法律所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所承擔的某種必須履行的責任。
權利和義務作為構成法律關系的內容要素,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在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是互相依存的。

義務與「權利」的對稱。法律對公民或法人必須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為的約束。義務和責任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與「法律語言」中的概念是有一定差別的,在法理上是指:
(1)法律上的義務指:人們必須實施的、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必要尺度。法律上的權利指:法律規定的、法律主體可以為或不為某種行為的許可和保障。
(2)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法律上的義務是要強制履行的,即:權利可以放棄,但義務必須履行。

⑥ 權利,義務,責任之間有什麼關聯

法律法規中國公民具有一定的支配權,務必執行相對應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是緊密聯系的。全世界沒有不具有支配權的責任,都沒有不行使權力的支配權。支配權能夠舍棄,而責任則務必執行。

1、管理者是具備崗位和相對應權力的人。一個機構或團隊的管理者,一定具備一定的權力。管理者的權力是管理者從業管理方法主題活動的資質,管理者的崗位越高,其權力越大。機構或團隊務必授予管理者一定的權力,管理者的權利是法律規定的與崗位關聯它不因人有所不同的,誰處於那一個崗位上,誰就具備那一個崗位的相對應法律規定權利,崗位越高,責任越大,權力也越大。

在法律法規方面上講,責任也是義務,責任標准規定的作為與不當作要紀律嚴明。法律關系主體假如都能那樣看待責任,就必定有利於支配權的完成,創建起優良的紀律。支配權就是指法律法規授予人完成其權益的一種能量。與責任相對性應,法律學的基本上范圍之一。

責任便是個人對別人或社會發展做好自己理應做的事,本人在社會發展日常生活,必須執行各種各樣責任,包含政治義務,經濟發展責任,法律權利。總而言之是與支配權相對性的,包含作為責任和不當作責任。

義務所說的范圍比較廣泛,包含社會公德方面上的義務和具體辦公環境中本人相匹配的崗位工作職責。

⑦ 權力、責任、義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1. 權利與義務不可分割,是一致的。兩者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關系,沒有義務,權利便不再存在;沒有權利,便沒有義務存在的必要。同時義務是權力的保障。作為法律所規定的權利的實現,當然離不開義務的履行;實質上,在此過程中,也是權力作用的結果。

  2. 權利可以放棄,而義務則必須履行。

  3. 權力是實現責任的手段和工具,而責任的落實是運用權利的目的。權力的行使必須承擔相應責任。對於領導人而言,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要落實在明確責任和主動接受監督上面。

  4. 在法律層面上講,義務也是責任,義務規范要求的作為與不作為要令行禁止。法律主體如果都能這樣對待義務,就必然有助於權利的實現,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⑧ 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還是權利

法律分析:追究法律責任的是權利,暫時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追究責任,但是不排除以後可以提起訴訟追究責任的權利。這句話並不屬於法律專業術語,也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行為人現在所實施的行為,不意味自己已經放棄對被開除者繼續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民事責任的權利。保留追訴權後,如果是符合起訴條件的,就可以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⑨ 怎樣理解法律責任與權力、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這個話題大了去了,去搜索吧!

相互關系密切且相互制約

熱點內容
浙江導司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0 21:35:58 瀏覽:697
法律責任的特點是 發布:2025-01-20 21:13:14 瀏覽:172
多措並舉開展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20 20:13:22 瀏覽:955
法院凍結汽車 發布:2025-01-20 19:39:02 瀏覽:447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
中級經濟法只看郭守傑 發布:2025-01-20 18:40:48 瀏覽:501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聽 發布:2025-01-20 17:42:50 瀏覽:486
職業衛生法律知識櫥窗資料 發布:2025-01-20 17:37:23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