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壹』 用人單位偽造勞動合同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勞動合同必須真實,偽造合同屬於違法。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七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下列實施勞動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一)用人單位制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及其執行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和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
(三)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遵守勞務派遣有關規定的情況;
(四)用人單位遵守國家關於勞動者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監察事項。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八十五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貳』 勞動合同不合理有法律責任嗎
合法就沒問抄題
內容不襲合法是無效的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叄』 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有什麼法律責任
第一,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存在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的風險。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七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二,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存在視為已經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風險。
《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本條規定了用人單位在「視為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仍負有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義務。其意義在於自「視為」訂立之日起到勞動者退休之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只存在解除勞動合同的問題,而不再有終止的問題。
第三,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即喪失以試用期不合格為由辭退員工的權利。
倘若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約定了試用期,企業就能在試用期內以不符合錄用條件為由隨時辭退員工並且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而如果沒有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口頭約定的試用期無效,也就不能以這一條為由辭退員工,帶來的用工風險顯而易見。
第四,不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不易得到保護。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二十四條、第九十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的條款;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但如果雙方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約定保密條款或保密協議、明確保密范圍和法律責任,用人單位就很難證明哪些屬於商業秘密。若員工在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違反競業限制的規定到與本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工作,無需承擔違約責任,這對企業的發展十分不利。
第五,不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可能面臨罰款等行政處罰。
即用人單位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除了要支付雙倍工資外,還可能受到勞動行政部門的罰款等。比如《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第五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八條規定,未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由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照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人數,對用人單位處以每人500元罰款。」現實生活中有些企業員工上百人,如果罰款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因此應引起用人單位的重視。
『肆』 員工違反勞動合同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須提前一個月提交書面申請書」的約定違法:勞動者提前一個月遞交版辭職書的,不需要向權單位申請,也不需要單位批准,這是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力而不是用人單位給予的權力,勞動者只要盡到提前通知的義務就行,單位沒有是否批準的權力。這是屬於無效的。
「乙方須承擔合同期限內甲方為乙方繳納的所有社保費用」、「並承擔合同期限內甲方為乙方繳納的所有社保費用」的約定違法:繳納社保本來就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沒有權力將其義務轉嫁到勞動者身上。這是屬於無效的。
「如未徵得甲方書面同意擅自離職的,視為乙方嚴重違約,乙方必須向甲方支付一定的違約金」的約定違法:只要勞動者提前書面通知用人單位辭職的,就不存在單位同意的說法,不需要單位同意。並且違約金的約定也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這是屬於無效的。
「違約金標准按甲方擅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近三個月內甲方付給乙方的平均月薪收入乘以未履行的合同期限計算(以月為准,未履行的合同期限超過三個月的按三個月計算)」的約定違法:一方面違約金的約定本身就違法,另一方面其計算方法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伍』 員工違反勞動合同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須提前一個月提交書面申請書」的約定違法:勞動者提前一個月遞交辭職專書的,不需要屬向單位申請,也不需要單位批准,這是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力而不是用人單位給予的權力,勞動者只要盡到提前通知的義務就行,單位沒有是否批準的權力。這是屬於無效的。
「乙方須承擔合同期限內甲方為乙方繳納的所有社保費用」、「並承擔合同期限內甲方為乙方繳納的所有社保費用」的約定違法:繳納社保本來就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沒有權力將其義務轉嫁到勞動者身上。這是屬於無效的。
「如未徵得甲方書面同意擅自離職的,視為乙方嚴重違約,乙方必須向甲方支付一定的違約金」的約定違法:只要勞動者提前書面通知用人單位辭職的,就不存在單位同意的說法,不需要單位同意。並且違約金的約定也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這是屬於無效的。
「違約金標准按甲方擅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近三個月內甲方付給乙方的平均月薪收入乘以未履行的合同期限計算(以月為准,未履行的合同期限超過三個月的按三個月計算)」的約定違法:一方面違約金的約定本身就違法,另一方面其計算方法也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陸』 用人單位偽造勞動合同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1。 勞動合同無效
2 。上面約定事項無效,員工不受其約束
3。 用人單位違法將受勞動行政部門責罰。
嚴重的可能會受到刑事處罰
『柒』 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1不限定書面勞動抄合同,用人單位襲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82條向勞動者支付補償金,最高十一個月工資。
2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想證明勞動關系需要具備三個關鍵要素。1人身隸屬性,也就是說你服從公司的管理。2經濟從屬性,可以通過工資單和報銷進行證明。3勞動成果屬於用人單位經營范圍。
3勞動糾紛一裁二審。仲裁從立案到結案45天。一審簡易程序三個月,一般程序六個月。二審平均三個月。勞動者作為弱勢群體,確實耗不起。但好在勞動爭議案件中不收訴訟費。立案和開庭的時候分別去一次就可以了,其他的時間不影響與其他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4但凡訴訟都有風險。能夠上法庭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一股氣。就算不能贏官司,在花費你時間的時候公司同樣要人出庭,請律師也是支出,走關系需要支出,你也是在耗它。
『捌』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內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容,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賠償金(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 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玖』 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勞動合同法律效力的概念
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對雙方當事人和相關第三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無效勞動合同的種類
無效勞動合同是指依法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勞動合同
《勞動法》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
(1)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
(2)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
無效的勞動合同,從訂立的時候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確認勞動合同部分無效的,如果不影響其餘部分的效力,其餘部分仍然有效
《勞動合同法》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1)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2)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3)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無效勞動合同的確認和處理
根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對無效勞動合同的處理,一般有三種方式:
(1)撤銷合同。對全部無效的勞動合同應予以撤銷
(2)修改合同。對部分無效的勞動合同應依法予以修改。
(3)賠償損失。《勞動法》規定,由於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的無效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合同依照該法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拾』 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勞動者要承擔違約責任,分類來講,
1.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2.勞動者違反培訓協議,未滿服務期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或者因勞動者嚴重違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約定服務期的勞動合同的,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