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我國職業衛生標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職業衛生標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9-17 03:51:34

㈠ 安監制訂職業衛生標準是否有法律依據

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國家職業衛生標准由衛生部門制定。安監無權制定職業衛生標准。但是現在安監又想自己說了算,於是繞開國家職業衛生標准GBZ,自己搞了一套安全生產行業標准AQ,這個就規避了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了。
安監絕對不會搞GBZ,但是可以搞AQ

㈡ 中國職業安全衛生立法的憲法依據是什麼

中國職業安全衛生立法的憲法依據是《憲法》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中國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規有《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

憲法意義: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規定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重要內容,有的還規定國旗、國歌、國徽和首都以及統治階級認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

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㈢ 職業衛生標准屬於職業衛生什麼法規

一、職業病防治法:
2002年5月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是國家21世紀頒布的第一部衛生單行法律。它以保護廣大勞動者健康權益為宗旨,規定了我國在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止職業病中的各種法律制度。該法律確定的職業病防治法律關系主體有:政府衛生及相關行政部門,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以及承擔職業衛生檢測、體檢和職業病診斷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單位等四方。法律明確了上述四方之間的行政和民事法律關系,並分別規定了各自的權利義務、法律地位、法律責任
《職業病防治法》確立了我國職業病防止所採取的「控制職業病危害源頭、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策略;明確了用人單位在職業病防治中的職責和義務;突出了勞動者健康權益受到法律保護;規定了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事業病防治監管中的職責;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的職能以及各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職業病防治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職業病防治法》的立法宗旨是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保障勞動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職業病防治法》規定了國家職業病防治工作總體運行制度,即政府監管與指導、用人單位實施與保障、勞動者權益維護和自律、社會監督與參與以及職業衛生服務技術保障等。
《職業病防治法》明確了我國職業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職業衛生監督制度;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度;按職業病目錄和職業衛生標准管理制度;勞動者職業衛生權利受到保護制度;職業病病人保障制度;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職業病事故調查處理、職業病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鼓勵科學防治。淘汰落後的職業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和材料以及職業衛生監督和技術服務機構及其隊伍管理制度等。
《職業病防治法》的頒布,是我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步驟,也是我國政府在職業衛生和安全管理方面,履行與國際勞工組織、國際標准化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所簽署的公約或承諾的重要體現。
《職業病防治法》共七章76條,分總則、前期預防、勞動過程中的防護與管理、職業病診斷與職業病病人保障、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
二、職業病防治法相關配套法規與規章
為使《職業病防治法》規范地施行,《職業病防治法》正式頒布後,衛生部相繼發布了一系列與《職業病防治法》相關的配套衛生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國家職業衛生標准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辦法》、《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以及《職業病分類目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規范》、《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規定》等多個衛生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此外,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以及衛生部後續發布的其他相關衛生規章,都是職業病防治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同時具有法律效力。
三、職業衛生標准:
職業衛生標準是以保護勞動者健康為目的,對勞動條件各種衛生要求所做出的技術規定,可視作技術尺度。他可被政府採用,成為實施職業衛生法規的技術規范,衛生監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據。1965年由原國家建設委員會、衛生部批准、發布的《工業企業設計暫行衛生標准》是我國第一部與職業衛生有關的國家標准,其中規定了85種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這個標准經多次修訂後成為《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
1981年,我國成立了包括勞動衛生標准技術委員會在內的全國性衛生標准組織,衛生標准工作取得長足的進步。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職業衛生標准必須符合國際慣例和要求。因此,我國於2002年將《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修訂為兩個標准:《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和《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規定了設計應考慮的一般衛生要求,主要包括物理性有害的限值。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則重點規定了化學性的接觸限值。此外,新標准有一些重要的變動,除增加了化學物的接觸限值外,還採用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作為主體性的限值單位。生產性粉塵的標准除總塵外,要求主要測定呼吸性粉塵。
四、國際職業衛生法規與管理:
職業衛生法規、管理與國家的歷史及體制有關,因此它在各國的情況大不一樣。隨著歐洲工業化的進程,德國在19世紀即著手建立社會保障系統,保險職工的疾病、養老和工傷事故,並於1894年7月6日出台世界上第一部事故保險法(包括工傷和職業病)。相比之下,美國聯邦政府管理職業衛生還是近期的事情,1970年以前尚沒有全國性法規,某些州有,但保護的程度在各州間有很大差別。1970年美國國會頒布職業安全與衛生法,要求為全國工人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條件。
此外,有些國際組織和學術團體制訂職業安全與衛生法規,力求在世界范圍保障工人的健康。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職業衛生法規與管理也成為世界范圍的問題。發達國家的工業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世界銀行1981年報告稱亞洲(日本除外)、拉丁美洲和東歐為新興市場,發達國家投資占當地發展資金的2/3。工業化給這些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帶來好處,也使環境惡化、健康受損。許多國家沒有勞動保護的法規,即使有,也缺乏管理。它們忽視職業病,不承認工人獲賠償的權利。世界勞工組織估計,每年全世界有22萬工人死亡,1.25億例工傷。WHO報告,世界每年發生1千萬例職業病,幾乎全在發展中國家。目前,職業衛生(包括環境衛生)最大的挑戰是在國際領域。

