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稅收籌劃服務的法律責任

稅收籌劃服務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9-02 18:15:58

❶ 稅收籌劃的原則是什麼

稅收籌劃可以採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既可以減少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又可以貫徹國家政策的稅收籌劃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類八項: 一、法律原則(一)合法性原則在稅收籌劃中,首先必須要嚴格遵循籌劃的合法性原則。偷逃稅收也可以減輕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但是違背了稅收籌劃的合法性原則。稅收是政府憑借國家政治權力,按照稅收法律規定,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稅收法律是國家以征稅方式取得財政收入的法律規范,稅法調整稅收征納雙方的征納關系,形成征納雙方各自的權利與義務,征納雙方都必須遵守。嚴格地按照稅法規定充分地盡其義務\享有其權利,才符合法律規定,即才合法。稅收籌劃只有在遵守合法性原則的條件下,才可以考慮納稅人少繳納稅的各種方式。(二)合理性原則在稅收籌劃中,還要遵循籌劃的合理性原則,注意稅收籌劃要符合包括稅收政策在內的各項國家政策精神。那些不符合國家政策精神的行為,如鑽稅法漏洞的行為等,不符合稅收籌劃的合理性原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把稅收制度作為間接調控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稅收政策調控涉及的面非常廣泛,從國家的宏觀經濟發展戰略到國家的微觀經濟發展戰略,從財政、經濟領域到社會領域,各地區、各行各業的各種行為都可能有不同的稅收待遇,這些行為只要符合國家法律精神,都是合理的行為。反之,則是不合理行為。 稅收優惠是國家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國家政策的某些行為可能享受不同的稅收優惠。納稅人通過符合和貫徹國家政策的行為而取得的稅收優惠被稱為「稅收利益(taxbenefit)」。稅收利益是指通過節稅少繳納的稅款,稅收利益通常被認為是納稅人的正當受益。稅收利益是政府的「稅式支出(tax expenditure)」。稅式支出也稱為稅收支出,指因政府實施稅收優惠項目而造成的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由於它與稅收收入相左,與直接的財政支出相似,所以稱之為稅收支出。在一些國家,政府的稅收優惠往往在其稅式支出預算或計劃里表現出來。納稅人取得稅收利益的行為,也是合理的行為。

