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稅務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稅務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8-14 09:42:31

Ⅰ 經辦人要負法律責任

采購合同經辦人是否負法律責任,需要根據合同約定進行核實確定。如果合同已經明文約定,合同經辦人在符合約定的情形下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如果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存在約定情形,經辦人需要根據約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Ⅱ 報稅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法律分析:經辦人是辦理某事的直接責任人,審核人是經辦人的上級,用於審核經辦人的工作,對其確認。經辦是部門中事件的提出者及處理者,經辦做完的事要上面主管查核。這都是政府部門業務流程的俗稱,它只是業務流程中的一個階段名稱和辦理人名稱。

經辦人是受公司股東或發起人的委託到工商登記機關辦理核名手續的,屬於受委託人,委託范圍內的相應責任由委託人承擔,與經辦人無關。但這個沒有責任是建立在兩個條件下的:

經辦人在知情范圍內,提供的資料是真實可信的。

經辦人沒有為被委託人代簽姓名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十二條 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由納稅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終了後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預繳稅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辦理匯算清繳。

納稅人取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

第十三條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並繳納稅款。

納稅人取得應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扣繳稅款的,納稅人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六月三十日前,繳納稅款;稅務機關通知限期繳納的,納稅人應當按照期限繳納稅款。

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申報納稅。

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從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申報納稅。

納稅人因移居境外注銷中國戶籍的,應當在注銷中國戶籍前辦理稅款清算。

第十四條 扣繳義務人每月或者每次預扣、代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十五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申報表。

納稅人辦理匯算清繳退稅或者扣繳義務人為納稅人辦理匯算清繳退稅的,稅務機關審核後,按照國庫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退稅。

第十五條 公安、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應當協助稅務機關確認納稅人的身份、金融賬戶信息。教育、衛生、醫療保障、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公安、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等相關部門應當向稅務機關提供納稅人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信息。

個人轉讓不動產的,稅務機關應當根據不動產登記等相關信息核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登記機構辦理轉移登記時,應當查驗與該不動產轉讓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的完稅憑證。個人轉讓股權辦理變更登記的,市場主體登記機關應當查驗與該股權交易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的完稅憑證。

有關部門依法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遵守本法的情況納入信用信息系統,並實施聯合激勵或者懲戒。

Ⅲ 如果公司的稅務或財務出了問題辦稅人員要承擔什麼責任

刑法》第抄二百另一條:偷稅數額占襲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 以下罰金。

公司抽逃稅款,如果構成刑事犯罪的話,由法定代表人承擔刑事責任,公司並處罰金數額很大,就涉嫌單位刑事犯罪了。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判刑罰。

構成單位犯罪,主要責任人員按偷稅罪定罪量刑。

第一責任人:法人代表第二責任人:財務負責人第三責任人:會計

Ⅳ 發票簽名上,經辦人和證明人各擔什麼責任,哪個責任更大單位換了些設備,讓我在證明人上簽名

出了問題經辦人為主要責任,證明人連帶責任,一般證明人應該是部門經理之類的有一定審批許可權的人
那你就查驗好設備是否需要購買,以及購買回來之後是否符合要求等

Ⅳ 稅務經辦人的風險與責任

法律分析:1.稅務經辦人對於被委託人的稅務賬務等不一定承擔責任2.稅務經辦人經辦的稅務有可能是主管會計做好的帳,他只是經手來辦理稅務事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一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Ⅵ 稅務局開業登記,經辦人做了實名採集後期企業出現問題經辦人會承擔什麼責任

經辦人只是負責企業與稅務局之間的聯絡,採集資料、了解資源、提供企業信息,幫助企業和稅務局完成繳稅的手續。只要如實辦理,沒有法律責任。因此經辦人必須實事求是,不虛報不瞞報,否則,如果因為經辦人弄虛作假導致企業後續出問題,也會成為被告負相關法律責任。

Ⅶ 公司稅務辦理經辦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替別人注冊公抄司做經辦人不承擔責任,但是要記住,所有提交的手續中要讓所有股東給你簽定委託書,並且要簽字的地方,一定要讓其親筆簽字。

