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的消費提示的法律效力
① 保監會提醒買航延險注意「保險責任」與「責任免除」有什麼意義
進入夏季汛期,航班延誤多發,有關航班延誤險理賠等方面的消費投訴呈增加態勢。昨日,保監會發布消費提示:保險消費者要更加正確全面地認識航班延誤險,應特別認真閱讀航延險的「保險責任」與「責任免除」條款。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以下哪些屬於增強保險消費風險提示的有效性
為推進保險消費風險提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進一步提高保險消費者風險識別和自我保護能力,保監會今天發布《關於加強保險消費風險提示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了保險消費風險提示工作的原則、機制目標、重點內容。保險消費風險提示工作將按照「以人為本、依法合規,統籌規劃、協同推進,及時准確、客觀審慎」的工作原則推進。逐步建立在全行業建立起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消費風險提示工作機制,形成多方參與、上下聯動、協同運作、及時有效的消費風險提示工作格局,建立統一保險消費風險提示平台。
《意見》圍繞上述目標提出了三項重點工作內容:一是建立完善工作機制,要求行業有關單位加強制度建設、明確職責分工、構建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推進風險提示平台建設,建立信息匯集、發布、共享聯動機制;三是規范運作流程,加強保險消費風險監測、識別,增強保險消費風險提示有效性。
《意見》的出台是落實保監會「加強保險監管、治理市場亂象、補齊監管短板、防範行業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工作的具體舉措。保監會高度重視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特別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後,進一步加大了保險消費風險的監測、提示工作力度,並著手建立保險消費風險提示制度。《意見》制定過程中,在保險行業內外開展了廣泛的調研、論證工作,充分吸收了保險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保險機構、消費者等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總結了保險消費風險提示工作經驗。
《意見》的發布將進一步豐富、完善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體系,為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提供基礎支
③ 保監會文件的效力
應該算行業規定,因為保監會對各家保險公司有監督職能,各家公司都會表面上聽從他的規定。
④ 中國保監會保險消費提示
作者:唐志峰
鏈接: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保監會於2016年4月22日發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一時間在社會上炸開了鍋。在筆者的朋友圈裡,一撥是香港的保險從業人員,另一撥是內地的保險從業人員,可謂一半歡喜一半憂。對於那些准備赴港投保的消費者,更多的是不知所措。如何正確解讀該提示,顯然非常之必要。
一、風險提示的出發點
保監會在越來越多內地居民選擇赴港購買保險產品的大背景下作出風險提示,其出發點是為了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無論是時機的選擇,還是其呵護消費者的出發點,都是值得肯定的。風險提示本身不存在對香港保險的好壞評價。
二、香港保單的法律保護問題
由於投保風險最大的風險來自於法律保護與否的風險,也是消費者比較容易迷惑的事項,故保監會將此事宜列為第一要點加以提示是非常正確的。需要強調的是:
1)「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不等於「香港保單不受法律保護」,換言之,「香港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
2)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消費者如果有心購買香港保險,必要的勞苦是免不掉的。
三、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
這是一項非常暖心的提示,現在的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美元時漲時跌,保監會實時做出提示,確實可以令到很多非理性思考的消費者重新審視自己的投保是否恰當,是否在自己的風險承受范圍內。此外,外匯管理不屬於保監會的職責范圍,人家也是點到為止的提醒這裡面存在「政策風險」,精明的消費者就應該去外匯管理局進一步咨詢到底什麼是「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什麼是「非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否則到時候交不了保費就麻煩了。
四、保單收益問題
根據筆者對香港保險產品的研究,香港保險確實存在保證收益和非保證收益(見筆者之前的文章「」)。但該提示有點過於強調「不確定性」,忽略了香港保險產品對於收益一步步確定的合同安排,將「不確定收益」逐步轉化為「確定收益」,比如香港保誠「雋升」保單中的「歸原紅利」一經年報披露即轉化為確定收益。
五、現金價值問題
香港保險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提示非常到位。所以,消費者應根據自身的狀況來決定購買哪種類型的保險。譬如,很多年輕家長為孩子購買長期的教育儲蓄基金,本身就是長期投資的心態,中途退保的概率就很低,存在的風險不大。
六、合同條款問題
筆者作為律師,閱讀香港的保險合同都非常困難,更何況普通的非法律人士,所以對保監會這一提示感同身受。為此,筆者還專門以「雋升」為例,用內地閱讀習慣對該產品的合同條款進行了解讀,可謂有先見之明(小得意中)。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網上購買意外保險更便捷,應小心謹慎
現如今,網購已經替代了傳統的銷售模式,完全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產品。而在網上購買意外保險也不例外,可以在網上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意外保險產品,但在選擇時,應小心謹慎。具體我們來看下文的簡單介紹吧。
網上購買意外保險更便捷,應小心謹慎!
