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國有企業法律責任的承擔者

國有企業法律責任的承擔者

發布時間: 2022-09-20 19:28:32

❶ 國有企業法人代表要承擔什麼責任

責任和義務
1、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譬如,在代表該企業的場合,其個人簽名即導致企業承擔責任的後果;如果企業破產並負有個人責任,法人代表會受到將來再辦企業時的諸多限制;如果企業觸犯了有關法律的規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會受到限制,例如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會受刑事處分,等等,以上只是列舉,不完全。
2、該法人如無成立上的缺陷(譬如出資瑕疵),其虧損責任應由法人自己承擔,既不是股東也不是法人代表。當然如果是國有企業,法人代表如有失職行為,嚴重程度達到刑法追究的程度或應給予行政處分時除外;
3、個人獨資的法人,只要能分清法人財產與個人財產,亦不需法人代表承擔民事責任。有限公司形式的法人在負債時,由公司以全部財產承擔,不需股東個人承擔,成立時有出資瑕疵的情形除外。
2、
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成為法人代表後,其自然人格即被法人吸收,其以法人代表的身份進行的民事行為所承擔的責任都由法人承擔。但行使與法人代表身份無關的民事行為而承擔的責任由自己承擔,法人代錶行使代表權違法法律法規存在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五條規定了六種情況:
(1)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的;
(2)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3)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4)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5)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6)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這些非法行為仍然由法人來承擔責任,法定代表人由此而引起的其他責任,法律並不免除,也就是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等處罰,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當然法定代表人還有以下的權利:
(1)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國家法律、法規以及企業章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履行義務,代表企業法人參加民事活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全面負責,並接受本企業全體成員和有關機關的監督。
(2)企業法定代表人可以委託他人代行職責。
(3)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委託他人代行職責時,應有書面委託。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由法定代表人行使的職責,不得委託他人代行。
(4)企業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得同時兼任另一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因特殊需要兼任的,只能在有隸屬關系或聯營、投資入股的企業兼任,並由企業主管部門或登記主管機關從嚴審核。
(5)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業行使職權的簽字人。
(6)法定代表人的簽字應向登記主管機關備案。法定代表人簽署的文件是代表企業法人的法律文書。

❷ 國有企業偷稅漏稅企業負責人承擔什麼責任

承擔主要法律責任。
偷稅漏稅是屬於單位違法犯罪的行為,應該由公司的主要負責人、領導者來承擔偷稅漏稅的法律責任。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❸ 國有企業肩負的三大責任是什麼

國有企業具備三大責任,特別是中央企業具備三大責任。第一個責任是經濟責任,第二大責任是社會責任,第三大責任是政治責任。

1、經濟責任,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違反經濟法義務或經濟合同義務依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形式包括違約金、賠償金、罰款、沒收和某些行政處分。

學說中有認為,經濟責任泛指一切具有經濟內容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某些刑事責任;亦有認為經濟責任僅指經濟行政法上的責任,而不問其內容如何。

2、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於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於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它超越了法律與經濟對組織所要求的義務,社會責任是組織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組織出於義務的自願行為。

3、政治責任是指政治官員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並推動其實施的職責及沒有履行好職責時所承擔的譴責和制裁。也就是說,政治責任不僅僅是對政治責任主體政治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范和法律程序即形式正義的評價,更是對其政治性決策及其後果是否合理正當即實質正義的考察。

政治責任包括積極意義的政治責任和消極意義的政治責任,前者是指政治官員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並推動其實施的職責,後者是指政府官員未能履行職責時應承受的譴責和制裁。

(3)國有企業法律責任的承擔者擴展閱讀:

其中政治責任實現途徑:

1、黨的追究。是指中共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黨委對黨政機關中由其管理的幹部應承擔的政治責任發動的追究。

2、立法機關追究。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其選舉、決定、任免的幹部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發動並實施的追究。

3、上級追究。是指在具有等級結構特點的國家機關中,上級機關及其領導人員對下級政治官員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發動的追究。

