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合同的法律效力
『壹』 請問正式簽署合同前的意向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主要得看意向書是如何簽訂的,一般來說,意向書只是雙方的初步意向,在意向書均會約定所有的條款均以正式簽訂的合同為准,但在正式合同簽署前的意向書也是雙方形成的合議,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貳』 錄用意向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三方都簽字了,協議成立,不去即違約,支付違約金。 否則,協議不成立,沒有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十三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第十四條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十六條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第十七條 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八條 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2)意向合同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其一,在錄用通知書中逐一列明不予錄用的除外情形,以保留一定的錄用主動權。
其二,錄用通知書一旦發出,如果尚有撤回或撤銷的機會,應當予以把握。在錄用通知書到達擬錄用人員之前,用人單位可以撤回錄用通知書,需要注意的是,撤回錄用通知書一定要先於錄用通知書到達擬錄用人員或同時到達;在擬錄用人員作出承諾之前,用人單位可以撤銷錄用通知書,但是撤銷通知書必須在擬錄用人員作出承諾之前到達,且不具備下列不可撤銷的情形:
(1)用人單位確定了擬錄用人員作出答復的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該錄用通知書不可撤銷;
(2)擬錄用人員有充分合理的理由認為該錄用通知書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做了准備工作,如向原單位辭職。
其三,錄用通知書一旦發出便具有法律效力,除非依法撤回或撤銷,用人單位不得單方面變更其中的內容,如工作崗位、薪酬、福利待遇等。
其四,錄用通知書不等同於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一旦錄用員工,仍應依法及時與其簽訂勞動合同,避免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勞動合同中約定不明的,將按照錄用通知書中的相關內容執行。
『叄』 房屋意向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定金時常出現在購房之前簽訂的訂購單或預訂書中,簽訂認購書、繳納認購金並非法律規定的必經過程,而是房地產交易行業的一種習慣做法,它通常是在購房者與開發商就房屋買賣的意向初步達成協議,尚未形成事實上的買賣關系,也未形成真正的權利義務關系,這種情況下不退訂金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公平的。 案例:乙和丙一起准備買開發商甲的房子,交了10000定金,簽了意向性合同,只規定面積和單價。未簽正式購房合同,乙與丙商量,最後在正式合同上由乙一個人簽。開發商不同意。或者退還定金,但開發商要扣2000手續費. 定金時常出現在購房之前簽訂的訂購單或預訂書中,簽訂認購書、繳納認購金並非法律規定的必經過程,而是房地產交易行業的一種習慣做法,它通常是在購房者與開發商就房屋買賣的意向初步達成協議,尚未形成事實上的買賣關系,也未形成真正的權利義務關系,這種情況下不退訂金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公平的。房子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標的較大,價格昂貴,因此法律對此做了特殊的要求,規定房屋買賣行為需要通過履行法律規定的要式行為加以確認。新的《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定金起到擔保合同履行的效力,給付定金的一方違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違約,應雙倍返還定金。也就是說,只有合同成立,定金才具有擔保合同履行的效力。