目前,有大多數的消費者們會在網上購買保險。但他們在購買時往往會忽略一些產品風險導致自身權益受到損失,因此,對於網上購買意外保險,保監會給出了三點消費提示,具體如下|:
1、在網上購買意外保險,消費者應仔細甄別網站的真偽,警惕網路陷阱,如果大家不能准確的判斷網站的真偽,可直接撥打保險公司全國統一客戶服務電話咨詢。保險公司哪家強,我剛好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最新榜單!全國十大保險公司排名
2、謹慎確認保險公司意外保險的一些免責條款、費用扣除、產品猶豫期以及同其他重要事項。另外,在購買時應仔細閱讀保險條款,做到自己心中有數,不能僅憑他人的介紹,而是要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意外保險產品。
3、保存好相關信息。在網上購買意外保險的消費者們可要求保險公司出具紙質保險單。其中,保險公司出具的電子保險單與紙質保險單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在購買意外保險後,應妥善保管好保單及繳費憑證。
綜上所述,在網上購買意外保險,首先應仔細辨別網站真偽,其次再謹慎確認保險公司的一些保險條款、免責條款等信息。最後要保存好保單及繳費憑證。如果消費者在網還說那個購買保險產品時,一旦自身居民權益受到損害,可以撥打保險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12378進行投訴舉報。
⑥ 保險公司理賠不合理找保監會投訴有效嗎
保險公司理賠不合理找保監會投訴當然有效。這是最有效、最強有力的投訴渠道,撥打電話12378。在保監會審核通過後,保監會會聯系公司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
一、如果理賠真的不合理,該怎麼辦?
如果發現保險公司在理賠中存在不合理或有異議,出現了糾紛,可以通過下面三種方式來解決。
1.和保險公司協商
保險合同雙方就理賠不合理的問題,以保險合同為依據,進行直接溝通,達成一致意見,自行解決問題
2.協商無果,申請仲裁
將理賠爭議提交到專業的仲裁機構,達成仲裁協議,經仲裁機構裁決處理。
仲裁程序簡便靈活,第三人對爭議作出公斷,裁決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履行,限期內未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3.仲裁無效,走法律訴訟
投保人按照法律程序,通過法院對保險人提出合理的理賠主張,由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解決爭議,長期內可以有效解決爭議問題,但需要支出一定的費用。
二、保險公司常見的拒賠理由有哪些?
