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的基本特徵

法律責任的基本特徵

發布時間: 2020-12-25 19:11:51

A. 侵權法 中舉例說明侵權補充責任的法律特點和基本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七條和第四十條規定了勞務派遣單位、安保義務人和學校的補充責任。所謂補充責任是指在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中,違反安全保護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承擔的侵權責任(楊立新觀點)。
補充責任的核心是補充,既包括程序意義上的補充,也包括實體意義上的補充。
(1)程序意義上的補充是指順位的補充,即直接責任人承擔的賠償責任是第一順序的責任。補充責任中順序的規定至關重要,其目的是賦予補充責任人一種先訴抗辯權。若賠償權利人單獨起訴補充責任人,則補充責任人可以要求追加直接責任人為共同被告,從而完全排除了將補充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責任連帶的可能。
(2)實體意義上的補充是指補充責任的賠償數額是補充性的,其賠償數額的大小,取決於直接責任人承擔的數額的大小以及補充責任人的過錯程度。若補充責任人的過錯程度足以涵蓋受害人的全部損失,而直接責任人無力承擔任何責任,則補充責任人應當承擔全部損失;若補充責任人的過錯程度不足以涵蓋受害人的全部損失,則不管直接責任人有無能力承擔全部或者部分責任,補充責任人僅就在與自己過錯相當的范圍內承擔責任,至於受害人能否獲得全部賠償與之無關,即負有限補充責任。

B. 法律責任的特徵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版是由法律規權定的、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第三,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為是人所實施的行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應了人們對一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一定利益和行為結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選擇。

C. 公務員法律責任有什麼基本特徵

一是明確性與精確性。法律責任必須有法律的明文規定,這是現代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法律責任是一個公開的系統,它的具體各項規則都必須以特定方式制定並公布出來,並且,為了追求更嚴密的公正性與合理性,法律一般不僅在實質性的內容上作出要求,甚至在程序上也作出特定的規范。

就法律責任而言,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不是以公意為衡量標准,不是公意認為是就是,公意認為非就非,而是按照明文規定的法律規范的特定標准,由專門的司法機關來進行認定。

二是公平性與穩定性。法律的精神就是公正,法律之所以受人尊重,依靠的不是強制力,而是法律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當事人,無論是個人與組織還是組織與組織之間,也無論是國家與公民還是國家與社會組織之間,法律都是一視同仁的。

就公務員的法律責任而言,公務員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是否需要承擔法律上的責任,必須有一套嚴格的標准與參照系統,並且由專門的機關加以認定,因為要保證法律的公正性就必須堅持司法獨立。司法獨立包含兩層意思:首先,司法權由法院法官獨立行使,法院和法官的審判活動只依據憲法和法律,不受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即使這個外在壓力是大多數人的要求也不例外。其次,一個法院的審判活動不受另一個法院的干涉,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也只能在其具體審判時進行程序上的干涉,而一旦在審判結果作出後便不能隨意變更,只能依據法定上訴程序請求重新審判。

司法獨立是實現司法公正的根本保證。正是基於司法的公正精神,可以說,公務員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則也就不是民主,而是公正。當政府機關及其公務員與行政相對人發生某種法律關系時,法律要做到的就是平等公正地維護雙方的權利與利益。

法律責任的規范作用在於引導人們的正確行為。要發揮這種作用,在保持公正公平的基礎上,法律規范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要想讓人們的行為按規定軌道進行,就必須讓人們對法律有穩定的預期。如果法律變動過快,朝令夕改,此時合法的行為就會成為彼時非法的行為,人們就無法明確自己行為的後果,人們的行為就會受制於盲目的、自發的力量和各種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的影響,影響法律的權威性,導致法律的無效和法治的失靈。

三是監控性與調節性。現代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與保障便是憲政體制,在憲政體制下政府不僅是法治的主體,更是法治的客體和法治的對象,政府也不再只是單純的管理者、治人者,更是被制約者。

現代憲政體制的根本目的正是為了促使國家執法者依法行使職權,使政府履行其政治責任,保障公民享有廣泛的憲法所賦予的各項權利。

憲法授予政府權力的同時,更限定了政府權力要保護而不得侵犯人民權利的邊界與范圍,規定了政府公務員行使權力的合法程序與手段。

權力一旦突破界限,勢必會侵犯公民的權利,造成公民利益的損害與萎縮。因此,政府及其公務員必須對自己違憲違法侵權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公務員雙重身份的特殊性,決定了公務員必須首先以一個普通公民身份在行為上遵紀守法,同時作為執法者必須在公務活動中知法懂法,模範守法,依法行政,即要做到執法者守法。執法者守法中前一個「法」字是指普通法,是廣泛針對社會成員或社會組織所作出的規范約束性要求,也就是立法機關制訂的各項法律。而後一個「法」字的含義不僅包含第一個法字所涵蓋的全部內容,而且對於公務員來說具有特殊的含義,主要是指專門用於調整和規范公務員行政執法活動及行為規范性的行政法及其相關文件,這些法律文件是對公務員作為特殊的政府權力行使者而提出的標准更高、要求更嚴格的公務行為的紀律規范,主要用於調節政府及其公務員在對外行使職權時與外部之間的關系。

