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名詞解釋教育法律責任

名詞解釋教育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5 22:44:48

A. 名詞解釋 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與其他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相比,義務教育有其自己的特徵:
1.國家強制性。即國家頒布法律、命令保證義務教育法律制度的實行,任何阻礙或者破壞義務教育實施的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普及性。即全體適齡兒童、青少年,除依法律、法規規定辦理緩學或免學手續的以外,都必須入學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3.公共性。義務教育事業是由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參與的全民受益的公共事業,國家代表社會對義務教育的實施進行統一的部署和監督管理。
4.國家依法強制適齡兒童、青少年必須接受的一定年限的義務教育,這一階段的教育為適齡兒童、少年將來繼續受教育及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社會及文化知識的基礎。
5.免費性。即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費用。我國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只收取一定數額的雜費,這實際上免除了接受義務教育學生的大部分費用。
義務教育需要多少年?為什麼有的地方小學畢業就是接受了義務教育,有些地方要初中畢業?
一個國家實施義務教育的年限長短和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義務教育的時間長短,大體上由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教育基礎決定,此外,還受到勞動用工制度等其他因素的制約。
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教育年限為九年,這一規定符合我國的國情,是適當的。目前,我國的義務教育學制的實際情況是以「六三制」(即小學六年制,中學三年制)為主,多種學制並存。其中還有少數地區實行八年制的義務教育,即小學五年制,中學三年制,但這些地區目前也正在抓緊實現由八年制向九年制的過渡。從我國學制狀況看來,九年制或八年制的義務教育包括了初等義務教育和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兩個階段。適齡兒童、少年按規定在義務教育學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義務教育學習,即可達到初中畢業的文化程度。
義務教育法在規定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同時又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本地區義務教育的實施步驟。這一規定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基本國情。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分階段、有步驟地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初等教育尚未達到義務教育法規定要求,不具備直接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條件的部分城鎮和廣大農村地區,按小學和初中的學制階段劃分,分步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首先實施第一階段的初等義務教育,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小學階段的教育;在實施初等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開始實施第二階段的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對於經濟、文化、教育基礎較好的大中城市或沿海發達的地區的農村,初等教育早已經普及,並已達到義務教育法規定的要求的,可直接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因此才會有的地方小學畢業就是完成了義務教育,而有的地方需要初中畢業才是完成了義務教育。

B. 名詞解釋:教育者

我們知道,在教育活動中存在著「教」與「學」兩種活動,更確切地說,是「教」與「學」兩種活動構成教育。雖然,參與到教育活動之中的所有人都有「教」與「學」的責任或義務,但各自的職責重點不同,一部分人主要以「教」為職責,一部分人主要以「學」為職責。 在教育活動中以教為職責的人是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直接對求教者的素質發展起影響作用的人,包括學校的教師、管理人員、兼職教師、家庭教師、家長。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和代表。
教育過程不同於對人的身心發展發生影響的其他過程。它是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動過程,所以,離開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也就談不上什麼教育。教育者是教育實踐活動中的人的因素,而且是一個基本要素。 教育者不僅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基本要素,而且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他把受教育者作為「教」的對象,以教育影響為手段,把引導和促進受教育者身心的發展變化作為活動目的,力求使自己「教」的對象的身心發生合乎自己社會的變化。因此說,教育者作為教育活動中人的因素,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更確切地說是「教」的主體。 教育者的主體性有多方面的表現:A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組織者,對整個教育活動起領導作用;B教育者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幫助者和評價矯正者,對整個學習活動起著校正方向、調整內容、激發動力、教給方法的作用;C教育者的教育反映著社會的需求和人格,控制著整個教育過程的推進和教育內容的設定,因而教育者教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發展質量;D教育者的教育活動內容影響著學生學習活動的內容,控制著學生活動的時間和效果,因而在教育活動中居主導地位。

C. 名詞解釋 教育方法

來自網路,供參考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實現其教內育思想容的策略性途徑。包括教師直接指向教育內容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及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客觀規律和原則的反映和具體體現,正確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D. 名詞解釋大全教育學

