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代理關系法律責任

代理關系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6 08:27:32

Ⅰ 請問一下各地電信與他的農村代理人員之間是什麼法律關系。責任承擔

1 既然是代理人,有合作抄協議,那就是代理關系。即代理人代表電信與其他客戶簽訂協議,達成交易。最終後果由電信承擔。

2 至於給客戶造成損害,客戶可以直接要求電信承擔責任,如果代理人有過錯,電信可以向代理人追償。

3 雙方的協議即實質上的授權委託書,或代理協議,該協議不能對抗第三人。但是如果代理人為無權代理,則本人不追認的話,責任由代理人承擔。如果構成表見代理,責任由電信承擔。

Ⅱ 他人注冊公司 我作為委託代理人有什麼法律責任

委託代理人是由授來權人源授權、委託專人辦理專項事項。
委託代理人所代理事務的一切結果都由授權人承受。
委託代理關系自授權時開始,至代理事項完成結束或授權時效屆滿自動結束。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授權時,也需要提供一定的資料和親筆簽名的,如有問題,工商部門會直接找法定代表人的,不會因為你曾經是代理人而讓你負責。

Ⅲ 保險代理人代理保險業務,那法律責任跟代理人有關系么

保險代理人以保險人的名義,在保險人授權范圍內代為保險業務的行為,由保險人版承擔責任。如果保險代權理人存在表見代理的情形,保險人可以依法追究越權的保險代理人的責任。
參考內容:http://www.dongao.com/zjzcgl/jjf/201406/44.shtml

Ⅳ 他人注冊公司 我作為委託代理人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法律責任

幫助他人注冊的行為,屬於委託代理關系.
依<<民法通則>>第63條的規定,公民\法人可以專通過代理人實施民屬事法律行為.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因此,你的代理辦理注冊登記行為,最終權利效果是由委託人承擔,只有在受託人有過錯的情況才承擔相應的責任.(受託的過錯是指超越代理許可權;與他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應當親自實施委託行為事項並且確須轉委託的應告知委託人等等)

Ⅳ 法律當中:委託、授權和代理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啊

1、定義

委託他人代表自己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委託人在行使權力時需出具委託人的法律文書。

授權是組織運作的關鍵,它是以人為對象,將完成某項工作所必須的權力授給部屬人員。

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稱本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與第三人(又稱相對人)實施民事行為。

2、原則

委託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反悔委託事項。被委託人如果做出違背國家法律的任何權益,委託人有權終止委託協議,在委託人的委託書上的合法權益內,被委託人行使的全部職責和責任都將由委託人承擔,被委託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授權是將用人、用錢、做事、交涉、協調等決策權移轉給部屬,只授予權力,不可託付完成該項工作的必要責任,這是授權的絕對原則性。 組織中的不同層級有不同的職權,許可權則會在不同的層級間流動,因而產生授權的問題。授權是管理人的重要任務之一。有效的授權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技巧。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積極行使代理權,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合法行使代理權,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獨立為意思表示,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


(5)代理關系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授權產生新的行政主體,可以以自己名義實施行政行為,對自己行為負責,並承擔法律責任。授權對象必須是組織而非個人。

委託不產生新行政主體,實施被委託權力的行為,只能以委託人名義做出,委託人而非被委託人對行為負責並承擔法律責任。委託對象既可以是組織也可以是個人。

代理的特點就是有三方當事人,如只有雙方當事人而無第三人,則不能成立代理。

Ⅵ 合同上面代理人是什麼意思要負法律責任嗎

代理在法律上指以他人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版的法律行為。代理的產權生,有的是受他人委託,有的是由法律規定,有的是由有關部門指定。如在訴訟中,當事人聘請律師代理進行訴訟活動。有些行為如立遺囑、婚姻登記等不能成立代理關系。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在代理許可權內進行直接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包括民事代理、訴訟代理以及其他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如納稅。
基本特徵
代理具有下列基本特徵:
①代理行為必須是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②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③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為民事法律行為。
④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凡依法律規定,或依法律行為的性質、或當事人的約定,必須由本人親自進行的行為,不得代理。如婚姻登記、設立遺囑、具有人身性質的債務的履行,等等。

合同當中的代理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要看具體的合同條款,一般情況下合同的法律後果是由合同當事人即被代理人承擔的,但如果代理人在代理行為中存在過錯,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僅僅是簽字,應當不用承擔合同法律後果。

Ⅶ 我國民法通則對代理關系中的民事責任有何

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開始生效,對《民法通則》中關於代理的部分已經有所調整。

法條鏈接:《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一百六十一條民事主體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依照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民事法律行為的性質,應當由本人親自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第一百六十二條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