在行政法調整的三種政府及其公務員與外部的關系中,政府及其公務員作為法律責任的承擔者只是各種行政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與另一方當事人共同構成相應關系的雙方。

例如: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構成關系雙方主體;在行政法制監督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法制監督主體構成關系雙方主體;在行政救濟關系中,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救濟機關構成三方主體。

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法律責任實質上也就是調節政治責任雙方關系,協調雙方責任關系的一種基本保障,其目的從根本上來說也是為了保證政府實現其政治責任的。

D. 法人所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特徵是什麼

法人具有以下一般特徵:

一、法人不是人,是一種社會組織,是一種集合體,是由法律賦予法律人格的組織集合體。

這是法人與自然人的根本區別。它可以是個人的集合體,也可以是財產的集合體。不以組織集合體名義出現在民事主體的,不能為法人。

二、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它可以以自己的名義,通過自己的行為享有和行使民事權利,設定和承擔民事義務。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三、依法獨立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

它有自己獨立的權益,可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

四、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可否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是區別法人組織和其它組織的重要標志。

E. 法律基本常識

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和民法相關比較多,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工作中涉及的勞動法

如果是非上述原因解除合同,公司必須提供賠償,賠償標准如下: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而女性員工在勞動合同存續期間,還享有三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的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61條規定:"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F. 簡述我國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主要特點。(

法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體現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結合,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基本義務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應該履行的對國家、社會和他人的某種責任。
(1)基本義務表明公民的憲法地位。
(2)基本義務具有制度保障或法律保障的性質。
(3)基本義務與基本權利的一體性。
1.憲法第52條規定,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2.憲法總綱規定,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1.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
2.公民必須保守國家秘密;
3.公民必須愛護公共財產;
4.公民必須遵守勞動紀律;;
5.公民必須遵守公共秩序;
6.公民必須尊重社會公德。
1.祖國安全是指國家領土、主權不受侵犯和國家各項機密得以保守,社會秩序不被破壞。
2.祖國的榮譽是指國家的尊嚴不受侵犯,國家的信譽不受破壞,國家的榮譽不受玷污,國家的名譽不受侮辱。
3.祖國的利益對外是指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榮譽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對內是指相對於個人利益、集體利益的國家利益。
(一)憲法規定: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
(二)198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我國實行義務兵役制為主體的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
(三)具體規定:
1.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不得服兵役;
2.對被羈押的人不徵集服兵役;
3.因身體條件不適合的免服兵役;
4.對全日制學生和是家庭唯一勞動力的人實行緩征。
(四)我國公民服兵役義務的形式:
1.服現役--參加人民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部隊;
2.服預備役--參加民兵組織和經過預備役登記;
3.參加軍訓--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的學生的軍事訓練;
4.承擔優撫費--人民群眾對義務兵
《憲法》規定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全國各民族的團結;
(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3)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4)保衛祖國,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5)依照法律納稅;
(6)計劃生育。

G. 簡述合同的一般含義與基本特徵

合同復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制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意思表示一致的協議。
合同的基本特徵是:

一、合同是雙方意思表示的外部表現。主要是指合同的訂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基本內容或者目的的協議。
二、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的法律行為。也就是合同的內容中必須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當事人。
三、合同屬於人的行為。合同涉及的一般是財產性權利的內容而不包括人身權利。其是基於人的意思行為。
四、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事實。合同是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力的事實。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消滅。

H. 法律責任不同於政治責任和道德責任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第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第二,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實版施的行為規權范;
第三,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第四,以規定權力義務為主要內容。
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徵。

熱點內容
建設法規調整對象 發布:2025-03-29 17:34:35 瀏覽:705
保險定損條例 發布:2025-03-29 17:29:06 瀏覽:777
法院收到起訴書後流程 發布:2025-03-29 17:12:01 瀏覽:799
免房租道德 發布:2025-03-29 17:10:37 瀏覽:364
美國互聯網立法 發布:2025-03-29 17:00:25 瀏覽:47
組織法律知識學習方案 發布:2025-03-29 16:49:40 瀏覽:918
司法局長袖 發布:2025-03-29 16:41:32 瀏覽:551
行政人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3-29 16:41:32 瀏覽:745
最新法律法規大全2014 發布:2025-03-29 16:41:31 瀏覽:329
鄉鎮依法治鄉目標責任書 發布:2025-03-29 16:24:10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