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要約不發生法律效力

要約不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0-12-26 09:34:05

A. 要約生效的條件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釋義:

本條是對要約的概念的規定。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稱為「發盤」、「發價」等,發出要約的人稱為「要約人」,接收要約的人稱為「受要約人」。

一項訂約的建議要成為一個要約,要取得法律效力,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一)要約是特定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所謂特定的合同人,是為外界所能客觀確定的人,也就是說通過要約的內容,人們能夠知道是誰發出的要約。發出要約的人必須能夠確定,必須能夠特定化。
(二)要約必須具有與他人訂立合同的目的。要約是一種意思表示,但這種意思表示需有與受要約人訂立合同的真實意願,其外在表現形式為要約人主動要求與受要約人訂立合同。
(三)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這是指要約的內容明確、全面,受要約人通過要約不但能明白了解要約人的真實意願,而且還要知道未來訂立可能訂立的合同的一些主要條款。
(四)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要約的約束。要約一經到達受要約人,在法律或者要約規定的期限內,要約人不得擅自撤回或者變更起要約。一旦要約人對要約承諾,要約人與受要約人之間的合同訂立過程即告結束,合同也就成立了,發出要約的人自然要受已成立的合同的約束。

B. 在要約生效前,阻止要約發生法律效力的方式是( )

B
沒生效就不存在撤銷一說,故AD錯誤。受要約人拒絕要約的前提是其收到要約,收到要約就表示要約已生效,題目說的是要約生效前。

C. 要約於何時發生法律效力,要約法律效力包括哪

1、要約的生效時間在要約的生效時間上,我國採用到達主義,即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應回注意的是:
(1)到達是答指要約送達受要約人控制的地方,如信件投入私人信箱,到達單位的傳達室等,並要求受要約人拆開信件並了解內容。
(2)採用數據電文方式發出的要約,收件人指定特定接受數據電文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2、要約的存續期間要約的存續期間是指要約在多長時間內持續具有法律效力。一般來說,要約中規定了要約的有效期間的,則在該期間內有效;如果要約中沒有規定有效期間的,則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口頭要約對方沒有即時作出承諾的,要約便失效;書面要約的有效期間為合理期間。

包括:1、要約人的義務——形式拘束力和強制要約義務。
2、要約人的權利——要約人的撤銷權
3、受要約人的義務——強制承諾義務和締約之中的保密、通知等義務
4、受要約人的權利——受要約人的承諾權

D. 合同的要約什麼時候開始生效

合同什抄么時候生效,即合同什襲么時候發生法律效力。《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對於大多數的合同,在合同成立時便生效。合同成立,是合同當事人對合同的標的、數量等內容協商一致。合同成立須具備以下兩個一般要件:(1)有兩方以上的訂立合同的當事人;(2)對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等內容達成一致意見。
還有一些合同,在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後,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相關部門辦理批准、登記手續才能生效。如房屋的買賣,須在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過戶登記手續,買賣合同才能生效。
合同是民事法律行為,合同的生效必須符合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合同是出於本人的真實意思簽訂的;(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要件,如合同的內容必須可能等。凡不符合生效要件的合同,即使合同已經成立,也不發生法律上的效力。