㈣ 有關防治職業病的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一、有關防治職業病的國家職業衛生標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二、注銷衛生許可證的流程是:
1.工商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和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各1份,驗原件,加蓋申請人簽章)。
2.申請單位經辦人應提交企業授權委託書(原件1份)、經辦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驗原件)。
3.注銷申請表(原件1份,加蓋申請人簽章)。
4.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原件) 。窗口辦理流程:申請受理審查決定,注銷《衛生許可證》。
三、衛生許可證到期更換所需材料:
1.《衛生許可證申請表》(原件1份,加蓋申請人簽章);
2.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原件);
3.申請單位經辦人應提交企業授權委託書(原件1份)、經辦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驗原件);
4.變更單位名稱的,應提交工商營業執照或工商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復印件1份,驗原件);
5.變更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的,應提交變更後的有效證明材料(轉讓協議、企業任命文件、工商部門出具的變更通知書等)及變更後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各1份,驗原件)。
6.變更單位地址門牌號碼的,應提交地址門牌號變更證明(復印件各1份,驗原件)。
7.原衛生許可檔案缺失或逾期失效的其他資料。
法律依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第七條 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持有「健康合格證」方能從事本職工作。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的,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第十條 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組織從業人員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從業人員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證明後方可上崗。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疾病的人員,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四十五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患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上崗工作。

㈤ 職業衛生標准屬於職業衛生什麼法規

職業衛生標准不屬於職業衛生法規。標准和法規完全不是一回事

㈥ 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具有法律效力嗎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需要分情況來看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具體規定如下:
1、第十四條強制性標准,必須執行;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推薦性標准,國家鼓勵企業自願採用;
2、第十五條企業對有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產品,可以向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部門申請產品質量認證。
(1)認證合格的,由認證部門授予認證證書,准許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使用規定的認證標志。
(2)已經取得認證證書的產品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以及產品未經認證或者認證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認證標志出廠銷售。
(6)我國職業衛生標準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1、國家標准分為強制性國家標准和推薦性國家標准。
(1)對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強制性國家標准。
(2)對於滿足基礎通用、與強制性國家標准配套、對各有關行業起引領作用等需要的技術要求,可以制定推薦性國家標准。
2、行業標准由行業標准歸口部門統一管理。行業標準的歸口部門及其所管理的行業標准范圍,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告,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確定,並公布該行業的行業標准代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網路—國家標准、網路—行業標准