(三)規范性原則稅收籌劃還要遵循籌劃的規范性原則。稅收籌劃不單單是稅務方面的問題,還涉及許多其他方面的問題,包括財務、會計等各領域,金融、製造業等各行業,東南西北各地區等各方面的問題,稅收籌劃要遵循各領域、各行業、各地區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各種制度和標准。比如,在財務、會計籌劃上要遵循財務通則、會計制度等的規范制度,在行業籌劃上要遵循各行業制定的規范制度,在地區籌劃上要遵循地區規范,以規范的行為方式和方法,來制定相應的節減稅收的方式和方法。二、財務原則(一)財務利益最大化原則稅收籌劃最主要的目的,歸根結底是要使納稅人的可支配財務利益最大化,即稅後財務利益最大化。對於個人,要使個人稅後財務利益最大化;對於企業,要使企業稅後財務利益最大化。企業財務利益最大化也稱為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所有者權益最大化。當企業是股份制公司時,也可稱為股東財富最大化。納稅人財務利益最大化除了要考慮節減稅收外,還要考慮納稅人的綜合經濟利益最大化,不僅要考慮納稅人現在的財務利益,還要考慮納稅人未來的財務利益,不僅要考慮納稅人的短期利益,還要考慮納稅人的長期利益,不僅要考慮納稅人的所得增加,還要考慮納稅人的資本增值。(二)穩健 性原則 稅收籌劃在追求納稅人財務利益最大化時,還必須注意籌劃的穩健性原則。一般來說,納稅人的節稅收益越大,風險也越大。各種節減稅收的方式和方法都有一定的風險,節稅收益與稅制變化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債務風險、匯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等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稅收籌劃要盡量使風險最小化,要在節稅收益與節稅風險之間進行必要的權衡,以保證能夠真正取得財務利益。(三)綜合性原則稅收籌劃的綜合性原則是指納稅人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站在實現納稅人整體財務管理目標的高度,綜合考慮規劃納稅人整體稅負水平的降低。這是因為稅收籌劃是納稅人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納稅人的其他財務管理活動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一般情況下,稅收負擔的減輕,就意味著納稅人股東權益的增加。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稅負的降低並不會帶來納稅人股東權益的增加。比如:由於稅法規定納稅人的借款利息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因此納稅人利用財務杠桿原理為了追求節稅效應,就要進行負債經營,當負債資金成本率低於息稅前的資金利潤率時,利用負債資金就可以提高所有者權益利潤率;如果息稅前的全部資金利潤率高於借入資金利息率時,借入資金越多,所有者權益利潤率就越高;反之,如果息稅前的全部資金利潤率低於借入資金利息率,借入資金越多,所有者權益利潤率就越低。但是利用財務杠桿是有風險的,隨著負債比率的提高,納稅人的財務風險及融資成本也必然隨之增加,當負債資金的利息率超過了息稅前的全部資金利潤率時,負債經營就會出現負的杠桿效應,這時候,所有者權益利潤率會隨著負債比例的升高而下降,所以,納稅人進行稅收籌劃不能只以稅負輕重作為選擇納稅方案的惟一標准,而應該著眼於實現納稅人的綜合財務管理目標。三、社會原則 社會原則,也叫社會責任原則。納稅人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是社會成員,因此都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私人的經營行為要產生外部效應,這種外部效應有時是外部效益,如增加社會就業機會、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消費品、向社會提供更多的稅收等,這時私人的社會責任與其財務利益總的來說是一致的;但私人經營行為的外部效應有時是外部成本,如污染環境、浪費自然資源等,此時私人的社會責任與其財務利益存在著矛盾。承擔過多的社會責任要影響納稅人的財務利益,但是,在稅收籌劃時必須考慮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納稅人所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四、籌劃管理原則(一)便利性原則納稅人可選擇的節減稅收的方式和方法很多,稅收籌劃中在選擇各種節稅方案時,選擇的方案應是越容易操作的越好,越簡單的越好,這就是稅收籌劃的便利性原則。比如,凡是能夠用簡單方法的,不要用復雜方法;能夠就近解決的,不要舍近求遠等。技術派稅收籌劃更應遵循此項原則。(二)節約性原則稅收籌劃可以使納稅人獲得利益,但無論由自己內部籌劃,還是由外部籌劃,都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比如,企業稅收籌劃,不論是在企業內設立專門部門,還是聘請外部專業稅收籌劃顧問,都要發生額外費用。稅收籌劃要盡量使籌劃成本費用降低到最小程度,使籌劃效益達到最大程度。

❷ 個稅納稅籌劃

個稅納稅籌劃?

1、合理調整工資和年終獎的比例

我們的年終獎是要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所得計算納稅的,也就是要把年終獎除以12個月,其商數去對照相應的稅率檔進行納稅。

很多單位不注意,導致員工工資和年終獎比例失調,某一方過高,從而拉高了全年的綜合個稅稅率。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稅收臨界點。

2、了解扣減政策

在認清收入構成後,就要了解自己所能適用的個稅扣減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除了住房公積金外,保險也是實現個人稅務籌劃的重要手段。允許個人在規定范圍內把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的支出,在當月或當年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

個稅稅率採取是的超額累進制,當累進到一定程度時,增加的工資薪金能帶給個人可支配收入會越來越少。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望採納!

❸ 稅收籌劃的作用、存在著哪些問題及其應用

隨著稅制改革的深入,特別是稅收征管改革的全面推行,企業納稅已由原來的稅務部門包辦,變為納稅人自己上門申報,這進一步分清了納稅的法律責任,納稅人納稅的風險越來越大。企業迫切需要及時了解稅收政策信息,了解稅收政策背景,做好稅收政策走向預測,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獲取最大經濟利益。稅收籌劃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時,稅收籌劃的縱深發展又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現代市場經濟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稅收對企業的收益有重大影響:首先稅收支出的多少直接影響企業流動資金的周轉;其次所支出的稅收是否計入企業成本直接影響企業稅負;再次,當企業和稅務機關在稅法理解上發生偏差時,企業的態度常會決定企業所處地位。從宏觀上講,企業在籌資、投資等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的決策中引入籌劃,會對企業決策產生一定影響,使最終收益達到最大化;從狹義上講,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對具體到某一產品、稅種、稅收政策的籌劃,對企業將稅負降至最低大有裨益。所以企業的稅收籌劃得當,用足用好稅收優惠政策,有利於減輕稅負、增強競爭力,有效維護企業權益,使自身經濟利益達到最大化。

