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法律知識講座
⑴ 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總結
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總結1
我局按照縣委、縣政府有關「六五」普法的要求和部署,積極對全局幹部職工進行普法教學,開展,使全局幹部職工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促進了和諧郫縣建設的開展,為郫縣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現將我局開展「六五」普法工作的情況匯報如下:
一、積極加強組織領導,認真抓好規劃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
局黨組高度重視普法工作,為進一步加強對「六五」普法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傑任組長,黨組成員、副局長徐恆忠、芶文清、李星海,紀檢組長陳建敏,土地儲備中心副主任凃繼東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局辦公室。人員變動時,及時對領導小組成員進行了調整和充實。
(二)狠抓規劃制定
為使「六五」普法教學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財政工作的職能和特點,我局制定並印發了《郫縣國土資源局「六五」普法規劃》,明確了我局「六五」普法教學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工作要求、方法和實施步驟,全面指導「六五」時期普法工作。在各個年份我局還根據新情況、新形勢對規劃作適當的調整或補充,並制定各年度的法制工作計劃,使普法工作真正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檢查、年末有總結。
(三)注重具體實施
為使《規劃》落在實處,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經常協調各部門,按照「統一規劃,各負其責」的方針,認真落實「六五」普法教學的各項工作。我局將法制工作列入全局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實行責任管理,對考核不合格的科室、個人實行一票否決制,取消其參評先進的資格。在主管局長的指導下,我局建立了兼職法制員制度,每個科室確定一名同志具體負責本科室的法制工作,並引導他們積極有效開展工作。通過這些措施,逐步使普法宣傳教學工作走上規劃化、制度化的軌道,全局幹部職工的精神面貌進一步振奮,法制意識和執法水平進一步提高。
(四)經費保障到位。我局在每年的財務預算中均預先落實好普法經費,確保普法宣傳資料、宣傳用車、普法培訓等工作所需開支落到實處,對一些未考慮到的普法開支也及時予以列支,為普法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經費保障。
二、強化法制宣傳教學,營造良好法制氛圍
(一)加大對領導幹部普法力度。
堅持領導班子成員學法制度。將法律法規學習納入中心組學習內容,建立健全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
(二)開展對幹部職工的法制宣傳教學。
我局採取多種形式組織幹部職工學習有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其法制意識和依法行政的水平。
一是每年年初,根據總體普法規劃、上年普法進展情況和本年工作重點,我局制定普法工作計劃,明確要求各股室以集中輔導與自學相結合的形式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全年每人學法時間不少於40學時,並認真做好學習筆記。
二是舉辦各種法制講座,邀請省市領導、大學教授等專題講授《土地管理法》、《四川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國土資源信訪規定》、《國土資源聽證》規定、《礦產資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土資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決定》及相關配套規定製度,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適應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國土資源管理業務知識和市場經濟知識等,使廣大幹部職工的法制理論水平、依法行政能力不斷增強。
三是組織幹部參加各類法制培訓。組織辦理行政許可事項的工作人員以及專職負責信訪、保密、檔案、安全保衛的工作人員,參加縣、市有關部門舉辦的培訓班,分別對他們進行《行政許可法》、《信訪條例》、《保密法》、《檔案法》等法規的培訓,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扎實開展土地法律法規宣傳工作。
一是結合每年「12·4」法制宣傳日、「6.25」全國土地日、「4.22」地球日,加強全局普法工作。每年我局都認真制定活動方案,配合縣法制辦開展專題宣傳、參加法制競賽,取得良好效果。為保證《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工作深入人心,提高廣大幹群對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這一基本國策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要性的認識。認真組織開展「6.25」全國土地日宣傳活動。6月25日,我局在全縣各鎮設立宣傳咨詢點十八個,通過現場咨詢,懸掛橫幅,發放國土資源報、農民實用手冊、資源與人居環境、《城鄉規劃法》宣傳解答、基本農田保護知識問答、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等資料的方式,深入宣傳國土相關法律法規知識。
二是認真開展了縣、鎮、村級幹部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傳教學培訓活動。向鎮村幹部發放《鄉(鎮)村幹部國土資源知識讀本》共計500本,組織召開培訓會12場次,培訓300餘人次,極大地提高了鎮村幹部的法制意識。
三是認真組織開展「法律六進」活動。制定了《郫縣國土資源局「法律六進」活動實施意見》,廣泛開展以「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題的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
三、嚴格依法行政,推進依法治理。
(一)貫徹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加強對《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15號令)和《成都市預防和查處土地違法行為責任追究暫行辦法》(成府發[20xx]7號)的宣傳和執行力度,堅持「查防結合、預防為主」的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方針,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了聯合監管、動態巡查、發現、月報、問責、報告、預防和查處共同責任等監管制度。嚴格執行土地問責制,積極推行土地聯合辦案和移交制度,落實案件查處逐級上報備案和典型案件通報曝光制度。
(二)加強制度建設,堅持依法行政。
一是依照有關規定製定了《行政執法工作責任制》、《錯案追究制度》、《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度》等規定製度,加大了對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監督力度,維護了國家土地法律法規的嚴肅性。二是制定了《建設用地審報流程表》、《土地登記發證審批流程表》等工作流程,並要求各部門按照確定的工作程序和時限要求,及時受理辦事單位和群眾的報件,確保各項工作公正透明、優質高效。
(三)實行政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一是公開本局行政職能、行政管理方式、行政執法范圍、職責范圍和許可權;二是公開行政審批事項及法律、政策依據;三是公開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行政處罰項目及其收費標准、收費依據;四是公開征地及補償安置方案、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五是公開辦事對象應具備的資格、條件及應提交的資料;六是公開辦事指南、辦事時限、辦事程序、社會服務承諾事項及服務標准、辦事結果、為民辦實事項目及執行落實情況;七是公開黨組成員黨風廉政責任制工作職責、招待費情況;八是公開土地和礦產使用權招拍掛情況;九是公開本局工作人員身份,實行掛牌亮證服務;十是公開工作紀律、責任追究內容及舉報電話,設立舉報箱。
四、主要成效
一是進一步增強了全局幹部職工學法用法的自學性,提高了依法決策、依法管理國土資源的水平,養成了依法辦事的習慣。