第一百六十三條代理包括委託代理和法定代理。

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

第一百六十四條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職責,造成被代理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代理人和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合法權益的,代理人和相對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二節 委託代理

第一百六十五條委託代理授權採用書面形式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被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一百六十六條數人為同一代理事項的代理人的,應當共同行使代理權,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六十七條代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代理事項違法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或者被代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未作反對表示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百六十八條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第一百六十九條代理人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認。

轉委託代理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代理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以及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

轉委託代理未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代理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第一百七十條執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的人員,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對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發生效力。

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對執行其工作任務的人員職權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第一百七十一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

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第一百七十二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

第三節 代理終止

第一百七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終止:

(一)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

(二)被代理人取消委託或者代理人辭去委託;

(三)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四)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

(五)作為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的法人、非法人組織終止。

第一百七十四條被代理人死亡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人實施的代理行為有效:

(一)代理人不知道並且不應當知道被代理人死亡;

(二)被代理人的繼承人予以承認;

(三)授權中明確代理權在代理事務完成時終止;

(四)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經實施,為了被代理人的繼承人的利益繼續代理。

作為被代理人的法人、非法人組織終止的,參照適用前款規定。

第一百七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終止:

(一)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復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三)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死亡;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Ⅷ 委託代理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專代理人對代理人的屬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65條第3款規定:「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所以只要代理人沒有超出代理許可權,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8)代理關系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Ⅸ 稅務代理的關系責任

稅務代理的相關法律關系主要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委託代理記賬稅務師辦理納稅事宜,從而產生一定的委託方以及受託方之間所存在的權利、義務以及責任關系。
代理記賬稅務師根據委託方的名義進行相關的代理工作,在相應的代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應當直接歸屬委託方,稅務代理的相關法律關系的確定主要是根據委託代理協議書的簽訂作為標志的。
稅務代理的法律責任一般被分為委託方的法律責任以及受委託方的法律責任。
委託方的主要法律責任是納稅人除了應當根據規定來承擔本身應當承擔的稅收法律責任以外,,還應當依照規定向受委託方支付一定金額的違約金以及賠償金。
受委託方的相關法律責任,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且還給被代理人帶來損害的應當及時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稅務代理如果因為工作的失誤或者沒有按時完成稅務代理事務等未能履行稅務代理職責,給委託方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這些都應當由受委託方來負責。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進行代理活動的,以及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的話,並沒有表示反對的話,由被代理人以及代理人負連帶責任,根據相關的固定,注冊稅務師以及被代理人如果存在相互勾結、偷稅抗稅、共同違法,應當根據共同違法論處,雙方都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涉及刑事犯罪的話,還要移送相關的司法部門進行依法處理。

Ⅹ 表見代理中會產生哪些法律責任

表見代理主要涉及三方當事人即被代理人、代理人及相對人,兩種關系即被代專理人屬與代理人之間內部關系,被代理人與相對人,相對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外部關系。 1 本人與第三人的關系 表見代理多為締結合同的行為,因此本人所承擔的後果常表現為合同的履行。假若被代理人確無履約能力,人民法院則應判決其承擔違約責任,賠償第三人因此造成的損失。 2 本人與代理人之間的關系應屬責任賠償關系 在表見代理中,本人與無權代理人並沒有對未來的行為預見性的約定,可以說表見代理中的本人在相當程度上承擔了沒有預期的法律責任 ,因此本人可以向無權代理人請求補救,救濟的原則是應遵循「過錯責任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即有過錯的一方應承擔責任,如雙方均有過錯,按過錯大小分擔責任。如果是本人的授權意思不明確,代理人無過失而為代理行為並構成表見代理,應由被代理人承擔全部責任。 3 代理人與第三人的責任 表見代理既已成立,即構成有效代理關系,代理人與第三人之間不可能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代理人的行為後果直接導致本人與第三人履行。

熱點內容
日常法律顧問服務合同 發布:2025-02-13 06:25:57 瀏覽:108
合同法的解除 發布:2025-02-13 06:21:39 瀏覽:45
員工加班勞動法怎麼規定的 發布:2025-02-13 06:10:03 瀏覽:272
2016年中級會計師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2-13 05:58:26 瀏覽:886
公司規章制度太嚴 發布:2025-02-13 04:59:32 瀏覽:823
海淀區法院微博 發布:2025-02-13 04:13:04 瀏覽:495
檢擦院和法院 發布:2025-02-13 04:08:07 瀏覽:576
合同法的發展 發布:2025-02-13 02:27:32 瀏覽:367
鄭幸福律師 發布:2025-02-13 01:59:09 瀏覽:844
哈市鄉村台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13 01:30:42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