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網路詐騙
㈠ 現在網路詐騙的破案幾率有多少
目前通信詐騙包括網路詐騙的破案率只有5%不到,而且在破案後難以追回贓款。公安部披露,2015年有100多億元人民幣的電信詐騙犯罪贓款被騙子從大陸卷到台灣,而追繳回的贓款僅有20.7萬元人民幣,其他絕大部分被台灣犯罪嫌疑人轉移、揮霍。
(1)法律知識網路詐騙擴展閱讀:
網路詐騙是高科技、高智商犯罪,公安機關破案難,很多案件公安機關不立案,因為立了案根本破不了案,即使把人抓了,網路詐騙案件牽扯到大量的高科技知識,並且電子證據都是以二進制編碼形式呈現的,容易篡改和滅失,並且非專業人士根本看不懂這些電子證據,很多案件人抓了,到了法院卻定不了罪。
利用虛擬的計算機網路實施犯罪與傳統犯罪不同,不會在犯罪空間或者說在犯罪場所留下可以證明其行為和人身同一的痕跡或者物品。在這樣情況下,即使有線索指向犯罪嫌疑人並將其抓獲,如何確定某一個已經受理的具體詐騙犯罪事實就是該犯罪嫌疑人所為、如何確定實施網上詐騙的計算機網路操作行為就是該犯罪嫌疑人所為,在網路詐騙案件的偵查工作中也存在難點。
一、網路詐騙怎麼判刑
參照《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千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2、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行為,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數額在5萬至10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的規定追究上述人員的刑事責任;數額在20萬至30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追究上述人員的刑事責任。
3、對共同詐騙犯罪,應當以行為人參與共同詐騙的數額認定其犯罪數額,並結合行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數額等情節依法處罰。
4、數額較小,沒有達到2000元,尚不構成詐騙罪,但是違反社會治安,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處5~15日拘留,可並處1000元以下罰款。但如果詐騙行為累計數額超過2000-5000,就可以追究詐騙罪的刑事責任了。
二、網路詐騙的特點
(一)從犯罪成員組成上看,成員大多無業且呈年輕化趨勢。在本案當中,犯罪分子基本上都沒有固定職業,沒有穩定的收入。此外,犯罪分子都是出生在1990年之後,本案4名犯罪分子全是出生1990年之後,佔比達100%,整體上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二)從犯罪成員的學歷上看,初中學歷居多,法制意識缺失。此案中團伙4名成員就有3名是初中學歷,初中學歷佔比75%。這些犯罪成員由於初中畢業沒能考入高一級學校繼續讀書,也沒有進行相應的職業培訓,又兼之長期形成的好逸惡勞思想,有的早在初中就沉迷網路,無心學習,尤其是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欠缺。加之對電腦的應用技術又較為熟悉。
(三)從犯罪成員的家庭情況來看,家庭教育缺失。從犯罪的4名成員的家庭結構來看,有1名犯罪成員的所在家庭的父母離異,有3名犯罪成員家庭父母均多年外出務工,隔代教育成普遍現象導致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四)從犯罪類型上看,主要呈團伙作案且分工較為明確。在此類案件當中,罪犯為了騙取被害人的信任,往往是幾個人合作並且分工較明確,如在此案當中,蔡某負責從淘寶網上搜尋網上的成交記錄,然後冒充買家與賣家聯系,從賣家處套取買家姓名、收貨地址、聯系電話等個人信息,犯罪嫌疑人李某負責在網上找單,陳某因會說普通話負責打電話聯系被害人,其餘罪犯在旁協助。詐騙得逞後,所騙財物歸三人使用。
(五)從犯罪手段上看,呈隱蔽性。由於網路詐騙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通過網路遠程操作。盡管實行實名制上網,但是在實施犯罪之前,犯罪嫌疑人通過臨時注冊QQ號等方式,在實施犯罪之後停用,隱蔽性極強。
三、網路詐騙犯罪的查處難點
(一)偵查取證困難。犯罪分子在網路犯罪中常用的手段有:
1、採用假身份證注冊銀行卡;
2、使用專門用於作案的手機;
3、擁有多個網路注冊名,且名稱各異;
4、為逃避偵查,往往是流動上網,在詐騙得手後銷毀相關網上證據。
相比於傳統的犯罪,網路詐騙犯罪風險較小,並且因網路傳播迅速、快捷,往往難以確定作案嫌疑人和作案地點。此外,網路詐騙往往是使大批的網民上當受騙,受害人數眾多,涉及范圍廣泛,這些都給公安機關的偵查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辦案成本過高。由於此類案件具有跨地域性,涉案范圍較大,因此,公安機關在偵破此類案件時,往往要輾轉全國各地進行取證,辦案成本遠遠超出辦理一般的詐騙案件。
㈡ 什麼是P2P網路
P2P網路即對等網路/對等計算機網路:是一種在對等者()之間分配任務和工作負載的分布式應用架構,是對等計算模型在應用層形成的一種組網或網路形式。
「Peer」在英語里有「對等者、夥伴、對端」的意義。因此,從字面上,P2P可以理解為對等計算或對等網路。國內一些媒體將P2P翻譯成「點對點」或者「端對端」。
學術界則統一稱為對等網路(Peer-to-peer networking)或對等計算(Peer-to-peer computing),其可以定義為:網路的參與者共享他們所擁有的一部分硬體資源(處理能力、存儲能力、網路連接能力、列印機等),這些共享資源通過網路提供服務和內容,能被其它對等節點(Peer)直接訪問而無需經過中間實體。
在此網路中的參與者既是資源、服務和內容的提供者(Server),又是資源、服務和內容的獲取者(Client)。
(2)法律知識網路詐騙擴展閱讀:
與客戶端/伺服器網路相比,對等網路具有下列優勢:
1、可在網路的中央及邊緣區域共享內容和資源。在客戶端/伺服器網路中,通常只能在網路的中央區域共享內容和資源。