二是全局幹部職工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服務全縣經濟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是促進了我縣「三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總結2
在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是校園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貫徹《關於在全市中小學校集中開展法制教育活動的通知》精神,我校於20xx年11月下旬開展了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目的
切實推進我校法制宣傳教育,努力提高未成年犯的法律意識、法律素質和自我防範能力,預防中小學生犯罪,培養自覺學習、守法、用法、護法的行為習慣。
二、教育內容
以《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等法律法規,以及師生自我安全意識教育為主要內容。
三、活動的組織和安排
學校非常重視這次法制教育活動,把這次法制教育活動作為把法律帶入校園、維護校園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並結合防城港綜治委發布的《防城港市20xx年校園及周邊環境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和公安部發布的《關於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校園安全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議精神的通知》開展了相應的法制教育工作。
四、多種形式開展法制教育活動
(一)加強法制宣傳陣地建設。
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我們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政治教育部門和少先隊組織主題中隊會議,利用紅領巾電台和國旗下的演講陶冶學生道德。
(二)法制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系統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是我校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學校擁有一支素質良好的法制宣傳教育師資隊伍。在學校的統一要求下,所有教師可以結合自己學科的特點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各學科的教師也結合各學科的教學,滲透到法學教育中,讓學生獲得大量的相關知識。
(三)法制教育不鬆懈。
1、11月28日下午16:00,我校副校長精心組織聘請法律講座輔導員為學生進行法律教育講座。輔導員著眼於學生切身利益,傳授實用法律知識,教育學生學會依法維權,告知未成年人犯罪情況,講解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讓師生警鍾長鳴。
2、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利用政治課組織學生開展「模擬審判」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認識和運用法律的積極性,強烈地認識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開展「法律在身邊」主題班會。政治教育系每學期安排以法制教育為主題的主題班會,以學生關注的社會現象為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
總之,我校將繼續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以「再學習、再實施」為有力保證,在我校「加強安全教育、細化安全工作」,確保不發生安全責任事故,使我校師生在安全、有序、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和工作。
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總結3
XX縣中學是目前縣屬唯一一所省級標准化高中,現有54個教學班,3376名學生,206名教職工。學校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支持和學校領導一班人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個中心工作,努力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紀律教育,把法制紀律教育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個中心工作有機結合,相互滲透,互相促進和提高,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
學校XX年被評為市縣創安爭優活動先進單位、XX縣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XX年高考文科學生薛晉蓉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填補了XX縣中學被北大、清華錄取的空白,贏得了上級各部門的肯定和好評。學校不斷吸取經驗教訓,發揚成績,在加強教育教學管理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完善法制紀律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成熟和完善的法制紀律教育方法途徑,有效預防和減少了未成年學生的違法犯罪現象,有力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現就今年4月份學校開展的第十二個法制教育宣傳月活動情況作如下總結匯報,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加強隊伍建設,強化教育宣傳力度,創建法紀教育氛圍。
學校根據上級的通知精神,結合近年來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率呈上升趨勢及犯罪行為手段惡劣殘忍的兩大特點,充分認識了加強對未成年學生思想道德、法制紀律教育的緊迫性、重要性。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統一思想認識,全面部署,把法制教育工作作為一項重耍教育任務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整體規劃,分階段實施,根據學校實際,提出了不同階段法制教育的明確目標要求。印發了《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關的教育法律法規,採取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給合,統一組織學習與自覺學習相結合的方法,組織師生認真學習。通過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師生的法制意識,增強了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的自覺性,並初步形成了以校委會、黨支部為領導,以政教處、年級組、班主任、政治課教師為骨幹,廣大科任教師為成員的法制教育工作隊伍。廣大教職工以課堂為主渠道,以校園為陣地,積極開展法制教育宣傳,營造了法制教育活動的良好氛圍。
特別是本學期以來,學校針對近年來出現個別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現象,認真查找法制教育的薄弱環節和漏洞,早動手,細安排,大張旗鼓地開展法制教育宣傳工作。在教師和學生集會上進行法制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在師生中的教育意義較大,振聾發聵,催人反思。師生積極行動,自覺學習法律知識,模範遵紀守法,把學校的三風建設進一步引向深入。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宣傳活動,增強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為了把本次法制教育宣傳活動引向深入,在學校的領導下,全體師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宣傳活動,掀起了法制教育宣傳活動高潮。
