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撞人法律責任
1. 汽車撞死人應負什麼民事刑事責任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為依法懲處交通肇事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將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2. 機動車撞人責任如何劃分
1、在人行橫道線,而且沒有證據行人闖紅燈,機動車全責。
2、行人偏離人行橫道線,機動車主責。
3、有證據行人闖紅燈,行人主責。
4、行人突然闖入機動車道、或者突然折返,以致急剎車都無法避免事故的。行人主要以上責任,機動車次要以下責任。
(2)車撞人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當事人存在有違法行為,是否一定在事故中起作用,違法的嚴重程度與在事故中的作用並不成「正比」,有些行為並不違法,但在事故中也起到了作用,也有些違法行為很嚴重,但在事故中並未起作用。行為與該事故的發生沒有因果關系,也沒有加重事故後果。
同樣,交通事故當事人的某些違法行為也不一定是導致事故的原因。要確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其行為必須與事故有因果關系。交通事故認定是技術認定,在確定行為與事故因果關系時,只需要確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事實上屬於事故的原因即可。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過錯認定原則。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即指有因果關系的行為在事故中的所起的作用;過錯的嚴重程度。其中「過錯的嚴重程度」是以「當事人的行為」為前提的。在認定交通事故責任時,先看「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然後,確定該行為過錯的嚴重程度」。
3. 車撞人是什樣責任啊
交通肇事罪抄,是指違反道襲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
根據《刑法》第133條的規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4. 車撞人-合作人需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交通事抄故的法律責任有兩層含義,一襲是作為車輛所有人的責任,你和合作人共同承擔這一責任,二是作為肇事人的責任,如果肇事人有責任,你們車主有權向他主張。如果你和他合作買車,他開車時撞了人,那麼你們應當一起賠償給對方,而你們車輛損失及你賠給對方的你可以向合作人追償。
5. 汽車撞人一般法律會認定是誰的責任
機動車全責
6. 別人開我的車把人撞了我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這是需要的 因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有相關車主負責。
7. 車子撞人了,走法律程序該怎麼處理
1、如果肇事車輛有購買保險,可以將肇事車輛車主、司機和購買保險的保險公司一起起訴進來;
2、先由承保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肇事者承擔
3、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4、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5、具體的賠償項目和金額的計算標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裡面有詳細的介紹,建議查閱
8. 汽車撞死人負什麼民事刑事責任
為依法懲處交通肇事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將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9. 車撞人,責任劃分及賠償如何界定
你好,就你描述的問題,律師答復如下:
首先,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回身損害賠償首先要有交警答部門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這是所有賠償責任依據的開始。
其次,對於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致人人身損害,主要賠償范圍包括醫療費,住院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精神損害賠償等。建立的基礎是傷殘等級鑒定基礎之上。傷殘等級鑒定是由專門的鑒定機構鑒定。
第三,傷殘等級後確認後,依據當地的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以及受害人的年齡、戶籍來確認各項賠償責任。
第四,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傷亡,可以聘請律師,律師費用也由將來的敗訴方承擔。
祝福!
10. 機動車撞人應負多大責任
而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是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字串7
「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而不是完全免除機動車一方的責任,否定『撞了白撞』,體現了立法的一大進步,體現了『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遼寧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牛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字串6
專家分析,將行人視為弱者,不僅因為他們與機動車相比,反應速度慢、避讓能力差,更為重要的理由是,行人與交通工具之間發生沖突,是侵犯他人通行權與侵犯他人生命權相矛盾,行人違章穿行馬路,侵犯了交通工具的通行權;交通工具撞傷或撞死了違章的行人,侵犯了人的生命權。人是「肉包骨」的,交通工具是「鐵包肉」的,行人在交通事故中以其血肉之身軀與鋼鐵之車體相比,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行人都居於弱者地位,輕則肢體傷殘,重則喪失生命! 字串1
「車撞人」該賠多少 字串1
機動車與人撞上了,駕駛員無責的情況下,該如何解決,這是圍繞著《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一個爭論。
字串3
去年8月9日至15日北京市徵求《道路交通安全法》市民意見的程序又將這種爭論掀起風浪。7天共接到市民電話1571個、電子郵件1371封和網上留言5913件,總計8855件次。市民普遍比較關注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的交通事故責任、自行車能否載人等方面的問題。其中,關於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的規定,始終是一個焦點問題。據統計,90%以上的參與者對此發表了意見。一些市民認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時,如果非機動車、行人一方違章,而機動車一方沒有違章,由機動車一方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是不合理的,不符合公平原則。有的市民擔心,如果這樣規定,將會破壞法制,對社會產生壞的影響。有的市民則認為,在與上位法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應將現在的規定進一步修正、細化;同時迫切要求國家盡快完善第三者責任保險制度,關鍵是要提高保險額。 字串9
機動車和行人發生交通事故,行人負全責,司機最高仍要賠償20%。去年10月,正在審議的《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草案)》在保障行人權益的同時,引起了機動車駕駛人及各保險公司的強烈反響。
字串7
今年2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市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賠償責任若干規定》。新規定明確,在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並且機動車駕駛人已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情況下,按下列規定,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一、在高速公路和高架道路以及其他封閉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按5%的賠償責任給予賠償,但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1萬元;二、在其他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一方按10%的賠償責任給予賠償,但賠償金額最高不超過5萬元。新規定對超出強制保險限額的部分也明確了尺度:一、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全部責任的,承擔100%的賠償責任;二、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主要責任的,承擔80%的賠償責任;三、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同等責任的,承擔60%的賠償責任;四、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的賠償責任。