依法納稅意識包括三個逐次提高的層次:第一,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第二,依法納稅就是依法接受稅務部門的日常管理和監督。第三,依法納稅就是該繳的稅一分不能少,不該繳的稅一分不能多,在守法的情況下,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在我國,較早實行稅收籌劃的納稅人,多是一些國有、私營大中型企業或「三資」企業,這些企業會計核算健全,納稅行為規范,相當一部分還是納稅先進單位。所以說,進行稅收籌劃的本身就是依法納稅意識強的表現。另外,進行稅收籌劃的過程也是納稅人及相關人員深入了解、領會、運用稅法的過程,是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履行依法納稅行為的過程。

衡量征納雙方行為是否得當,是否存在錯誤,只有一個標准——「法」。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通過策劃選擇最優納稅方案的稅收籌劃必然要求征納雙方都依法行事。對稅務機關違法執法行為,納稅人必然會據理力爭,這就加強了對執法的監督;另一方面稅收立法也會隨籌劃的發展不斷完善;第三方面,納稅人為降低稅負進行稅收籌劃伴隨的風險,必然使其財務核算制度不斷完善,規范納稅行為,盡力做到依法納稅。這些行為顯而易見會促進依法治稅環境的盡快形成。

稅收籌劃逐漸從地下走到地上,從幕後走向台前,目前已可以在「陽光下操作」。但是,稅收籌劃的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要使其健康發展,需要採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1.加大稅收籌劃宣傳的廣度和深度,讓社會各界人士對稅收籌劃有正確認識。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從不同側面對稅收籌劃進行宣傳。促進企業樹立稅收籌劃觀念。通過社會輿論,褒揚積極的、合法的籌劃行為,譴責消極的、違法的偷逃稅行為,引導和規范稅收籌劃。

2.完善稅法,堵塞漏洞,提高立法級次。有法可依,法治才有實現的可能。要想促進稅收籌劃的發展,必須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規范 它、保護它。為此,要加快稅收基本法的制定和頒布,使現行的稅收法規有章可循,消除太分散的弊端。

3.嚴格執法,強化征管與稽查。使稅收宣傳、教育與懲處並重,加深納稅人對依法納稅的認識,增強納稅人進行稅收籌劃的積極性。

4.加強稅務中介機構的自身素質建設。稅務中介執業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稅收籌劃能否長足發展,因此,應加強對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訓;建立合理有效的用人制度和培訓制度,充分挖掘人的潛力;完善信息收集和傳遞系統,使之能及時收集到准確的 信息;加強行業自律,使稅務代理行業真正走向市場,規范運作,稅 收籌劃才能真正為市場經濟服務。

稅收籌劃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但稅收籌劃的發展也面臨新難題,稅收籌劃也需要國際化。我國企業到國外投資、經營的越來越多,他們需要中介機構提供跨國籌劃。因此中介機構不僅要熟諳中國稅法,也需要熟習國外稅制,要懂國外財會理論,要懂被委託企業所在國的稅收法律。目前,國際上一些中介組織在我國搞這方面培訓的火爆現象就是很有力的證明。

我國已加入WTO,企業搞稅收籌劃,第一缺乏的知識是國際金融,第二缺乏的知識是國際貿易。因為稅收籌劃是與經濟聯系在一起 的,更同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緊密聯系在一起。比如,籌劃進行國際結算,在哪個時點用哪個國家的幣種結算劃算,必然涉及國際金融方面的知識。與國際接軌後,不誇張地說,籌劃者應是「全才」。我國的稅務代理業仍處於初級階段,遠遠沒有達到稅收籌劃市場化的階段。嚴格說來,我國的稅收籌劃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走向市場,稅收籌劃發展、完善還需要相當長的過程。