1.不在保障范圍內
不同保險,功能不同,如果不在保障范圍內,保險公司當然不會賠償,比如買了一份意外險,卻想報銷肺炎住院的的醫療險。
2.未如實告知
投保前,我們都要回到一些健康問題,其中問到的,我們就要如實告知,如果問到的疾病沒有告知(比如高血壓),以後可能會被拒賠。
3.既往症不賠
既往症就是投保前已經有的病,包括投保前已經發現,還沒治癒的,如查出膽結石,但未接受治療。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葯控制的,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4.沒過等待期
等待期一般從合同生效日或者復效日開始算起,一般只有一個等待期,續保一般沒有等待期。
5.沒在規定醫院就醫
拒賠理由常見於醫療險,因為醫療險對於報銷的醫院一般都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
⑦ 關於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消費提示
近年來,隨著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下簡稱意外險)的日漸普及和運用,與意外險有關的一些問題時有發生,部分消費者購買意外險後,因遭遇「意外」難理賠而引起社會關注。
保險消費者在消費時需要擦亮眼睛,務必做到心中有數。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為此特意提示了保險消費者要正確認識意外險,同時提示了三點注意事項。
正確認識意外險
需要指出的是,意外險的「意外傷害」與我們日常所指的「意外傷害」是不盡相同的、有其特殊的范圍。
通常,在保險合同條款里,意外傷害是指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體受到傷害的客觀事實。
因此,只有符合保險條款約定的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四要件才構成意外險責任范圍內的意外傷害,缺少任何一個要件,保險公司將不予賠付。
意外險的發展歷程
根據中國保監會《人身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2015年修訂)第十二條規定,意外險是指以被保險人因意外事故而導致身故、殘疾或者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其他事故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
意外險作為一項傳統保險業務,起步較早,早在上世紀50年代,國內就曾經開辦了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80年代恢復國內保險業務後,意外險發展平穩,產品日漸豐富,現已逐步形成了航意險、學平險、建意險、旅意險等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險種。意外險業務由於能夠較好地發揮保險業風險管理和經濟補償的功能,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因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同。
意外險消費注意事項
1、堅持自主消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15年修正)第十一條規定,訂立保險合同,應當協商一致,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保險的外,保險合同自願訂立。
強制銷售意外險行為明顯違反上述規定,為保險消費者所深惡痛絕。在保險監管部門不遺餘力打擊下,該行為雖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尚未禁絕。
同時,隨著網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強制銷售意外險出現了從線下向線上發展的新變化。比如,搶票APP當下很流行,不過,有不少購票者發現,通過這些渠道買到火車票,付出的成本要更高,尤其是手機APP,有時會在不知不覺間就買了一份交通意外險,這種購票強制銷售保險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
當您被強制銷售意外險時,應及時向對方主張權益,也可通過撥打12378熱線向保險監管部門投訴反映。
2、仔細閱讀條款
保險合同條款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顯得較為專業晦澀,因理解不一致而引發的責任認定等問題已屢見不鮮。
比如,前述意外險的「意外傷害」與消費者理解的「意外傷害」可能並不一致。因此,購買意外險前,請您務必要仔細閱讀保險條款,對自己不太理解、釋義模糊的概念等要及時咨詢。
比如,閱讀意外險合同條款時,應就「意外傷害」、「責任免除」等關鍵問題與保險公司進行有效溝通,並根據自身情況謹慎選擇。
3、及時報案索賠
保險事故發生後,您應及時通知投保的保險公司,收集並提供與確認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有關的證明和資料,供保險公司作出核定。
在提交相關證明和資料後,要保持通訊暢通,及時接收保險公司的理賠核定結果。在與保險公司達成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協議後,要及時跟蹤理賠進展,確保理賠金發放到位。
此外,需要提醒保險消費者的是,目前不少意外險是以卡式形式售賣,需要自己激活後方可有效。否則,一旦發生意外,沒有激活的卡單將被視為無效保單。所以,當購買卡式意外險後,請根據自己的需要及時進行激活操作,以便充分享有您的權益。
曉保提醒
需要消費者注意的是,意外險不承擔被保險人自殺產生的相關責任。這是因為自殺不符合意外險條款中關於「非本意的」的定義。
由於意外險不保自殺,實際生活中,保險公司與消費者在意外險的責任認定中經常產生糾紛。為此,人民法院專門對此項糾紛做了法律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二十一條規定:
保險人以被保險人自殺為由拒絕給付保險金的,由保險人承擔舉證責任
受益人或者被保險人的繼承人以被保險人自殺時無民事行為能力為由抗辯的,由其承擔舉證責任。
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在認定自殺過程中,最有效的是公安機關出具的「自殺」證明。在無法得到公安機關支持時只能通過訴訟解決問題。
