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微信群法律責任

微信群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6 05:24:18

1. 微信群群主退群後,還負法律責任

要看你有沒有做來什麼違法的事源情
微信實際不存在群主,你說的群主是群的建立者,
但是當群建立後,每個人都是管理員,許可權都是一樣的包括群的建立者,
所有群成員都可以將朋友加到群內,任何人退出群,群都不會被解散,
除非有人將所有人踢出群。

2. 微信群主退群後是否還承擔該群的法律責任

看是什麼情況,如果他沒有犯法,可以不服責任。謝謝採納

3. 微信群主退出了,還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按照微信群主的指定規則來看,群主退出了,那麼就會指定微信成員列表專里第一個人為群主的,因為它屬判斷是否是群主的基本就是按進成員列表的位置為標準的。所以你們群的群主就是現在在第一個的人。而且如果你們在群里散布了什麼違法信息,那麼群主不在,可以判定發的人負責或者不信「群主退出」的事實,指明成員位置第一的人為默認群主。

4. 微信群主承擔什麼責任

1、承擔來涉嫌聚眾賭博責任。朋友之間自,喜歡發點紅包增進感情,這種小額互發沒有盈利性質,可視為贈與,不涉及違法。但如果有人以營利為目的創建紅包群,群主就涉嫌聚眾賭博、開設賭場。

2、承擔傳播淫穢物品責任。《刑法》規定:不以牟利為目的,利用互聯網或者移動通訊終端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傳播淫穢電影、表演、動畫等視頻文件達40個以上,或成員達30人以上的,對群的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傳播者,以傳播淫穢物品罪定罪處罰。

3、承擔發表不當言論責任。在國家進一步加強網路監管的今天,大家一定要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觸犯法律。不信謠不傳謠、敏感話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信息不發。

(4)微信群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微信群主與群員權利的核心區別,決定了群主與群員的不同職責。群主作為群的管理者和權力的擁有者,當然負有監管職責。群主應規范群聊行為,維護群聊內容的非違法性。對於群員發布的違法內容,群主應予警告,直至將該群員踢出群聊。

隨著法律的不斷完善和公民個人權益意識的不斷提高,對於群內的違法行為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如果群主不履行監管職責,則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

5. 在網路或微信群隨意發表文章有何法律責任

要負責的,就相當於如果你在微信群裡面亂發一些敏感的話題 肯定要負責人的。

6. 微信群里亂發東西違法嗎

微信群里亂發東西違法

微信作為一款主流社交工具,其朋友圈、微信群功能成為人們分享生活點滴、心情隨想的一個重要平台。然而,由於其公開性,發在朋友圈、微信群的內容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引發侵權。

縱觀近幾年的司法實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種種原因使得社交軟體內的群組包括QQ群、微信群等成為有些人實施違法犯罪的場所和工具,他們大多以群主身份利用該群組實施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較輕的如侮辱、誹謗等侵害他人名譽等,嚴重的包括組織傳銷、進行敲詐勒索、傳播淫穢物品、宣揚恐怖主義等犯罪,極大危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6)微信群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有關法律依據

互聯網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網路群組內也是受到約束的。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於2017年9月1日印發的《互聯網組群服務管理規定》中,第九條第一款就規定了群主的管理責任:

「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范群組網路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

其中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群主有責任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讓群組在法律的規范下發揮其溝通工具的作用,而不應該成為違法犯罪的工具,去侵犯他人的權利甚至實施犯罪行為;

二是群主具有相應的監督管理權,如在群成員出現違法乃至犯罪行為時應當積極履職,對違法犯罪者實施禁言、踢出群組等措施,制止相應的違法犯罪行為,從而維護和諧的群組關系。

7. 在微信上辱罵他人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網路上的侮辱與現實中的侮辱要承擔相同的法律責任。即如果侮辱情節較輕,被害人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並賠償損失。如果侮辱情節嚴重,涉嫌構成侮辱罪的,可申請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責任。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

人們在享受互聯網社交便利的同時,應當依法謹慎行使自己的權利。微信用戶有權在其朋友圈內正當、合法地表達觀點或發表其評論,但微信聊天記錄、朋友圈發布內容可在訴訟中作為證據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侵權責任法》第十五條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以上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7)微信群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微信群里辱罵他人損害名譽難免承擔法律責任

日前,廣西大新縣人民法院對一起名譽權糾紛進行判決,判決被告在其朋友圈登載致歉聲明,對原告賠禮道歉,並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800元。

原告黃鈺與被告馮某雨都是年紀三十齣頭的青年婦女,多年前雙方通過朋友介紹相互認識。2015年雙方曾有過矛盾糾紛,被告馮某雨一直揚言尋機對原告黃鈺打擊報復。

2017年12月,在獲知原告在縣城擺夜攤後,被告即在其微信群里發信息,群聊中聲稱原告「睡她表弟多年,她表弟家裡人罵死了」、「她媽就是去廣東睡回來才生的那個黑憋(意指原告)」。還在朋友圈唆使男網友去強奸原告,並配發原告的個人照片。

當日晚上,得知被被告辱罵後,原告和家人與被告發生口角。次日,原告到被告店門要跟被告評理,一時沖動才動手打爛被告的廣告牌等。事後,公安機關主持雙方進行調解,原告母女願意賠償被告財物損失,但被告拒絕對在群里發微信罵話一事承擔責任。

今年3月,原告起訴到法院,請求判決被告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8000元。被告馮某雨到庭應訴時則辯稱,原告訴稱並不屬實,被告沒有發布原告提供的那些微信聊天記錄過,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大新縣法院審理認為,公民依法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微信作為一種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公開性和傳播性。便捷快速,散播廣泛。被告在微信群中發布誹謗、侮辱、貶低原告的信息,並配發原告的個人照片,造成相關信息的公開傳播,引發他人對原告聲譽的猜測,致使原告的名譽權受到損害,侵害了嚴格的名譽權,依法應承擔侵權責任。

經調解雙方未達成協議,法院遂作出前述的判決。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
重慶京師律師 發布:2025-02-12 19:52:51 瀏覽:808
法律責任包括下列哪些 發布:2025-02-12 19:04:52 瀏覽:481
合同法中約定優先原則 發布:2025-02-12 18:55:24 瀏覽:690
合同法履行完畢 發布:2025-02-12 18:38:59 瀏覽:231
1993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2-12 18:13:01 瀏覽:645
八年級上冊政治法律知識點人教版 發布:2025-02-12 17:47:00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