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有限責任公司內部股權證有什麼法律作用嗎

有限責任公司內部股權證有什麼法律作用嗎

發布時間: 2020-12-17 11:34:29

Ⅰ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有哪些法律規定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法律規定具體分為對內轉讓、對外轉讓和人民法院強制轉讓股東股權三種類型,具體內容如下:

Ⅱ 沒有工商局登記的股權證受不受法律保護

乾股,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你可以知識產權的形式出資持有10%,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持有情況最好載入公司章程並在工商局做變更登記,就受法律保護 。

「乾股」是指股東不必實際出資就能佔有公司一定比例股份份額的股份。中國法律規定:股東應當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所認繳的出資,應當向已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因此,中國不存在所謂的「乾股」。
社會上的錯誤認識:現實中有人把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出資稱作「乾股」,這其實是沒有正確認識無形資產的資產價值。經過評估確認了價值的無形資產,在公司設立時,依法辦理了轉移手續的,應當認為是實際出資,而不是所謂的「乾股 因此,在中國公司中並無「乾股」。 如果是以無形資產出資的股份,你們最好到工商局做股權變更登記。

另外, 乾股的取得和存在往往以一個有效的贈股協議為前提。贈股協議的效力屬於股東之間的協議,和設立協議一樣對股東具有約束作用,贈股協議的內容也可以在章程上體現。由於股東並沒有實際出資,因此股東資格的確認完全以贈股協議為准,如果贈股協議具有可撤銷、無效、解除等情況,乾股股東自然就失去了股東資格,乾股股東的權利義務比如股利請求權、表決權由協議確定,但股東的義務,尤其對外義務同一般股東,理由是股東的登記具有對外公示性。但是乾股股東如果所受股份為瑕疵股份,在一般情況下,股份的受讓人也應對股份的出資義務承擔責任,但是,一般而言如果有一部分為瑕疵股份,有一部分為正常股份,那麼首先認定獲贈股份為正常股份,在其不足的情況下,才仍定為瑕疵股份。

一般情況下,乾股的取得和存在是以一個有效的贈股協議為前提。由於股東並沒有實際出資,因此股東資格的確認完全以贈股協議為准,只要贈股協議合法,就享有贈股協議中約定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如果乾股股東通過公司股東變更,在工商局登記備案,則會成為正式股東,完全享有股東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希望可以對你有用
希望採納......

Ⅲ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都有股權憑證嗎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復的製表現形式有「出資證明」及「股東名冊」 ,股東至少要列於上述兩個文件之一中方能證明其對該公司擁有股權。

有限公司內部股權證,其法律效力不確定,這涉及到依照該權證要求擁有公司股權時,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限制,如股東優先購買權。

總之,如果擁有該權證的人名字沒有位列股東名冊也未經過備案,同時也拿不出出資證明,則該權證很難受法律保護。

(3)有限責任公司內部股權證有什麼法律作用嗎擴展閱讀

持有股票享受股息和紅利的個人或單位。向股份公司出資認購股票的股東,既擁有一定權利,也承擔一定義務。股東的主要權利是:參加股東會議對公司重大事項具有表決權;公司董事、監事的選舉權;分配公司盈利和享受股息權;

