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發布者和傳播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者和傳播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9-06 02:17:39

1. 新聞傳播者應主要承擔哪幾類責任

新聞傳播者應主要承擔以下四類責任:
1、契約責任(職業責任);
2、社會責任;
3、法規責任;
4、國際責任。
新聞傳播者需經過新聞傳播教育的特殊訓練,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才有從事職業傳播的資格,新聞傳播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觀念、專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新聞敏感,才能搞好新聞傳播工作。
專門從事新聞傳播工作並以此謀生的職業特點和作為專業人員經濟收入頗豐的現象。
專業性是新聞傳播者(包括大眾傳播者)區別於行業部門和事業單位人員的一個重要特點。
【法律依據】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第五條 從事新聞、出版、教育、醫療保健、葯品和醫療器械等互聯網信息服務,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有關規定須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在申請經營許可或者履行備案手續前,應當依法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第十四條 從事新聞、出版以及電子公告等服務項目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記錄提供的信息內容及其發布時間、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當記錄上網用戶的上網時間、用戶賬號、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主叫電話號碼等信息。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的記錄備份應當保存60日,並在國家有關機關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第十八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依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實施監督管理。
新聞、出版、教育、衛生、葯品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國家安全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互聯網信息內容實施監督管理。

2. 網路上造謠承擔什麼樣的刑事責任

網路造謠應該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網路謠言的內容和侵犯的客體性質不同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也各有不同,而有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有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在網路上編造謊言、虛構事實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因過錯而對他人的民事權益造成侵害的行為,從民法學角度來看是一種侵權行為。至於這種行為具體侵害了他人的何種民事權益,需要根據行為人行為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如果編造謊言詆毀他人名譽、侮辱他人,可能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榮譽權;如果在網路上宣揚他人隱私,則可能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雖然網路是虛擬的,但是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實施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侵權行為,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網路謠言種類

網路謠言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第一類是危害我國的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國防利益的網路謠言。

此類網路謠言發布者或傳播者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平等及國防安全等。因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危害性較大,故構成此類犯罪通常不需要以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結果為前提。

第二類是危害法律實施或破壞社會穩定的網路謠言。

此類網路謠言發布者或傳播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秩序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單位的工作、生產、營業、教學、科研等秩序,公共場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眾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第三類是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名譽、榮譽權的網路謠言。

此類網路謠言發布者侵犯的客體是商事主體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及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及名譽權。

實際上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法律規定當中規定在我國大部分情況下,網路造謠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但是實際在司法實踐當中,往往對於網路造謠很難進行有效的處理,如果一定需要進行制裁的建議可以聯系律師幫忙,華律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3. 廣告經營者、發布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應當承擔什麼民事責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經營者、發布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經營者、發布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二款規定,廣告經營者、發布者設計、製作、發布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和廣告發布者。廣告經營者是指受委託提供廣告設計、製作、代理服務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包括廣告設計者、廣告製作者和廣告代理人。廣告發布者是指為廣告主或者廣告主委託的廣告經營者發布廣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包括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報紙期刊出版單位、互聯網信息服務單位等大眾傳播媒介,以及利用自有或者自製音像製品、圖書、櫥窗、燈箱、場地(館)等廣告發布媒介發布廣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經濟組織。關於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在虛假廣告中的民事責任,《廣告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根據虛假廣告涉及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情況,區分一般的虛假廣告和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來確定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廣告經營者、發布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廣告經營者、發布者設計、製作、發布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4. 根據《廣告法》的規定,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的哪些侵權行為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答:根據《廣告法》的規定,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對下列行為專應依屬法承擔民事責任:(1)在廣告中損害未成年人或者殘疾人的身心健康的;(2)假冒他人專利的;(3)貶低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的;(4)廣告中未經同意使用他人名義、形象的;(5)其他侵犯他人合法民事權益的。

5. 試述BBS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的法律責任

先確定有監督義務的是哪些人。

有監督義務的一般來說就是能把你的這個「謠言」散播出去的媒體。(所以這個地方要玩文字游戲,媒體其實既是監督者,又是傳播者。但你們要把傳播者定義為那些轉發微博的人。)
所謂謠言,是必然要構成一定的社會危害性才會被稱之為謠言。
一般開個玩笑,騙騙人,撒個謊都不算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主要責任是在謠言的監督者。因為就是他們的監督不力,然後讓謊言成了謠言。

