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法律責任
Ⅰ 統計法律責任的內容是由法律規范明確規定的對嗎
對的。復
統計法律責任的特徵
1.統制計法律責任的承擔者,必須是具有統計違法行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統計法律責任的內容是由統計法律規范明確規定的。
3.統計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必須由專門機關通過法定程序來進行,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此權力。
4.統計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
Ⅱ 根據《統計法》規定統計法律責任可以分為什麼責任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違反了統計法律法規要承擔與其違法情節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罰包括警告、通報批評、罰款、沒收違法所得
違反計劃法,要支付社會撫育費。
Ⅲ 遲報統計資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每一個接觸過《統計法》的人都有所了解,統計法第七條對統計調查對象依法提供統計資料作出義務性規定,明確要求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等統計調查對象,應當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不得遲報、拒報統計資料。那麼,什麼是遲報統計資料的統計違法行為,調查對象遲報統計資料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遲報統計資料,遲報統計資料是指統計調查對象違反本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統計調查制度的規定,沒有按時報送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
從《統計法》後面的條款中就可以看出,《統計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作為統計調查對象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遲報統計資料,或者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原始記錄、統計台賬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個體工商戶遲報統計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所以說,無論是國家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甚至包括個體工商戶,遲報統計資料都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規定,統計調查對象主要有哪幾類統計違法行為
統計違法行為是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公民在統計活動中違反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制度規定的行為。它是統計違法者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條件。根據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規定,統計違法行為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虛報、瞞報統計資料的行為;
(二)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行為;
(三)拒報或者屢次遲報統計資料的行為;
(四)地方、部門、單位的領導人自行修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數據或者強令、授意統計機構、統計人員篡改統計資料或者編造虛假數據的行為;
(五)地方、部門、單位的領導人對拒絕、抵制篡改統計資料或者對拒絕、抵制編造虛假數據行為的統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行為;
(六)統計人員參與篡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數據的行為;
(七)利用統計調查竊取國家秘密或者違反本法有關保密規定的行為;
(八)利用統計調查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進行欺詐活動的行為;
(九)統計機構、統計人員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泄露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或者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造成損害的行為;
(十)國家機關違反統計法律、法規規定,未報經審查或者備案,擅自製發統計調查表的行為;
(十一)其他違反統計法律、法規的行為。
由此看來,統計調查對象主要有前五類統計違法行為。
Ⅳ 什麼是統計行政處罰有哪些種類
統計行政處罰是指各級統計執法檢查機關依法對違反統計法律規范的行為給予的行政處罰。
1、警告
《統計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規定:「企業事業組織有《統計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國家統計局派出的調查隊予以警告,並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2、罰款
《統計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規定:「個體工商戶有《統計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國家統計局派出的調查隊予以警告,並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3、沒收違法所得
《統計法實施細則》第三十四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統計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所列違法行為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可以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5)統計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統計行政處罰的特點:
1、實施統計行政處罰的主體只能是各級統計執法檢查機關;
2、被處罰的行為是違反統計法律規范的行為;
3、統計行政處罰屬於行政制裁范疇,只適用於統計行政違法,不適用於民事違法和統計犯罪,不同於民事處罰和刑事處罰;
4、被處罰的對象是實施了虛報、瞞報統計資料等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違法行為人。
Ⅵ 統計違法行為有哪些其法律責任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福建省統計工作管理辦法》的規定,統計違法行為有以下幾類。 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等故意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的; ②脅迫、授意他人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的; ③遲報統計資料的; ④拒報統計資料的; ⑤錯報、漏報統計資料且在規定時間內不予更正的; ⑥干涉、妨礙統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的; ⑦包庇、袒護統計違法行為或對舉報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 ⑧毀滅原始記錄、統計台帳與統計記錄的; ⑨不按規定設置、保存原始記錄、統計台帳的; ⑩未經審批擅自開展統計調查,制發統計報表的; 11未經核定或批准擅自公布統計資料的; 12未依法辦理統計登記的; 13違反統計人員持證上崗規定的; 14違反《統計法》有關保密規定的行為等。 統計違法行為要負法律責任。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統計法律責任形式有: (1)刑事責任。《統計法》第二十六條、《福建省統計工作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二十四條均規定,違反統計法規,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行政處罰。《統計法》第二十五條、《福建省統計工作管理辦法》第十八條、十九條規定,對統計違法行為可以給予警告、通報、罰款、暫停營業、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 (3)行政處分。《統計法》第二十五條、《福建省統計工作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對統計違法行為的有關領導,直接責任人,可由統計機構建議有關單位給予行政處分。
Ⅶ 統計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對違反統計法律規范行為所應承擔法律後果.( )
錯誤
答案解析:
統計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對其違反統計法律規范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懲罰性法律後果.