公司注冊流程依次為:查名(確定公司名字)、開驗資戶、驗資(完成公司注冊資金驗資手續)、簽字(客戶前往工商所核實簽字)、申請營業執照、申請組織機構代碼證、申請稅務登記證、辦理基本帳戶和納稅賬戶、辦理稅種登記、辦理稅種核定、辦理印花稅業務、辦理納稅人認定、辦理辦稅員認定、辦理發票認購手續。

經辦人是辦理某事的直接責任人,審核人是經辦人的上級,用於審核經辦人的工作,對其確認。經辦是部門中事件的提出者及處理者,經辦做完的事要上面主管查核。這都是政府部門業務流程的俗稱,它只是業務流程中的一個階段名稱和辦理人名稱。

經辦人是受公司股東或發起人的委託到工商登記機關辦理核名手續的,屬於受委託人,委託范圍內的相應責任由委託人承擔,與經辦人無關。但這個沒有責任是建立在兩個條件下的:

  • 經辦人在知情范圍內,提供的資料是真實可信的。

  • 經辦人沒有為被委託人代簽姓名的行為。

Ⅷ 稅務經辦人可以是法人嗎

法律分析:稅務經辦人可以是法人。稅務經辦人也不需要承擔責任。但所有提交的手續中要讓所有股東給簽定委託書,並且要簽字的地方,一定要讓其親筆簽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四條 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Ⅸ 經辦人承擔什麼責任

經辦人一般需要承擔應該由政府機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應該視合同約定而定。
法律分析
經辦人的行為屬於職務行為,應該由政府機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經辦人屬於故意或有重大過失,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的應該根據合同的具體情況分析確定,不能一概而論。 經辦人是部門中事件的提出者及處理者,經辦做完的事要上面主管查核。這都是政府部門業務流程的俗稱,它只是業務流程中的一個階段名稱和辦理人名稱。經辦人,顧名思義,就是某件事情的經其手辦理的人員。經辦人只代表是某件事情的經手人,如經辦事項是依法或者依職權進行的,不承擔對所經辦事項的法律責任。買賣合同中,經辦人沒有過錯,不承擔法律責任,有過錯,承擔過錯內的責任。公司承擔責任後有權向經辦人追償。以公司名義簽署的合法合同,也就是說合同簽署方為公司的,除了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個人不會承擔外部法律責任。經辦人不是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也不會承擔外部法律責任。但如果經辦人沒有法定授權,還以公司名義簽署合同,合同的相對方又知道(或應該知道)經辦人沒有法定授權這個情況,經辦人的公司又對合同不予以事後追認,那麼這個經辦人就是無權代理,就要承擔法律責任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一條 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依照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Ⅹ 辦稅人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辦稅人需要承擔法定責任。
辦稅人員指在有納稅義務的單位中具體辦理申報納稅的人員,各種工商企業一般都有納稅義務,部分事業單位也有繳納獎金稅、建築稅等義務,而這種納稅義務的履行又由這些單位的會計人員辦理,所以這些會計人員就成為辦稅人員。辦稅人員的職責是,必須熟悉掌握與本單位納稅業務有關的稅收政策法律知識,在稅務專管員的輔導下,正確計算應納稅額、按時申報繳納、按期保管會計資料和納稅資料、抵制各種違反稅法的行為等。如果辦稅人員有意偷逃稅款,或單位領導指使等而偷逃稅款,都要負法律責任,辦稅人員是稅務機關做好稅收徵收管理工作的基礎力量之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六十六條 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前款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
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
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後所余稅後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潤。

熱點內容
黨員法治意識不強表現 發布:2025-01-20 12:10:41 瀏覽:617
建設行政法律 發布:2025-01-20 11:38:59 瀏覽:835
勞動合同法一月半離職可以 發布:2025-01-20 11:32:48 瀏覽:749
礦井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0 10:03:54 瀏覽:225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 發布:2025-01-20 09:29:09 瀏覽:906
法學的權利與義務 發布:2025-01-20 08:42:12 瀏覽:112
山東司法廳副廳長 發布:2025-01-20 08:31:04 瀏覽:613
現行環保行政法規目錄 發布:2025-01-20 08:29:36 瀏覽:78
偵查學法學 發布:2025-01-20 08:20:40 瀏覽:5
勞動法解聘書面通知 發布:2025-01-20 08:01:57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