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法律知識題庫
Ⅰ 全國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試題答案
法律知識競賽題庫1
第一章 鄧小平法制理論與依法治國
一、單項選擇題
1、 當代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
A、工人階級領導的全國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
B、工人階級領導的全體勞動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
C、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農民、公務員、解放軍、知識分子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
D、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
2、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其核心是()。
A、有法可依,建立完整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B、有法必依,法律面前
C、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農民、公務員、解放軍、知識分子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
D、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
3、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目標是()。
A、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B、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C、建設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國家
D、建設人民民主專政的法制國家
4、目前,我這法治建設上的一個突出問題是()。
A、我國的法律體系尚不建全不能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B、很多人不知法、的不懂法、的缺乏守法、的執法意識
C、法律不權威,甚至某些法律的權威性喪失
D、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
5、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基礎、靈魂是()。
A、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B、社會主義民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確保法律的權威性
二、多項選擇題
1、鄧小平法制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
A、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戰略地位,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本質特徵的認識
B、闡明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辯證關系
C、揭示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與我國現代化的內在聯系
D、全面闡述了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
2、法治不僅體現為權力依法運行的一種國家形態,而且是一種現代化的法律制度形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根據法治原則,實行法律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主要表現為法治原則的( )。
A、法治的普遍性原則
B、法治的價值原則
C、法治的權威性和目的性原則
D、法治的形式合理性原則
3、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淵源可以歸結為( )的法律淵源。
A、以憲法為核心
B、以行政法為核心
C、以經濟法為主要內容
D、以制定法為主
4、法律權威的牲包括( )。
A、法律的本源性
B、法律的普遍實施性
C、法律的崇高威望性
D、法律的至高無上性
5、我們是在一個法治基礎薄弱的國家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建設。現有的法律制度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因此,必須改革,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合理的法律運行機制。在現行的法律制度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 )。要改革法律制度關鍵是建立( )。
A、法律運行機制的獨立性差
B、法律運行過程中的執行性差
C、獨立的法律運行機制
D、強有力的法律執行機制
6、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我國社會主義法與社會主義道德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調控機制,又是緊密結合的有機整體。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二者緊密聯系是( )。
A、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發展將為依法治國提供堅實的道德基礎,促進社會主義法律的實施
B、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也會不斷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
C、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高度,高度重視法治與德治建設,使二者互相配合,協調發展
D、法治與德治既互相協調,又相互促進,在做法上,既可輪流突出,也可整體推進,德治與法治的任何一方面搞好了都可以保證或促進另一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題庫可能沒有
你可以找一些勞動合同法、勞動法考試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練習題
整理一下,注意修改的條文是否與題一致
Ⅲ 法律知識競賽題
到網路就可以找到的
Ⅳ 有社會保障法規規和社會保障基礎知識的相關試題嗎
社會保障基礎知識
第一節 社會保障的概念與含義
一、社會保障的概念
1.一般定義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和行政措施設立的、旨在保證社會成員基本經濟生活安全的各種項目總和。
2.國外對社會保障定義的理解
由於世界各國的國情不同,對社會保障的界定有所不同,並且對這一概念的認識本身也有一個發展過程;
西歐福利國家將社會保障理解為一種公共福利計劃,人人都能夠享受。