發給股票請求權;股票過戶請求權;無記名股票改為記名股票請求權;公司經營失敗宣告歇業和破產時的剩餘財產處理權。股東權利的大小,取決於股東所掌握的股票的種類和數量。

Ⅳ 有限責任公司內部股權證有什麼法律作用嗎

對有限責任公司來說,股東資格問題相當復雜。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對股東資格有法律意義上的記載有兩個,即公司登記和工商登記。公司登記即公司內部的股東名冊,對公司及股東有約束力;工商登記對公司及公司的債權人有約束力,從學理上講,可將公司登記稱為設權登記,工商登記稱為對抗登記。通俗的講,公司內部的股東名冊即可證明股東和公司之間的投資關系,工商部門的登記與公司內部登記不一致時,基於工商登記的公示效力,對債權人及其他公司外的利害關系人而言,以工商登記的股東為准。
具體到你提出的你的股東資格問題,如果你所謂的股權證是公司蓋章簽發,那麼可以作為已經進行公司登記的證據,可以要求公司到工商部門變更登記,將你的股東身份登記到工商局的股東名冊里。
關於公司為A貸款提供抵押擔保的效力問題,涉及到公司的擔保問題,這是一個廣受爭議的制度,對擔保合同的效力認定目前仍有點混亂,只能初步談談我自己的觀點。公司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過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對這一條的理解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該條為強制性規定,沒有履行股東會議決議的擔保合同應為無效,另一種觀點認為,該條規定的股東會決議的手續,性質上屬於對公司內部事務的規定,並不具備外部效力,無理由要求債權人簽訂合同時審查擔保是否已經股東會決議,因此擔保合同應為有效。總體而言,第一種觀點仍佔主流。具體到你的這個案件又有點特殊,由於你並非工商登記的股東,對債權人有法律意義的股東名單是工商部門的對外有對抗效力的股東名冊,所以只要合同有工商登記的股東的簽字,應該視為符合公司法的上述規定,合同有效。
關於第三個股東沒有簽字是否影響合同效力的問題,公司法將公司對股東的擔保列為股東會決議事項,但並未具體規定這一事項的表決程序和表決權分配,而是交由公司章程自行約定。如果公司章程對此未作約定的話,就屬於普通決議事項,也就是多數決即可通過,仍應認定為有效。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Ⅳ 普通私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屬於證券不 從法律意義上講屬於嗎

不屬於,公司充其量只能開具股權憑證。

Ⅵ 有限責任公司可以發股權證嗎

有限責任公司可以發股權證,向法人投資,股東承擔的是有限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不同於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資本並不分為股份,但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也有自己的出資額。《公司法》第三十二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應當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

第七十四條規定「轉讓股權後,公司應當注銷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向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並相應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有關股東及其出資額的記載」。由此可見,有限責任公司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是《公司法》賦予的權利和義務。

(6)有限責任公司內部股權證有什麼法律作用嗎擴展閱讀

對有限責任公司來說,股東資格問題相當復雜。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對股東資格有法律意義上的記載有兩個,即公司登記和工商登記。公司登記即公司內部的股東名冊,對公司及股東有約束力;

工商登記對公司及公司的債權人有約束力,從學理上講,可將公司登記稱為設權登記,工商登記稱為對抗登記。通俗的講,公司內部的股東名冊即可證明股東和公司之間的投資關系,工商部門的登記與公司內部登記不一致時,基於工商登記的公示效力,對債權人及其他公司外的利害關系人而言,以工商登記的股東為准。

股權證公司蓋章簽發,那麼可以作為已經進行公司登記的證據,可以要求公司到工商部門變更登記,將你的股東身份登記到工商局的股東名冊里。

Ⅶ 有限責任公司有股權證嗎

對您的咨詢回答如下: 有限責任公司不同於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資本並不分版為股份,但是權,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也有自己的出資額。《公司法》第三十二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應當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第七十四條規定「轉讓股權後,公司應當注銷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向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並相應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有關股東及其出資額的記載」。由此可見,有限責任公司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是《公司法》賦予的權利和義務。

Ⅷ 單獨一張股權證有法律效力嗎

有效力。股權證書為股東持股憑證,股東憑此證享受公司章程和制度規定回的權利,並承擔答相應的義務。股權證書經股權人、董事長簽字及加蓋企業公章並與董事會留底股權證書一致加蓋騎縫章方為有效。一式二份:股權人和董事會各執一份。

Ⅸ 單獨一張股權證有法律效力嗎

有效力。股權證書為股東持股憑證,股東憑此證享受公司章程和制度規定的內權利,並承擔相應的義容務。股權證書經股權人、董事長簽字及加蓋企業公章並與董事會留底股權證書一致加蓋騎縫章方為有效。一式二份:股權人和董事會各執一份。

