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補充協議法律效力
❶ 勞動合同補充協議,與勞動合同有沖突時,以哪個為准
按時間來說,肯定是後面簽的有效,也就是補充協議有效,否則就不需補充了。
補充協議可以看做修改前面的合同的文本。
❷ 補充勞動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補簽的勞動合同雙方簽字是有效的。如果你已經簽字,雙倍工資就不會得到支持了版。雙方約權定的是月工資而不是月薪的,如果有加班證據的可以要求單位支付加班費。
《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三十一條【加班】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❸ 解除勞動合同之後再簽補充協議是否有效
解除勞動合同之後再簽補充協議屬於無效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已經終止的勞動關系,終止了勞動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如果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存在勞動糾紛,勞動者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勞動仲裁需要准備的材料及程序:
一、受理事項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二、應提交的材料
(一)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遞交《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一式兩份,內容包括:
1、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住址、聯系電話。
2、用人單位的名稱、單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3、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4、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5、致送單位名稱。
(二)遞交《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的同時,向勞動仲裁委員會遞交下列材料:
1、身份證復印件一份;
2、勞動關系相關證明;其它證明材料。
3、申請人系用人單位的,交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
4、有委託代理人的,提交授權委託書。委託代理人系律師的提交律師事務所公函;代理人系公民的,提交代理人身份證復印件。
三、受理和仲裁程序
(一)遞交勞動仲裁申請書及相關證據;
(二)申請書符合要求的,仲裁委員會自收到申請書之日起5日內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仲裁委員會決定受理的,自做出決定之日起5日內將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並組成仲裁庭;決定不予受理的,說明理由,申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三) 被申請人收到仲裁申請書副本後,應當在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答辯書。被申請人未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仲裁程序的進行。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四)勞動爭議仲裁公開進行,但當事人協議不公開進行或者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仲裁庭在開庭五日前,將開庭日期、地點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當事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在開庭三日前請求延期開庭。是否延期,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決定。
(五)當事人接到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對申請人按照撤回申請處理,對被申請人可以缺席裁決。
(六)仲裁庭處理勞動爭議應當先行調解,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促使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協議,並將協議內容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七)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批准可以延期,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八)仲裁庭做出裁決前,申請人撤回仲裁申請的,仲裁庭經審查後,認為其撤回申請成立的,向雙方當事人發出《准予撤回申請決定書》;但被申請人提出反申請的,不影響反申請的審理。
❹ 勞動合同附加協議書的法律效應
勞動合同附加協議書是有法律效應的,只要是在雙方自願且符合勞動法要回求前提下,簽訂的答補充協議,與勞動合同享有同等法律效力。也就是說,一旦雙方簽字認同,如果出現違約情況,另一方都可以用此為依據,向勞動監管部門申訴維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五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❺ 勞動合同的補充協議是否有效
在雙方自願且符合勞動法要求前提下,簽訂的補充協議,與勞動合同享有同等法律效力。也就是說,一旦雙方簽字認同,如果出現違約情況,另一方都可以用此為依據,向勞動監管部門申訴維權。
嚴格而言,合同補充協議是對原合同未盡事宜,或者合同履行過程新發生的情況而另外進行的約定。與合同的變更協議不同,但實務中訂立的以「補充協議」為名的協議,其實質內容卻常是合同的補充並有變更。因此,在簽訂時要特別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補充協議的當事人應當與原合同當事人嚴格一致;2、補充協議的形式應當與原合同一樣完備;嚴格防止與原合同發生內容矛盾。
❻ 勞動合同後面加的補充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樓主你好。在雙方自願且符合勞動法要求前提下,簽訂的補充協議,與版勞動合同享有同等權法律效力。也就是說,一旦雙方簽字認同,如果出現違約情況,另一方都可以用此為依據,向勞動監管部門申訴維權。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如果有問題請繼續追問,滿意請採納,您的採納是我回答知道的動力!
❼ 勞動合同補充協議在合同到期後是否有效
勞動合同補充抄協議雙襲方協商一致,在合同到期後依然有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❽ 請問這個勞動合同補充協議合法嗎
第四條是無效的。
首先,勞動法規定,員工提前一個月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這個提前一個月的通知是程序性規定,其實也是為了避免臨時通知,用人單位人員配備不到位,給用人單位的正常生產經營造成影響。即使用人單位不同意,你們之間的勞動合同在一個月期滿後就解除了,當然還需要用人單位給你出具解除勞動合同相關證明。
其次關於賠償部分的約定也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勞動法僅規定兩種情況下的違約金,其一是違反服務期的約定,另一個是違反了競業限制規定,此外沒有關於支付違約金的規定,本條支付賠償金的約定限制勞動者自主選擇用工單位的權利,應為無效條款。
❾ 勞動合同外的補充協議是否是不管合不合法簽了字就有法律效力
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協議,要求勞動者不得在勞動合同期限內辭職,而且沒有組織專項培訓,那麼是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者可以反映到勞動局、仲裁委員會處理,申請賠償。
❿ 沒有簽「勞動合同」,我的這張「勞動合同補充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這個肯定有用的親!個人信息,不要泄露!最好刪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