更多的國家則認為社會保障是一張社會安全網,為需要的社會成員特別是勞動者的生老病死及其家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我國對社會保障定義的理解
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因年老、疾病、失業、傷殘、生育、死亡、災害等原因而失去勞動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礙的社會成員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項社會安全制度。
二、社會保障概念的含義
對社會保障的概念要給予比較全面的、准確的、科學的概括,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把握:
1.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是國家和社會:補償弱化的家庭保障功能,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以穩定社會。
2.社會保障的目標是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是基於人的生存權的保護,二是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3.社會保障面向社會全體成員:社會成員只要符合社會保障的條件,就應該無一例外地成為社會保障的對象。
4.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保證和依據是法律法規:即國家以立法或制定行政條例的形式來確定社會保障的范圍、資金來源及支付標准等基本內容,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其得以實現。法和行政條例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所依據的法律有兩類:形式意義上的社會保障法規和實質意義上的社會保障法規。在具體操作時「小法必須服從大法」。
三、社會保障的范圍和對象
1.保障的一般對象
按社會保障的定義,社會保障的一般對象應是全體社會成員。但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實現社會保障的原則不同,從而社會保障的對象也有所不同。
2.具體的保障范圍:視各國保障的原則及國情而定。
實現普遍性原則國家:保障對象為全體社會成員;
實現特殊性原則國家:保障對象有選擇,為部分社會成員;
我國的社會保障范圍:許多項目只面向城鎮的工薪階層,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在建設之中,由我國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決定。大多數地區農民是家庭保障。但如果進城打工,就應該受到保障;
發展趨勢:隨保障內容的完善而不斷擴大。但何時擴大到更廣的領域,要視各國經濟發展的情況、經濟承受能力而定。
本節重點:
1、社會保障的一般概念
2、社會保障的含義
選擇題:
1. 社會保障制度旨在滿足人們什麼水平的生活需要?(單選)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現代化生活需要
2 .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依據是什麼? (單選)
A.社會立法 B.企業和個人的自覺性C.思想教育
是非題:
1、社會保障不是一項社會安全制度
(1) 錯,社會保障是一項社會安全制度。
(2) 因為社會保障的目標是保障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使社會成員不至於因為年老、疾病、失業、傷殘、生育、死亡、災害等原因而陷於貧困。
第二節 社會保障的特點與作用
一、社會保障的目的和意義
1.經濟目的
通過社會保障,使社會成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維持生命的安全;
2.政治目的
通過社會保障,保證國家的各項政策得到貫徹和實施,維持社會穩定,鞏固現存的社會制度。
3.最終目的: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
二、社會保障的特點
一是社會性
社會保障對象具有社會性,即其保障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
社會保障組織管理機構的社會性;
社會保障資金來源的社會性。社會共同承擔制。
二是強制性
各國均用法律的形式將社會保障制度固定下來,以確保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避免了主觀隨意性。社會保障所規定的某些保障項目,不論個人或僱傭單位願意與否,都必須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參加並接受其保障;社會成員個人無權選擇所參加的社會保障的項目、待遇,社會保障機構也無權拒絕社會成員享受其權利的要求;
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以立法形式保證實施,符合繳納條件的個人和團體,都必須按要求繳納,否則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目前仍有不少企業拒絕參加社會保險,違反了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中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三是普遍性
保障項目普遍: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險又包括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等多個方面;
保障對象普遍:覆蓋至全體社會成員;
四是公平性
符合保障的對象能夠均等地獲得社會保障的機會和權利;
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公平和進步。
五是互助性
橫向互濟: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遵循的是一種大數法則,也即是多數成員實現對少數遭遇風險成員的收入補償;
縱向互濟:代際之間的互濟。如養老保險的社會統籌部分。
六是儲蓄性
一部分社會保障項目的資金是先行扣除、繳納和儲存,然後分配和使用。其實質是「取之於已,用之於已。」
三、社會保障的功能
1.社會保障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市場經濟的特點:一是通過市場機製作用於社會,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市場機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盲目性、外部不經濟、無法協調效率與公平等。
社會保障是現代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生活的有效手段之一。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由競爭性的市場體系與以政府為主體的宏觀調控體系兩部分組成,二者相互作用,進行資源配置。國家運用社會保障干預市場失靈。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公共利益。
2.社會保障的社會性功能(對社會發展、社會穩定的作用)
社會保障的補償功能:是對因為市場競爭造成失業、下崗者的一種經濟補償。