Ⅹ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有哪些法律規定

股權轉讓有兩種方式:一是公司內部的股權轉讓,即股東將股權轉讓給現有股東;二是公司外部的股權轉讓,即公司將股權轉讓給股東以外的第三人。
從各國或地區公司立法的規定看,無論何種類型的公司,股東的出資均可轉讓,但因公司的性質不同,法律對股東出資轉讓的限制也不同。有限公司雖在性質上屬於資合公司,但因股東人數不多,股東又重視相互間的聯系,具有人合公司的因素,為了維持公司股東彼此信賴的需要,股權的轉讓也受到較嚴格的限制。一般而言,由於公司內部轉讓並不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對重視人合因素的有限責任公司來說,其存在基礎即股東間的相互信任也沒有變化;而外部轉讓會因吸收新股東加入公司而影響股東間的信任基礎,所以,各國或地區的公司法對公司內部的出資轉讓限制較松,對向非股東轉讓限制較嚴,一般要求股東向非股東轉讓出資須經股東會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東同意等。如此限制的目的主要在於防止因新股東的加入而影響公司與股東之間的關系。如日本《有限公司法》第19條就規定:「股東可將其全部或者部分出資份額,轉讓給其他股東。股東在將其全部或部分出資份額轉讓於非股東的人的情形下,須取得股東會的同意。」
一、股東間轉讓股權
(一)關於股東間轉讓股權的立法例
股東間轉讓股權即公司股權在股東內部進行的讓渡。關於股東間進行的股權轉讓,大致有兩種立法例:一是股東之間可以自由轉讓其出資的全部或一部分,如日本、法國 ;二是股東之間轉讓出資必須經股東大會同意,如我國台灣地區「公司法」第111條即如此規定。
我國《公司法》第35條規定:「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出資或者部分出資。」顯然,我國采第一種立法例。
(二)我國股東之間轉讓股權能否限制的法理分析
筆者認為,雖然我國《公司法》未對股東間轉讓股權作出限制性規定,但從立法取向上似有規定的必要。實際上,在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之間轉讓股權問題上,即便是規定比較寬泛的日本和法國公司法,也規定了一些限制條款。在日本,公司法賦予了其股東轉讓出資異議權,即當其他股東不同意轉讓該出資的,公司應另行指定受讓方 。在法國,《商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章程可以制定一些限制股東之間轉讓出資的條款 。由此可以看出,在日本、法國的有限責任公司法中,股東之間相互轉讓出資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自由的。這種轉讓出資的自由,只是比股東向非股東轉讓出資的限制相對寬松罷了。因此,我國公司法雖沒有對股東間轉讓股權問題作出限制性規定,但從意思自治的角度講,應允許股東之間在章程中作出限制性規定。從法律上看,我國公司法關於股東之間自由轉讓出資的規定並非強制性規定,公司章程是公司內部的自治規則,是股東共同意志的體現,只要不違背《公司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就應當肯定其效力。因此,如果公司章程對股東間轉讓股權作出限制性規定,應遵從其規定。但是,章程作出的限制也不能違背《公司法》關於股東間自由轉讓出資的基本原則,如果限制性過多過大,高於向股東之外的第三人轉讓出資的情況,也是不允許的。國外公司法對此也有相應規定。如《法國商事公司法》第47條在第1款規定了股權可在股東間自由轉讓,隨即又在第2款明確規定公司章程可對股東之間轉讓出資可以限制,但其限制應低於向與公司無關的第三人轉讓出資的限制。
二、向非股東轉讓股權。
(一)各國和地區立法例
1、大陸法系
鑒於有限責任公司具有的人合性和封閉性的特點,大陸法系國家公司立法均規定公司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須經公司同意或承認,即所謂「承認條款」,以防止不受歡迎的股東進入公司,影響公司的穩定。如日本《有限責任公司法》第19條規定,股東將其所持股份全部或一部分轉讓給其他股東,但股東將其所持股份轉讓給非股東時,則須經股東大會同意。法國《商事公司法》第45條也規定,只有在徵得至少3/4公司股份的多數股東同意後,公司股份才可以轉讓給與公司股東無關的第三人。據此類條款,公司所反對的出資轉讓均不能實現。此雖足以保障公司的轉讓,但對股東的權利保障則顯有不公,如公司濫用股東該條款,則股東的出資轉讓權將無從實現。為彌補其不足,各國公司法遂附之以「先買請求權條款」,要求公司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對不同意轉讓的出資另行指定受讓人(包括公司的其他全體股東)或由公司予以購買。「先買請求權條款」,使股東在公司反對其轉讓出資時,得要求公司向另外的對象轉讓,並在時間上不受太久遲延。如日本要求公司在兩周內指定受讓人;法國立法規定公司應在3個月內對是否允許轉讓作出決定等。同意條款與先買權條款相配合,既可防止不受歡迎的人進入公司,確保公司的人合因素,又能保證股東出資轉讓權的實現,從而構成了大陸法系國家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出資轉讓制度的基本內容。
2、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國家未採用大陸法系國家所適應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概念,而是將公司分為封閉式公司和開放式公司。對於封閉式公司,考慮其封閉和人合的需要,允許公司章程、組織細則、股東間協議或股東與公司間的協議對股東股權轉讓或轉讓的登記作出限制,其限制內容更為豐富,除公司規定股東向外轉讓股權應經公司同意的同意條款和公司優先購買權的先買權條款外,還包括規定在特定條件(如股東死亡或職工股東喪失股東身份)下,由公司強行收回的強行買賣條款等,但有關限制必須符合適當的手續要求。
3、我國法律相關規定
