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見代理的法律效力
① 舉個例子說明表見代理的構成條件和法律效力
乙是甲的代理人,經常和丙作買賣,現被甲解僱,但甲沒通知丙。乙找丙以甲的名義買東西,並簽合同。丙有足夠理由相信乙仍然有代理權,乙構成表見代理
② 簡述無權代理的概念和法律效力
一、無權代理是指在沒有代理權的情況下以他人名義實施的民事行為的現象。可見,無權代理並非代理的種類,而只是徒具代理的表象卻因其欠缺代理權而不產生代理效力的行為。 無權代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包括表見代理和表見代理以外的無權代理。狹義的僅指表見代理以外的無權代理。在中國,無權代理一般指後者,即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所進行的代理。
二、無權代理的法律效力
1、追認權和拒絕權
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追認的本質在於對代理權的補授,因而屬於一種形成權。
被代理人本人對無權代理行為既可以追認,也可以拒絕承認。一旦追認即發生有權代理的效力。
2、視為本人同意
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構成視為本人同意,須具備三項條件:
無權代理人以本人名義為民事行為;本人已經知道無權代理人以自己名義為民事行為;本人已確定地不作否認表示。
3、催告權和撤銷權
1)催告權
催告權是指在被代理人追認前,相對人可依自己的意志請求被代理人對是否追認代理權作出明確的意思表示的權利。《合同法》第47條即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在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有效。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的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無效。
2)撤銷權
撤銷權是指相對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認權之前撤回其對無權代理人已經作出的意思表示的權利。合同法第47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1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無效。在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方式作出。合同一旦撤銷即不生效。
③ 沒有當事人的簽字,委託人簽字又法律效力嗎
以下回答由「濟南商律師」提供,如需轉述請註明出處:
1、如果他沒有委託內過這個人,但容這個人拿著他的委託書來給你進行交易,你可以不說你懷疑的事,只說你就認為她是這個人的委託人。這種情況構成民法上的表見代理。你們之間的合同有效。至於是不是真的委託,跟你沒關系了就,他們再內部處理。
2、如果是真的委託,那麼這種代理關系是可能有效的。說可能是因為你沒有說你看到的委託書委託事項是不是包括代為承認。如果是的話,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的話,要這個人承認才有效。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④ 代簽的二手房的居間合同,是否有「表見代理」風險代簽的且按了我的手印的居間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
我想只要你有證據證明,賣方有欺詐行為,你的合同就沒有法律效力,不但不用陪,而且還要退還你已經繳納的錢。我建議你去侓師事務所詳細咨詢哈。
⑤ 請簡述格式合同條款的法律效力
一、、有效的,但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格式條款版在以下三種情況下無權效:
1、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免除其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
2、損害國家利益;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3、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或者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此外法律規定,當合同雙方當事人對格式條款的理解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可見法律的規定是保護處於弱勢地位的合同一方當事人的。
二、 所謂表見代理,是指代理人沒有代理權,但相對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其具有代理權,而與之發生民事行為,這種代理的後果有被代理人承當的法律制度。表見代理在本質上為無權代理,但因有代理權存在的表徵及相對人的善意信賴,而將此種代理作為有權代理予以處理,其制度價值在於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利益,維護交易安全。例如,有公司的業務員,超出他的許可權與人簽訂合同,就屬於表見代理
⑥ 表見代理產生有權代理的法律效力嗎
1表見代理的條件(1)行為人雖無代理權,(2)相對人的行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回代理權答的表象,(3)相對人與善意第三人進行的、由本人承擔法律後果的代理行為。這主要是為了保護善意的無過失當事人的利益。學理界稱此種情況為「表見代理」。
2,效力方面:
表見代理的效力等同於有效代理,即不需要被代理人的追認,自始自動有效,由被代理人承擔責任。當然這里的承擔是相對於第三人而言,被代理人承擔責任帶來的損害,可以再向代理人求償。
⑦ 離職協議中有補償條款,上面加蓋人力資源部部門章,是否有法律效力
應該具備法律效力。因為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員工的入職辭職,好多單位都是蓋人力資源章的,放心就行!