字串2
法學專家牛睿指出,「隨著國家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立法法等法律制度對地方立法的規范,地方立法如何選擇立法空間,真正做到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探索的課題。」 字串2
否定「撞了白撞」的法律依據 字串6
牛睿分析,《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按照這一原則,汽車是高速運輸工具的一種,在從事高速運輸工具作業過程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無過錯責任。顯然,這一條規定注重保護第三者的利益。 字串6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專家梁慧星在撰寫的《「行人違章撞了白撞」是違法的》一文中指出,實行無過錯責任的法理根據有三:一是報償理論,即「誰享受利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汽車公司和汽車所有人享受汽車帶來的利益,自然應由他們承擔因汽車運行所帶來的風險;二是危險控制理論,即「誰能夠控制、減少危險誰承擔責任」的原則。惟有汽車公司、汽車所有人和駕駛人能夠控制危險,能夠盡可能避免危險,使其承擔賠償責任,能夠促使其謹慎駕駛,盡可能避免危險,盡可能減少損害;三是危險分擔理論,即汽車事故是伴隨現代文明的風險,應由享受現代文明的全體社會成員分擔其所造成的損害。汽車公司、汽車所有人因承擔責任所付出的賠償金,通過提高運費和投保責任保險,最終轉嫁給了整個社會,實際是由全體消費者分擔了風險。可見,從表面上看,實行無過錯責任,似乎對汽車公司、汽車所有人很苛刻,實際上是整個社會的消費者分擔了責任,是最公平合理、最符合社會正義的。 字串4
《道路交通安全法》起草參與者、公安部和建設部「暢通工程」專家組專家段里仁說,「10年的立法過程,真正發生變化的事實之一是,在調整人、車、路三者的關系中,改變了過去幾十年『以責論處』的管理思路,明確了生命權大於路權的准則。它將成為中國減少交通事故、改變安全觀念的一個分水嶺」。 字串7
段里仁介紹,一部法案進入人大立法程序後,一般經三次審議即可,但《道路交通安全法》法案四次審議修改,最終在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以94.67%的支持率通過,「背後的斟酌與爭執由此可見」。
字串4
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法亦須承擔法律責任 字串3
新法規是否會助長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的違規行為?在立法過程中,就有人提出過這個疑問。有關專家提醒,嚴格遵守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每一個道路交通參與人的法定義務,應盡而不盡法定義務,都要承擔違法責任。《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依據其違法行為的性質和造成的後果,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此外,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造成他人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比如行人違章爬越道路隔離護欄或者違章穿越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機動車因緊急剎車或者躲避而造成機動車損壞或者車上人員傷亡的,違章行人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根據《刑法》的規定,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的,要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可見,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必須增強守法意識,不要心存僥幸,否則不僅自己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也會破壞交通秩序、造成他人損害,並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字串6
新交法帶來的人本氣息
字串2
8月25日,我省首例「無法認定責任」索賠案在沈陽市和平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肇事司機承擔全部責任,賠償死者15萬余元,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 字串9
今年2月4日,沈陽市和平區南七馬路與南京南街交叉路口,一輛327路公交車將騎車的華老先生撞倒導致死亡。交警在現場勘察後發現,車輛在冰雪路面上超速行駛是發生事故的原因之一。另外,由於事發地是交叉路口中央,該地點沒有交通信號燈,所以「機動車或者被撞人是否闖了紅燈」,也是判斷該起交通事故責任的一個重要因素。不久,和平區交警大隊出具了一份「無法判斷責任」的交通事故認定書,上寫「現在證據無法確定哪一方有違法行為」。 字串8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華老的女兒在今年4月將保險公司———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沈陽中心支公司與肇事的327路公交一並告上法庭,索要死亡賠償金等費用共計20餘萬元。7月6日,此案在和平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法院審理後認為:雖然交通管理部門沒有認定事故責任,但認定了撞人司機在冰雪路面上有超速行駛行為,且司機拿不出華老先生在交通事故中有違法違規行為的證據,因此肇事司機要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沈陽客運集團公司承擔連帶責任。由於肇事車輛在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沈陽中心支公司投了第三者人身損害、財產損害保險,由保險公司在保險賠償限額內支付賠償款。
字串4
8月25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肇事司機應賠償華家15萬余元,由保險公司承擔。司機賠償華家精神撫慰金2萬元。 字串1
有關律師在評析此案時說,第一,賠償額增加了。如按「舊交法」計算,華家能得到七八萬元的賠償,僅是現在賠償數額的一半。第二,賠償主體變化了。「舊交法」要求賠償者是車輛的所有人,而「新交法」則明確地將保險公司一並列為賠償者。第三,賠償依據變化了。「新交法」頒布前,法院的判決依據是交警部門所做的「交通事故認定書」,而此案恰恰是「無責任認定」。但根據「新交法」,司機拿不出華老先生在交通事故中有違法違規行為的證據,那麼肇事司機要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第四,賠償范圍變化了。「新交法」增加了對被害人的精神撫慰金賠償,這在「舊交法」中是沒有的。
字串6
據介紹,《道路交通安全法》還設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從而對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的權益進行更好的保護。其中第十七條規定:「國家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設立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九十八條第一款規定:「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國家規定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車輛至依照規定投保後,並處依照規定投保最低責任限額應繳納的保險費的二倍罰款。」第二款規定:「依照前款繳納的罰款全部納入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七十五條中規定:「肇事車輛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支付搶救費用;搶救費用超過責任限額的,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或者肇事後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