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簽字的法律責任
① 合同簽字不是法人代表具有法律效力嗎簽字人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合同簽名不是法定代表人一樣具有法律效力,關鍵是合同應當蓋章,簽字人回具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權委答托書即可。
我國《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② 在合同協議上冒充他人簽字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冒充他人進行合同簽約,一早被發現合同就會被中止,成為無效合同。如果一直沒有被發現,就什麼事都沒有。如果這個簽字涉及行騙,那就涉嫌詐騙,就是刑事犯罪了。被發現就有坐牢的可能
③ 合同中的簽字法律作用和要求是什麼,授權是什麼意思
《合同法》
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內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容。
第三十三條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五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第三十七條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授權是組織運作的關鍵,它是以人為對象,將完成某項工作所必須的權力授給部屬人員。即主管將處理用人、用錢、做事、交涉、協調等決策權移轉給部屬,只授予權力,不可託付完成該項工作的必要責任,這是授權的絕對原則性。
④ 如果簽訂了合同不履行會不會有法律責任
如果簽訂了合同不履行,就會有法律責任。
《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
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⑤ 簽虛構的合同要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所在的公司,為達到和其它的公司合並,將價格故意作高,損害國家或者集體、第三人的利益,其行為是違法的。該協議是無效的。如果給對方造成了損失,就要承擔賠償的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5)合同簽字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