1、在學校部署安排下,各年級組、各班首先行動起來,充分發揮班會課的主陣地作用,組織廣大學生通過召開主題班會、辦黑板報、進行法制知識演講比賽等形式,寓教於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學習了學校下發的有關法制知識匯編材料,以及由學校各種管理制度匯編在一起的《XX縣中學學生手冊》,使廣大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了遵紀守法意識及其自覺性。並在學校的安排下,全校師生進行了一次法律知識競賽,通過認真閱卷評比,表彰獎勵了成績突出的優秀學生。同時以年級組為單位編印試題卷,對全校學生學習《XX縣中學學生手冊》的情況進行了檢測,並把成績作為評選遵紀守法好學生的重要依據。並按照上級安排啟動知心律師進校園活動,對學生進行法律援助。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廣大學生學到了一定的法律知識,把遵紀與守法有機結合起來,有力地促進了學校風氣的好轉,有效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在學校的領導下,政教處和政治教研組共同創辦了一期法制教育宣傳專欄,在教學樓櫥窗展出,位置醒目顯要,篇幅宏大,內容翔實生動,案例典型,分析透徹,涉及未成年學生活動的方方面面,使全體學生能在課間等業余時間認真學習了解,對照自身思想認識,深刻檢查反省,進一步明確了法與非法、罪與非罪的界限,自覺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加強自身修養,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好公民。與此同時,學校廣播室利用活動課時間向全體師生開展法律知識講座,強化師生的法律意識和觀念,使學校的法制教育有聲有色,氛圍濃厚。
3、為了增強教育的現實性和直觀性,學校與司法部門加強聯系,聘請了司法工作者為全體師生現場說法做了一場法制報告。報告會結合近年青少年犯罪顯示的特點,應用典型現實案例分析向廣大師生詳細講解了刑法以及刑罰處罰的具體情況。與會師生們聽的認真,記得仔細,神情專注,使整個法制教育宣傳活動達到高潮,對師生的教育意義極大。
4、為了促使法制教育活動縱向發展,學校4月21日在校門口設立宣傳點,面向社會進行法制知識宣傳。並與交警隊、市容大隊等有關單位加強聯系,整治校門口及校園周邊環境秩序,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一月來,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法制教育宣傳活動與教育教學齊頭並進,有聲有色,相互促進,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績。師生的學法、知法、守法意識明顯增強,自護自救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當然,由於受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及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會有所減弱。因此,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還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辛的努力,我們相信有上級組織的大力支持,有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依法治理工作一定會贏得一個美好的結局,依法治國,建立法治國家的目標一定會實現,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象也一定會得到控制和預防,這是我們不懈努力的目標。我們相信,XX縣中學將會向國家、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總結4
依據上級指示精神,五月份我們XX完小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法制教育活動,使全體師生的法律意識不斷加強,全校初步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圍。我們密切結合學校的實際,廣泛開展普法教育工作,積極而又穩妥地推進依法治教的進程,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各項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促進了學校事業健康、協調的發展,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建設平安榮成,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
根據全市教育系統法制教育宣傳月的工作目標,我們認真制定了活動月工作計劃,統籌安排,強化管理,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對於學校內部,我們重點圍繞《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國旗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組織全體師生認真學習,反復研討,不斷提高法制意識和法律水平。通過學習,全校廣大師生員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在「法制教育宣傳月」活動中,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導主任、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法制教育宣傳員等同志為成員的普法領導小組。學校的領導親自掛帥,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擺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長室為龍頭,以教導處為主體,以法制教育教師、班主任為骨幹,以少先隊組織為依託的學法、普法工作隊伍,完善了法制宣傳教育網路體系。學校加強了與當地公安、交通部門的聯系,在當地專職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工作,聘請了兼職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進一步加強了對全體師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強法制宣傳陣地建設。我校充分發揮校紅領巾廣播台、校報、黑板報及手抄報等宣傳陣地的作用,開辟專欄,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廣大師生員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護法,依法辦事。
三是積極開展豐富多採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為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效果,我們一方面採取「通讀法律、法規原文與專題輔導相結合,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等學習形式,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我們由法制教育輔導員有計劃的利用活動二的時間,對各班輪流進行輔導;另一方面,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努力營造法制宣傳教育的氛圍。5月8日,學校進行「法制教育宣傳月」活動動員大會;5月9日,學校進行法制教育主題班報評選活動;5月17日,學校進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報比賽;5月20日,學校開展「做守法小公民」演講比賽;學校還計劃5月26日進行「做守法小公民」法律知識競賽。
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總結5
隨著20xx年普法宣傳日的到來,為構建法治社會,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為擴大我政法學院及政法論壇的影響力;為使會員能更多參與社團活動,政法論壇於12月34日開展了「12.4普法宣傳」系列活動,本次活動旨在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積極開展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推進全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強化法制建設,推動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監督工作的不斷提高,通過普法讓大家自覺履行法律義務,依法表達法律訴求,通過普法著力加強法治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人文社會的全面發展。
這次活動不是單純的法律宣傳,它分為普法晚會和普法千人簽名及法律咨詢活動兩部分,通過晚會,觀眾可以針對案例進行互動;通過簽名和咨詢,同學們可以親身參與普法活動;通過發放法律小常識的傳單,同學可以了解一些日常的法律知識,以達到更好的普法效果。
本次活動有幸請到夏尊文老師進行案例總結點評,同時得到兄弟社團計算機協會和莎士比亞話劇社的支持,通過嘉賓老師的點評,在場同學受益匪淺,現場氣氛幾度活躍。
從此次活動的策劃,活動現場的布置與組織等方面來看,這次系列活動是對我們大一新幹部的一次鍛煉,我們在會場布置和活動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創新。
從整體上看,我們這次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我們仍存在的不足之處:
(1)各部門配合不夠密切,辦事效率較低,活動准備耗時太長