2、由對等方組成的網路易於擴展,而且比單台伺服器更加可靠。單台伺服器會受制於單點故障,或者會在網路使用率偏高時,形為瓶頸。
3、由對等方組成的網路可共享處理器,整合計算資源以執行分布式計算任務,而不只是單純依賴一台計算機,如一台超級計算機。
4、用戶可直接訪問對等計算機上的共享資源。網路中的對等方可直接在本地存儲器上共享文件,而不必在中央伺服器上進行共享。
㈢ 如何對待網路
網路就是我的玩物、玩的好的話就是我的工具、如果陷進去那我就成它的玩物了
㈣ 網路詐騙涉及法律的知識
對網路詐騙罪的量刑,要根據詐騙數額和具體情節綜合確定量刑標准。具體專規定如下 :
第二百六十屬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㈤ 求《網路的利與弊》1000字高中作文一篇
目前,網路不僅是一種時尚和潮流的象徵,更是一個國家整體科技水平甚至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在電腦普及、網路誘人的時代,進網吧成了青少年,特別是學生閑暇時間最多的去處。大人們擔心最多的青少年上網也早已成了不爭的事實,網路正以它獨特的魅力誘惑著青少年不斷的迷戀它,探索它。青少年上網,是有益還是無益呢?下面就怎樣讓網路帶給青少年無窮的樂趣,給父母帶來滿意的微笑,普及全民上網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鄧爺爺說:「電腦要從娃娃抓起」。《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指出:「 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網上傳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加快推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品的數字化、網路化,規范網路文化傳播秩序,使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輿論、高尚的精神、優秀的作品成為網上文化傳播的主流」。「 建設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倡導網路文明,強化網路道德約束,建立和完善網路行為規范,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的網路文化創作實踐,自覺抵禦不良內容的侵蝕,擯棄網路濫用行為和低俗之風,全面建設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為了讓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們要發揮互聯網對青少年的積極作用,擯棄和遏制互聯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一方面,網路環境決定著青少年成長發展的方向和質量,為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糧和知識。另一方面,青少年作為網路環境中最活躍的力量,也在以創造性活動豐富發展著網路環境。網路環境對於青少年成長發展的作用集中表現為兩方面:首先,網路環境成為青少年高效學習、快樂生活和全面發展的驅動力量。網路拓展了青少年學習的途徑。據統計,目前,一些地區青少年獲取的知識中有50%以上來自於網上,正規學校教育提供的知識量所佔比例下降。其次,網路環境也成為青少年沉溺網路、遠離社會和片面發展的誘導因素。青少年處在學習、成長、發展的高峰期,對新鮮事物有一種天然的追逐欲。同時,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不成熟,自製力和自控力弱,對一些不良信息辨別力差。網路環境的負面作用不容忽視,但抱怨擔憂孩子上網學壞,就禁止孩子上網是愚蠢的.因為將來,每個人都要走進互聯網,就像您一定要走出卧室走向天地之間一樣.任憑孩子率性而為,也是下策,因為網上世界像現實世界一樣有美好也有邪惡.清除雜草最好的辦法不是一遍遍地清除雜草,而是種上穀子.遠程教育,既有純凈的教育資源,又有完全自主的網站空間,擁有她,相當於您給孩子買下了一座終生享用的空中別墅,一片播種自由的田地;成功的人生在於明智的選擇.教育,每個有遠見的人都在經營,捷足先登為上策.把孩子的培養看得和事業同等重要吧,因為兩者都關乎未來;有的父母沒有與時俱進,他們不會用電腦,甚至有時對電腦一無所知,當孩子染上網癮後,他們就從不懂電腦發展到拒絕電腦、將電腦視為洪水猛獸、談「網」色變。家長只有自己會用電腦,才能引導孩子怎麼用,只有懂得了孩子的心理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只有先「教教家長」,才能真正做到「救救孩子」;不要再為孩子學習跟不上而鬱郁寡歡,不要再為孩子沉迷游戲而徹夜不歸.和孩子一起,在家中學習,在家中創建與整個世界相連的自己的網路吧。營造綠色網路環境,依照有關法規,採取有效措施,杜絕網路犯罪和不健康信息的傳播。建立健康的,能夠吸引青少年的網站和網上教育基地;加強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使青少年認識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地減少和避免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傷害,使其最大程度地發揮積極作用。
「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續推進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發展多層次、互動式網路教育培訓體系,方便公民自主學習。建立並完善全國教育與科研基礎條件網路平台,提高教育與科研設備網路化利用水平,推動教育與科研資源的共享」。我們要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積極行動起來,為全民上網做出我們的貢獻。
o(∩_∩)o 希望能幫助到你!
