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目擊中的法律知識
1. 全民目擊不符合我國現行法律規范的十個地方
可能一開始大家看到郭富城都會以為是發生在香港的案子,而香港法律屬於英美法系,但是故事背景卻應該是在中國大陸,因為香港是沒有檢察院的,又律政司充當大陸檢察院類似的角色,因此按照我國的法律來分析,這部電影大概存在以下錯誤:
1、公訴人、辯護人位置坐反,並且應當對面而坐。 影片開始的庭審階段,公訴人、辯護人入庭,並排面對法官就坐,這是典型的英美法系庭審座位位置,我國刑事案件庭審中,公訴人與辯護人是分居法庭兩側,對面而坐,並且公訴人應當坐到法官右手邊,辯護人坐左手邊,影片正好將這個位置顛倒。
2、被告人位置錯誤。 影片中,被告人林萌萌的位置在法官左手邊,且面對旁聽人員,這也是典型的英美法系庭審位置,我國刑事案件開庭,被告人的位置是居中,並且面對法官,背向旁聽人員。
3、司法程序錯誤 影片中,首先入庭的是公訴人和辯護律師,然後被告入庭,而法官們最後出場。正確的庭審程序應為:書記員入庭宣讀法庭規則(本片直接忽略了書記員),然後請公訴人和辯護人入庭,全體起立請法官們入庭,然後被告入庭。
4、公訴人、辯護人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均不能離開座位,隨意走動。 在中國現行法律下,律師和檢察官都不能像港台劇情中那樣隨意走動地盤問證人。不過,個人倒是希望能改變這樣的程序,律師走起來還是比較帥一點。
5、刑事公訴案件不存在被害人撤訴之說 童檢曾經惡狠狠的回憶說,當年辦理林泰的商業詐騙案,可惜最後被害人撤訴,沒能將之繩之以法,我國刑事訴訟屬於國家公訴,除了少數自訴案件外,被害人是否追究對刑事程序並無影響,也就是說,根本不存在被害人撤訴一說,有也只是被害人就民事賠償部分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可以撤訴。
6、孫紅雷飾演的被告人涉嫌故意殺人罪出庭受審,不能沒有辯護人。 按照我國法律,如果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所以孫紅雷受審那一場戲,不能沒有辯護人,要麼自己委託辯護人,要麼法院指定,因為孫涉嫌故意殺人罪,理論上是有可能判處無期或者死刑的。
7、郭富城不能作為「萌萌」的公訴人 從劇情交代的情況,郭富城的女友或者愛人系「萌萌」多年的老師,並且郭富城飾演的檢察官還有「萌萌」的手機號碼,從這個關系來講,應當是適用迴避制度的。
8、一個被告人只能委託一至二名辯護人,而且不允許風險代理。
劇情中,女律師在車中安排團隊分工,女律師負責反駁,男助手負責補充邏輯,女助手負責煽情,但是按照法律規定,一個被告人最多隻能委託兩個辯護人。另外在劇情中,余男採用的是風險代理,就是根據案件結果額外收費,這屬於風險代理。但是按照《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的規定,禁止刑事訴訟案件、行政訴訟案件、國家賠償案件以及群體性訴訟案件實行風險代理收費。
9、公訴人、辯護人發問不能由引導性。 電影中司機及林泰最終認罪的過程,都是辯護人和公訴人咄咄逼人的採取引導性發問取得的口供,這在我國刑事訴訟過程中是嚴厲禁止的誘供行為,會遭到審判長的制止,並且以此取得的口供和證言是要進行非法證據排除的。
10、公訴人詢問證人時,法官無需詢問辯護人是否反對。 影片中公訴人詢問幾位證人時,法官經常詢問辯護人是否反對。正常的刑事庭審過程中,首先極少有證人能夠出庭作證,即使有,也會依照申請出庭方,然後對方的順序分別對證人發問,發問過程中對方不能打斷。發問完畢後,雙方對證人證言進行質證,反對或者異議均在質證階段自行發表,根本無需法官多問。
11、律師會見時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不得派員在場,不得監聽。 影片中無論是周莉會見林萌萌,還是會見林泰,身後均有一名人民警察虎視眈眈,林泰知道事情敗露後還擔心的瞟了一眼警察···律師會見不能有辦案機關人員再旁監視,否則和辦案機關訊問被告人有何區別?