《公司法》第36條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向非股東轉讓出資也作了嚴格限制。該條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出資,如果不購買該轉讓的出資,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出資,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對該出資有優先購買權。」依據該條規定,向股東之外的人轉讓出資,則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該購買該轉讓的出資,否則視為同意轉讓。再次,經公司股東同意轉讓的出資,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可見,我國公司法也賦予了公司同意條款和公司股東先買權條款,上述規定對於推動公司股東之間的合作,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對我國公司法關於股東向股東之外的第三人轉讓股權相關規定的理解
1、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程序的法律分析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由於法律規定比較原則,對於如何理解該規定,實踐中存在著不同認識。
(1)「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 是股東多數決還是資本多數決
公司法第41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按照上述規定,依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以資本多數(簡單多數或絕對多數)通過議決事項是股東會做出決議的一般規則。而按照公司法第38條的規定,「對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作出決議」是股東會的職權之一。因此,股東向非股東轉讓股權的事項應由公司根據多數資本持有者的意見作出決議。而我國公司法第38條第2款又明確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在這種情況下,股東會在決定股東向非股東轉讓股權時,是按照哪一種表決方式行使表決權?公司法的規定並不明確。一種觀點認為,應當採取股東人數多數決的原則。即便不同意轉讓的股東在出資比例上超過同意轉讓的股東比例,只要同意轉讓的股東人數超過了一半,就應當認為是「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一種觀點認為,有限責任公司雖具有一定的「人合性」,但作為公司的一種,「資合性」仍是其根本特點,大股東既要承擔較多風險也應享有較多權利,因而在關繫到股東出資轉讓的表決時資本多數持有者的意見也應得到尊重,因此,股東出資的外部轉讓要同時接受「人」與「資」雙重多數的限制 。
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主要理由是:第一,從文義解釋的角度進行分析,「全體股東過半數」只能是股東人數過半數,而不是出資過半數。第二,每一股東無論出資多少,在設立公司時均有同等的權利選擇其認為適當的合作夥伴。在公司設立後,股東發生變化時,同樣有同等的權利選擇是否接受新合作夥伴,不同意時便可優先購買被轉讓的出資。此項權利的性質與股東持股多少並無關系,當然也就不能採取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的方式決定 。第三,要求資本多數決,實質上是給股東出資轉讓又加了一道門檻,加大了股東轉讓的難度,以資本的多數來限制小股權的自由轉讓,因此,以「資合性」來論證多數資本有許可權制股權轉讓是不成立的。
(2)股東向非股東轉讓股權時其本人有無表決權
我國《公司法》第35條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可見,我國《公司法》對向非股東轉讓股權僅規定須經全體股東半數同意,但未明確該轉讓出資的股東是否可參與投票。對此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轉讓股權的股東無表決權。其理由為:從字面上看,同意是指對他人意見、看法、行為等表示贊同的意思表示,轉讓方對自己的轉讓無所謂同意之說,因此,有權同意的股東只限於其他股東,不包括其本人在內。台灣地區公司法就規定,股東非得「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得以其出資之全部或一部轉讓於他人 。另一種觀點認為,股東轉讓股權實為股東固有的權利,因股東間的人身信任才對此加以限制,若再剝奪其表決權,則對希望轉讓出資的股東極為不公,因此法律應允許其參加表決。

熱點內容
行政訴訟法第35條 發布:2024-12-29 17:11:12 瀏覽:726
合同法代持股法律規定 發布:2024-12-29 16:19:34 瀏覽:577
齊河法律援助殘疾人 發布:2024-12-29 15:50:30 瀏覽:209
有關立法學的論文 發布:2024-12-29 15:30:45 瀏覽:528
不滿14歲犯法受法律責任 發布:2024-12-29 15:10:59 瀏覽:316
國本立法 發布:2024-12-29 14:45:54 瀏覽:580
俄羅斯立法機構 發布:2024-12-29 14:45:50 瀏覽:371
訴訟法司法考試講義 發布:2024-12-29 14:44:22 瀏覽:432
建築公司項目部公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2-29 14:42:37 瀏覽:999
法官類小說 發布:2024-12-29 14:41:49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