(2)宣傳工作不到位,宣傳人員要懂得宣傳技巧,盡量把活動的亮點宣傳出來
(3)過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活動的實質內容,案例選取時可征詢專業人士的意見,避免對同學造成誤導。總之,我們每次的活動都是以會員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的工作就是要為會員服務,雖然工作不是無懈可擊,十全十美,但是我們會不斷總結,不斷進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會盡力做到更好。
開展普法宣傳活動總結6
第一:學校高度重視,全員動員。
三月份的法制宣傳教育歷來就是我校的一項重點工作。在三月初,我校專門利用行政會研究法制教育的活動方案。由校長主抓,德育副校長和教育處主任專門負責,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動方案。然後通過校會向全體教師和學生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讓全體師生在思想和行動上重視這項活動,從而加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教師樹立知法守法的意識。
第二:以板報、壁報為陣地,向大家進行法制宣傳。
為了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接觸到法制教育,我校在3月份在全校班級中進行了法制宣傳板報評比活動。要求每個班級都要出一期關於法制教育方面的板報,內容以《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新中學生守則》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主。同時學校對各班板報進行評比,評出一、二、三等獎,並進行表彰鼓勵。同時開展法制壁報的比賽活動,提高學生們理解法律的能力。我校教育處在全校班級中徵集法制方面的卡通畫。在同學們上交的幾十張作品中,涉及了學校教育、未成年人犯罪、社會治安管理、交通法規等許多方面。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在校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關法律常識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法律觀念。
第三:利用校園閉路電視,播放法制錄像。
在三月份,我校教育處和學校電教組聯合推出法制教育錄像聯播。我們利用每天中午學生的休息時間在校園閉路電視中播放法制方面的教育宣傳片,組織全體學生觀看。同時對學生們較為關注的問題進行討論,讓大家暢所欲言,並對問題進行解決。通過這種形式的法制教育,讓學生們更直觀的了解法制方面的問題,從而加深印象,避免了學生們在法制方面容易出現的誤區和錯誤行為。
第四:利用多種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在3月中旬,我校與社區相配合,在校園內進行法制、民族精神的展板展覽,整個展覽共分為5個部分,利用圖文並茂的展板向學生進行教育宣傳。同時利用政治課教學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校圓滿的完成了學期初制定的德育計劃,進一步營造了我校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圍,加大了我校依法執教的工作力度,優化了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規范了全校學生的日常行為,培養了學生知法守法的思想意識,提高了在校學生的整體素質。
;⑵ 什麼是法律援助建立這一制度的意義是什麼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人員,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下列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普通
一、請求國家賠償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
七、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八、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九、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十、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二)刑事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
法律援助是一項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也是我國實踐依法治國方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對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視,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將「建立法律援助體系」確定為「十五」社會發展目標,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積極開展法律援助」,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法律援助條例》的頒布實施和「為實現公平和正義 法律援助在中國」大型公益活動的開展,標志著我國法律援助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在當前的中國,仍然還有一批由於自然、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狀態而難以像正常人那樣化解社會問題造成的壓力,陷入困境,處於不利社會地位的人群或階層,這也就是所謂的弱勢群體。作為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過向這些缺乏能力、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使他們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法律援助制度是人類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國家經濟、社會文明進步和法治觀念增強的結果。用法律的手段幫助人民群眾解決訴訟難的問題,是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是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一、法律援助的重要戰略意義
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人權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戰略意義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法律援助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黨的十六大「積極開展法律援助」要求的具體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胡錦濤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關心群眾生活、代表群眾利益落實到解決具體問題上,特別是要關心困難群眾的疾苦,為困難群眾謀利,為他們解決好沒有錢請律師、打官司難的問題。開展法律援助體現了我們黨和政府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心繫群眾利益,關心群眾疾苦,努力排憂解難,合乎民意,順乎民心。
第二,法律援助是依法治國得以實現的有力保證。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得到了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報告的認可和憲法的確認。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主權意味著人民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的主人。這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只有人民的權利得到了保障,黨的合法執政地位才能得以確認,依法執政才能得以實行。法律援助行為以憲法和法律為武器,對黨和政府的行為舉措進行監督,對立法、執法、司法和普法教育提供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證了依法治國的順利實現。
