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社區矯正法律知識

社區矯正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8-09 15:53:37

1. 社區矯正法的主要內容

法律分析:社區矯正工作的主要內容(一)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一)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矯正幹部的監督管理、監護人的監督管理、居委會(村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管理以及社會積極力量的監控等。(二)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文化和職業技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勞動教育等。其中政治思想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三)公益勞動方面:勞動是我國賦予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勞動是改造人的基本手段。受矯正人員必須定時定量地參加勞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 第四條 社區矯正對象應當依法接受社區矯正,服從監督管理。社區矯正工作應當依法進行,尊重和保障人權。社區矯正對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不受侵犯,在就業、就學和享受社會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視。

2. 社區矯正是干什麼的

社區矯正有針對性地消除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幫助其成為守法公民。
法律分析
社區矯正管理教育服務中心工作職責:1、接受人民委託,組織或協同、指派司法所開展對擬適用社區矯正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提請假釋罪犯的調查評估。2、負責辦理社區服刑人員和法律文書交接事宜,安排社區服刑人員至司法所報到登記。3、組織開展社區服刑人員的入矯宣告和解矯宣告。4、組織或指導司法所開展風險評估工作,負責審核批准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等級措施和教育矯正工作方案。5、指導、督促司法所落實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日常監督管理和個別教育措施。6、組織或指導司法所開展社區服刑人員集中學習教育和公益勞動等活動。7、組織或指導司法所開展心理矯正工作,及時提供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8、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對確有就業需求的社區服刑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9、提出對社區服刑人員司法獎懲的建議;審核對社區服刑人員的行政獎懲。10、負責辦理社區服刑人員異地委託管理手續和請(銷)假、遷居以及期滿解矯或矯正終止的審核工作。11、其他應當由管理教育服務中心組織開展的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 第三條 社區矯正工作堅持監督管理與教育幫扶相結合,專門機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採取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有針對性地消除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幫助其成為守法公民。

3. 在接受社區矯正期間應該如何學習法律知識

社正矯區中心定期(一般每星期兩個小時)進行組織法律學習。主要內容是: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

4. 社區矯正人員要學習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三方面:

1、是加強法制意識的培養,在學習社區矯正有關規定的基礎上,主要組織學習了《刑法》、《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規定,以矯正對象提問的方式,切實法律層面的困惑和問題。

2、是促進自我意識的覺醒,要求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遵守法律、法規規定,從思想上樹立反省意識,積極改正錯誤的觀點和行為,從而達到一個合格、模範公民的標准。

3、是樹立不斷學習的意識,要求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自覺加強各方面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法制觀,不斷完善自身,加強人格塑造,為順利融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司法所工作人員以教育與溝通相結合的形式了解了各位矯正對象的生活情況。通過學習,社區矯正對象一致表示,一定按照相關法規好好改造自己,爭做遵紀守法的公民。

(4)社區矯正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社區矯正

是指針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這四類犯罪行為較輕的對象所實施的非監禁性矯正刑罰。

社區矯正實施的最初原因是為緩解監獄罪犯過多而產生的壓力。其目的是為通過政府、社會以及愛心人士的幫助,使矯正對象改正惡習,並幫助他們重新回歸社會。社區矯正其非監禁刑罰的性質可以使其在不脫離社會、不脫離生活的情況下,並藉助政府、社區、社會愛心人士以及親人的幫助下能更好的適應社會並且回歸社會,實現再社會化的過程。2003年全國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山東6個省市實行社區矯正工作試點,已推廣至全國。