1、教育學——是通過研究教育現象來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2、教育科學——指研究教育規律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
3、教育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
4、教育學的任務——是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研究,來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觀規律,從而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5、義務教育——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予以規定的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培養人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7、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簡單的說,學校教育就是專門的育人活動。
8、遺傳素質——是先天繼承下來的,與生俱有的生理特點和解剖特點。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目標、總要求,是所培養的人應達到的最終標准。
10、全面發展教育——就是「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而實施的教育。」
11、「個人全面發展」——指人們有目的地聯合起來,控制、利用合發展由資本主義生產提供的物質基礎,並消除其歷史造成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為核心展開的人的發展中的矛盾,從而達到個人智力和體力的統一,物質勞動、精神勞動和享受的統一,生存和發展的統一,使個人的天資和潛能、興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發展,使個人的身心、精神、才能、個性全面而和諧的發展。
12、素質——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資質、特點特徵等
13、素質教育——是按照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發掘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潛能,弘揚其主體精神,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
14、應試教育——是一種以升學為唯一目的,圍繞應考科目去開展學校活動的,片面的選拔淘汰教育。
15、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的人。
15、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法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6、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履行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道德的一種具體、特殊的表現形式。
17、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8、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的關系。
19、癸卯學制——1903年修改為癸卯學制,這是我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它以日本的學制為藍本,並保留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殘余,以讀經尊孔為教育宗旨。其特點是學習年限長。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
21、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務和實施德育內容所採取的具體手段。
23、知行統一原則——又稱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德育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又要引導他們久進行實際鍛煉,把理論教育與組織實踐活動、提高思想認識和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行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系統的影響,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26、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務、德育內容與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發展水平之間矛盾,是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27、課程——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28、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學習系統地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
29、教育思想——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教育問題的認識或看法,表現在培養人的一系列問題上的觀念、理論及其體系。
30、課程計劃——又稱教學計劃。是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任務,由政府主管部門制訂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和規劃的指導性文件。
31、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手段和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師生相互聯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學法的辯證統一。
32、班級授課制——又稱課堂教學,是將學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班級,教師根據規定的課程內容,按固定的教學時間對全班學生進行統一教學的組織形式。
33、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
34、班主任——是組織領導班級組成為堅強集體,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導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人。
35、班集體——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數的教學班,經過一定的培養,使其成為具備集體特徵的正式群體。
36、課外教育——指的是學校在課堂教學之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機關或社會團體、家庭,有目的、有計劃的在校外組織學生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38、社會教育——是通過學校以外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進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子孫晚輩進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長自覺的、有意識的按照一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通過家庭生活和言傳身教,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行為活動。
40、教育合力——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種教育力量統一要求、互相促進、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組織好各項工作,協調好各種關系,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42、學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組織好學校各項工作,協調好學校各種關系,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學校教育目的的活動過程。在管理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這是學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職能——是管理系統中管理者和組織機構的職責和功能。管理的職能反映管理的本質。
44、決策——在可供選擇的多個方案中選擇出最佳方案的行為
45、管理體制——是指一定組織系統的機構設置、隸屬關系和管理職責、許可權劃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教育問題的認識或看法,表現在培養人的一系列問題上的觀念、理論及其體系。
47、現代教育觀——現代教育觀關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對人的終極關懷,關照人的主體性發展,致力於培養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高質量創新型人才。
48、學校整體改革——指整體育人,以達到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49、教育科學研究——簡稱教育科研。是運用教育科學理論,從教育的客觀實際出發,採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的去研究教育現象,搜集和積累教育事實材料,認識教育本質,揭示教育教育規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論的一種科學研究活動。
50、教育測量—是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規則對教育活動的效果加以數量化測定的過程。
51、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教育目標,依照科學的方法程序,對教育現象、教育活動及其參與者進行價值判斷,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52、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教育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所達到的一種較高水平狀態,是傳統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轉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在內的教育整體轉換運動。其核心是人的現代化。

E. 教育法律關系名詞解釋

教育法律關系名詞抄解釋
教育法律關系是指教育法律規范在調整教育社會關系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的權利與義
務關系。在教育活動中,教育主體之間也可以結成各種關系,如教師與學生、學校與社會等
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要使一定的教育社會關系成為一定的教育法律關系,就必須經過一定
的教育法律規范的調整,使其在主體之間形成一定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F. 名詞解釋 教育監督

教育監督是根據本國的有關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和制度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內各類學容校進行監督、檢查、評估、指導和幫助,旨在加強國家對教育事業發展的全面管理,以保障教育方針和政策的貫徹執行,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教育督導是教育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它與教育決策和教育執行共同構成了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內容。

G. 教育法律關系名詞解釋

教育法復律關系名詞解釋制
教育法律關系是指教育法律規范在調整教育社會關系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的權利與義 務關系。在教育活動中,教育主體之間也可以結成各種關系,如教師與學生、學校與社會等 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要使一定的教育社會關系成為一定的教育法律關系,就必須經過一定 的教育法律規范的調整,使其在主體之間形成一定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H. 教育法規 名詞解釋

你可以去買教育法學這本書。名字解釋不會解釋依法執教之類的詞語的。他會專考教育屬執法、教育法時間、空間、對人的、對事的效力。教育法律救濟,申訴制度,教師的概念教育行政責任、懲罰性責任、補救措施強制、教師聘任制度、教師基本權利等
建議你去看一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法學》黃崴主編

熱點內容
狄律師 發布:2025-02-12 08:23:32 瀏覽:442
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發布:2025-02-12 07:33:36 瀏覽:2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平等保護 發布:2025-02-12 06:23:05 瀏覽:191
對教師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12 06:22:31 瀏覽:155
張大樂律師 發布:2025-02-12 05:51:35 瀏覽:684
條例准則主要內容 發布:2025-02-12 05:46:37 瀏覽:366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包括 發布:2025-02-12 05:01:51 瀏覽: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築 發布:2025-02-12 05:01:07 瀏覽:869
五邑大學學分制條例 發布:2025-02-12 03:54:32 瀏覽:701
合同法對鐵路晚點 發布:2025-02-12 03:30:25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