第三,法律援助有助於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這是對我黨執政規律的本質認識。我們黨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共同戰斗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離不開人民,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源泉所在。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才能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才能從人民群眾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從而不斷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
弱勢群體是人民群眾的組成部分,而且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弱勢群體已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分布廣泛的群體。主要是由孤、寡、殘疾、下崗、失業、農村失地、失保等人員構成。他們在維權、經濟收入、個人能力等方面都處於弱勢,共同特點就是貧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關注弱勢群體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化解弱勢群體的困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要保證有牢固的執政地位就必須從執政的角度化解弱勢群體的困難。
法律援助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弱勢群體。它是使黨能夠聽到弱勢群體的呼聲、保持上下通暢的利益表達機制。弱勢群體普遍存在不公平感、利益喪失感等心理反應,所以應該本著緩解社會心理沖突、協調不同群體間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整合的原則,建立健全通暢的利益表達機制,廣開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渠道,使人民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對社會問題、改革開放、利益分配等事項的建議、要求、批評等,能直接與政府有關部門對話和溝通,使他們的利益訴求得到有效表達,使他們的聲音能夠出現在政策制定者的耳畔,從而在政策制定上能夠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利益要求。通過健全的利益表達機制,可以把人們的心理和行為調控在適當的水平,逐步減少和消除人們的不安全心理,使弱勢群體的困難和壓力得到緩解和疏導,促進社會發展和公眾心態不斷成熟,社會穩定系數得到有效提高。
第四,法律援助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決定》明確提出:「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公平和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原有的利益格局發生變化,從全體人民利益一致,轉向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存在著不同群體的利益要求,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協調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之間的矛盾沖突,維護合法權益,打擊不法行為,倡導社會正義,營造社會公平。
二、當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問題
獲得法律援助是公民的權利,實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盡管目前我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問題症結所在,探討問題解決辦法。
第一,經費嚴重短缺。
據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統計,我國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超過70萬件,而實際得到援助的不足四分之一。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援助經費嚴重短缺。據統計,2003年全國各地法律援助財政撥款僅為1.52億元,人均法律援助經費不過一角錢,遠遠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例如,福建省至今仍有20個縣市區的法律援助機構未收到過一分錢的專項資金。一些地方的法律援助機構因經費緊缺,只能抬高援助對象的「門檻」,使得不少符合援助條件的群眾無法得到實質性的法律援助。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連必要的交通、住宿補貼也給不了,還要支付各類調查費用,直接加重了律師辦案的負擔,影響了律師辦案的積極性,有些援助機構的專職律師辭職去了律師事務所,更別說吸引高素質法律人才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了。
第二,人員遠遠不足。
法律援助制度需要有大量的律師參與,但現在律師人數遠遠不夠。目前,我國僅有律師12萬多人,而美國加州的執業律師就有13萬多人,且美國律師職業人數的增長率比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5倍多;我國律師與全國人口的比例是萬分之零點九五,低於泰國、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加上律師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執業,與援助需求呈反向分布,從而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矛盾。例如,浙江省麗水市共有113名律師,即使全部履職,按最高規定每人每年辦理3件法律援助案件計算,全市一年也只能辦理339件,但該市通過對殘疾人、低保戶等最需要援助的人數進行估算,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達1萬多件,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案件得不到援助。
第三,法律援助的覆蓋面還不夠大。
法律援助工作應當明確一個主導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一切資源,盡可能使更多的困難群眾能夠獲得法律援助。滿足困難群眾法律援助需求的程度高低,受制於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特別是與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關系較大。《條例》對涉及民事和行政訴訟的事項只規定了一個最基本的法律援助范圍,同時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條例》規定以外的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另外,《條例》還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經濟困難標准。也就是說,各省級地方執行的法律援助范圍不得小於《條例》規定的范圍,一些經濟條件好,援助資源豐富的地方,可以在《條例》規定的基礎上,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科學地制定經濟困難標准,盡可能降低門檻,使更多的公民成為法律援助對象,並做到凡是符合規定條件的困難公民,都能獲得法律援助。但目前,這種標准仍然較高,令諸多公民難以獲得「通行證」。
第四,縣級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前景甚憂。
現已成立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地方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縣級地方設立機構雖然基本完成,但由於經費不足或者根本沒有經費,使得法律援助工作開展得十分有限。這個問題集中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一些省份,而我國貧困人口的分布主要在縣級地方尤其是廣大農村。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縣級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縣級地方貧困者及其他特殊群體的法律援助需求,成為法律援助工作深入開展的難點。
第五,現在的法律援助主要還局限在訴訟領域,即幫人打官司。
一般僅僅將維護經濟貧困者的權益作為工作的重點,但對消費者利益保護、環境保護等公益訴訟關注不夠,甚至完全不將其作為法律援助的對象。