❹ 什麼是納稅籌劃納稅籌劃有何特徵

稅收籌劃的實質是依法合理納稅,最大程度地降低納稅風險。
稅收籌劃具有以下特徵: 1.合法性,是指稅收籌劃只能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違反法律規定,逃避稅收負擔,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征納關系是稅收的基本關系,稅法是規范征納關系的基本准則。
納稅人具有依法納稅的責任和義務,稅務機關的征稅行為也必須受到稅法的規范。
納稅人發生納稅義務後,應按照稅法的規定及時、足額繳納稅款,任何不納、少納或推遲繳納稅款的行為都是違法的,稅務機關應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納稅人為規避和減輕稅負而置法律於不顧的偷逃稅行為顯然應受到法律制裁,這是無可非議的。
但當納稅人進行經營或投資活動,面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納稅方案時,納稅人可以為實現最小合理納稅而進行設計和籌劃,選擇低稅負方案。
這也正是稅收政策引導經濟,調節納稅人經營行為的重要作用之一。
2.超前性,表示事先規劃、設計、安排的意思。
納稅行為相對於經濟行為而言,具有滯後性的特點。
企業交易行為發生之後,才有繳納增值稅或銷售稅的義務;收益實現或分配之後,才計繳所得稅;財產取得之後,才繳納財產稅。
這在客觀上為納稅人提供了納稅前作出事先籌劃或安排的機會。
另外,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的性質不同,稅收待遇也往往不同。
這樣納稅人可以針對稅法及稅收制度的有關具體規定,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作出投資、經營和財務決策。
如果經營活動已經發生,應納稅收已經確定而再去謀求少納或不納稅款則不能認為是稅收籌劃。
3.目的性,是指納稅人進行稅收籌劃,其目的在於減少納稅,謀求最大的稅收利益。
謀求稅收利益有兩層含義:一是選擇低稅負,低稅負意味著低的稅收成本,低的稅收成本意味著高的資本回收率;二是滯延納稅時間(非拖欠稅款行為),納稅期的滯延,相當於企業在滯延期內得到一筆與滯延稅款相等的政府無息貸款。
另外,在通貨膨脹環境中,納稅時間的推後,還可以減少企業的實際納稅支出。
4.綜合性,是指稅收籌劃應著眼於納稅人資本總收益的長期穩定的增長,而不是著眼於個別稅種稅負的高低或納稅人整體稅負的輕重。
這是因為,一種稅少納了,另一種稅有可能要多繳,整體稅負不一定減輕。
另外,納稅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於資本收益最大化方案。
進行投資、經營決策時,除了考慮稅收因素外,還必須考慮其他多種因素,綜合決策,以達到總體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5.風險性,是稅收籌劃活動因各種原因失敗而付出的代價。
稅收籌劃過程中的操作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這主要包括:一是日常的納稅核算從表面或局部的角度看是按稅法規定操作的,但由於對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準,造成事實上的偷稅,由於未依法納稅而面臨稅務處罰的風險;二是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面臨稅務處罰的風險;三是在系統性稅收籌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形成的風險;四是對企業的情況沒有全面比較和分析,導致籌劃成本大於籌劃成果,或者籌劃方向與企業的總體目標不一致,表面上看有成果,而實際上企業並未從中得到實惠。
上述特徵的存在,決定了稅收籌劃是一綜合性學科,涉及稅收、會計、財務、企業管理、經營管理等多方面知識,其專業性相當強,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能來進行操作,以規避風險。

❺ 市面上的稅務籌劃服務是合法的嗎會不會有法律風險

只要在法律政策允許范圍內,做的
稅務籌劃
,就是合法的。
納稅人在不違反法律、政策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參排和籌劃,盡可能減輕
稅收負擔
,以獲得
節稅
利益的行為很早就存在。大智若愚法稅的服務還是可以的

❻ 企業稅務籌劃不可觸碰的底線有哪些

企業稅務籌劃不可觸碰的底線有(1.明顯違法違規 2.稅負率過低 3.有執法風險)。
擴展:
雖然企業稅務籌劃能夠有效的降低稅負,促進企業的發展,但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如果超過了,這個度那麼很容易會得不償失。
1.企業稅務籌劃開展的時候,一般都是以法律法規允許為前提條件,對企業各方面行為進行規范,從而確保籌劃目的的達成。但如果企業稅務籌劃明顯違法違規,那麼不僅會受到稅務機關的懲處,同時也會導致企業之後的發展受阻。

2.如果企業(或一項業務)的實際稅負率觸碰了稅務機關設定的警戒線,將會引發稅務機關的高度關注。通常而言,財務數據和納稅信息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企業納稅申報信息與財務數據信息的明顯不匹配,將會直接引起稅務機關的注意。企業的稅負率,又可以分為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
3.對於顯而易見的違規稅務籌劃,稅務機關自然不會放過,但是對於一些稅收立法不盡完善或者僅有原則性的規定,特別是稅款金額巨大的情況下,稅務機關則會充分考慮其潛在的執法風險——瀆職帶來的法律責任。

