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與行為人有過錯為前提
『壹』 行為人侵害他人民事權益,要行為人有過錯的才承擔侵權責任嗎
《侵權責任法》第7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該條規定明確了我國法律實行過錯責任與無過錯責任相結合的原則。只要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都要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如甲忘記帶家門鑰匙,鄰居乙建議甲從自家陽台攀爬到甲家,並提供繩索以備不測,丙、丁在旁協助固定繩索。甲在攀登時繩索斷裂,從三樓墜地重傷。各方當事人就賠償事宜未達成一致,甲訴至法院。法院最終判決可以讓乙承擔部分賠償責任。此事故的釀成,自然主要責任在甲。
『貳』 論述題:論述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法律責任是由一定條件引起的,其條件就是所謂的要件。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就是指構成法律責任所必備的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的總和。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可以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行為、心理狀態、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一)主體 法律責任需要一定的主體來承擔。法律責任構成要件中的主體是指具有法定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並不是實施了違法行為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就自然人來說,只有到了法定年齡,具有理解、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才能成為責任承擔的主體。沒有達到法定年齡或不能理解、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患者,即使其行為造成了對社會的危害,也不能承擔法律責任。對他們行為造成的損害,由其監護人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樣,依法成立的法人和社會組織,其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自成立時開始。
(二)行為 有行為才有責任,純粹的思想不會導致法律責任。引起法律責任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或者侵害了法定權利,或者不履行法定義務。因此,這里所說的違法行為是廣義的,包括直接侵害行為和間接侵害行為。直接侵害行為是指直接侵害法定權利或不履行法定義務,直接給社會造成一定危害的行為;間接侵害行為是指雖未侵害受害人的法定權利或未直接對受害人不履行法定義務,但由於行為人未能對直接侵害法定權利者或不履行法定義務者盡到義務,從而導致或促使直接侵害發生的行為。 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的關系存在著兩種情況,一是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產生的前提,沒有違法行為就沒有法律責任,這是兩者關系的一般情形或多數情形;二是法律責任的承擔不以違法的構成為條件,而是以法律規定為條件。這是兩者關系的特殊情形。
(三)心理狀態 構成法律責任要件的心理狀態,是指行為主體的主觀故意和主觀過失,通稱主觀過錯。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確自己行為的不良後果,卻希望或放任其發生。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不良後果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不會發生或自信可以避免。應當預見或能夠預見而竟沒有預見,稱為疏忽;已經預見而輕信可以避免,稱為懈怠。過錯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在民事法律中一般較少區分故意與過失,過錯的意義不像在刑事法律中那麼重要,有時民事責任不以有過錯為前提條件,比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在刑事法律關系中有過錯非常重要。
(四)損害事實 所謂損害事實,指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對受害方構成客觀存在的確定的損害後果。有損害事實包括對人身的、財產的、精神的或者三者兼有的、政治影響的。損害必須具有確定性。它意味著損害事實是一個確定的事實,而不是臆想的、虛構的、尚未發生的現象。損害事實是法律責任的必要條件,任何人只有因他人的行為受到損害的情況下才能請求法律上的補救,也只有在行為致他人損害時,才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五)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是指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二者之間存有必然的聯系,即某一損害事實是由行為人與某一行為直接引起的,二者存在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要確定法律責任,必須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還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直接因果關系中的聯系稱為直接原因,間接因果關系中的聯系稱為間接原因。作為損害直接原因的行為要承擔責任,而作為間接原因的行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承擔法律責任
『叄』 一般侵權責任不以行為人有過錯為前提錯還是對
錯,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可知,一般侵權責任採用過錯原則,以行為人的過錯為前提。
『肆』 債權請求權的發生以責任人有主觀過錯為前提什麼意思
主觀過錯主要是指侵權中發生的債權請求權,它的一般要件包括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主觀過錯。即一般侵權中如果能產生債權請求權要求一方是有主觀過錯的。有一些特殊侵權不需要主觀過錯。至於其他方面產生的債權請求權,例如合同和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除無因管理外,一般都是因為有主觀過錯才會產生,但不絕對。您這里說的以主觀過錯為前提,應該指的是由侵權引發的債權請求權的要件之一
『伍』 法律責任的有無與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相關嗎
法律責任有的是過錯責任,有的是無過錯責任。採用過錯責任原則的法律責任與行為人主觀過錯(故意或過失)有關,無過錯責任不問行為人主觀過錯!
『陸』 法律責任以行為人有過錯為前提
證據為主。訴求技術是關健。
『柒』 侵權責任法是否一定以行為人具有過錯作為承擔責任的依據
侵來權責任法第七條源不可以作為起訴依據
侵權責任法解讀第七條:無過錯責任原則
第七條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解讀】本條是對無過錯責任原則的規定。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不以行為人的過錯為要件,只要其活動或者所管理的人或者物損害了他人的民事權益,除非有法定的免責事由,行為人就要承擔侵權責任。在法律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案件中,法官在判斷被告應否承擔侵權責任時,不考慮被告有無過錯,不要求原告證明被告有過錯,也不允許被告主張自己無過錯而請求免責。只要審理查明,被告的行為與原告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可判決被告承擔侵權責任。由於這種責任的承擔,並不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意識狀態,而只考慮損害結果和免責事由,故又被稱為客觀責任。與本法第六條規定的過錯責任原則相比,這種責任在承擔條件和責任後果上更為嚴格,故也被稱為嚴格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意義在於加重行為人責任,及時救濟受害人,使其損害賠償請求權更容易實現。
『捌』 什麼是指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的前提下才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中規定的過錯責任一般是這樣。
『玖』 過錯責任原則指的是承擔責任以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為前提,過錯的大小決定承擔責任的大小
要以過錯為責任的構成要件,但是過錯的大小不一定決定責任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