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民法法律責任案例

民法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時間: 2020-12-25 14:17:19

A. 結合案例簡述民法關於民事責任的有關規定

民事責任屬於法律責任的一種,是保障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實現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
1、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和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2、二人以上依法承擔按份責任,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
3、二人以上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權利人有權請求部分或者全部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
連帶責任人的責任份額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實際承擔責任超過自己責任份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連帶責任,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
4、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重作、更換;
(7)繼續履行;
(8)賠償損失;
(9)支付違約金;
(10)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1)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5、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6、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7、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
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8、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9、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10、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11、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身權益、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12、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

B. 民法案例

村民沈甲的行抄為構成了盜竊。在襲沈乙不知情的情況下,偷了桃子,並未經沈乙同意,吃了本不屬於他的桃子。結果發生了中毒。
我覺得沈乙不應該負賠償責任。難道你偷了一瓶毒葯喝下去死了,也找毒葯廠負責嗎?自己吃了噴農葯的桃子中毒,那要怪自己吃桃子沒洗干凈,他應該明白現在水果都噴灑農葯的。又不是傻子。。
有罪的是沈甲,他應該賠償沈乙的桃子,現在倒還反過來告沈乙。是不是腦殘了?

C. 民事違法行為例子有哪些

1,違反合同的行為,即沒有合法理由而不履行合同的行為。

2,在合同以外,侵害他人民事回權力的行為。比答如:消費者被騙;在未知情況下,個人肖像、名譽被用於商業活動;被毆打或交通事故造成的人生健康受到侵害。等等

判斷一個違法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還是刑事違法行為,主要的是看違法行為的主體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還是違反民事法律規定的或者是觸犯刑法行為的。

簡單來說,違法行為嚴重觸犯刑法,可能受到刑事制裁的,就屬於刑事違法行為;

輕微違法行為,尚達不到刑事處罰標準的,可以進行行政處罰(治安處罰),就屬於行政違法行為;

所謂的民事違法行為,只能說違法法律規定,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利,需要進行賠償或承擔其他責任的行為。

例如:在網上傳某人緋聞或者隱私,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是民事違法行為,應當賠償對方損失;如果在網上轉播危害公共安全的謠言,造成公眾恐慌的,但沒有嚴重後果的,就是行政違法,會受到治安處罰;在網上傳播企圖顛覆政府國家的謠言,危害國家安全的,就構成刑事違法,要受到刑事制裁。

D. 民法案例分析

整個個過程是那個橫穿馬路的(橫穿馬路本身就是違規)兒童造成的,而其是個未成年的兒童,並沒有能力承擔相應的能力,應該由其的監護人承擔這個乘客的電視機的費用.

E. 民法案例分析

不予支持。
《民法通則》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合同法》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1、 曉明系限制行為能力人,據《民法通則》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合同法》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因此,其訂立合同經法定代理人(本案中為其父母)的追認後生效。本案中曉明的父母已經明確表示追認(拒絕退錢),因此合同有效。
2、《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徐某明知曉明是未成年人而引誘其進行交易,不是民法意義上的善意相對人,不具備撤銷權。此外,曉明父母已經明確表示追認,因此徐某不具有撤銷權。
3、曉明父親並沒有構成欺詐。《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而本案中曉明的父親並沒有以欺詐的手段,使徐某在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訂立合同,事實上,是徐某利慾熏心,主動誘騙曉明與其訂立合同。