企業稅務籌劃在開展的時候,除了不可觸碰以上這些底線之外,還需要做好籌劃相關的工作,這是因為做好准備工作,才能確保籌劃的成功,同時對於企業發展也會有促進作用。

為了確保企業稅務籌劃的成功,企業需要樹立好籌劃目標,並且做好籌劃方法的選擇以及籌劃方案的制定,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籌劃的順利進行,另外要注意籌劃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有很多,做好細節把控,可以更好的規避風險。
供參考。

❼ 做稅務籌劃是合法的嗎為什麼有的人做籌劃還是被認定為犯法了

「稅務籌劃是偷稅漏稅嗎?」「稅務籌劃會被稽查嗎?」上面的對話讓我們明白其實很多人對於稅務籌劃還是有著很深的誤解,其實財稅籌劃是合法的節稅籌劃活動。是納稅人在國家政策允許的前提下,以降低稅負為目的,對生產經營行為進行籌劃安排,選擇有利於節稅的生產經營方案。
今天就為大家科普下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的原則
一切的稅務籌劃都是以「商業模式」為基本前提
為什麼這么講呢?因為實際上在整個專業裡面的話,不管是會計也好、財務也好、稅務也好,他們的角色都是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的一個反饋!
所以,如果是你的商業模式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或者你的業務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你說你要去做一個稅務籌劃,要把這個稅金從多少變成多少,計算方式不一樣稅率不一樣……這個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們講一切的稅務籌劃都是以商業模式為基本前提的。
稅務籌劃必須「合理合法」
既然涉及到那麼大的金額,稅務籌劃必須是合理合法的。這是一個基本前提!很多時候大家可能會碰到一些「江湖郎中」,他會告訴大家說,你要節約工資的個人所得稅,那你就得找發票報銷;你要節約增值稅那你得去買發票。這些其實都是一些不合規或者是違法的行為!所以,大家去進行稅務籌劃的時候一個基本的判斷就是 「合理合法」!
稅務籌劃都是「從上到下」
稅務籌劃呢,跟其他業務不太一樣,這個其實完全是一個從上到下的過程。也就是說,管理層在了解了所有的這些不同業務在不同情況下得到的不同稅務待遇之後,通過對商業模式再造過程中,產生了商業行為。這個商業行為本身,帶了相應的一些稅收的待遇。那麼,這是完全的一個自上而下的行為。所以,大家要清楚,稅務籌劃不可能是說從員工層來發起,他一定是從管理層來發起的。
稅務籌劃需要「證據支持」
稅務籌劃的決定是由管理層做出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呢,是由全公司所有人來執行的。那麼,在工作的過程中,大家會發現財務部會要求大家提供很多的「資料」,比如說合同、發票等等。這些東西其實都是「證據」的概念。所有的商業行為都是根據你所提供的這些證據來進行證明的。也就是說,你提供什麼證據,就說明你實際上發生了一個什麼樣的商業行為,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稅務籌劃一定「執行落地」
很多事兒如果是吹牛逼,最後落不了地,就沒有任何意義。那些上去非常美妙的方案,是不是能落地?這個是需要根據每個企業的不同情況去考慮的。比如說,高新技術企業也好雙軟也好,它對於企業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如果你現在的公司只有兩三個人,規模特別小。那麼,其實這個事情對你來說即便落地,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有可能成本太高,有可能對你的業務來說收益比較小,所以大家還是要去具體考慮這個執行落地的過程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效果。
而稅務籌劃甚至是被政府鼓勵的
可能還不知道,各個地方政府非常支持像我們這樣提升稅務服務升級的服務機構,一面協助政府普及稅務知識,提高稅源的廣度,一面協助納稅人良好的利用國家政策,達到雙贏效果。

❽ 偷稅、漏稅、抗稅、騙稅與稅務籌劃有哪些區別

納稅籌劃與稅收欺詐有區別:

(稅收欺詐是指使用欺騙、隱瞞等違法的手段,故意違反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不繳或少繳稅款的違法行為,如偷稅、欠稅、騙稅、漏稅、抗稅等,所以偷稅、漏稅、抗稅、騙稅統稱為稅收欺詐。)