2. 懂得法律的朋友,電影《全民目擊》要是拍續集,林萌萌的罪行夠判幾年
電影裡面說最少要判15年。續集的話,童警官在法庭上還原了真相,林萌萌還是監獄里服刑去了,林萌萌的老爸因心疼女兒,對童警官懷恨在心,特意製造一起疑案,使童警官身陷困鏡........
3. 分別從道德,法律,人情良心角度評價全民目擊
其實你沒復有權利打小三,你應制該打你老公,但是每次電視一演這樣的事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說該打。
從法律上講,小三沒違法,因為她可以狡辯,「我不知道他已經結婚了,他告訴我他沒結婚。」。二,從良心上講,女人是弱者,你老公是強者,你有本事打你老公去。
三,從道德上講,男人騙女人的可能性大,女人騙男人的可能性小,所以很可能女的真不知道男的已經結婚了,可是出事的時候把責任都推到女方,里外里男方一點損失都沒有,反而還佔便宜,白睡了人家,最後還賺個女方沒有理,他是受害者。
中國離文明國家很近,只差十萬八千里。
4. 誰看過全民目擊裡面關於法律有哪些問題
我看了,感觸最大的就是,庭上辯護人與證人對話的那幾段,與中國的法律現實差別很大。中國實際操作中,一般都是經過法官允許後才可以問問題,還有距離等情況。電影里的庭審更類似於英美法系的庭審現狀。
5. 從法律角度寫全民目擊觀後感
思路:
先簡要介紹《全民目擊》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然後最其案件的公平、公正、公開進行點評。
例子:
周莉是一名傑出的律師,受人之託、終人之事是她的職業道德,當他的當事人故意捏造假證據誘導她時,她在法庭上根據證據的據理力爭步步緊逼,不可謂不精彩。雖然她的推理結論是被誤導的,但這並不是完全她的過錯。作為一名律師,她是敬業的。
而劇中的林萌萌,恰恰纔是真正的殺人兇手,她出於害怕,隱藏了真相,並且期望他的父親幫她躲過罪責,她缺乏理智和擔當,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太不成熟的人。
當林泰的司機孫偉出來頂罪,她故作驚愕,但是當林泰親自頂罪時她卻一下子崩潰,我無法形容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但相信正義和良知會有評判,好在最終林萌萌浪子回頭,終於承擔起責任。
在媒體發達的今天,所有的事件似乎都被過度曝光然而,如果人們被輿論所影響,被自己的慣常倫理道德所支配,那麼,有些事情會喪失真正的評價,有些真相會永遠被埋沒。而我們所謂的透明,不過被一葉障目,始終無法看到真相。
這讓我想到李某某的案件,道德與法律,親情與公平,希望《全民目擊》不要變成「現實主義」,希望現實能如電影中的結局,還事件一個真相,還法律一個公正。
當今的人們,人人皆道追求真理真相和正義公平。很多時候,人們要求客觀面對,然而真正支配「客觀」的恰恰是「主觀」。正像法律裁決,人人都希望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要達到這三點,自然需要拋開主觀因素,客觀的去看待。
6. 從法律角度寫全民目擊觀後感怎麼寫
《全民目擊》是一部關於刑事案件審判的電影。電影的主要內容是一名名叫林萌萌的二十歲女孩開車撞死了自己的富商父親林泰的明星女友楊丹而一發的幾場官司。父親為了不讓自己的愛女坐牢最終偽造證據,替女兒坐牢的故事。看了這部電影,我主要有以下五大感觸。
1.作為一名子女,我們要真正成長起來,做事要成熟穩重,切忌沖動、耍小脾氣,更要替父母著想,要明白父母始終是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也許林萌萌是太愛自己的父親,不想父親受傷,才有殺了楊丹的舉措,但這只是為父親抱不平同,而沒有考慮後果,沒有替父親著想。我們也要知法懂法守法,一旦觸犯了法律,要勇敢地面對事實承擔責任,並懂得反省自己改過自新。
2.作為一名父親,我認為也許父愛是偉大的,但是不可以對子女溺愛,要正確的引導自己的子女,要讓自己的孩子去承擔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而不是去頂下他們的罪名,當然了,「養不教,父之過」,也要反省自己對子女的教育問題。
