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主體責任

法律主體責任

發布時間: 2020-12-26 11:20:32

① 法律關系主體和法律責任主體有什麼聯系區別

1以民事上分析
首先:限制行為能力人能夠從事與其年齡相當的行為,如打醬油,其內中法律關系的容主體是醬油店和限制行為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有的是限制行為能力,但是超過其能力范圍的行為就屬於沒有行為能力也就構不成法律關系的主體。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也就是說是不會成為法律主體的。
除外的是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的行為 如在商店抽獎後中獎的,商店不能以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來拒絕給付獎品。
這里的法律關系主體包括 法人 自然人 其他組織
其中自然人的權利能力生來就有不用考慮,行為能力記住那些例外就行。
2 法律主體未必是責任主體
責任主體一定是法律主體

法律主體是指適用法律的人格主體,這種主體可以是法人,非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組織,他們的行為都由法律來約束和調控,作出的行為只有超過法律才會成為責任主體

責任主體是指承擔法律後果和責任的主體,是屬於法律主體的范圍 。

不知道自己說清楚了沒 。呵呵

司法實踐中何謂主體責任

一、所謂主體,在法律上就是享受權利和負擔義務的公民或法人版;
二、主體責任,就是權作為主體應當承擔的責任。
比如,在黨風廉政建設中,黨委要承擔主體責任,簡單地講,黨風廉政建設就是黨委的責任!這個責任是全面責任、首要責任。主要包括5個方面:
1、領導責任。全面領導本地區本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定期研究分析部署。
2、教育責任。組織本地區、本單位黨員幹部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加強廉政文化建設。
3、管理責任。做到一級管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
4、檢查考核責任。對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定期組織檢查考核,嚴格獎懲兌現。
5、示範責任。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要帶頭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做到勤政廉政,為本地區、本單位黨員幹部作出表率。

③ 責任主體是什麼意思

責任主體是指對違反法律、協議或者法律規定承擔法律責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社會組織。

責任主體是法律責任形成的必要條件。違法違約行為是首要的行為,沒有違法違約行為就不會發生,行為是以人的意志為主導的活動。因此,犯罪人必須參與違法或違約行為的實施。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違法行為或違約的主體,沒有行為能力的人不能成為違法行為或違約的主體。因此,責任主體與法律責任的存在、類型和大小密切相關。


(3)法律主體責任擴展閱讀:

責任主體免責的條件和方式可以分為:

1、時效免責。

2、不訴免責。

3、自首、立功免責。

4、有效補救免責。也就是說,對違法行為造成一定損害,在國家機關歸責前及時採取補救措施的,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

5、協議免責或意定免責。這是指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商達成的豁免,即所謂的「私人」。

6、自助免責。自助豁免是指對自助行為引起的法律責任的減輕或免除。所謂自助行為,是指債權人為保護自己的權利,在緊急情況下,對他人的財產或者自由採取扣押、限制或者其他相應措施,不能及時向人民法院請求幫助的行為,並被法律或公共道德所承認。

7、人道主義免責。權利相對人不能履行其責任的,有關國家機關或者權利主體可以免除或者部分免除人道主義責任主體的法律責任。

④ 根據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規定,企業需要履行哪些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1)認真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風險控制、全員參與」的安全生產方針。
(2)積極落實本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並嚴格執行。按規定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3)確保安全資金投入,滿足安全生產條件。
(4)定期組織從業人員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保證從業人員熟悉相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提高防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5)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並督促其按規定佩戴、使用;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
(6)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或行業有關安全標准、規范的要求,制定防範措施,對企業內部的危險部位實施有效監控,杜絕「三違」現象,保障各個環節符合安全要求。
(7)落實操作崗位應急措施,依法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安全防範措施,並定期組織演練。
(8)積極開展各類安全活動,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安全文化氛圍,為職工提供一個好的工作場所。
(9)定期進行績效考核,實現安全生產管理的持續改進。
(10)企業如發生重大或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安全事故,按法律法規規定,及時准確如實報告安全事故,並立即停產整頓。因未依法履行主體責任導致安全事故,接受經濟處罰,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⑤ 安全生產法中規定中涉及企業安全主體責任