㈦ 職業衛生的職業衛生的標准及檢測

我國《職業病防治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必須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並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由依法設立的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
按照我國《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衛生監督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各類生產企業應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場所,定期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和評價。遵守工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是各類企業的基本社會責任。企業可以委託環境保護部門或第三方檢測機構如SGS定期進行工業衛生檢測,實時掌握本企業工業衛生狀況,根據實驗結果適時採取預防和糾正措施,規避健康損害帶來的風險,為企業職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職業衛生標準的歷史比其他衛生標准都久遠。早在19世紀,德國就通過立法強制實施對因職業活動所致健康損害給予賠償,規定僱主需建立「賠償基金」,以保證履賠,並應提供保護工人健康的措施。1883年,德國首次頒布了一個關於一氧化碳的職業接觸限值標准(OEL)。1886年,德國學者Lehmann首次採用動式染毒裝置研製職業接觸限值標准,並基於南非金礦的研究,於1916年提出了第一個有關矽塵的OEL。
進入20世紀30年代,除德國外,前蘇聯和美國開展了大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OEL。前蘇聯國家標准委員會累計頒布了共涉及1300多種有害物質的「工作帶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標准。其內容包括:
①最高容許濃度(mg/m),有的還有工作班平均最高容許濃度;
②生產條件下有害物質存在的主要狀態,分為氣體、蒸氣、氣溶膠等;
③危險性分級,即Ⅰ~Ⅳ;
④標注對機體的作用特點,如對皮膚、眼睛需要特別保護,致敏,致癌物,致急性中毒和致纖維化的氣溶膠。 美國職業接觸限值標准應用現況
美國職業衛生標准研製機構提出的建議標准
美國職業衛生標准研製機構提出的建議標准主要包括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學者會議(ACGIH)制定的閾限值和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提出的推薦性接觸限值,無法律效力。閾限值是ACGIH制定的接觸限值,包括化學性和物理性有害因素。有害化學物質制定了三種具體限值:
時間加權平均閾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time weighted average,TLV-TWA),指8小時工作班以及40小時工作周的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長期反復接觸該濃度(有害物質),幾乎所有工人不會發生有害的健康效應;
短時間接觸閾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TLV-STEL),是在一個工作日的任何時間均不得超過的短時間接觸限值(以15分鍾TWA表示),工人可以接觸該水平的有害因素,但每天接觸不得超過4次,前後兩次接觸之間至少要間隔60分鍾,且不得超過當日的8小時時間加權平均閾限值;
上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 ceiling,TLV-C),是指瞬時也不得超過的濃度(可以<15分鍾采樣測定值表示)。
以上ACGIH的三種閾限值有其內在的聯系。一般而言,以TWA濃度來檢測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是否符合衛生限值是得當的,它是主體性的限值。然而,TWA對那些生物學作用快的物質並不適合,此時應以上限值加以控制,即TLV-C。如有些刺激或窒息性氣體規定了上限值。STEL水平的接觸應不至於引起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損傷或麻醉作用。只對少數化學物質(可產生急性效應或短時間高濃度接觸具有急性效應的化學物,多見於氣態或氣溶膠)才規定STEL,規定有STEL的化學物既要遵守STEL,也要遵守8小時的TWA限值。可見,STEL不是一個獨立的接觸限值,而是8小時TWA限值的補充。
另一方面,既然TWA是平均濃度,應允許環境瞬間濃度在TWA限值上下波動,只要平均不超過TWA容許濃度。當然,人們最關心的是允許上移多少。因此,ACGIH還推薦了在遵守8小時TWA限值的前提下,上移限值在總共30鍾限定接觸時間內不應超過該化學物TWA限值的3倍,在任何情況下不允許超過5倍。
美國聯邦政府職業安全衛生標准
美國聯邦政府職業安全衛生標准由勞動部下屬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OSHA)引用NIOSH及ACGIH 的資料頒布的職業接觸限值,稱為容許接觸限值(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PEL),屬美國強制性職業衛生標准。它的具體數值與NIOSH及ACGIH的類似。
美國州職業安全衛生標准
除聯邦政府的標准外,各州有各自的職業安全衛生標准。如華盛頓州行政管理法規(Washington Administrative Code,WAC)包含有容許接觸限值等內容。
德國職業接觸限值標准應用現況
德國科學研究聯合會(DFG)制定的職業接觸限值,雖被譯為「最高容許濃度」,但實質上是8小時TWA容許濃度。定義為:一般不影響健康或不造成不適。並有限制時間、次數的上限值。還對經皮、致癌、致敏、孕期毒物、遺傳毒物分類、分級內容進行了標注。此外還有技術參考濃度(TRK),該限值是為致癌物質根據目前技術條件要求所能達到的最低濃度。遵守TRK只能減少並不能排除該物質對健康的危害。
這是德國對致癌物所採取的一種控制措施,要求車間空氣致癌物濃度在TRK以下,並不斷改善防護措施,盡可能降低到遠遠低於TRK。
日本職業接觸限值標准應用現況
(1)化學物職業接觸限值:日本產業衛生學會推薦的有害物質接觸限值,是按時間加權平均濃度規定的,並註明經皮、致癌物(分級)、致敏性(分級)、制定年代等。
(2)粉塵接觸限值:對游離SiO2濃度<10%的粉塵,用公式計算呼吸性粉塵和總塵。
(3)制定了生物接觸限值及物理因素標准。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GBZ 1-2010《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 2-2007 (包含GBZ2.1 化學有害因素和GBZ 2.2 物理有害因素)《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 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GBZ/T 160.1-85 -2004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GBZ/T 189.1-11 -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GBZ/T 192-2007其他相關檢測標准
職業衛生的檢測類別包括物理因素、化學有害因素及生物指標。詳見右圖。

熱點內容
治安處罰條例新 發布:2025-01-18 12:48:20 瀏覽:573
佔用紅樹林保護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12:14:06 瀏覽:15
北京刑事沒輸過律師 發布:2025-01-18 12:09:11 瀏覽: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與扶貧 發布:2025-01-18 11:55:00 瀏覽:887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