o(∩_∩)o ★★★★★請及時給予好評或採納,萬分感謝! (*^__^*)
㈥ 現在的電話詐騙這么多,怎麼防範
隨著國家對網路詐騙和電話詐騙的打擊不斷加強,現在的案件也在逐步減少,但是現在的詐騙也越來越隱蔽,不但需要執法機構的破獲和抓捕,也是要我們留意自己的一些重要證件不要隨意給他人使用,包括身份證,電話卡等證件。
㈦ 我被人騙了三萬多能不能找回來了啊!
說句實話,被找回來的幾率很小了啊。如果是網上的話,在你把錢轉過去的時候,錢已經分配到五湖四海的賬號里,有時候就算證據充足也很難立案。不過你還是要去試試,有些地方的警察不負責任不會立案。看地方了吧還是。如果立案了就有可能找回來,有些東西警察也無能為力。如果剛被騙,能立案就趕緊報案,如果不能就算了。時間久了機率更小了。也可能一時間腦子短路才被騙吧,也可能有別的原因。不過沒關系。這都是生活中的插曲,都會過去的,不過你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依舊笑著面對生活,以後掙回來就好了。不要氣餒不要墮落不管多困難都別放棄自己。加油,人生的低谷期也會馬上過去。加油陌生人。以後長記性別被騙了就好了。有點難,但是不管怎樣,應該要報警,如果這人騙了很多人,那麼就會形成重大詐騙事件,警察就會注意起來,只要警察調查,就一定會破案的,那麼你被騙的就很可能會被追回,不要放下一絲機會,將壞人繩之以法。什麼原因被騙,電信詐騙還是怎麼・_・?看新聞多半是電信詐騙或者是被直播網紅騙的。如果你是被電信騙的馬上報警有可能找回來。直播被騙的話就不可能找回來了。屬於自願給網紅打賞的,不是網紅強迫要的就沒戲了。1.在社交軟體QQ里很多女性被人騙,因此我們應該對陌生人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接受他人的添加,除非他是自己認識或知道自己設置問答的人,但是也不排除其他可能。可以用電話撥打以確認一下他是否有問題,再做打算!
㈧ 如何防範網路詐騙
1、避免網路詐騙我們首先在進行網路瀏覽的時候要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殺毒軟體,殺毒軟體也要保持更新的習慣,因為很多網路詐騙是通過殺毒軟體的漏洞進行木馬的植入,然後對我們的電腦進行入侵,盜取我們的重要信息。
2、避免網路詐騙,我們不要點擊陌生人發過來的網路鏈接以及二維碼相關內容,很多是用來釣魚的,目的是讓你點擊後,然後盜取你的相關密碼,最常見的有在QQ上發送的網路鏈接,這是我的照片以及誰誰的照片等等,所以大家一定不要點擊。
3、避免網路詐騙我們要做的就是自己的微信頭像以及自己朋友圈的照片不要對陌生人可見,詐騙犯會通過你發的日常生活照片來判斷你的生活近況甚至你的生活地址,這樣是很危險的。
(8)法律知識網路詐騙擴展閱讀:
網路詐騙的方式有:
1、購買電腦軟體騙局
在網上購買了一個價格比其他商店要便宜得多的電腦軟體,當你在下載軟體的時候,行騙者把電腦病毒一並下載給你,竊取你電腦中的信息,然後再利用這些信息在網上作案。
2、在家上班計劃
很多美國婦女都希望自己能夠在家庭與事業中找到一種平衡。在家上班當然是再完美不過的解決辦法。此類騙局就是針對這種心理,精心設計。
最常見的形式是收到獵頭公司的E-mail,說是能幫你找到在家上班的工作,不但工作輕松,而且每周能賺1000美元以上。只要付他們100美元左右的材料費,將提供你在家上班的各種工作挑選。一旦你把錢寄去之後,要麼是沒了音訊,要麼就是收到一堆讓你參加傳銷的廢紙。
3、貸款申請費
網上有人提供利息很低的房屋或汽車貸款,申請條件也相當寬松,說是只要付一筆貸款申請費就保證批給你貸款。結果申請費收去後,就再也沒有音訊。此類騙局以低利率貸款為誘餌,目的在於騙取申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