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約的法律效力
『壹』 《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沒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
《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本身沒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它必須和國內法聯合起來才有,比如海事法院在辦理船舶損害賠償、海洋污染損害賠償等案件時,會引用《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和國內法,然後做出判決,最後是法院的生效判決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
『貳』 國際貿易慣例與國際公約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國際貿易慣例(International Trade Custom) 指在國際貿易實踐中逐漸自發形成的,某一地區、某一行專業中普遍接受和經常屬遵守的任意性行為規范。
國際公約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是指國際間有關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方面面的多邊條約約。公約通常為開放性的,非締約國可以在公約生效前或生效後的任何時候加入。有的公約由專門如集的國際會議制定。 一個有法約束法律依據 ,另一個則沒有 信息整理自;運寶網
『叄』 國際條約在國內法中的適用有哪些
中國雖然沒有將國際條約納入國內法的明確規定。但是我國不少法律、法規含有「國際專條約與之發生沖屬突時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
對於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相比較的效力,一些專門的法律、法規作出了「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發生沖突時,國際條約效力高於國內法」的規定。
(3)國際公約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國際條約在國內發生效力的前提是,國際條約在本質上是不能直接在國內適用的,必須由國家通過個別立法來實施國際條約,這種立法活動可能是立法行為,也可能是國際條約頒布或其它憲法程序。
國家一旦締結或加入某一國際國際條約,該國際條約便自動地成為國內法的一部分,從而無需轉化即可在國內法中直接適用。
『肆』 WTO條款有沒有法律效力
WTO即所謂的世貿組織,它是一個國際公約並包含有一系列的法律體系,對簽約國是有約束作用的版。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權各種國家間的保護、傾銷會被起訴到WTO進行裁決。但是一個企業的對外經濟活動所謂的違法,一般指的是違反交易商所在國的民法、貿易法等。如果只是違反了WTO的規定是沒事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輪胎傾銷案,在美國沒有起訴我們之前,按照美國的說法,這些企業所做的肯定是違反了國際公約的,但是國家不會管,美國也沒管,原因就在於規模小、影響小,或者美國的行業組織和工會沒有提起爭議。
『伍』 國際條約在中國的法律地位
國際條約與協定的內容與國內法具有一樣的約束力,所以是我國法的淵源。
國際條約指我國與外國締結、參加、簽訂、加入、承認的雙邊、多邊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具有條約性質的文件(國際條約的名稱,除條約外還有公約、協議、協定、議定書、憲章、盟約、換文和聯合宣言等)。
行政協定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府相互之間簽訂的有關政治、經濟、貿易、法律、文件和軍事等方面內容的協議。國際條約和行政協定的區別在於:前者以國家名義簽訂,後者以政府名義簽訂。
註:我們國家和政府一旦與外國或外國政府簽訂了條約或協定,所簽訂的條約和協定對國內的機關、組織和公民同樣具有法律約束力。
(5)國際公約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法律淵源分類:
1、歷史淵源。即指引起特定法律規范產生的過去的行為、事件和法律。換句話說,法律的歷史淵源是指特定法律規范與歷史上出現過的行為、事件有什麼聯系,或從歷史上某種法律中汲取了什麼內容或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2、理論淵源。即指特定法律規范(包括法律原則)的理論源泉。這些理論提出並論證了某種社會行為或法律原則的合理性,並得到掌握政權的階級的普遍認同,成為特定法律規范(包括法律原則)的理論基礎。
3、本質淵源。即從本質上說法律來源於什麼。
『陸』 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有無法律效力
無法抄律效力,聯合國大會的多數通過投票只能表示聯合國通過了這份決議。但這份決議,有多大用,這都是不一定的。
比如,1947年,聯合國決定分割英屬巴勒斯坦,劃分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這個決議有一定的用處,以色列就以此,後來宣布獨立。但是,巴勒斯坦因為實力弱小無法獨立。以色列成立,招致很多阿拉伯國家不滿,以色列建國第二天,就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就進攻以色列。
還有,聯合國通過了一份對蘇聯的譴責,這份決議,作用幾乎為零。沒有哪個國家敢去進攻核武大國蘇聯。大部分國家,即使是英法日德以色列印度這些地區強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
『柒』 國內法律是否有高於國際條約的法律效力。
對於國際條來約與國內法相比較的自效力,我國在這一問題上亦無原則性法律規定。但一些專門的法律、法規作出了「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發生沖突時,國際條約效力高於國內法」的規定。如1986年《民法通則》第142條的規定表明,國際條約的效力高於國內民事法律的效力。其實,自1982年以來,就連續有些法律作出類似規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如1982年《商標法》、1984年《專利法》、1985年《繼承法》、1992年《海商法》等。1982年的《民事訴訟法(試行)》 第189條首先作出了與上述《民法通則》第142條相同的規定,而1991年《民事訴訟法》重復了這樣的規定。從這些規定看來,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在國內是有直接的效力。同時,國際條約的規定若與國內法律不同時應優先適用。但是,由於這些規定僅限於個別法律,還不能說是已經在中國法律體系中完全確立了規則。不過,上述法律作出這樣的規定的事實充分說明了我國立法政策的明顯傾向,從而有「國際條約優於國內法」成為一項具有普遍性規則的可能。
『捌』 國際法怎麼會有法律效力
法是對於人的最低要求,有強制性,必須做好
道德是最高要求,遵循社會習
兩者的層次不同
『玖』 國內法律是否有高於國際條約的法律效力
對於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相比較的效力,我國在這一問題上亦無原則性法律規定。但一些專門回的法律答、法規作出了「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發生沖突時,國際條約效力高於國內法」的規定。
如1986年《民法通則》第142條的規定表明,國際條約的效力高於國內民事法律的效力。其實,自1982年以來,就連續有些法律作出類似規定,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