三、切實採取措施,將法律援助工作推向深入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是黨和政府的共同責任,必須以法治、平等、公正為基本價值取向,不斷解決法律援助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採取措施,狠抓落實,推動法律援助工作不斷發展深入。
一是要建章立制,規范程序,夯實法律援助基石。要在總結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礎上,將那些好的辦法、好的工作程序,以規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以規范和指導法律援助工作的實踐。
二是要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充分發揮法律援助機構的職能作用。在組織實施法律援助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合理組織本機構人員、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其他合法的志願者參與辦案。同時在滿足社會法律援助需求的同時,不斷積累經驗,促進法律援助案件辦理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要根據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特點,規定他們應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的內容和方式,組織、引導他們在民事法律事項中,開展與其工作領域和業務能力相適應的法律援助。
三是要構築網路,理順關系,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面。各級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按照《條例》規定的原則和精神,採取切實措施,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參與法律援助的積極性,鼓勵和支持他們以自身資源積極投身到法律援助事業中來,壯大法律援助的工作力量,不斷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面,更廣泛地滿足貧困群眾的法律援助需求。要積極探索與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社會團體參與法律援助的組織形式和方式,引導他們規范開展工作。
四是在爭取各級政府保障經費的同時,要加強宣傳,爭取社會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國務院頒布的《法律援助條例》是我們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依據,政府有關部門應當認真執行,把法律援助當作政府的責任真正地承擔起來。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開展好法律援助工作,對於解決社會矛盾,促進司法公正和正義,維護社會的平衡與穩定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法律援助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律援助條例》第六條對律師提供法律援助的質量作了明確規定,「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並且《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但是,這並不表明法律援助中途不能停止。《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⑶ 法律援助法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援助保障體系,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進法律援助均衡發展。
第五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
第七條律師協會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第八條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
第十條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並加強輿論監督。
第十一條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⑷ 到底什麼是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做什麼用的
一、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內難或特殊案件的容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二、中國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
1、法律援助是國家的責任、政府的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
4、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⑸ 怎麼宣傳法律援助網站
1、與律師事務師的網站鏈接;
2、與有法律業務的咨詢公司的網站鏈接;
3、義務開展法律知識講座;
4、與社區聯系,進入小區進行宣傳;
5、在電視台的相關欄目下做字屏廣告。
⑹ 法律援助法主要內容
法律援助法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法律援助法是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的迫切需要,是保障法律援助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實現應援盡援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
一、法律援助機構可以組織法律援助人員依法提供下列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務:
(一)法律咨詢;
(二)代擬法律文書;
(三)刑事辯護與代理;
(四)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國家賠償案件的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
(五)值班律師法律幫助;
(六)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代理;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形式。
二、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下列人員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擔任辯護人:
(一)未成年人;
(二)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
(三)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人;
(五)申請法律援助的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
(六)缺席審判案件的被告人;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人員。
三、列事項的當事人,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社會救助;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
(五)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或者支付勞動報酬;
(六)請求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七)請求工傷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葯品安全事故、醫療事故人身損害賠償;
(八)請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損害賠償;
(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
⑺ 學校的法律知識講座應聘請哪些人