5. 社區矯正法律知識有哪些

一、社區矯正適用對象有哪些
社區矯正是一個外來語,是西方國家首先推行的一種刑事執法模式,我國於2003年開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2009年在全國全面試行。所謂社區矯正是指與監禁刑罰執行對應的一種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即將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有關部門、社會組織和志願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不脫離社會,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目前,我國社區矯正的對象包括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以及被剝奪政治權利在社會服刑的5種罪犯。
二、社區矯正制度在實踐工作中所面臨的主要困難及解決辦法:
1、我國社區矯正試點工作針對的五類對象:「管制,緩刑,假釋,監外執行和剝奪政治權利,這五類對象都應當公安機關來具體執行。但是在實踐上矯正工作成立了矯正小組,具體工作卻是集中在司法局及下屬的司法所。這些司法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的時候既沒有法律的明文規定,沒有政府發文,只有「兩院兩部」《關於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關於擴大社區矯正試點范圍的通知》以及2009年出台的《關於在全國試行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在美國,許多州制定通過了自己專門的《社區矯正法》。以俄勒岡州舉例來看,該州的《社區矯正法》就矯正機關設立、矯正工作人員職責、以及縣與州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關系都做了詳細規定。建立和完善相關社區矯正法律制度,及早出台切實可行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法規是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當務之急。一是對現在的《刑法》、《監獄法》和《治安處罰法》等基本法律進行修改;二是制定《社區矯正法》,明確社區矯正的性質以及在我國刑罰體系中的地位和適用對象,明確社區矯正的執法主體、適用條件、適用程序;明確矯正機構與公、檢、法機關相互協調、配合機制。
2、基層司法單位和法院的銜接不夠完善。比如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人民法院在判處生效後七日內,以特快專遞的方式向罪犯長期固定居住地的司法局基層單位郵寄相關法律文書,但是由於客觀原因,法律文書不能及時送達;比如基層法院在判決緩刑的時候,經常出現被判處緩刑人員不到居住地或者變更居住地以逃避矯正等問題。對於在實踐中的銜接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建議法院明確送達日期,通過法院快遞的方式及時將社區矯正對象的基本檔案送達司法局或者學習一些區縣法院的做法,判決文書及矯正對象的基本檔案可以由司法所當庭接收;

6. 社區矯正四種類型

1、被判處管制的罪犯。

2、被宣告緩刑的罪犯。

3、被裁定假釋的罪犯。

4、被裁定假釋的。

主責機構: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社區矯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社區矯正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社區矯正工作。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社區矯正工作實行法律監督。 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立社區矯正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社區矯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設置社區矯正機構,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的具體實施。社區矯正機構的設置和撤銷,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提出意見,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審批。 司法所根據社區矯正機構的委託,承擔社區矯正相關工作。

社區矯正機構應當配備具有法律等專業知識的專門國家工作人員(以下稱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履行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等執法職責。

7. 社區矯正相關規定有哪些

我只知道下面這個《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印發《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廳(局)、司法廳(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監獄管理局:

為進一步規范社區矯正工作,加強和創新特殊人群管理,根據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在深入調研論證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了《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現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對於實施情況及遇到的問題,請分別及時報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 安 部
司 法 部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依法規范實施社區矯正,將社區矯正人員改造成為守法公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社區矯正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

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

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

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區矯正人員及時依法處理。

第三條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助。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

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協助社區矯正機構進行社區矯正。

第四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對擬適用社區矯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調查其對所居住社區影響的,可以委託縣級司法行政機關進行調查評估。

受委託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委託機關的要求,對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況、家庭和社會關系、一貫表現、犯罪行為的後果和影響、居住地村(居)民委員會和被害人意見、擬禁止的事項等進行調查了解,形成評估意見,及時提交委託機關。

第五條對於適用社區矯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機關、監獄應當核實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時或者在其離開監所之前,書面告知其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的時間期限以及逾期報到的後果,並通知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判決、裁定生效起三個工作日內,送達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執行通知書、假釋證明書副本等法律文書,同時抄送其居住地縣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收到法律文書後,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送達回執。

第六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十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為其辦理登記接收手續,並告知其三日內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組織查找,並通報決定機關。

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由交付執行的監獄、看守所將其押送至居住地,與縣級司法行政機關辦理交接手續。罪犯服刑地與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需要回居住地暫予監外執行的,服刑地的省級監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監所管理部門應當書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級監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監所管理部門,指定一所監獄、看守所接收罪犯檔案,負責辦理罪犯收監、釋放等手續。人民法院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的,應當通知其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派員到庭辦理交接手續。

第七條司法所接收社區矯正人員後,應當及時向社區矯正人員宣告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執行通知書等有關法律文書的主要內容;社區矯正期限;社區矯正人員應當遵守的規定、被禁止的事項以及違反規定的法律後果;社區矯正人員依法享有的權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權利;矯正小組人員組成及職責等有關事項。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員主持,矯正小組成員及其他相關人員到場,按照規定程序進行。

第八條司法所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確定專門的矯正小組。矯正小組由司法所工作人員擔任組長,由本辦法第三條第二、第三款所列相關人員組成。社區矯正人員為女性的,矯正小組應當有女性成員。
司法所應當與矯正小組簽訂矯正責任書,根據小組成員所在單位和身份,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確保各項矯正措施落實。

