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法律責任
A. 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
法律分析:事故責任分析的依據是:根據事故調查所確認的事實,通過對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的分析,確定事故中的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在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者中,根據其在事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確定主要責任者。相關法律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八十八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求被審查、驗收的單位購買其指定的安全設備、器材或者其他產品的,在對安全生產事項的審查、驗收中收取費用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責令退還收取的費用;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八十九條 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出具虛假證明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十萬元的,單處或者並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生產經營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B. 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法律分析:安全事故責任追究一般指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第二條 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正職負責人對下列特大安全事故的防範、發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本規定的規定有失職、瀆職情形或者負有領導責任的,依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特大火災事故
(二)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特大建築質量安全事故
(四)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學危險品特大安全事故
(五)煤礦和其他礦山特大安全事故
(六)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和特種設備特大安全事故
(七)其他特大安全事故。
地方人民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對特大安全事故的防範、發生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比照本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大安全事故肇事單位和個人的刑事處罰、行政處罰和民事責任,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執行。
C. 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應當追究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應當追究行政責任。行政責任是指違反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但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生產安全事故有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條 【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D. 安全生產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
法律分析:如果生產安全事故有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三條 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安全生產工作實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強化和落實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與政府監管責任,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第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第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
第十一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保障安全生產的要求,依法及時制定有關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並根據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適時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執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E. 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形式是什麼
法律分析: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形式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十四條 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F. 生產安全事故法律責任怎麼追究
生產安全事故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或與之有關活動中突然發生的、傷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損壞設備設施或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導致生產經營活動或相關活動暫時中止或永遠終止的意外事件。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依照前款規定受刑事處罰或者撤職處分的,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受處分之日起,五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G. 追究生產安全事故應該首先去追究誰的法律責任都是怎麼規定的
生產安全事故承擔責任的主體必須是事故責任人。
(一)有關人民政府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領導人、負責人;
(二)生產經營單位及其負責人、有關主管人員;
(三)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
(四)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和安全生產中介服務人員。
(7)安全事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分清事故責任,確定事故責任人,是追究法律責任的前提。這就要求,必須在事故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每個單位、每個人員的崗位和職責,對事故責任加以認真分析判斷,尋找出真正的事故責任人,使其受到應有的法律追究。
凡是對生產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人員,都必須承擔責任;反之,就不應承擔責任。這是「責任自負」的法制原則在責任追究制度中的具體體現。
H. 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形式包括
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責任者,要由法定的國家機關追究其法律責任。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包括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指違反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但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追究行政責任通常以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方式來實施。行政處分是對國家工作人員及由國家機關派到企業事業單位任職的人員的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制摯性處理。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行政處罰主要是對粵妻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以外的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給予的行政制裁。
2.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責任主體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的區別,一是責任內容不同,負刑事責任的行為比負行政責任的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更大;二是行為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事訴訟程序決定;三是負刑事責任的責任主體常被處以刑罰。追究刑事責任的必須是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給予刑事處罰的嚴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安全生產法》規定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責任主體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從業人員和中介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