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見死不救的法律責任

見死不救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6 07:41:39

① 見死不救是否應該負法律責任

見死不救也要負法律責任

日前,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李家波故意殺人案作出終審判決,因見死不救,導致被害人死亡的李家波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賠償被害人父母3.5萬元。
據檢察機關起訴書指控,去年3月,20歲的浙江省浦江縣農民李家波與項蘭臨相識並相戀,不久項蘭臨就懷孕了。去年6月,李家波提出要跟項蘭臨分手,並要其去醫院做流產手術。項堅決不同意,幾次欲跳樓自殺。9月5日中午,李家波回到宿舍,見項蘭臨在房裡,二人發生爭吵,李家波用打火機扔打項蘭臨。項蘭臨感到絕望,走到走廊,喝下了事先准備好的敵敵畏,又走進了李家波房間。
此時,李家波不但沒有及時救人,反而一走了之,臨走時還將房門鎖上。當天下午,項蘭臨被人發現送往醫院,救治無效死亡。
李家波交待稱,他當時看到項蘭臨口吐唾沫,判斷她喝了毒葯,但又不能完全肯定。他說,他對項蘭臨已經沒有感情,而且毒葯是她自己喝的,就隨她去了。她的死去對自己是一種解脫,所以就沒有去搶救。
案發後,李家波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經浦江縣檢察院批准,李家波被依法逮捕。去年12月,浦江縣法院開庭審理了由浦江縣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這件「見死不救」案。法院審理後認為,李家波在發現項蘭臨服毒後採取放任態度,將宿舍門鎖上外出,致使項蘭臨在李家波宿舍這個特定環境中得不到及時搶救而身亡,李家波作為負有特定義務的人,主觀上希望並追求項蘭臨死亡結果的發生,以解脫自己的負擔,這與他不採取救助義務後造成項蘭臨死亡的嚴重因果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其行為已經構成不作為形式的故意殺人罪,鑒於李家波能夠主動投案自首,依法從輕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向項蘭臨父母賠償損失3.5萬元。李家波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於4月29日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這起因「見死不救」致人死亡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在當地引起很大震動。許多群眾以為「見死不救」只是一個道德問題,想不到也要判刑。殊不知,不作為犯罪的義務是一種特殊的義務,且特殊義務是針對特殊人的,而且附有某種條件的義務。李家波具有與項蘭臨發生性關系並導致懷孕的行為,他對項蘭臨及腹中胎兒不僅負有道德意義上的義務,更有在項蘭臨喝農葯處於危險狀態後予以救治的義務。李家波有義務而不履行,造成項蘭臨在自己的卧室這個特定環境里服毒死亡的嚴重後果,就是負有對此法律事實而產生的特定法律義務,應承擔法律責任,構成不作為形式的故意殺人罪。所以說,「見死不救」並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它在某些特殊場合,有可能演變成刑事犯罪行為。勞月

② 「見死不救」犯法嗎要不要承擔法律的責任

見死不救如果構成犯罪只可能是不作為犯罪。不作為犯罪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專直接規定,屬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簡單概括不作為犯罪,的幾個構成要素就是應為、能為、不為。
絕大多數見死不救行為不會構成犯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行為人沒有救助義務。
1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如家庭成員的撫養義務,當事人履行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義務;
2職務或業務上要求的義務,如醫生、執勤消防員等 ;
3 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典型的如合同行為設定的義務;
4先行為引起的義務,即先行為導致刑法保護的社會關系處於危險狀態,行為人富有採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險或防止危險發生的特定義務 .

所以說,只要沒有救助義務,即使見死不救,也不會構成犯罪,但有救助義務的人,在能救助的情況下不救助,就會構成犯罪。比如醫院的醫生,在有條件救治傷者時拒不救治,就可能構成犯罪,警察在看到有人陷入危險時,有能力救助不救助也有可能構成犯罪。