第九條司法所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制定矯正方案,在對社區矯正人員被判處的刑罰種類、犯罪情況、悔罪表現、個性特徵和生活環境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管、教育和幫助措施。根據矯正方案的實施效果,適時予以調整。

第十條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為社區矯正人員建立社區矯正執行檔案,包括適用社區矯正的法律文書,以及接收、監管審批、處罰、收監執行、解除矯正等有關社區矯正執行活動的法律文書。

司法所應當建立社區矯正工作檔案,包括司法所和矯正小組進行社區矯正的工作記錄,社區矯正人員接受社區矯正的相關材料等。同時留存社區矯正執行檔案副本。

第十一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發生居所變化、工作變動、家庭重大變故以及接觸對其矯正產生不利影響人員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及時報告。

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還應當每個月向司法所報告本人身體情況,每三個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復查情況。

第十二條對於人民法院禁止令確定需經批准才能進入的特定區域或者場所,社區矯正人員確需進入的,應當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准,並告知人民檢察院。

第十三條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

社區矯正人員因就醫、家庭重大變故等原因,確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在七日以內的,應當報經司法所批准;超過七日的,應當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後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准。返回居住地時,應當立即向司法所報告。社區矯正人員離開所居住市、縣(旗)不得超過一個月。

第十四條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變更居住的縣(市、區、旗)。

社區矯正人員因居所變化確需變更居住地的,應當提前一個月提出書面申請,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後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批。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徵求社區矯正人員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意見後作出決定。

經批准變更居住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將有關法律文書和矯正檔案移交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有關法律文書應當抄送現居住地及新居住地縣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收到決定之日起七日內到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

第十五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時間不少於八小時。

第十六條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社區服務,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社區服務時間不少於八小時。

第十七條根據社區矯正人員的心理狀態、行為特點等具體情況,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個別教育和心理輔導,矯正其違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適應社會能力。

第十八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社區矯正人員的需要,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幫助落實社會保障措施。

第十九條司法所應當根據社區矯正人員個人生活、工作及所處社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實地檢查、通訊聯絡、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時掌握社區矯正人員的活動情況。重點時段、重大活動期間或者遇有特殊情況,司法所應當及時了解掌握社區矯正人員的有關情況,可以根據需要要求社區矯正人員到辦公場所報告、說明情況。

社區矯正人員脫離監管的,司法所應當及時報告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組織追查。

第二十條司法所應當定期到社區矯正人員的家庭、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和居住的社區了解、核實社區矯正人員的思想動態和現實表現等情況。

對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司法所應當定期與其治療醫院溝通聯系,及時掌握其身體狀況及疾病治療、復查結果等情況,並根據需要向批准、決定機關或者有關監獄、看守所反饋情況。

第二十一條司法所應當及時記錄社區矯正人員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和社區服務等情況,定期對其接受矯正的表現進行考核,並根據考核結果,對社區矯正人員實施分類管理。

第二十二條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有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情形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派員調查核實情況,收集有關證明材料,提出處理意見。

第二十三條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警告,並出具書面決定:
(一)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

(二)違反關於報告、會客、外出、居住地變更規定的;

(三)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無正當理由不按時提交病情復查情況,或者未經批准進行就醫以外的社會活動且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輕微的;

(六)其他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

第二十四條社區矯正人員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應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提請同級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公安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通知縣級司法行政機關。

第二十五條緩刑、假釋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銷緩刑、假釋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作出裁定:

(一)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嚴重的;

(二)未按規定時間報到或者接受社區矯正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撤銷緩刑、假釋的建議書和人民法院的裁定書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第二十六條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向批准、決定機關提出收監執行的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批准、決定機關應當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作出決定:

(一)發現不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的;

(二)未經司法行政機關批准擅自離開居住的市、縣(旗),經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報告行蹤,脫離監管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機關兩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醫期間不按規定提交病情復查情況,經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暫予監外執行的情形消失後,刑期未滿的;

(七)保證人喪失保證條件或者因不履行義務被取消保證人資格,又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提出新的保證人的;

(八)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司法行政機關的收監執行建議書和決定機關的決定書,應當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第二十七條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緩刑、假釋或者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將罪犯送交監獄或者看守所,公安機關予以協助。