⑧ 中國保監會發布的保險營銷員管理規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國內所有保險公司統由中國保監會管理。保險法規定:
第一,保險法規定人壽保險公司不得破產解散;
如果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必須轉讓給其他保險公司;
二、沒有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家接手-中國保險保障基金公司。
投保人/被保險人購買保險是與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⑨ 保監會提醒買航延險注意「保險責任」與「責任免除」有什麼意義
進入夏季汛期,航班延誤多發,有關航班延誤險理賠等方面的消費投訴呈增加態勢。昨日,保監會發布消費提示:保險消費者要更加正確全面地認識航班延誤險,應特別認真閱讀航延險的「保險責任」與「責任免除」條款。
此外,還應注意區分航延險的理賠方式。航班延誤險賠償處理有自動理賠和主動申請理賠兩種。
保監會這個提醒非常有必要,大家購買保險產品時,一定要認真看清條款,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⑩ 保險單中利益不確定條款是一條霸王條款,但是保監會批准,但這一條款並不具有法律效力
新舊《保險法》重點解讀及比較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保險法》)已經於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並將於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保險法》施行後,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將會產生重大影響。為了能有效幫助各機構學習新《保險法》,規范公司的經營管理,現對新舊法律進行比較和重點解讀。第一部分、《保險法》修訂回顧及結構調整(一)《保險法》修訂回顧《保險法》1995年6月30日通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2002年10月28日進行了一次修正,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該次修改主要側重於保險監管法部分的進一步完善,對保險合同法部分基本上未作改動。2004年,中國保監會啟動了《保險法》的再次修改工作。2008年8月,國務院審議通過後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草案)》;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案)》,並將於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二)《保險法》結構調整修訂後的《保險法》共8章,187條。在結構上,《保險法》將第二章保險合同中原第二節和第三節位置調換,將人身保險一節放在了財產保險的前面規定。這一調整不僅說明了近年來人身保險規模的不斷壯大,更在於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同時,新《保險法》將原第五章和第六章位置調換,把「保險代理人與保險經紀人」規定在第五章,「保險業監督管理」規定在第六章,從體例上體現出將保險代理人與保險經紀人一並納入監管的決心,立法技術更加科學。第二部分、新舊《保險法》對比解讀及其應對新《保險法》最核心的三大變化是突出了保護被保險人,突出了加強監管和防範風險,突出了拓寬保險服務領域。其主要修改內容為:一、關於立法目的新《保險法》第1條在原條文上增加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其修訂意義在於,最近幾年金融領域商業賄賂及保險業的「霸王條款」現象,給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此次修改立法者對此予以了回應,表明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決心。二、關於保險專營新《保險法》第6條規定:保險業務由依照本法設立的保險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保險組織經營,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保險業務。在原條文的基礎上增加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保險組織經營」。本條重申了保險專營的思想。同時,考慮到在保險公司以外,還可能有一些其他性質的保險組織,比如相互保險組織、互助合作保險組織(如:中國漁業互保協會)等也從事保險活動,法律為這些組織將來可能被納入商業保險范疇留出了口子。三、關於分業經營新《保險法》增加了一條內容,規定為第8條,「保險業和銀行業、證券業、信託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保險公司與銀行、證券、信託業務機構分別設立。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條明確了金融行業內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原則,但在國家政策需要時可作出一定的調整,為今後政策調整預留了口子。四、關於保險人的定義新《保險法》在第10條保險人的定義中,新增「並按照合同約定」這一限定詞。旨在說明保險公司只是保險合同的一方當事人,保險人與投保人的權利義務關系應以保險合同約定的內容確定。這也是本次《保險法》修訂的一個突出特點,即強調「按照合同約定」,並將這一理念貫穿於整個保險合同法部分。比如第23條、第32條第52條、54條等都新增了「按照合同約定」或「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等規定。這一修訂主要針對在司法實務中,有些法院在審理保險案件時,無視保險合同的相對性原理、無視保險合同所約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一味地強調保護被保險人利益保護的做法。新《保險法》強調保險合同雖多數採用格式條款形式訂立,但仍然是基於雙方自願訂立的民事合同。因此,應尊重保險合同本身的約定,以合同約定來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內容。五、關於保險合同的訂立原則新《保險法》第11條「保險合同訂立原則」中將原條文的「公平互利」修改為「遵循公平原則」。