4、自我追究。是指政治官員對其履職情況和其言行進行自我評價,認為沒有認真履行職責或言行違背民意,而自我發動的政治責任追究。

5、社會追究。是指民眾對應該承擔政治責任的官員直接發動的追究。

❹ 國有企業黨政主要負責人指的是哪些人

國有企業黨政主要負責人一般有:
1、法定代表人也就說我們常說的廠長或者總經理;
2、黨委書記或者黨支部書記。
主要負責人指的是一個單位或組織主持本單位全面工作具有最高決策權並對本單位承擔主要責任的單位主要領導。
主要負責人的具體表現形式很多,根據習慣,凡是在單位負主要責任的領導在法律上統稱為主要負責人。不過,如何理解主要負責人的涵義,只能從本單位的性質,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上來具體確定主要負責人。這個名詞具體所指的對象會因所在的行業的差異有細微的區別,所以應該參照該領域的法律和行業不成文的規則或是本單位的規定。
拓展資料:
1、建設部在《建築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考核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說明
本規定所稱建築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是指對本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和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人員,包括企業法定代表人、經理、企業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經理等。
2、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指對本單位生產經營負全面責任,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人員,具體指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的廠長、經理、礦長投資人等
3、《會計法》第五十條規定:"單位負責人,是指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單位負責人主要包括兩類人員:一是單位的法定代表人(也稱法人代表),即是指依法代表法人單位行使職權的負責人,如國有工業企業的廠長(經理)、公司制的董事長、國家機關的最高行政官員等;二是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負責人,即是指依法代表非法人單位行使職權的負責人,如代表合夥企業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等。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單位負責人並不是指具體負責經營管理事務的負責人,如公司制企業的總經理等。

❺ 國有企業負責人對企業的虧損或者債務應承擔什麼責任有什麼法律依據嗎

承擔責任如下:
《刑法》規定:
第一百六十八條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內單位人員失職罪、國容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濫用職權罪】國有公司、企業的工作人員,由於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造成國有公司、企業破產或者嚴重損失,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有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行為,致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兩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
第四十條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企業負責人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造成企業國有資產損失的,應負賠償責任,並對其依法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對企業國有資產損失負有責任受到撤職以上紀律處分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企業負責人,5年內不得擔任任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企業負責人;造成企業國有資產重大損失或者被判處刑罰的,終身不得擔任任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企業負責人。

❻ 國有企業法人代表承擔連帶責任嗎

法律分析:公司的法人如果沒有存在濫用職權侵害公司利益、抽逃出資等的行為,不對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的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❼ 國有企業法人代表要承擔什麼責任

國有企業法人代表要承擔的責任:
1、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譬如,在代表該企業的場合,其個人簽名即導致企業承擔責任的後果;如果企業破產並負有個人責任,法人代表會受到將來再辦企業時的諸多限制;如果企業觸犯了有關法律的規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會受到限制,例如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會受刑事處分,等等,以上只是列舉,不完全。
2、該法人如無成立上的缺陷(譬如出資瑕疵),其虧損責任應由法人自己承擔,既不是股東也不是法人代表。當然如果是國有企業,法人代表如有失職行為,嚴重程度達到刑法追究的程度或應給予行政處分時除外;

❽ 國有企業三大責任四大職能

國有企業三大責任四大職能分別是:
1、經濟責任,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違反經濟法義務或經濟合同義務依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第二大責任是社會責任;
3、第三大責任是政治責任。
四大職能:
1、計劃;
2、組織;
3、領導;
4、控制。
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召集和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召集和主持。
在企業管理的每一個方面(如人力資源、營銷、生產、財務、研發等)都需要這四大職能,一般要先在戰略的指引下制定本部門的工作規劃,並分解為相應的計劃,然後構建本部門的組織框架,選配合適的領導者,最後對工作過程和工作結果要進行嚴格的控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四十九條 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經理,由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經理對董事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經理,由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經理對董事會負責,行使下列職權:
(一)主持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
(二)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
(三)擬訂公司內部管理機構設置方案;
(四)擬訂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五)制定公司的具體規章
(六)提請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經理、財務負責人;
(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除應由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負責管理人員;
(八)董事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公司章程對經理職權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經理列席董事會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五十三條 監事會、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行使下列職權:
(一)檢查公司財務;
(二)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進行監督,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出罷免的建議;
(三)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予以糾正;
(四)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會議,在董事會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職責時召集和主持股東會會議;
(五)向股東會會議提出提案;
(六)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對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
(七)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❾ 國有企業破產後,主管部門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嗎