Ⅷ 統計負責人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統計負責人主要承擔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的責任。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單位的負責人必須依法履行相應的職責,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自行修改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依法搜集、整理的統計資料,不得利用任何方式要求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及其他機構、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同時,必須依照相關法律和國家的有關規定,保證統計結果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及時性,並且對於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必須予以保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第三十七條 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單位的負責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予以通報:(一)自行修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統計數據的;(二)要求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或者其他機構、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三)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拒絕、抵制統計違法行為的統計人員打擊報復的;(四)對本地方、本部門、本單位發生的嚴重統計違法行為失察的。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或者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一)違法公布統計資料的;(二)泄露統計調查對象的商業秘密、個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的;(三)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造成統計資料毀損、滅失的。統計人員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四十條 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泄露國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Ⅸ 什麼行為是屬於統計遲報,拒報.瞞報和虛報范圍
一、什麼是遲報、拒報統計資料?
遲報統計資料,是指行為人違反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制度的規定,不按法定的報送統計資料時間報送統計資料的行為。這種統計違法行為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1、行為人必須違反了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制度的規定;2、不按法定的報送統計資料時間報送統計資料。
拒報統計資料,是指具有上報統計資料義務的單位或個人,拒不執行國家統計制度,對統計部門進行統計調查的合法要求置之不理,不履行提供統計資料的義務。具體包括以下四種情況:1、明確表示拒絕上報統計資料的;2、被檢查單位的領導人及有關責任人員不按期據實答復《統計檢查查詢書》的;3、經《統計報表催報單》催報,仍不在限定期限內報送統計資料的;4、拒不參加年報會議,也不領取統計報表的。
二、遲報、拒報統計資料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對於遲報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根據《統計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遲報統計資料的,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個體工商戶遲報統計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對於拒報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根據《統計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予以通報;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處分。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拒報統計資料的,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個體工商戶拒報統計資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如何認定遲報次數?
根據《統計法》的規定,統計調查對象出現一次遲報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就將受到行政處罰。如果出現多次遲報行為,行政處罰將會加重。
多次遲報統計資料是指已有遲報記錄,再次發生遲報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
計算「多次遲報統計資料」的「次」,應根據調查對象超過法定期限報送的統計調查表的不同,分別計算。凡統計調查表的表名、表號、製表機關、批准或者備案機關、批准文號、報告期別、報告日期等其中之一不同的,就分別計作一次。但對於報告期和報送日期相同的一套統計調查表,無論其表名、表號、製表機關、批准或者備案機關、批准文號等是否相同,則應計作一次。例如,有一份統計調查表的報送日期為月後10日前,另一份統計調查表的報送日期為月後15日前,如果都遲報,則應認定為遲報兩次。又如,在同一報告期和報送日期的兩份以上統計調查表中,其中有一份統計調查表遲報,應認定為遲報一次;有兩份遲報,也應認定為遲報一次。
四、涉密數據還需上報嗎?
根據《統計法》的規定,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不得遲報、拒報統計資料。同時,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對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對統計調查對象以保密為由,拒絕按時提供統計資料義務的行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根據統計法的有關規定,依法進行處理。
目前,個別上市公司以保護商業秘密為由拒絕提供統計資料,已構成拒報統計資料的統計違法行為。股份上市公司作為企業事業組織的一種形式,應根據《統計法》的規定,履行如實提供統計資料的義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
二:虛報、瞞報
虛報統計資料,是指行為人違反統計法和統計制度的規定,高於實際統計數據報送統計資料的行為。虛報統計資料最基本的特徵是「以少報多」。例如,某企業6月份實際完成工業產值890萬元,但是由於統計員粗心,將該月的工業產值錯誤計算為980萬元,該廠統計負責人在沒有進行核實的情況下,就同意將統計結果報送給統計部門,致使該廠六月份的工業產值多報90萬元。
瞞報統計資料,是指行為人違反統計法和統計制度的規定,低於實際統計數據報送統計資料的行為。瞞報統計資料最基本的特徵是「以多報少」。例如:某企業2003年度上報職工工資總額為110萬元。統計執法檢查時發現該企業實際發出的工資總額為295萬元。原因一是該企業為了少交個人所得稅,故意少報;二是該企業未按統計制度規定,將發給職工的誤餐補貼計算在內。
從虛報、瞞報統計資料這兩種統計違法行為的主觀構成來看,並不僅僅是以故意為前提,而是以行為人有過錯為前提的。因此,只要行為人在主觀上有故意或者過失的過錯,並因為這種過錯導致實施了高於或者低於實際統計數據報送統計資料的行為就可以認定其已構成虛報或者瞞報統計資料的行為。也就是說,行為人因疏忽大意等過失而導致的多報或者少報行為,首先要認定為虛報或者瞞報統計資料的統計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