因為,《保險法》律關系,就其總體來說,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與「危險團體」保險事故的發生是基本一致的,但保險合同是射幸合同,具體到每一份保險合同,是否發生保險事故是不確定的。因此,在保險合同訂立原則上強調「互利」易引起誤導。六、關於保險利益新《保險法》第12條、第31條、第48條等條文對保險利益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並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的不同特點,對保險利益的界定時點作了重新規定。這次關於保險利益的修訂,主要有三個方面值得關註:首先,法律規定,對人身保險要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對財產保險而言,要求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其次,保險利益是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第三,保險利益的確定時點的規定更加科學:人身保險要求在保險合同訂立時必須具有保險利益;財產保險則要求在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必須具有保險利益。七、關於保險合同的成立、生效新《保險法》首次提出了保險合同生效的概念,即「依法成立的保險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其次,針對在實務中,很多保險公司也會約定保單生效的條件或期限的做法,這次修訂予以了明確。比如人身保險條款中常約定「本合同自本公司同意承保、收取保險費並簽發保險單的次日零時起生效」,財產保險條款中一般不約定生效時間,而是在保險單中載明具體生效日期,或者在團體保險的承保協議中約定自交付保險費後次日起生效。這些做法的效力如何在現行《保險法》下是有爭議的,有了新《保險法》的這一規定,今後保險合同中約定的生效條件和期限就受到法律的保護。八、關於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是保險合同最大誠信原則的重要體現,此次新《保險法》對投保人如實告知義務的規定作了較大地修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保險法》進一步明確了告知義務以保險人的詢問為限,對保險人沒有詢問的,投保人不負有主動告知的義務。但是,至於保險人的詢問採取哪種方式(書面、口頭或者其他方式),法律沒有進一步明確。第二,新《保險法》將構成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條件由「過失」改為「重大過失」。即只有投保人的主觀過錯達到「重大過失」的程度,保險人才可以解除保險合同。至於什麼是「重大過失」,法律沒有規定,在發生糾紛時將由法官酌情確定。依民法之理論,行為人嚴重違反普通人的注意義務才構成「重大過失」。第三,新《保險法》對於「故意」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情形下,保險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條件,也加上了「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要求。換言之,如果投保人故意未告知的事項和保險人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無關,保險人也不得解除合同。第四,新《保險法》對被保險人有無告知義務,仍未明確。而在實踐中,尤其是在人身保險中,往往被保險人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更加清楚,所以由被保險人也負擔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人准確地評估保險標的的風險至關重要,因此,在人身保險中,要求被保險人也負擔如實告知義務的呼聲較高。第五,新《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的合同解除權應在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30日內行使,超過30日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若保險公司是在保險合同成立二年後發現解除事由的,保險公司不得解除合同,同時也要承擔保險責任。第六,新《保險法》將因「重大過失」解除保險合同後,保險公司退還保險費上升為法定義務,即可以不承擔保險責任,但「應當」退還保費。第七,新《保險法》規定「保險人在合同訂立時已經知道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的情況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這在英美法系《保險法》理論上稱為「棄權與禁反言」規則,是保險合同最大誠信原則的重要內容。當然,對保險人已經知道的事實,投保人應負舉證責任。針對新《保險法》關於投保人如實告知義務所作出的修改,提示如下注意事項:首先,從有利於舉證的角度,建議保險公司仍採用書面詢問方式或其他有利保存證據的方式對投保人進行詢問。其次,保險公司在今後的保單銷售及核保過程中應更加嚴格、規范,因為保險人對保險標的的風險評估將不能完全依賴投保人的告知,即使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保險人的合同解除權也受到一定地限制。再次,保險公司要及時行使解除權。在發現投保人有不實告知情形時,應在三十天內行使解除權。最後,針對人身保險中易引起爭議的「體檢是否免除投保人告知義務」的問題。在新法規定了「棄權與禁反言」規則後,應注意,如果保險公司通過體檢發現了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存在問題而繼續承保的,保險公司將不得以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為由解除合同。九、關於免責條款的說明義務新《保險法》第17條對保險人免責條款明確說明義務的規定在原第18條的基礎上作了較大修改,實務中長期存在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的解決。針對新《保險法》關於保險人明確說明義務所作出的修改,給保險公司提示如下注意事項:首先,保險公司應嚴格遵守《保險法》第18條第1款的規定,履行在投保單上附保險條款的義務。