1、經濟行為的區別:

稅收欺詐是對一項或多項實際已發生的應稅行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而納稅籌劃則只是對某項或多項應稅行為的實現形式和過程在現行的稅收法律和法規的框架下進行事先合理合法的安排,其經濟行為是合法合理的。

2、行為性質的區別。

稅收欺詐是公然違反稅收法律法規,是與稅收法律法規相對抗的一種違法行為。稅收欺詐的主要手段表現為納稅人通過故意地少報或隱藏有關的納稅情況和事實,達到不繳稅或少繳稅的目的,其行為具有明顯的欺詐性。

即使有時納稅人非故意產生一些漏稅行為,但其結果也是法律上所不允許的或非法的。而納稅籌劃則是尊重法律,利用法律規定,結合納稅人實際經營情況來選擇有利於自身的納稅安排,當然也包括故意利用現行稅收法律法規的漏洞來減輕稅收負擔。

納稅籌劃行為的性質是合法的,至少是非違法的,因為它不觸犯稅收法律法規的禁止性條款。

3、法律後果的區別。

稅收欺詐是屬於法律上明確禁止的行為,因而一旦被征稅機關查明事實,納稅人就要為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

世界上各國的有關法律對此都有相應的處罰規定。而納稅籌劃則是通過某種合法的形式來盡可能地承擔較少的稅收負擔,其經濟行為對於法律要求,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事實上都是合法的,各國政府都是默許的,即使對於避稅行為,也只是通過不斷地完善各國稅收法律法規來加以杜絕。

如果說納稅籌劃從影響各國的稅收收入的結果來看,各國對其採取的措施,只能是不斷地修改與完善有關的稅法規定,堵塞可能被納稅人利用的稅收法律漏洞。

4、對稅收法律法規的影響。

稅收欺詐是公然違反稅收法律法規,是對稅收法律法規的一種對抗和藐視,其成功與否和稅法的科學性無關,要防止稅收欺詐,加強稅收征管,嚴格執法。

而納稅籌劃是充分尊重稅收法律法規,成功籌劃需要納稅人或其代理人對稅收法律法規條文非常熟悉和對稅法的精神充分理解的同時,又掌握一定的納稅籌劃技巧,才能達到合理合法減少稅收的目的。

如果說納稅籌劃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現行稅收法律法規的漏洞,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它也是從另一個角度促進了稅收法律法規不斷走向完善和科學之路。

(8)稅收籌劃服務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稅務籌劃的類型:

1、避稅籌劃

避稅籌劃和節稅籌劃不同,避稅籌劃與逃稅籌劃也不同,它是以非違法的手段來達到少繳稅或不繳稅的目的,因此避稅籌劃既不違法,也不合法,而是處在兩者之間,人們稱之為「非違法」。正由於此,避稅籌劃也就存在一定的風險,有可能被稅務機關認定為「逃稅」。

2、節稅籌劃

研究避稅最初產生的緣由不難發現:避稅是納稅人為了抵制政府過重的稅負,維護自身既得經濟利益而進行的各種逃稅、騙稅、欠稅、抗稅等受到政府嚴厲的法律制裁後,找到的更為有效的規避辦法。

3、轉嫁籌劃

稅負轉嫁是指納稅人為了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通過價格的調整和變動,將稅負轉嫁給他人承擔的經濟行為。

稅負的轉嫁與歸宿在稅收理論和實踐中有著重要地位,與逃稅、避稅相比更為復雜。稅負轉嫁結果是有人承擔,最終承擔人稱為負稅人。

稅負落在負稅人身上的過程叫稅負歸宿。所以說稅負轉嫁和稅負歸宿是一個問題的兩個說法。在轉嫁條件下,納稅人和負稅人是可分離的,納稅人只是法律意義上的納稅主體,負稅人是經濟上的承擔主體。

熱點內容
考律師怎麼考 發布:2025-01-19 12:48:39 瀏覽:592
青年實踐部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12:33:06 瀏覽:566
濰坊律師工資 發布:2025-01-19 11:51:13 瀏覽:861
二倍工資勞動法 發布:2025-01-19 11:38:23 瀏覽:518
陳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的成語 發布:2025-01-19 11:17:21 瀏覽:203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