③ 關於見死不救的法律責任。

④ 見死不救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對於危重病人僅僅因為其未及時交錢就見死不救,嚴重違反了醫生的職業准則,喪失了作為一個醫生應有的職業道德,應當受到嚴厲的譴責。但是,從本案來看,值班醫生的行為還不僅是要受到道德譴責的問題,還是違法甚至涉嫌犯罪的問題。 對於危重病人見死不救,醫院和醫生違反了其合同義務和法定義務,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構成兩種民事責任的競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醫療機構對危重病人應當立即搶救。《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急危患者,醫師應當採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從上述法律規定可見,醫院作為公益單位,醫生作為特殊職業,在民事活動中要受到合理的限制,這就是危重病人對其的強制締約。醫院和醫生的對於危重病人的求救不得拒絕,從危重病人的求救開始,不管醫院和醫生樂不樂意,雙方就形成一種合同關系,病人的交費雖然是合同的一個必備要件,但是否交費本身不影響合同的生效。如果事後病人有能力而不交費,醫院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追討,但是不能在求救當時以未交費拒絕救治。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既然法律和規章規定醫院和醫生有法定的救治危重病人的義務,醫院和醫生不進行救治危重病人,就是對病人的侵權。在當時情形來看,陳某強承諾了交費,只是未來得及帶錢,該醫院和醫生就拒絕救治,因而醫院和醫生違反了合同也違反了法定義務,應當對病人家屬承擔違約或侵權責任,家屬可選擇一種責任提出賠償請求。 醫院和醫生的危重病人見死不救的行為,還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就明確規定: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不僅如此,值班醫生對於危重病人見死不救的行為還可能涉嫌犯罪。對於來到醫院求救的危重病人,值班醫生就負有救治危重病人的義務,這是醫生的職務和其業務所要求其負擔的特定義務。如果值班醫生如果有能力救治卻故意不履行救治的義務,在刑法上講就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因此而造成嚴重後果,就可能構成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罪,要受到刑罰的制裁。

⑤ 見死不救應該受到哪些處罰

在一般情況下,「見死不救」只是道德譴責的對象,不屬於刑法評價的范疇;但在特殊情況下,「專見死不救」也會屬成為刑法評價的對象,「見死不救」者亦要承擔刑事責任。見死不救,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二是沒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

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那行為人是觸犯刑法的。一般定性為故意殺人罪。例如,張某某抱著鄰居的五歲小孩出去玩耍,小孩從樹上摔下來,張某某卻不救導致小孩溺亡,那張三某某的行為就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此類「見死不救」者就要承擔刑事責任。

對於沒有作為義務的見死不救,不構成犯罪。如大街上李四被車撞了,求路人張三救他,張三揚長而去,李四因沒有得到張三的求助而死亡,那樣張三也不構成犯罪。

(5)見死不救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當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應當立即救助;對公民提出解決糾紛的要求,應當給予幫助;對公民的報警案件,應當及時查處。

因為刑法中有明確規定,如果明知可能導致死亡的結果而放任不管屬於間接或故意殺人。在以往各地審理類似案件時,曾有將普通公民見死不救按故意殺人罪判處的案例。

⑥ 見死不救著有沒有法律責任

職務上的責任,及先義務責任(就是說危險情況是見死不救者造成的)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其他見死不救情況沒有法律責任。

⑦ 見死不救在法律上是怎樣規定的

見死來不一定必須要救,這要看有沒有救自助的義務,如果沒有,見死不救是不會受法律規制的。
有救助義務的情況下,見死不救就要受到法律規制。救助的義務分為法定的義務和先行行為導致的義務。法定的義務如消防隊員救火、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管護義務等。先行行為導致的義務,如帶未成年人去危險的地方,就有義務對其此後遭受的危險承擔一定的救助義務。
望採納

⑧ 見死不救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對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人,見死而不救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對於沒有法定求助義務的人,見死而不救只能從道德層面予以譴責,而不能追究其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
新勞動法試用期工資 發布:2025-02-13 00:53:20 瀏覽:703
寧波新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2-13 00:48:24 瀏覽:645
動畫片刑法 發布:2025-02-13 00:35:00 瀏覽:552
民事訴訟法146條6 發布:2025-02-12 23:28:42 瀏覽:865
巴州司法所 發布:2025-02-12 23:00:17 瀏覽:158
道德經庫恩 發布:2025-02-12 22:45:04 瀏覽:344
行政訴訟法八十二 發布:2025-02-12 22:07:11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