當然,這必然會增加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因此,要選擇成本與舉證能兼顧的方法。其次,新《保險法》規定的「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是可選擇條款,即保險公司對免責條款的提示可以選擇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任意一處作出,但如僅僅在保險單上提示的,可能會給保險公司帶來風險,為此,建議選擇在投保單上作統一提示。再次,根據具體保險條款的特點,將散布在保險條款各個位置中的免責條款向投保人作出提示。最後,目前尚沒有更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在履行明確說明義務時,可參照上述兩個解釋所要求的標准。十、關於格式條款無效情形的規定新《保險法》第19條規定:「採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中的下列條款無效:(一)免除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義務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的;(二)排除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本條來源於《合同法》第四十條。但「免除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義務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排除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條款」的標准很難具體認定,實踐中將賦予法官較大的自由裁判空間。為此,建議各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對經過保監會審批或者備案的條款不要擅自進行更改,以免被認定為無效。十一、關於理賠程序新《保險法》第22條至第25條是對理賠程序的規定。這些規定在原條文基礎上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對保險理賠程序作出了時限要求,但是新《保險法》並未規定保險公司違反這些要求的法律責任。如果保險公司違反該要求,投保人可能會選擇向消費者協會或保監會投訴的方式解決,對保險公司還是有一定約束力的。對於保險公司,建議是:首先,保險公司應充分利用新《保險法》實施前的過渡期,加緊完善理賠制度,修改理賠流程,切實提高理賠效率。其次,保險公司要對各險種所需的理賠資料進行梳理,列出一個完整的理賠資料清單。最後,新《保險法》雖然允許保險合同雙方通過約定的形式確定更長的核定期限,但鑒於新《保險法》有格式條款無效情形的規定,建議保險公司還是嚴格遵守《保險法》規定的理賠時限要求。十二、關於保險金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新《保險法》第26條對保險金請求權行使的期間的長短未做修改,但新《保險法》明確規定該期間是訴訟時效期間,也就意味著該期間適用關於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同時,對期間的起算時間也做了修改,增加了「應當知道保險事故發生」這一時點。十三、關於格式條款的不利解釋現行《保險法》第31條規定:「對於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新《保險法》第30條修改為:「採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合同條款有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合同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作出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關於格式條款的不利解釋原則,《合同法》第41條規定為「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採用非格式條款。」但是,以往實務中有些司法機關在審理保險合同條款爭議時,一味地強調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對保險條款不按通常含義理解,而只作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新《保險法》對此予以了明確,首先不利解釋只適用於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的解釋,而不適用保險人與投保人協商確定條款的解釋;其次,其適用前提是該格式條款適用通常理解有兩種以上合理解釋。十四、關於人身保險中取消了「手續費」現行《保險法》第54條、第59條及第69條都規定「保險人解除合同在扣除手續費後,向投保人退還保險費」。而新《保險法》第32條、第37條、第47條則規定:不論投保人是否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保險合同解除後,保險公司均「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對這一修訂,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在現行《保險法》下,由於法律沒有對「手續費」的概念進行界定,實務中對「手續費」的構成往往存在很大爭議;第二,要注意人身保險的「手續費」構成和財產保險的「手續費」構成是不同的,人身保險的「手續費」一般要高於財產保險的「手續費」;第三,新《保險法》雖然在人身保險中取消了「手續費」的概念,而全部使用「現金價值」,但對何為現金價值仍沒有進行界定。為此,我們建議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中應附上現金價值表或直接在保險合同中列明退保金的數額或計算方法。十五、關於保險費是否可通過訴訟方式請求現行《保險法》第60條規定:「保險人對人身保險的保險費,不得用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新《保險法》第38條修訂為:「保險人對人壽保險的保險費,不得用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根據新《保險法》的這一規定,除人壽保險之外,屬人身保險范圍內的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險業務的保險費,今後就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十六、關於人身保險合同受益人的指定新《保險法》第39條第2款新增規定:投保人為與其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投保人身保險,不得指定被保險人及其近親屬以外的人為受益人。