你們的一辯在開篇的時候,一定強調兩點。第一給網路謠言定義,明確區別網路謠言和謊言。其實區別主要有兩點,一則是有沒有主觀惡意,一則是造成危害和影響的大小(雖然有轉發五百次的說法,但這是最高院給出的量刑標准,意思就是首先確定這是謠言,其次這謠言轉發了五百次一樣,就犯罪了。所以監管是首要的,傳播是其次的。是不是謠言與轉播的次數無關。)。第二去翻翻廣電和有關媒體的一些法律和規定。我記得有說過媒體有核實消息真假的責任。(注意,是責任,不是義務)
更重要的一點,這里有個先後的問題。記住,所謂的謠言可以傳播開來,首先是因為監管不力(所以監管責任大),有個先後順序在里邊。

問題可以這樣設計:
1. 誰是輿論的監督者?——如果他說媒體你接著問,如果他說不是媒體或者是別的什麼,按你們這邊組織的觀點反駁他就好
2. 既然是媒體,依據相關規定媒體有XXXX的法律責任。你同意么?(攻打辯的時候盡量不要問為什麼,只問是否對錯)——他要是說不同意。你可以問他為什麼了。因為這是第三個問題了。而且確有相關規定,他說什麼都是狡辯,放心和他吵。
3. 我方開篇論述,已經說明,xxx有相關義務,而監督者有法律責任。那麼請問我方認為網路謠言傳播的主要責任在監督者,有何不妥?
4. 如果對方當時懵了,沒反應過來,馬上加一句:感謝對方辯友同意我方觀點。(說完就坐下)

6. 造謠者和傳謠者分別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假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搜集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許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成心在信息搜集或許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搗亂社會次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許管束;形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假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搜集或其他媒體上傳播,要承當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司法義務。

(6)發布者和傳播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謠言受害者可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精神損害賠償范圍,一般來說,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的情況如下:

1、侵害他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給他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2、侵犯監護身份權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給監護人造成精神損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權或非法利用、侵害遺體、遺骨給死者近親屬造成精神損害的;

4、滅失或毀損他人具有人格象徵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損害。

謠言受害一方如果是受到他人通過發布謠言的行為貶損受害人的人格,破壞了受害人的名譽,嚴重的影響了受害人的生活和工作,給受害人的精神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的話,可以找相關證據要索賠精神損害賠償。

7. 造謠者怎麼處罰

對於造謠者的懲罰保護的是被造謠人的隱私權、名譽權。一般情況下,情節不嚴重的,法院可以予以訓誡和要求造謠者公開道歉。對於情節嚴重的,將以誹謗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散布謠言要承擔的責任:
1、民事責任
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
二、謠言有哪些分類
1、第一類是危害我國的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國防利益的網路謠言。
此類網路謠言發布者或傳播者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平等及國防安全等。因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危害性較大,故構成此類犯罪通常不需要以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結果為前提。
2、第二類是危害法律實施或破壞社會穩定的網路謠言。
此類網路謠言發布者或傳播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秩序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單位的工作、生產、營業、教學、科研等秩序,公共場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眾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3、第三類是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名譽、榮譽權的網路謠言。
此類網路謠言發布者侵犯的客體是商事主體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及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及名譽權。
三、什麼情況下不構成誹謗罪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
1.泄露並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條 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二從建築物或者其他高空拋擲物品,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條 行為人因侵害人格權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應當與行為的具體方式和造成的影響范圍相當。行為人拒不承擔前款規定的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在報刊、網路等媒體上發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書等方式執行,產生的費用由行為人負擔。

8. 散布和傳播謠言者要承擔法律責任

1、如果是故意散布虛假恐怖信息,造成社會恐慌,擾亂了社會秩序,回要承擔散播虛假恐答怖信息罪。
2、如果是中傷他人的謠言,給他人名譽造成了嚴重影響,可以起訴他侮辱罪或誹謗罪(注意此類案件只能自訴),同時可以要求他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名譽權),如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償精神損害等。

9. 造謠的法律處罰

法律分析:網路謠言發布者或傳播者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平等及國防安全等。因為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危害性較大,故構成此類犯罪通常不需要以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結果為前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熱點內容
成都周邊法院 發布:2025-01-19 09:48:34 瀏覽:666
同安法院盧 發布:2025-01-19 09:44:05 瀏覽: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長 發布:2025-01-19 09:44:01 瀏覽:919
上海法院李罡 發布:2025-01-19 09:18:56 瀏覽:224
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9 08:13:05 瀏覽:615
木工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9 08:12:59 瀏覽:986
借條上面的擔保人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9 08:12:53 瀏覽:811
輸入法立法 發布:2025-01-19 06:59:25 瀏覽:325
爾雅律師 發布:2025-01-19 06:58:15 瀏覽:583
衛生行政法律與法規比較 發布:2025-01-19 06:58:12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