E. 要約生效的條件是什麼,要約有哪些法律效力

您好!
要約要包含以下幾種情況才會生效:
1、是由具有訂約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要約的提出旨在與他人訂立合同,並且喚起相對人的承諾,所以要約人必須是訂立合同一方的當事人。由於要約人慾以訂立某種合同為目的而發出某項要約,因此他應當具有訂立合同的行為能力。我國《合同法》第9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能力人或依法不能獨立實施某種行為的限制行為能力人發出欲訂立合同的要約,不應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效果。
2、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目的。
要約人發出要約的目的在於訂立合同,而這種訂約的意圖一定要由要約人通過其發出的要約充分表達出來,才能在受要約人承諾的情況下產生合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中必須表明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3、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約合同的受約人發出。
要約人向誰發出要約也就是希望與誰訂立合同,要約原則上是向特定的相對人來說的,但也有向不特定人發出,此時應具有以下兩個條件:
(1)必須明確表示其做出的建議是一向要約而不是要約邀請;
(2)必須明確承擔向多人發送要約的責任,尤其是要約人發出要約後,必須具有向不特定的相對人做出承諾以後履行合同的能力。
4、內容必須具體確定。
所謂具體是指要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合同的主要條款,應當根據合同的性質和內容來加以判斷。合同的性質不同,它所要求的主要條款是不同的。所謂確定,是指要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要約應當使受要約人理解要約人的真實意思,否則無法承諾。
5、要約必須送達到受要約人條件。
要約人只有在送達受要約人以後才能為受要約人所知悉,才能對受要約人產生實際拘束力,我國《合同法》第16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如果要約在發出以後,因傳達要約的信件丟失或沒有傳達,不能認為要約已經送達。
要約的法律效力表現在對要約人的約束力和對受要約人的約束力兩方面。
1、對受要約人的效力。
要約生效後,受要約人取得依其承諾而使合同成立的法律資格。它實際上是法律賦予受要約人以承諾的權利。但受要約人沒有承諾的義務。受要約人不為承諾的,只是使合同不能成立,並不負任何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或者雙方事先另有約定外,受要約人不為承諾時也不負通知的義務;即使要約人單方在要約中表明不為通知即為承諾,該聲明對受要約人也沒有拘束力。
2、對要約人的效力。
要約是一種法律行為,要約人發出要約,一般應當在要約中指明要約答復的期限。這個期限,又稱為要約的有效期限。在要約有效期內,要約人要受要約的約束。要約人受要約的約束,主要表理在:
(1)受要約人如果接受要約,要約人有簽訂合同的義務;
(2)在出售特定物的情況下,要約人不能再向受要約人以外的其他人發出相同內容的要約或者簽訂相同內容的合同。
(3)要約人在要約有效期限內不得隨意撤銷或變更要約。
因為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受要約人可能因接到該要約而拒絕了第三人發來的相同內容的要約不向第三人發出要約,或者為承諾要約後的履行合同已經作了准備,如果允許要約人隨意撤銷或變更要約,則可能使受要約人受到損失,也不利於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在一定條件下,法律也允許要約人撤回、撤銷或變更要約的內容。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F. 要約不發生法律效力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合同法》來第二十條的規定,自要約不發生法律效力的情形有以下四種情形:
1、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2、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3、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4、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

G.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下列情形中,要約沒有發生法律效力的是()。

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回的一方稱要約人答,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
要約成立條件:
1.要約人應是具有締約能力的特定人
2.要約的內容須具體、確定
3.要約具有締結合同的目的,並表示要約人受其約束
4.要約必須發給要約人希望與其訂立合同的受要約人
5.要約應以明示方式發出
6.要約必須送達於受要約人

H. 我國合同法對要約生效的時間採用什麼主義

到達主義。
我國合同法這一規定也是參照國外一般規定作出的。需要說明的是內,要約「容到達受要約人時」並不是指一定實際送達到受要約人或者其代理人手中,要約只要送達到受要約人通常的地址、住所或者能夠控制的地方(如信箱等)即為送達。「送達到受要約人時」生效,即使在要約送達受要約人之前受要約人已經知道其內容,要約也不生效。在對話要約時,以採用「其意思表示以相對人了解時發生效力」的解釋較為妥當。

I. 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時要約生效對嗎急急急

對,此時要約已經生效,不能被撤回,但可以被撤銷。撤銷應該滿足以下版條件:
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權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第19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1)要約人確定了期限或者以其他方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2)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且已經為履行合同做了准備工作。

熱點內容
濟南市鐵路法院 發布:2025-02-13 11:17:20 瀏覽:530
勞動法全 發布:2025-02-13 11:15:00 瀏覽:881
司法體制的問題 發布:2025-02-13 10:50:19 瀏覽:296
小區對著法院 發布:2025-02-13 09:40:24 瀏覽:1
調解書一經簽收即產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13 09:06:57 瀏覽:493
河北省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工作條例 發布:2025-02-13 08:11:46 瀏覽:121
行政法簡答題題庫 發布:2025-02-13 07:43:47 瀏覽:24
江蘇自考行政法學 發布:2025-02-13 07:15:33 瀏覽:231
農田糾紛法律咨詢 發布:2025-02-13 07:07:30 瀏覽:815
日常法律顧問服務合同 發布:2025-02-13 06:25:57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