這一條款的規定主要是對應新《保險法》第31條人身保險保險利益中新增的「與投保人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而設。新《保險法》第39條第2款內容就是杜絕企業為職工投保後,又指定企業為受益人的現象,有利於增強對企業員工的保障。需要注意的是,結合新《保險法》第34條的規定,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仍需被保險人同意並認可保險金額,否則保險合同無效。十七、關於自殺條款新《保險法》第44條修訂為:「以被保險人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復之日起二年內,被保險人自殺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被保險人自殺時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除外。保險人依照前款規定不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應當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這一修訂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變化。首先,對如何確定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的被保險人自殺情形,作了新的界定。其次,被保險人自殺時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不適用二年的規定,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最後,新《保險法》在原規定「自成立之日起」的基礎上,增加規定了「或者合同效力恢復之日起」(即復效之日起),考慮更加周到,對保險公司利益保護更為有利。十八、關於對保險標的轉讓情形作了更詳細的規定現行保險第34條規定:「保險標的的轉讓應當通知保險人,經保險人同意繼續承保後,依法變更合同。但是,貨物運輸保險合同和另有約定的合同除外。」新《保險法》第49條對保險標的轉讓的情形作了重新的制度設計。根據新《保險法》的規定,首先,明確了保險標的轉讓的,被保險人的權利義務由受讓人承繼,而無須保險公司同意。實踐中,對車輛轉讓未通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是否可以拒賠,存在爭議。而今後保險公司很難再簡單的拒賠。其次,如被保險人或受讓人未及時通知保險公司,因轉讓導致保險標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而發生的保險事故,保險人不承擔保險責任。但是「保險標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的舉證責任在保險公司。針對上述修訂,建議保險公司對財產保險中哪些因素會導致「保險標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要及時總結,並在投保單的問卷設計時體現出來。另一方面,保險公司要做相應的條款梳理,在保險合同中對標的轉讓的法律後果及投保人的權利義務重新作出規定。十九、關於保險價值的約定現行《保險法》第40條規定:「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險人約定並在合同中載明,也可以按照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確定。」新《保險法》第55條進一步明確:「投保人和保險人約定保險標的的保險價值並在合同中載明的,保險標的發生損失時,以約定的保險價值為賠償計算標准。」這一修訂,解決了實踐中在約定了保險價值的情形時,如何確定賠償標準的爭議。根據《保險法》,在保險價值有約定的情況下,保險標的發生損失時,以約定的保險價值為賠償計算標准。且從文義解釋角度,保險合同雙方對保險價值的約定可以超過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但保險金額不能超過保險價值。在財產保險中,這一規定就要求保險公司在承保時要做好核保工作,提高防範道德風險的能力。否則,投保人可以通過約定比保險標的更高的保險價值、製造虛假事故,來獲取不正當利益。二十、關於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的請求權新《保險法》第65條在原第50條的基礎上新增了兩款:「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確定的,根據被保險人的請求,保險人應當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被保險人怠於請求的,第三者有權就其應獲賠償部分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未向該第三者賠償的,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對這一修訂,主要應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商業三責險中,根據被保險人的請求,保險人應當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被保險人怠於請求的,第三者有權就其應獲賠償部分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而「被保險人怠於請求」,需要第三者舉證證明。第二,新《保險法》要求在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向第三者賠償前,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第三,現在實務中較有爭議的車輛商業三責險訴訟中,受害第三者是否可以將保險公司一並作為被告的問題,根據新《保險法》的規定,第三者將保險公司作為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被告有了法律依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