因此,在消費者尚未同房地產商簽訂正式合同時,仍然有權利要求退還定金。 購房者應當明確恰簽訂認購書的法律意義。在認購書合法有效的情況下,合同雙方都應當誠信地履行認購書約定的義務。對購房者來說,購房者應當在約定的時間之內就購房合同的具體事宜和開發商進行認真磋商談判,盡力與開發商達成一致條款。但誠信談判,並不意味著購房者一定要和開發商簽訂商品房買賣契約。只要是購房者積極履行談判義務,即便沒有和開發商達成一致簽訂購房契約,也不應承擔違約責任。但是需要提醒購房者的是,如果購房者不履行認購合同約定,未能在約定時間與開發商進行合同條款協商,(注:本案意向合同未過約定期.)開發商有權將房屋賣予第三方,所收定金不予退還。 可否全額退還定金,開發商要求扣的手續費算什麼說法,可否開具相應發票? 法律人士的答案:應該全部退還10000定金,和開發商簽定的意向性合同,實質是預合同,其目的是將來簽定本合同.現在不能簽定本合同,是因為雙方不能協商一致,但預合同已經履行.因而,作為預合同的定金,要不作為主合同的價款,要不返還.但現在沒有協商好主合同,所以定金應該返還的. 定金起到擔保合同履行的效力,給付定金的一方違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違約,應雙倍返還定金。也就是說,只有合同成立,定金才具有擔保合同履行的效力。因此,在消費者尚未同房地產商簽訂正式合同時,仍然有權利要求退還定金。
『肆』 意向書和合同的異同
意向書與合同的區別
一、 兩者的概念
合同:實踐中,合同可以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如合同,合同書,協議,協議書,備忘錄、契約等。
合同法第2條對合同所作的定義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可見,合同就是具有特定內容的協議,用來約定當事人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同樣具備上述特徵的協議就是合同。名字並不重要,關鍵是看其內容。
意向書:意向書是雙方當事人通過初步洽商,就各自的意願達成一致認識而簽定的書面文件,是雙方進行實質性談判的依據,是簽訂協議(合同)的前奏。
二、 兩者的區別
1、 內容不同
合同的內容是合同簽訂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而意向書的內容僅是合同簽訂主體就某一事項共同意識的一致認定,並不是雙方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2、 簽訂時間
合同的簽訂時間是雙方就權利義務關系達成一致協議後簽訂,而意向書是雙方就某一事項達成共識後就可以簽訂。
3、 法律後果
合同的簽訂會導致法律效力的產生,對簽約主體具有約束力,而意向書的簽訂不會導致法律效力的產生,對簽約主體不具有約定力。但有的意向書具備了簽約主體之間法律權利義務關系的內容,因此是對簽約主體具備法律約束力的,實際上已經屬於合同了,只是名稱不同而已。所以意向書不能片面的認為具備法律效力或不具備法律效力,關鍵還是要看其內容是否具備了合同的內容。
三、 兩者的聯系
簽訂意向書是簽訂合同的基礎,但並不是所有合同的簽訂都必須簽訂意向書。意向書的簽訂是為了合同簽約主體就彼此權利義務能順利達成一致,是為了合同的順利簽訂。而合同簽訂往往是在意向書的內容基礎上所簽訂的,所以意向書的內容往往會影響合同簽定的內容。
四、 兩者區別的意義
1、 弄清兩者區別,可以指引我們在實踐正確選擇兩者的用法;
2、 弄清兩者區別,可以正確認識簽訂兩者的法律後果。
總結語:
合同意向書與合同的區別關鍵是看是否具備雙方權利義務內容,而不能僅僅只簡單地從名稱上來區別,有的合同意向書完全具備了合同內容,因此這種合同意向書是具備法律效力的。
『伍』 合作意向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合同的內容是合同簽訂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而意向書的內容僅是合同簽版訂主體就某一事項權共同意識的一致認定,並不是雙方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合同的簽訂會導致法律效力的產生,對簽約主體具有約束力,而意向書的簽訂不會導致法律效力的產生,對簽約主體不具有約定力。但有的意向書具備了簽約主體之間法律權利義務關系的內容,因此是對簽約主體具備法律約束力的,實際上已經屬於合同了,只是名稱不同而已。所以意向書不能片面的認為具備法律效力或不具備法律效力,關鍵還是要看其內容是否具備了合同的內容。
『陸』 合作意向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需要看意向書的內容是否包括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只要是雙方內真實意思表達且不容違法法律規定的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若只是單純的意向,沒有其他現實的約束,則法律效力無法體現。