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制度、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制度 .
企業作為經營的實體,最重要的就是生產的持續性和效益性。可以想像,一個企業如果不能安全生產,總是處在安全事故當中,無論如何也是無法持續經營的,更談不上有效益了。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人們早就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頒布生效更是從法律的角度明確了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義務和具體的操作。法律詳細規定了所有涉及安全生產的企業的權利、義務,企業也必須對《安全生產法》認真學習並掌握,從而在合法的前提下制定自己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企業要站在法律的高度重新認識安全生產,同時按照法律程序接受國家有關機關的監督管理
《安全生產法》從法律的角度給予了安全生產重要的地位。該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的安全生產,適用本法」。它不僅確立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要求「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而且,「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依法獲得安全生產保障的權利,並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由此,筆者認為,企業要站在法律的角度重新審視其安全生產,不僅將其作為必要的經營制度,更要賦予其法律的強制力。
《安全生產法》對涉及安全生產監管的管轄級別、具體的管理部門作出了明確規定。作為企業必須首先了解國家對安全生產的法律規定,弄清楚有怎樣的機構,自己歸誰管;其次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國家法律的具體規定接受國家專管機關的監督管理。
二、生產經營單位應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
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專職安全生產人員的設置是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和可靠保障。《安全生產法》出台之前,很多單位並沒有或者只有一個兼職部門主管安全生產工作,而且組織設置不完整,機構不健全,職責不明確,人員素質較低,造成安全事故「年年有、年年抓,年年抓、年年有」的惡性循環狀態。
《安全生產法》在條文中明確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明確了設置的條件和標准。這些機構和人員都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他們的職責就是為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提供服務和指導,保障企業的安全生產。他們對企業的從業人員及特種人員進行必要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使其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從而採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並把一些事故隱患消除在了萌芽階段。企業應對這些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做出明確的規定,徹底改變過去無完善的規章制度,無嚴格的監督管理辦法,監管機構形同虛設的被動局面。
三、明確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的責任人
在《安全生產法》中有「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及「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和「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遵守本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安全生產」的規定,這些具體規定從法律的高度強化了安全生產責任的追究制度。
安全事故頻發,固然與我們正處於建設高峰期有關,但法律約束的缺位,也是原因之一。《安全生產法》的出台及上述相關規定,為減少事故的發生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手段。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用強制力規定了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那麼對企業來講,也應當確定專人負責安全生產,建立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做到「誰主管、誰負責」,為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四、明確企業的職責和義務,保障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安全生產必須從生產經營單位抓起。從而對主要負責人的職責也作了相應的系列規定:「(一)建立、健全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二)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三)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四)監督、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五)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六)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以上條文不難看出國家希望通過明確的職責劃分達到全面具體的管理效果,這些規定詳細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和過程中。企業必須按照法律的規定履行其義務,制定相應的詳細的安全生產管理操作流程,都要做到不安全不生產,生產和效益必須服從安全。《安全生產法》的出台能有效地避免一些生產經營單位為了盈利,不顧職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以及不能保證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沒有基本的安全生產設施,出了事故隱瞞真相,謊報、瞞報等不良現象的再次發生。
五、明確從業人員的權力和義務,充分發揮員工作用,履行監督職責,為安全生產提供人的因素保障
企業中的從業人員是企業的主人,《安全生產法》規定,「從業人員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從業人員有權力並有義務對安全生產予以監督,從而保障安全生產的有序進行。同時法律也規定「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與從業人員訂立協議,免除或減輕其對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傷亡依法應承擔的責任」,每一個從業人員都有權拒絕從事不安全的生產操作。有權力享受工傷社會保險,據此,可以有效避免許多從業人員為了掙錢,不得不與所在單位訂立「生死協議」,生命得不到任何保障,出了事故也得不到起碼的經濟賠償的現象發生。
六、積極採取有效的事故救援與處理措施
有專家認為,我國目前正處於新中國以來第五個安全事故高峰期。對於事故的發生,《安全生產法》也規定了詳細的規定,從事故的應急救援體系、事故發生後有效措施的採取到事故的調查處理都有相關的規定,事故的救援與處理的法律化,使企業的安全生產有了更大的保障。
即使不考慮法律的規定,僅從企業經營本身的角度來思考,企業也應當建立相關的事故救援、處理體系,它是企業安全生產降低生命財產損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總而言之,企業要想在一種有序的環境中創造經濟效益,就必須保證其生產經營活動是安全的,即安全生產。我們不僅要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去認識安全生產的必要性,更要從法律的高度把握安全生產的各個層面;不僅將其視為企業的需要,更要將它視為企業守法經營的必然要求。既符合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也考慮企業的現實情況,從而制定出適合企業生產的規章制度,為企業的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法律援助的主體責任是誰

法律援助的主體責任是司法局。法律援助運行受司法局管理和監督

⑦ 法律主體與責任主體有何區別

法律主體與責任主體的區別:
1、法律主體未必是責任主內體,責任主體一定是法律主體 ;容
2、法律主體是指適用法律的人格主體,這種主體可以是法人,非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組織,他們的行為都由法律來約束和調控,作出的行為只有超過法律才會成為責任主體
3、責任主體是指承擔法律後果和責任的主體,是屬於法律主體的范圍。

⑧ 「主體責任」是主要責任嗎

不屬於主要責任。主體責任和主要責任完全是兩回事。你可以去網路找找看。主體責任是關於黨風廉政方面的。主要責任是指多方面的,也可以在黨風廉政方面,也可以在法律范疇方面、也可以在其他方面作用的。

熱點內容
會計學習經濟法的好處 發布:2025-02-13 19:32:39 瀏覽:509
2020年中級經濟法晨陽筆記百度雲 發布:2025-02-13 19:13:06 瀏覽:600
條例將15 發布:2025-02-13 19:01:08 瀏覽:209
高淳縣司法局 發布:2025-02-13 18:57:20 瀏覽:813
勞動法懷孕生產可以休多久 發布:2025-02-13 18:55:48 瀏覽:910
肖建雄律師 發布:2025-02-13 18:39:02 瀏覽:72
法治宣講主持詞 發布:2025-02-13 18:20:04 瀏覽:340
安陽燃煤條例 發布:2025-02-13 18:16:39 瀏覽:282
民事訴訟法訴訟雙方 發布:2025-02-13 17:41:19 瀏覽:214
商洛司法鑒定 發布:2025-02-13 17:14:45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