監獄管理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監獄應當立即赴羈押地將罪犯收監執行。

公安機關對暫予監外執行罪犯決定收監執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將罪犯收監執行。

第二十八條社區矯正人員符合法定減刑條件的,由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提出減刑建議書並附相關證明材料,經地(市)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核同意後提請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之日起一個月內依法裁定;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的減刑,案情復雜或者情況特殊的,可以延長一個月。司法行政機關減刑建議書和人民法院減刑裁定書副本,應當同時抄送社區矯正人員居住地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第二十九條社區矯正期滿前,社區矯正人員應當作出個人總結,司法所應當根據其在接受社區矯正期間的表現、考核結果、社區意見等情況作出書面鑒定,並對其安置幫教提出建議。

第三十條社區矯正人員矯正期滿,司法所應當組織解除社區矯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員主持,按照規定程序公開進行。

司法所應當針對社區矯正人員不同情況,通知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群眾代表、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社區矯正人員的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參加宣告。

宣告事項應當包括:宣讀對社區矯正人員的鑒定意見;宣布社區矯正期限屆滿,依法解除社區矯正;對判處管制的,宣布執行期滿,解除管制;對宣告緩刑的,宣布緩刑考驗期滿,原判刑罰不再執行;對裁定假釋的,宣布考驗期滿,原判刑罰執行完畢。

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向社區矯正人員發放解除社區矯正證明書,並書面通知決定機關,同時抄送縣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
暫予監外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刑期屆滿的,由監獄、看守所依法為其辦理刑滿釋放手續。

第三十一條社區矯正人員死亡、被決定收監執行或者被判處監禁刑罰的,社區矯正終止。

社區矯正人員在社區矯正期間死亡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書面通知批准、決定機關,並通報縣級人民檢察院。

第三十二條對於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在社會上服刑的罪犯,司法行政機關配合公安機關,監督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並及時掌握有關信息。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可以自願參加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的心理輔導、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活動。

第三十三條對未成年人實施社區矯正,應當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對未成年人的社區矯正應當與成年人分開進行;

(二)對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給予身份保護,其矯正宣告不公開進行,其矯正檔案應當保密;

(三)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的矯正小組應當有熟悉青少年成長特點的人員參加;

(四)針對未成年人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身心發育需要等特殊情況,採取有益於其身心健康發展的監督管理措施;

(五)採用易為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開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輔導;

(六)協調有關部門為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就學、就業等提供幫助;

(七)督促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承擔撫養、管教等義務;

(八)採取其他有利於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改過自新、融入正常社會生活的必要措施。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社區矯正人員,適用前款規定。

第三十四條社區矯正人員社區矯正期滿的,司法所應當告知其安置幫教有關規定,與安置幫教工作部門妥善做好交接,並轉交有關材料。

第三十五條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例會、通報、業務培訓、信息報送、統計、檔案管理以及執法考評、執法公開、監督檢查等制度,保障社區矯正工作規范運行。

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建立突發事件處置機制,發現社區矯正人員非正常死亡、實施犯罪、參與群體性事件的,應當立即與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妥善處置,並將有關情況及時報告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有關部門。

司法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建立社區矯正人員的信息交換平台,實現社區矯正工作動態數據共享。

第三十六條社區矯正人員的人身安全、合法財產和辯護、申訴、控告、檢舉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剝奪或者限制的權利不受侵犯。社區矯正人員在就學、就業和享受社會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視。

司法工作人員應當認真聽取和妥善處理社區矯正人員反映的問題,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

第三十七條人民檢察院發現社區矯正執法活動違反法律和本辦法規定的,可以區別情況提出口頭糾正意見、制發糾正違法通知書或者檢察建議書。交付執行機關和執行機關應當及時糾正、整改,並將有關情況告知人民檢察院。

第三十八條在實施社區矯正過程中,司法工作人員有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依法給予相應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切實加強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機構,配備工作人員,落實工作經費,保障社區矯正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四十條本辦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之前發布的有關社區矯正的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准。

熱點內容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
民法典橫幅 發布:2025-01-20 16:40:47 瀏覽:667
勞動法頒布和實施 發布:2025-01-20 16:30:34 瀏覽:411
合同法翻譯中的錯誤 發布:2025-01-20 16:23:15 瀏覽:688
B站講刑法 發布:2025-01-20 15:53:42 瀏覽:328
法院強制執行的影響 發布:2025-01-20 15:27:19 瀏覽:106
行政法思維pdf 發布:2025-01-20 15:03:16 瀏覽:718
西林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20 15:02:14 瀏覽:742
東城法院主審法官 發布:2025-01-20 14:58:43 瀏覽: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1-20 14:48:53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