F. 民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1、某甲在某百貨公司購買服裝,在甲到收銀台交款時,因地面太滑而摔傷,甲即找公司經理要求賠償。該公司的保安人員認為甲在購貨中有盜竊行為,就強將甲帶入辦公室。
試析:甲與百貨公司間因何法律事實發生何法律關系?
答:本案中,甲與百貨公司間在三個法律事實發生三種法律關系:一是因買賣服裝發生的買賣關系;二是甲因地面太滑而摔傷這一侵權行為而發生的侵權損害賠償關系;三是因甲被保安人員誤為盜竊並被強行帶入辦公室這一侵權行為引起的侵權損害賠償關系。
2、某甲長期下落不明,經其配偶乙向法院申請,法院判決宣告甲死亡。其後,乙就與丁結婚,並將一6歲的兒子送給丙收養,雙方辦理了收養手續。實際上甲並未死亡。經甲請求法院撤銷了對其死亡的宣告。甲回家後發現兒子被人收養,乙也改嫁他人,幸丁已死亡。因此,甲就要求與已恢復婚姻關系,並以自己未同意將兒子送丙收養主張收養無效。
問:甲可否與乙自動恢復婚姻關系?甲的兒子與丙間的收養關系是否無效?
答:甲乙間的婚姻關系不能自行恢復。因為在甲宣告死亡後乙與丁結婚,已另存在一個婚姻關系,甲乙若要同意結婚,則需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丙與甲的兒子間的收養關系有效。因為在甲被宣告死亡期間甲的兒子被丙依法收養,甲雖說被撤銷死亡宣告,但甲的兒子與丙間的收養關系並未解除。
3、甲企業與乙企業訂立了一買賣合同,約定由乙企業向甲企業提供一設備,甲應於收貨後付款20萬元。後甲企業因原廠長經營不善被撤換。新廠長上任後改變了企業的生產計劃,原訂的設備不再需要。因此,在乙企業按合同交貨時,甲企業的新任廠長指令拒收,並提出這是原廠長訂的合同,現要對以前的合同進行清理,原訂的買賣合同無效。
試分析甲企業拒收乙企業提供的設備是否合法?
答:甲企業拒收不合法,屬於一種違約行為。因為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與法人的關系是同一人格的關系,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實施的行為就是法人的行為。法定代表人是法人的組成部分,法定代表人的更換雖屬於法人的變更,但法定代表人的職責未變,法人的主體資格未變。因此,甲企業廠長的更換不能改變其法人的主體資格,原訂立的合同仍然有效。
4、某甲從商場購得一台原裝進口電視機,甲並未拆開包裝。1999年10月30日甲又將該電視機轉賣給乙。乙買回後發現該電視機並非原裝進口的,而是由國內組裝。乙使用後發現該電視機視聽效果太差。2001年5月乙以受欺騙為由向甲提出退貨,甲不同意。雙方發生爭議訴至法院。
問:該案應如何處理?
答:該案中甲乙之間的買賣行為不屬於受欺詐的民事行為。因為甲並未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也未故意告知虛假情況。該行為應屬於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因為乙是在對標的物電視機有重大誤解的情形下實施買賣行為的。乙可撤銷與甲間的買賣行為。但因自乙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已經超過1年,且其已經使用電視機,乙的撤銷權消滅,不得再撤銷。因此,該案應駁回乙的訴訟請求。

G. 涉及民法的案例

甲告訴乙,丙有一筆貨款打到你的賬戶請取出來交給我,甲照辦了。 一年後甲不見了,丙找到乙說你還我錢,我
的錢打到你的賬戶你就該還我。乙該怎麼辦?是否要承擔法律上的責任?
(1.乙和丙沒有生意上的來往
2.甲和乙都沒給丙出具欠條
3.甲和乙不是生意上的夥伴關系,但是親屬關系
4.乙知道甲收到貨款後沒給丙發貨
5.乙的銀行賬戶是個人賬戶不是企業賬戶
6.甲經常在乙的賬戶上走錢)
如果甲是逃走是否構成詐騙罪。
丙按照合同履行付款義務,有權要求甲履行付貨義務,乙提供賬戶無約定和法定對貨款負責的義務。如果確定甲是故意逃走,就有詐騙嫌疑。

H. 民事違法行為案例以及含義,觸犯的法律,承擔的法律責任,處罰機關來解釋民事違法行為

中國法律,沒有民事違法這一說,只有民事責任,民事責任問題,只有法院有權受理

I. 民法案例分析

甲應該賠償35台電腦損失費用,多裝的一台電腦屬於不當得利。所謂不當得利是指內沒有法律或容者合同上的根據,因他人財產受損失而使自己獲得利益的法律事實。其構成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方獲得利益、他方受損、一方獲得利益和他方受損之間有因果關系、無合法的依據。本案中,對於多裝的一台電腦,雙方的合同中並沒有約定,而是由於B公司工作人員的失誤造成的,B公司蒙受了損失,A公司從中獲得了利益,因此構成不當得利。

J. 民法案例分析

1、 自營業執照簽發之日,公司成立。此時他才取得獨立法人資格。
2、 該債務應有甲、內乙兩公司承擔。公司成立之容前,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02年4月印染公司還未取得營業執照,不具有成立責任的資格。
3、 印染公司不應承擔還款義務。企業法人的主體資格自注銷時喪失。乙公司為辦理注銷手續,其仍應承擔債務。

熱點內容
山東滕州律師 發布:2025-02-09 12:03:35 瀏覽:975
勞動法是全國通用嗎 發布:2025-02-09 11:50:07 瀏覽:595
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選編第四輯 發布:2025-02-09 11:44:22 瀏覽:844
謝丹律師 發布:2025-02-09 11:38:26 瀏覽:994
清華大學法學院招生簡章 發布:2025-02-09 11:18:52 瀏覽:303
上海勞動法試用期工資規定 發布:2025-02-09 11:07:05 瀏覽:126
中南政法法學院 發布:2025-02-09 10:42:14 瀏覽: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點 發布:2025-02-09 10:40:16 瀏覽: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後死了我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10:37:56 瀏覽:969
月息3違約金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9 09:01:01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