3.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要為人正直,就像電影中林泰一樣,寧願自己坐牢,也不讓自己的司機坐牢,不願毀壞別人的名聲。但在生意場上也要光明磊落,不去欺詐他人。也要明白錢不是萬能的,不要在處理問題上總愛用錢擺平。
4.作為一名律師,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因為金錢或是為了自己的當事人而去做違背良心,違背法律的事情。法律面前要尊重事實,尊重證據。在處理案件的時候要細心,不漏掉每一處的細節,思維要縝密,更要有責任心。
5.作為一位別人的情人,要安分守己,一心一意,不要做出一些傷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的事情。想一想生活中有多少人犯罪都是因為感情問題,如果楊丹沒有鬧出這樣或那樣的緋聞,也許就不會引發這場血案了,最終還是送了自己的命。看了這部法律電影感觸頗多,有訴訟過程中的精彩辯護而拍案叫好;有調查過程中的縝密的邏輯推理而佩服和興奮;結局過程中父親的自白和女兒的懺悔而感動落淚;還有很多很多。
7. 全民目擊林泰觸發那些法律
在婚期將至時未婚妻卻慘死,未想女兒卻成了犯罪嫌疑人,因此聘請律師與公訴方在法庭上展開一場孰是孰非的較量。
8. 以電影全民目擊中的親情和法律為主要論點寫一篇論文,急求啊😱!
那就寫唄 論親情和法律會選擇神馬
9. 《全民目擊》里都涉及到什麼法律問題
我沒看這部影像作品,僅從你描述回答:
一、有行賄行為也不能證明被告有罪,案後行賄行為與本案的罪行認定並無必然因果關系,行賄行為應當另行處理,這是罪刑法定原則;
二、目前我國沒有太多關於這方面的規定,如果他能讓證人的確說出是自己殺人這種證言那麼是他的本事,當然證人可以起訴其侵犯隱私權,甚至涉嫌侮辱罪;對證人的證言也並非定案的必然依據,僅有言辭證據是不能定罪量刑的,最多中止審理,建議檢察機關退回補充偵查;如果律師使用不當手段極其惡劣有可能構成妨害作證罪;重點是言辭證據是所有證據中效力最弱的;
三、律師的職業道德是維護當事人的權益,按你理解就是盡一切可能為被告人減輕刑罰。你說的那句話不全面,至少在我國法律中是有例外的:《律師法》第三十八條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
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託人和其他人不願泄露的情況和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但是,委託人或者其他人准備或者正在實施的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其他嚴重危害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犯罪事實和信息除外。
注意:是准備或正在實施的;已經實施的不可以泄漏,比如一個人被控故意殺人罪,律師在與當事人交談中敏銳的發現了當事人的確可能殺了人,而且凶器可能藏在某地,但是,在法律和職業道德上他必須保密。可能你覺得很不能理解,其實這是一個律師行業必然要求,因為律師是保護當事人的利益,在作為辯護人的時候,更為代表了犯罪嫌疑人的權益,通過代理當事人會了解很多當事人的切身資料,如果一個律師隨時會通過掌握當事人的資料隨時給予當事人反戈一擊,那麼還有哪個當事人會放心律師,可以把自己的權益交由律師代理呢?這是一個公信力的問題。庭審精神本身也在於一個「辯」字,如果控辯雙方都秉承同一個立場,就要把這個被告人打死,那麼被告人可能存在的合法權益和人權就無法得到保障了。
當然,就前面那個例子說,律師就算知道那個凶器在哪,最多也只能沉默,而不是阻礙別人找到甚至毀滅證據,這就涉嫌犯罪,不在保障當事人利益的范圍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