意向書法律制度是一項源自英美的制度。意向書作為復雜交易、尤其是大型企業並購交易中常用的協商工具。在商事交易中被廣泛運用。隨著英美企業的對外擴張,加上英美投資銀行在世界市場中的絕對優勢地位,這項制度也逐漸成為商事交易中的標准化制度,被我國
實務界廣泛運用。
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是否確定和當事人是否有受拘束的意思是要約乃至合同成立的兩個基本要件。 具體到對意向書效力的分析上,實體性條款因為是針對未來的合同條款而定,一般已具有確定性,因而其是否有約束力主要取決於當事人是否對此表達了明示或默示的受約束的意思;而在判斷程序性條款的效力時,因為當事人大多會表達接受這些條款約束的意思,因此通常會遇到的問題是這些條款是否具有足夠的確定性。
『柒』 意向書、協議書、合同,在法律效力上是一樣的嗎
意向書、協議書、合同,在法律效力上是不一樣的。
1、協議書與合同書沒有實質區別。理論上講,協議的外延比合同大。因為合同法中規定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不包括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平等主體之間的協議,自然不適用合同法規定。
比如勞動法方面的協議。實踐中,民事活動中「協議」與「合同」概念並沒有做實質的區別。就是說,我們可能稱協議,也可能稱合同。但都適用合同法規定,效力沒有什麼區別。
2、意向書是國家、單位、企業以及經濟實體與個人之間,對某項事務在正式簽訂條約、達成協議之前,由一方向另一方表明基本態度或提出初步設想的一種具有協商性的應用文書。
作用 意向書的主要作用是傳達「意向」,提請對方注意或供參考,可以約束雙方的行動,保證雙方的利益;意向書能反映業務工作上的關系,能保證業務朝著健康有利的方向發展;意向書可為正式簽訂協議或合同打下基礎。
意向書是協商過程中各方基本觀點的記錄,一旦達成正式協議,便完成了意向性的使命。意向書不具有協議、合同那樣具有法律效力。
(7)意向合同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意向書的和合同書不是一回事
首先要肯定的是意向書是簽訂合同或者協議之前的基礎和前奏,在概念中被譽為先導,可見意向書所表達的是對正式簽訂合同和協議之前的初步設想,與合同書並非一回事。
這是在經濟合作中商務談判上的一種常見的工具。之所以不能說意向書和合同書是一回事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根據意向書的概念和內容,區別於合同書中權利和義務的約定,只是作為有所保留的一種有待協商和程序確定性質的書面文件。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意向書也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根據《合同法》第三十七條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也就是說如果意向書已經具備了一份合同的主要條款,如買賣雙方約定了買賣價格、買賣標的物、交付時間、交付方式、違約條款等,而且當事人沒有明確排除其約束力,且一方已經開始履行了該意向書所載明的部分義務,對方也接受了,雖然此時沒有訂立合同,通常應認為該意向書具備了法律約束力,也可以視為一份「合同」了。
『捌』 意向書、協議書、合同,在法律效力上是一樣的嗎
協議是合同來的同義詞,但在法律源規范上多用合同一詞。我國合同法上所說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可見,合同就是具有特定內容的協議,同樣具備上述特徵的協議就是合同。
實踐中,合同可以以不同的名稱出現,如合同,合同書,協議,協議書,備忘錄,名字並不重要,關鍵是看其內容。但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協議」是個特定的概念
『玖』 什麼是意向書它具有法律效力嗎
意向書是國家、單位、企業以及經濟實體與個人之間,對某項事務在正式專簽訂條約、達成屬協議之前,由一方向另一方表明基本態度或提出初步設想的一種具有協商性的應用文書。
作用 意向書的主要作用是傳達「意向」,提請對方注意或供參考,可以約束雙方的行動,保證雙方的利益;意向書能反映業務工作上的關系,能保證業務朝著健康有利的方向發展;意向書可為正式簽訂協議或合同打下基礎。
意向書是協商過程中各方基本觀點的記錄,一旦達成正式協議,便完成了意向性的使命。意向書不具有協議、合同那樣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