講座內容: 法律知識講座老師、同學們,你們好: 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未成年人的權利、義務和「違法」「犯罪」的概念以及未成年人如何加強自我防範意識。講課之前,我要向大家先介紹以下三個概念,即「未成年人」「少年」「青少年」。「未成年人」這一概念從法律上說它是以年齡的劃分為標準的,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的規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該法對未成年人的下限年齡未作出規定,也就是宣告對未成年人從一生下來就加以保護,舉個例子,每個剛出生的嬰兒都享有財產繼承權。「少年」,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按照實際上的規定,少年與未成年人是同一個概念,只是叫法不同而已。「青少年」是一個籠統的、習慣性的稱呼,既包括成年人,又包括未成年人,它不是法律上的概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當別人稱你為未成年人、少年或青少年時都不算錯。但是在適用法律時,必須明確什麼是未成年人,什麼是少年,什麼是青少年,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不同的稱呼意味著享有不同的權利和承擔不同的義務。如今我們在宣傳媒體中經常聽到未成年人要積極爭取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等等,那麼未成年人到底有哪些權利和承擔哪些義務呢?未成年人作為公民的一部分,所享有的權利是相當廣泛的。具體來說,在我國未成年人的權利主要包括八個方面的內容:一、政治權利,二、人身權利,三、受教育權利,四、個人財產所有權,五、繼承權,六、社會經濟權,七、訴訟權利,八、其他權利。在這里,我給同學們著重講一講人身權和訴訟權利。人身權利可以分人格權和身份權兩方面的內容。首先給大家講講什麼是人格權,人格權是基於自然人本身所固有的權利,包括生命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身份權是基於自然人之間的某種關系,某種事件或某種行為而產生的地位、資格等方面的權利,具體來說包括兩個方面:1、親屬權、撫養權和監護權,主要表有:(1)未成年人有要求父母撫養的權利,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人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2)家庭中不受虐待、不受遺棄的權利;(3)有隨父姓或隨母姓的權利;(4)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有得到監護的權利;(5)父母離異後,仍享有被雙方所撫養和教育的權利。2、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發現權、發明權、專利權等。訴訟權利,包括(1)起訴權(2)不被公開審理的權利(3)對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4)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以後有機會,指導同學們組織模擬法庭,這樣你們對這項權利會有更深的了解。接下來再給同學們講一講未成年人應承擔的義務,它總共有六點:(1)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遵重社會公德的義務(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4)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的義務(5)依法納稅的義務(6)受教育的義務。以上所講的就是未成年人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應承擔的義務。
⑻ 法律援助的內容及作用
一、法律援助含義
法律援助制度,也稱法律救助,是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普遍採用的一種司法救濟制度,其具體含義是: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它作為實現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的國家行為,在一國的司法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法律援助管理條例
我國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徵:法律援助是國家行為或者是政府行為,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實施。它體現了國家和政府對公民應盡的義務。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為,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援對象為經濟困難者、殘疾者、弱者,或者經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對象。法律援助機構對受援對象減免法律服務費,法院對受援對象減、免案件受理費及其他訴訟費用。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訴訟法律服務,也包括非訴訟法律服務。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刑事辯護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訴訟代理;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證證明。
三、意義
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客觀要求,是健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實際步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律措施,其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法律援助制度體現了國家對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切實保障,有利於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法律援助制度為訴訟當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有利於實現司法公正。法律援助制度有利於健全和完善律師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有利於健全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保障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
四、哪些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1、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刑事案件;
2、刑事自訴案件,刑事附帶民事案件;
3、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法律事項;
4、見義勇為和因公受傷請求賠償的法律事項;
5、請求國家賠償的行政訴訟案件;
6、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法律事項;
7、辦理與撫恤金(或勞工賠償金)、救濟金、勞動保險金、贍養、撫養、扶養有關的公證事項;
8、其他確需法律援助的事項。
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應同時具備哪些條件?
1、具有北京市戶口或在本市務工,且持有身份證、暫住證和務工證的人員;
2、申請法律援助的事由系本市行政區域內法院或其它機構管轄的;
3、有充分理由說明,為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需要法律幫助,且有實現權利可能的;
4、本人確因經濟困難無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城鎮居民經濟困難的標准參照北京市政府規劃定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執行。
農村居民及外地來京務工人員經濟困難的標准參照其住所地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五、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需要哪些程序?
申請人申請法律援助必須提交法律援助申請書,並載明以下事項:
1、申請人的基本情況;
2、申請法律援助的基本事實和理由;
3、申請人的經濟狀況;
4、申請人提供的證明、證據材料清單;
5、申請人保證所提交證明及證據材料屬實的聲明。
書寫有困難的申請人,可以口頭提出申請、由接待人員按上述要求記入筆錄,申請人簽字或捺指印確認。
⑼ 社會實踐啊啊啊啊啊
情系困難群眾 服務弱勢群體
10月25日上午,隨著年輕而充滿朝氣的大學生們揮動鮮艷奪目的紅旗,全省大學生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活動在南京啟動。啟動儀式後,本報記者專程采訪了此次活動的發起人之一、省法律援助基金會理事長王霞林。
記者:王理事長,您好!組織高校法學院(系)大學生走進社區、農村、工地,開展法律援助宣傳、咨詢和調研活動,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您當初籌劃、組織開展這次活動的起因,好嗎?