首先,破產責任設立的目的不是在於減少破產事件的發生。不允許破產或該破產的企業不進行破產並不能減少事實存在的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企業的數量,資產的優化在於其有效資本的增長而不是在於企業數量的增加。雖然我們對企業破產還是寄希望於它不破產,企業破產法實際上是防止破產法。破產法律責任是通過保障破產法的貫徹實施,達到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的目的,所以,只有以保護債權人的利益為目的,才符合我國破產法的宗旨。

再次,把承擔破產責任的原因歸結為企業破產也是不科學的。長期以來企業法定代表人或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為了防止企業在自己的任期內破產進而影響自己的政績,「再苦也要撐」。破產--優勝劣汰的本意就在這種非市場因素作用下發生了扭曲。不可否認以破產與否來評價政績的作法,是我國企業破產前進緩慢的源頭之一。

第三,把破產責任承擔的主體歸納為破產企業法定代表人或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也是不切當的。一則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人不應該成為破產責任承擔的主體。理由是:權利義務是相伴而生、對立統一的,隨著全民企業經營機制的進一步落實,「政企分開」的目的很快就會實現,「婆婆」就會被依次「休」光,如此,再追究破產企業上級主管部門的破產責任,就顯得完全多餘。非全民企業就更不待言;二則其他有責任的人員,如對企業進行欺詐導致企業破產第三人、進行破產賄賂的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三則責任的承擔遠要因其責任形式的不同而主體不同,比如過怠破產罪的主體就只限於破產人,破產受賄罪的主體則包括破產管理人、破產債權人及其代理人。

最後,破產責任的承擔形式只有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種也不合理,應該增加民事責任或說經濟責任,這不僅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完善法律責任體系的需要。只有嚴密的責任體系才便於人民法院靈活運用,增強法條的可操作性。

❿ 國有企業三大責任誰提出的

strong>鄧崎琳。
國有企業具備三大責任,特別是中央企業具備三大責任。第一個責任是經濟責任,第二大責任是社會責任,第三大責任是政治責任。
1、經濟責任,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違反經濟法義務或經濟合同義務依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形式包括違約金、賠償金、罰款、沒收和某些行政處分。學說中有認為,經濟責任泛指一切具有經濟內容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某些刑事責任;亦有認為經濟責任僅指經濟行政法上的責任,而不問其內容如何。
2、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於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於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它超越了法律與經濟對組織所要求的義務,社會責任是組織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組織出於義務的自願行為。
3、政治責任是指政治官員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並推動其實施的職責及沒有履行好職責時所承擔的譴責和制裁。也就是說,政治責任不僅僅是對政治責任主體政治行為是否符合法律規范和法律程序即形式正義的評價,更是對其政治性決策及其後果是否合理正當即實質正義的考察。政治責任包括積極意義的政治責任和消極意義的政治責任,前者是指政治官員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並推動其實施的職責,後者是指政府官員未能履行職責時應承受的譴責和制裁。

熱點內容
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發布:2024-11-21 01:32:54 瀏覽:999
運用公共法律服務網的情況匯報 發布:2024-11-21 01:16:51 瀏覽:772
道德講堂誠信ppt 發布:2024-11-21 01:10:45 瀏覽:212
電梯處罰條例 發布:2024-11-21 00:48:25 瀏覽:569
京東白條打電話說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21 00:47:34 瀏覽:185
打官司要賄賂法官嗎 發布:2024-11-20 23:33:21 瀏覽:60
本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20 23:28:10 瀏覽:560
關於法律援助工作站規范化建設 發布:2024-11-20 22:31:22 瀏覽:203
濟南企業法律顧問哪家專業 發布:2024-11-20 22:22:11 瀏覽:92
賓陽縣司法 發布:2024-11-20 22:04:55 瀏覽: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