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傳謠的法律責任
㈠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應依據哪些具體法律處罰規定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屬於治安管理處罰法調整范圍。
〈中華人民共版和國治安管權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
腐蝕性物質
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
危險物質
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㈡ 網路造謠傳謠行為怎麼處罰
造謠傳謠行為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構成誹謗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一、網上造謠、傳謠、誹謗他人等行為要受罰
民事責任。散布謠言或者散布虛假信息侵害公民的名譽、榮譽,或者侵害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業信譽的,應當按照《民法總則》、《民法通則》的規定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
2、行政責任。以其他方法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故意擾亂公共秩序,或者公開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符合《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規定:公開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0人。他人以捏造事實誣告,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處罰的,可以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3、刑事責任。《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二、造謠傳謠是否違法
我們應該根據傳播謠言和謠言的情況來判斷。
1.造成嚴重影響的,按誹謗罪追究刑事責任。
2.如果一個人被造謠、說壞話或名譽掃地,對方有權起訴侵犯名譽權。
3.他人以捏造事實誣告,意圖對他人進行刑事處罰,情節嚴重的,將觸犯誣告陷害罪。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㈢ 傳謠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造謠傳謠可能會面臨行政、刑事處罰和民事賠償,需要根據散步的謠言內容以及造成的具體危害結果來確定。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㈣ 製造網路謠言可能要承擔什麼責任
主要分為三種責任: 一是民事責任,二是行政責任,三是刑事責任。
【法律分析】
對於網路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責任: 一是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二是行政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三是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謠言,指的是沒有相應事實基礎,卻被捏造出來並通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網路謠言,是指通過網路介質(例如郵箱、聊天軟體、社交網站、網路論壇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網路造謠、傳謠的犯罪成本很低,只需要守著電腦和手機敲一段話,再貼一張以假亂真的圖片即可,但為此付出的法律代價卻不輕。現代網路信息傳播速度飛快,網路資訊信息量巨大,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發表各類言論及信息,但是如果言論、信息的真實性並未核實,難免造成對社會公眾的誤導,或者對他人隱私的侵犯。因此,發布、傳播言論、信息應當避免誤入法律禁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㈤ 傳謠造謠的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以造謠、誹謗或者其他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零五條 以造謠、誹謗或者其他方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一條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㈥ 傳播謠言怎麼定罪
傳播謠言涉嫌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犯罪嫌疑人會被人民法院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誹謗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誹謗罪一般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實施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從而構成的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㈦ 在網上傳謠言,網暴他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在網上傳謠言,網暴他人,都是需要承擔相對的法律責任。而且會根據實際情況,而產生相對的法律責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發現有一些人在網上傳謠言,並且網暴他人。從而讓我們覺得這些人的做法是令我們比較反感的,而且與此同時也希望這些在網上傳謠言網暴他人的人,能夠做出相對的改變。
三、網暴他人的後果。
關於網暴他人的事情,在這里就不需要介紹,我們就會知道相對應的後果。很多人在不經意間,通過網暴他人的方式,讓自己獲得一定的快感。但是被網暴的受害者,卻因為承受不住網路的輿論,而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希望。從而讓自己做出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因此網暴他人的後果也是比較嚴重的。最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不傳謠不網暴的人。
㈧ 造謠傳謠行為屬於什麼違法行為
一、造謠傳謠行為屬於什麼違法行為
1、造謠傳謠行為屬於對謠言進行傳播的違法行為。造謠和傳謠情節嚴重的,就會構成刑事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誹謗罪、尋釁滋事罪等,造謠和傳謠情節嚴重的,都會構成刑事犯罪。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二、網路造謠傳謠行為承擔哪些責任
1、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
3、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相關法律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㈨ 傳謠者應負法律責任
一、造謠傳謠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利用信息網路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二、網路誹謗罪的主體認定
1、網路誹謗與傳統的誹謗罪主體一樣,凡是具備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為本罪的主體。然而網路空間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實面目出現,這就必然涉及到對網路服務提供商的責任認定問題。
2、有些國家明確規定其是不負任何責任的,如新加坡在電子交易法令中規定,網路服務商無須對第三方在網上所提供的資料負責,因為網路服務商只是提供技術上的服務。
在ICP是否承擔責任的問題上,目前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認為應讓其承擔嚴格責任。此種觀點認為,網路內容提供商主要提供的是一種內容本身的服務,其應具有對所提供的信息更大的審查義務,故應承擔較為嚴格的責任。如瑞典1998年專門頒布法令規定,網站經營者負有在合理限度內監督其所傳輸內容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