王霞林:開展這一活動是宣傳法律援助制度的需要。法律援助制度是對經濟困難公民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制度,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司法救濟制度,在國家司法體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利益的訴求越來越多,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部分弱勢群體由於經濟原因面臨著打不起官司、請不起律師的困難。而法律援助事業正是維護社會正義、司法公正、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公益事業。但是,我國實行這一制度比較晚。1996年3月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新《刑事訴訟法》第34條才第一次將法律援助寫入法律。1997年5月26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成立,統一對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實施指導和協調。同日,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成立,主要職責是募集、管理、使用法律援助基金,宣傳國家法律援助制度,促進司法公正。緊接著,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也相繼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2003年國務院制定了《法律援助條例》。總體上說,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尚處於初創階段,很多人感到陌生。因此,當前首要的任務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廣泛深入地宣傳法律援助制度,宣傳法律援助基金會的性質、宗旨和任務。
記者:我們看到,這次活動的主體是大學生。請問,您為什麼要讓大學生參加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活動呢?
王霞林:高等院校法學院(系)的大學生,特別是三、四年級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已經較為系統地掌握了法律知識。充分運用這個特有的人才智力優勢參與法律援助事業,可以更好地為人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提供最好的法律援助教育和咨詢服務,從而擴大法律援助制度在人民群眾中的知曉面,引領公眾積極參與、支持法律援助事業。開展這一活動,一方面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踐基地和認識社會的窗口——高校法學院(系)大學生與律師和司法行政人員一起幫助弱勢群體維護權益,所獲得的實踐經驗是書本中學不到的,有利於增強高校法學院(系)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追求公平正義的使命感,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高校法學院(系)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法律教學人員的教學基地,可以使法學教育與社會實踐較好地結合起來——高校法學院(系)大學生是司法戰線的後備軍,法學院(系)應該把司法的法制教育、法律援助、法律審判等作為教學基地,這是培養法學人才的最好路徑。這一活動現在起個頭,以後應該長期進行下去,各級法律援助中心將長期成為法學院(系)大學生的實踐基地。
記者:請問,此次全省大學生法律援助志願服務活動將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王霞林: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廣泛深入地宣傳法律援助制度,弘揚現代公益理念——通過舉辦法律知識講座、布置法律援助宣傳欄和展板展台、發放《法律援助條例》等宣傳資料及法律援助聯系卡等,宣傳法律援助制度的重大意義及與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的切身關系,宣傳法律援助基金會的性質、宗旨和任務;二是為廣大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咨詢服務;三是為特殊困難群體提供上門服務;四是組織大學生在所在鄉村、城市社區開展法律援助知曉率和法律援助社會需求的專題社會調查。
記者:近幾年來,我省的法律援助工作做的很不錯,老百姓的滿意度也挺高,請問您的感覺如何?
王霞林:這主要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歸功於全省法律援助工作者們的辛勤勞動。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法律援助工作: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將法律援助列入了「三有四保」的工作目標,其中一個確保就是「確保訴訟困難的群眾得到及時有效的法律援助」。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時任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長、現任省委書記梁保華兩位領導分別就法律援助基金會作出重要批示。李源潮批示:「希望把法律援助工作做實、做好,讓有理沒錢的困難群眾也能打贏官司,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梁保華批示:「法律援助是一項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業。要大力弘揚現代公益理念,建立完善保障機制,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援助,以維護社會公正,促進社會和諧。」省人大常委會於2001年制定了《江蘇省法律援助條例》,2005年進行了修訂。2007年,省政府把法律援助工作列為關系民生的十件實事之一,並撥出專款成立省法律援助基金會。其宗旨就是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援助,促進社會正義、司法公正,推動江蘇法律援助事業持續發展。其任務就是組織法律援助資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開展法律援助宣傳,進行符合法律援助基金會宗旨的各項資助活動等。2008年,省委省政府在《關於切實加強民生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把法律援助作為社會救助工作的重要內容。
記者:請問您對這次活動的開展有什麼希望或要求?
王霞林:我希望參加這次活動的各地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高校法學院(系)、共青團組織,要密切合作、各司其職,把宣傳和服務活動的具體內容和項目落到實處,切忌走過場,流於形式;要從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出發,制定具體可行的實施辦法和措施,所開展的活動一定要有針對性,易操作、能見效,真正為困難群眾提供迫切需要的法律幫助。希望參加這次活動的大學生,要熱心服務,耐心回答群眾提出的問題,認真負責地開展宣傳和調研活動,真正為推進法治、匡扶正義、維護人權奉獻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展示大學生志願者的服務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