理論上講,人力資源部部門章屬於表見代理。
首先,表見代理即屬廣義的無權代理,表見代理又稱表示代理,是指代理人雖不具有代理權,但具有代理關系的表面要件,這些表面要件足以使得無過錯的相對人相信其有代理權,從而法律規定被代理人須對之負授權責任的無權代理。法律之所以承認表見代理,是因為表見代理具有維護善意第三人利益、維護交易安全的功能。表見代理制度的法理基礎,在英美法系為「禁反言」,在大陸法系則在於使個人的「靜的安全」與社會的「動的安全」協調協調。存在外表授權的場合,以此為根據,使無權代理行為發生有權代理的效果。⑴故此,我們可將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分為兩大點:一是代理人雖無代理權,但具有代理權的外觀,即「在一般情況下,本人不應因他人擅以其名義為法律行為,但在若干情況下,本人因其行為創造了代理權存在的表徵(權利外觀),引起善意相對人的信賴時,為維護交易安全,自應使本人負其責任,因而產生表見代理制度」⑵;二是相對人為善意相對人,相信或認為無權代理人具有代理權,並在此認識基礎上與之訂立合同,法學界存在的問題在於《合同法》第48條與第49條關於善意相對人的「善意」內容是否一致?⑶我們認為第48條是狹義無權代理的善意相對人,是善意且無過失,第49條是表見代理的善意相對人,是善意且有過失,但是從法理來看,有過失也可以成為善意的相對人,只是賦予被代理人的權利不同而已,所以第48、49條「善意」的內容是一致的。結合企業與部門的關系而言,部門作為企業的內部職能機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往往直接代表企業與相對人進行民事活動,所以在此前提下,司法部門認定相對人是善意地相信或認為部門具有代理權,更能保障這種民事活動的平等性及公平性。
其次,表見代理的形式又可分為兩類,一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代理,是當事人委託其他單位或者本單位以外的個人代理自己簽訂的合同,或者個人相互之間委託代理簽訂的合同;二是當事人(單位)與其本單位工作人員之間因職務發生的代理關系,即在職務代理活動中,也有可能構成表見代理。在職務代理中,代理許可權由被代理人授權而產生。授權的基礎在於被代理人與代理人之間存在著勞動關系,而部門是由各個勞動者所組成,是勞動者集體智慧的綜合,所以其與法人之間的關系也應當適用於職務代理。代理人是被代理人聘用的工作人員或職能部門,有義務按單位的指派或要求從事業務活動,包括訂立合同。問題在於,「職務代理人」的代理許可權有時不能為相對人所確知,他的「表見代理許可權」(即相對人依照常理認為其所享有的許可權)可能與其實際代理許可權相符合,也可能不相符合。《英國商法》一書中有這樣的一個例子:「董事會任命經理時如明確規定:未經董事會批准,該經理的訂貨權不得超過500英鎊價值,那麼該經理的實際代理權以不超過500英鎊為限;但其表見代理權則包括了經理通常所具有的一切許可權,該表見代理權對被代理的公司具有約束力。」該案例對職務代理與表見代理關系的分析,對我們有積極的借鑒意義。⑷應當說,「職務代理」是構成表見代理的一個常見的原因,所以部門印章的行為也符合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這不僅符合法律之定義,也符合經濟交易過程中各方的真實意思表示。
至於無權代理說與越權代理說的不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是無權代理說及越權代理權說都加大了相對方的注意義務,導致合同雙方的信息交流不平等,影響社會經濟交易的安全;另一方面是職能部門雖然不是法人,但是系法人的組成機構,現實中常有需要職能部門介入的民事活動,所以其應如法人代表一樣,作出的民事行為應當屬於職務代理,屬於企業法人的意思表示。關於法定代表人越權行使職權的性質問題,隋彭生教授根據《合同法》第50條提出的觀點是構成表見代表,是指代表人有超越代表權的行為,而其行為足以使得善意的相對人相信其有代表權,從而法律規定由代表人所在單位負責任的無權代表。⑸其實,表見代表的意義與表見代理的意義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維護對整個經濟交易制度的信賴,保護交易安全,同時也是為了提高交易的效率,我們在此加以區分的目的在於以《合同法》第50條規定的「表見代表」來參照適用企業內部職能部門的「表見代理」行為。總而言之,企業法人應加強對內部運作機制的管理力度,而不是通過內部規定直接加大社會第三人的義務,即先管好自家的人再辦好外面的事。
⑧ 簽合同不是本人簽,也沒有授權委託書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簽合同不是本人簽,也沒有授權委託書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依據《合同法》第四十八版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⑨ 農村房屋借住問題。在未過戶的情況下,房屋擁有人代簽未來繼承人的名字,這樣的協議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表見代理制度是基於被代理人的過失或被代理人與無權代理人之間存在特殊關系,使內相對人有理由容相信無權代理人享有代理權而與之為民事法律行為,代理行為的後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一種特殊的無權代理。我國表見代理制度建立時間不長,還有不完善之處,有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其中,相對人對義務人的選擇權問題、無權代理人的法律責任問題以及代理人的抗辯權問題便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法律原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註意表見代理問題,對自己,他人及社會的利益負責。
⑩ 表見代理是無權代理,因此對被代理人不發生任何法律結果是正確的嗎
如果代理被追認,則無權代理人自始有代理權,由被代理人承擔該行為的法律後專果;
如被代理人表示反屬對,則無權代理人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法律效力,由行為人作為當事人承擔該行為的法律後果,包括履行責任和賠償責任;
被代理人明知而不表示反對的,視為同意,構成表見代理,由被代理人承當該行為的法律後果;
第3人享有催告權和撤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