社會保障的穩定功能:通過保證勞動者乃至國民在特殊情況下的生活問題,從而實現整個社會乃至統治秩序的穩定。被譽為「社會安全網」和「社會減震器」。國際勞工組織在總結各國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作用時指出:「沒有社會的安定,就沒有社會的發展;沒有社會保障,就沒有社會的安定」,客觀地描述了社會保障作為社會穩定機制的重要性和功能。
2、社會保障的經濟性功能(對應於社會保障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的資金直接來源於社會保障費、國家資助(財政補貼)以及資金運營收入,經過長期積累,數量巨大,並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支柱。
平衡需求功能:經濟要保持健康的發展,就要保持需求與供給的總體平衡。在經濟擴張時期,就業比較容易,失業率低。在經濟緊縮期,找工作困難,失業率高,可支配的收入減少,容易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社會保障被稱之為調節經濟的蓄水池,具有非常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
當經濟衰退而失業增大時,由於失業給付,抑制了個人收入減少的趨勢,給失去職業和生活困難的人們以購買力,從而具有喚起有效需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復甦。
而當經濟高漲失業率下降時,社會保障支出相應縮減,社會保障基金規模因此增大,減少了社會需求急劇膨脹,最終又使社會的總需求與總供給達到平衡。
國民收入再分配功能:通過稅收的環節,在一次分配的時候,將高收入者以征稅的形式收上來,通過財政手段轉移支付,再分配低收入者,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公平。
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
維持勞動力再生產:通過失業救助,使失業者能夠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通過就業培訓,又使得失業者得到了新的技能,重新就業。
促進勞動力有效配置:通過社會保障調控,勞動者無後顧之憂,可以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要素的有效配置。部分勞動力則通過失業救助,找到了最能發揮其能量的工作,也即實現了有效配置。
本節重點:1、社會保障的特點 2、社會保障的功能
第三節社會保障的內容和體系
一、社會保障的體系構成
一般大致劃分為核心(基本)保障與補充保障兩大層次。社會保險是核心保障,因為社會保險覆蓋了人口群體中最重要的部分—勞動者群體,因此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居主導地位,是實現社會保障的基本綱領。其他社會保障項目包括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為補充保障。
二、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救助——最低層次的社會保障,保障最低生活;
社會保險——基本保障,保障勞動者失去勞動能力,從而失去工資後仍能享有基本生活;
社會福利——增進城鄉全體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層次社會保障;
社會優撫——特殊性質的社會保障,保障社會上備受尊敬的軍人及其家屬的基本生活。
三、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
主要介紹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及社會優撫。
1、社會保險
定義:國家通過法律手段,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勞動者在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勞動收入時給予經濟補償,使他們能夠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
作用: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居主導地位,是實現社會保障的基本綱領。
2、社會救助
定義:指國家和社會對因各種原因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給予無償救助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
作用:社會救助是每一個公民應享受的權利,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社會救助是基礎的、最低層次的社會保障,是社會保障要實現的最低綱領和目標。
3、社會福利
定義:是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的各種福利性補貼和舉辦各種福利事業的總稱。包括一般的社會福利、職工福利和特殊的社會福利。
作用: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是社會保障的最高綱領和目標。
4、社會優撫
定義:是指政府和社會對軍人等從事特殊工作的人員及其家屬予以優待、撫恤和妥善安置的一類社會保障制度。
作用:社會優撫是社會保障的特殊構成部分,屬於特殊階層的社會保障,是社會保障的特殊綱領。社會優撫目的在於安定軍心,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社會穩定。
本節重點:
1、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及其作用
Ⅳ 雲南省公務員考試法檢類法律基礎知識的真題和相關題庫試卷有嗎
您好,中政行測專家為您解答! 會有區別,公務員與法檢考試共同科目為行測,公務員考試為申論而法檢考試為法律基礎知識、刑法等專業知識科目。
行測的題目可以選擇行測在線題庫進行在線訓練,還有老師的在線輔導。 若仍有疑問,歡迎向中政行測和。
Ⅵ 生活必備法律常識
必知必備的法律常識全知道
《必知必備的法律常識全知道(案例應用版)》是一部為廣大讀者解決實際問題的法律工具書,匯總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海量法律常識,通過「以案說法」、「律師解析」和「法規檢索」3個板塊對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較為棘手的各類法律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答,內容涉及民法、婚姻、繼承、合同、物權、侵權、訴訟、勞動、消費者權益、物業等多個方面,旨在幫助讀者輕松掌握日常必知必備的法律常識,以理性的法制思維判斷社會生活中的是非曲直,從而規范行為,明白生活,理智處事,合法維權。
書名
必知必備的法律常識全知道
作者
周舟
出版社
中國鐵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年3月1日
頁數
263頁
更多
內容簡介
《必知必備的法律常識全知道(案例應用版)》貼近生活、貼近大眾,是掌握基本法律知識的必備寶典,大眾維權的必備利器,卣姓身邊必不可少的法律顧問。
圖書目錄
一、民法常識篇——基礎權利切身相關
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什麼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未成年人從事民事活動有限制嗎?
未成年人接受贈與有效嗎?
公民的民事權利有年齡限制嗎?
