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法律意義
『壹』 法律責任對法實施的意義
是因違反會計法律所應承擔的責任。會計法對於法律責任有專章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年1月21日六屆人大九次會議通過,1993年12月29日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修正,1999年10月31日九屆人大十二次會議修訂)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一般法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特定責任】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特定責任】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特定責任】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特定責任】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監管部門瀆職責任】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泄露檢舉情況的責任】違反本法第三十條【檢舉】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依法處罰】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貳』 試舉例說明責任法定原則的法律意義
責任法定原則:違反相應的規定的法律責任並不是事後性的,而是一開始就被法律明確規定好了的。對於違反相關規定的處罰方式、處罰范圍、處罰額度、處罰種類、處罰程度等一系列的事宜都事先就規定在了法律中,任何主體都應當嚴格遵照執行。無依據則不罰.
案例:偷稅9萬元可以定罪,偷稅15萬元反倒不能定罪! 公安機關在查處一 經濟 犯罪案件時,發現犯罪嫌疑人隱匿收入,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少繳應納稅款,遂一並立案偵查。經偵查查實,犯罪嫌疑人偷稅數額約9萬元,占應納稅額的12%。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10%以上不滿30%並且偷稅數額在 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犯罪嫌疑人的偷稅行為顯然符合刑法規定,公安機關於偵查終結後將該案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在審查起訴過程中,檢察官發現,該案其他犯罪事實清楚,但是偷稅犯罪一節遺漏了部分事實,遂自行補充偵查。最終查實,偷稅數額共計15萬元,占同期應納稅額近20%。此時,問題發生了。不查不要緊,這一補充偵查,雖然犯罪金額增加了,然而卻無法定罪了。問題的症結正出在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按照該條規定,前述案件如果按照公安機關認定的偷稅數額和比重(偷稅9萬元佔12%),符合刑法規定,構成偷稅罪無疑; 而增加認定了偷稅數額和比重(偷稅15萬元佔20%),反而無法定罪。因為刑法寫得明白,偷稅罪的兩個量刑幅度沒有一個可以適用於本案。第一個量刑幅度(即三年以下一檔)適用的情形是:偷稅數額占應納稅數額10%以上不滿30%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 本案偷稅比重為20%,但偷稅數額達15萬元,顯然已超過了第一個量刑幅度規定的上限即10萬元;而第二個量刑幅度(即三至七年有期徒刑一檔)適用的情形是:偷稅數額占應納稅數額的比重為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本案雖然數額為15萬元,但是卻不符合另一個必要條件即比重只有近20%,未達到30%這一定罪下限。 因此,本案行為事實,已溢出刑法規定的偷稅罪法定要件的范圍之外,不可入罪。
『叄』 為什麼要承擔責任
一、為什麼要承擔責任:
(1)對個人:能鍛煉自己的能力,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使自己的價值在奉獻中得到提升。
(2)對他人: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獲得更多的友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對社會:能創造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的人際氛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二、承擔責任的重要意義
(1)負責任是對現代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社會越進步,就越需要負責的公民。一個人只有盡到做學生的責任,才是好學生;盡到對父母的責任,才是好子女;盡到對國家的責任,才是好公民。
履行責任的標准越高,人生價值就會越大。我們青少年學生正處於青春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在初中階段培養我們的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可以為以後的健康成長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2)一個人對自己肩負的責任認識得越早,就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長。
一個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人,也能夠在履行責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我們青少年學生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加強道德修養,必須從「責任」二字做起,明確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做人做事,為自己負責,為別人負責,為社會負責,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需要。
『肆』 "責任"的法律意義是什麼
法律責任競合,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觸犯了兩個或兩個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行為人因此內要受到兩個容或兩個以上的法律的管轄,並根據管轄法律的規定承擔具體的法律責任,權利人可選擇適用相關的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責任競合的意義有
:因為不同的法律所維護的社會秩序及追求目標不同,所以不同的法律規定的法律責任很可能是不一致的。傳統的合同法確認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只是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而對違約人同時違反了其他法律的規定缺乏管轄的依據,於是只得追究其違約責任,而不能追究其更為嚴重的其他法律責任。現行合同法規定了法律責任競合制度,如果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合同的約定,同時又違反了其他法律的規定,給對方當事人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害時,受損害方可選擇適用合同法或其他法律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以更有效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伍』 法律規范規定法律責任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指引作用。這是指法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
『陸』 民事責任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1、民事責任是一種違反民事義務的法律責任。它以民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沒有違反民事義務的行為,就不會發生民事責任。
2、民事責任主要是一種財產責任。民事責任的目的不僅要對違反民事義務的人加以制裁,而且還要恢復正常的經濟秩序,補償被害人的損失。此外,民事責任中也有非財產責任,如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
3、民事責任以恢復被侵害的民事權利為目的。民事權利的實現,以民事義務的履行為前提,對民事義務的違反,必然影響到民事權利的實現。民事責任具有補償和恢復原狀的性質。
4、民事責任是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
『柒』 承擔責任的意義是什麼
承擔責任意義如下:
一、承擔責任,能促進自己的成長,激勵自己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克服種種困難,去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
二、承擔責任,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
三、承擔責任,能獲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責任中增長才幹,獲得社會的承認和贊譽。
『捌』 責任的意義
對責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為兩個意義。一是指分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
責任是高級生物存在於社會的身份的本能義務。
責任感是主體對於責任所產生的主觀意識,也就是責任在人的頭腦中的主觀反映形式的。
1、價值觀要求。乙方主體必須按照甲方主體的價值觀來處理有關價值事物,而不能按照乙方主體自己的價值觀要求來處理有關價值事物,即乙方主體必須代表甲方主體的利益要求來進行決策和行為,而不能代表乙方主體自身的利益要求進行決策和行為。否則,將受到相應原價值處罰。
2、最大價值率要求。乙方主體必須按照「最大價值率法則」來處理有關價值事物,即乙方必須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最大聰明才智,來履行責任。
1、一是指份內應該做好的事,如履行職責、盡到責任、完成任務等。
2、二是指如果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如擔負責任、承擔後果等。
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指標。責任和自由是對應的概念,責任事實上--雖然不是時間上--以自由為前提,而自由只能存在於責任之中。責任是唯獨存在於上帝和鄰舍的約束中的人的自由。
負責任的人在自身的自由中行動。除了他的行為和他本人以外,再沒有別的能夠支持他,減輕他的負擔,這個事實就是自由的證據。負責任的行動發生在義務中,這義務給予他自由,給予他完全的自由。同時,負責任的行動完全發生在相對性的區域內,發生在無數視角里,每一種特定的現象都在其中出現。
社會在發展,責任內涵也在不斷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賦予責任日益豐富的時代內容。負責任的大國,負責任的政府,負責任的公民——中國以更加鮮明地形象呈現在世界面前。
責任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指一個人對其違法行為承擔責任的能力。不同的法律部門對責任能力的定義也是不同的。民事責任能力指民事主體據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資格。刑事責任能力是指行為人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性質、意義、作用和後果,並能依據這種認識而自覺地選擇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對自己所實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的能力。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