二、監護
監護人有哪些權利和義務7
離婚後,父母該如何行使對孩子的監護權?
監護人可以自行變更嗎7
監護人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託
給他人後,被監護人發生侵權行為的,由誰承擔責任7
單親父母無力撫養孩子,能將孩子送人嗎?
什麼人可以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三、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公民下落不明多久,利害關系人才可以申請宣告失蹤?
什麼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宣告死亡?
未死亡的人被宣告死亡後實施的民事行為有效嗎?
當事人被宣告死亡後「復活」,其與配偶的婚姻關系可自行恢復嗎?
四、個體工商戶、合夥經營
個體戶如何承擔民事責任?
夫妻一方為個體戶的,其欠債另一方有義務償還嗎?
合夥人應如何承擔合夥債務?
可否有隻提供技術性勞務,不提供資金、技術的合夥人?
……
二、婚姻篇——婚姻關系有法可依
三、繼承篇——利益糾紛法律公斷
四、合同篇——有約在先依法行事
五、物權篇——私有財產不可侵犯
六、侵權篇——違法擔責受損維權
七、民事訴訟篇——訴諸法律尋求公正
九、消費者權益篇——商業糾紛法律裁決
十、物業篇——交涉有方安居樂業
相關搜索
法律知識大全
法律知識大全案例
法律知識手抄報
法律知識大全資料
法律小知識50字
法律基礎知識
常用法律法規100條
法律基礎知識題庫
Ⅶ 法律常識試題及答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屬於共同犯罪的是:
A 甲欲殺乙,故意將裝好子彈的槍支給丙,並騙丙說是空槍,叫丙向乙瞄準恐嚇乙,結果乙中彈身亡。甲與丙構成共同犯罪
B 趙某之妻提出離婚,趙堅決反對,並與其好友高某商量對策。高某說,想辦法把她臉弄傷,讓她不能再嫁人。於是兩人合謀買了一瓶強酸裝入噴霧器內,並約定某晚一起去趙妻娘家,毀其妻的容貌。當晚,高某的小孩患急性痢疾,高失約未去,趙獨自一人毀了其妻的容貌。趙某與高某構成共同犯罪
C 甲將其依法持有的獵槍寄存乙處,某日甲至乙處。對乙講明,要用該獵槍殺丙,請乙交還獵槍,甲遂持槍殺丙。甲乙構成共同犯罪
D 張某、李某經共謀後於深夜蒙面攜帶管制刀具進入一狹窄街巷搶劫。張叫李把住街口,防止他人進來,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搶劫了一婦女現金3000元。張欲獨吞此款,對李講該婦女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李信以為真。張、李的行為屬於共同犯罪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中,甲的行為屬於犯罪預備的是:
A.甲、乙、丙、丁四人預謀某晚去某超市盜竊,由甲提供一輛三輪車。屆時甲因害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輪車盜走超市的大批名貴手錶。
B.乙有仇,遂尋機報復。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攜帶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C.於某日攜帶匕首前往乙家,准備殺乙泄憤,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樹叢中向仇人乙射擊,連開了兩槍未擊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饒,甲在能繼續開槍的情況下不再開槍
這兩道題是公務員考試的真題,當時給的答案是:
第一題D 【解析】由定義可知共同犯罪必須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觀上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觀上有共同的犯罪行為。A項沒有共同的犯罪故意,B、C項沒有共同的犯罪行為。故答案為D。
第二題A 【解析】由定義可知犯罪預備的特徵是犯罪行為尚未實施。B、C、D項全為已經著手實施的犯罪,故可排除。而A項中的犯罪雖然也已經實施,但甲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准備的作用,並沒有參與犯罪的實施過程。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A。
但是從法律的角度講,這個答案有待商榷。
個人認為應該是:
第一題:BD
第二題:C
A項中四人構成共同犯罪,因乙、丙、丁三人構成犯罪既遂,甲不單獨成立其他犯罪形態,即甲與其他三人一起構成犯罪既遂;B項中,甲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中止了犯罪,所以構成犯罪未遂;C項中,甲中止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深感害怕」,而不是「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即「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並不足以阻止其繼續犯罪,所以,甲不構成犯罪未遂,而是構成犯罪預備,或者說是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D項中甲已實施了犯罪行為,構成犯罪過程中的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