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毀壞別人財務法律責任6
⑴ 質押財產因不可抗力損壞的責任由誰承擔。法律依據。
首先,質權人就財產剩餘價值繼續享有質權。
其次,對於損害部分的不利後果的承擔:
1、有約定,從約定。
2、無約定,從法律規定。第一,對於不可抗力造成質押財產損壞的,法律沒有直接的規定,但是從法律的一般規定來看,質權人僅在自己對於質押財產損害有過失的情況下,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不可抗力造成質押財產損害的,質權人不承擔責任。第二,質權人有權要求出質人提供相應擔保。
以下法律條文可能幫到你:
《擔保法》第六十九條 【質物的保管義務】質權人負有妥善保管質物的義務。因保管不善致使質物滅失或者毀損的,質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七十三條 【質物滅失的法律後果】質權因質物滅失而消滅。因滅失所得的賠償金,應當作為出質財產。
《物權法》第二百一十五條 【質權人妥善保管質物義務】質權人負有妥善保管質押財產的義務;因保管不善致使質押財產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百一十六條 【質物保全】因不能歸責於質權人的事由可能使質押財產毀損或者價值明顯減少,足以危害質權人權利的,質權人有權要求出質人提供相應的擔保;出質人不提供的,質權人可以拍賣、變賣質押財產,並與出質人通過協議將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
⑵ 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個人財產損失,由誰承擔
由受損害方自行承擔。
⑶ 不可抗力造成的財產損失該誰負責
首先你要確定是否是不可抗力。
法律規定的而不可抗力只有那麼幾種,地震,洪水什麼的。理解好了不可抗力的定義才能確定你們的損失誰賠付。
如果不可抗力造成的財產損失和合同無法繼續執行,任何一方都不需要作出賠付,發生的損失風險在誰的一方就是誰的損失。
如廠房倒塌時出租房的損失,砸壞了貨物是你的損失。
⑷ 損壞了別人的財物在法律上該怎麼處理
故意毀壞他人財產,需要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同時還可以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如果毀壞的財產數額較大,則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 故意毀壞財物罪,是指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數額較大(5千元以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數額巨大(5萬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⑸ 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損失,應怎樣承擔責任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條文主旨】本條是關於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責任承擔問題的規定。
【條文理解】不可抗力作為一般免責事由的理論依據是,法律是指導和約束人們行為的規范,如果讓人們承擔自己主觀上無法預見,或者客觀上無法預防和無法控制的損害結果,既不合乎情理,也難以達到立法目的。
1、所謂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不可抗拒的外來力量,是偶然發生的、當事人無法左右的特殊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包括自然災害和社會事件。前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天災,如風災、水災、雪災以及地震、冰雹、泥石流、海嘯、雷電等引起的災害。後者是由社會事件引起的災害,如戰爭、武裝沖突、罷工、政府禁運等。《民法通則》第107條和第153條、《合同法》第117條和第118條、《侵權責任法》第72條和第73條、《海商法》第167條、《民用航空法》第167條、《郵政法》第34條。
2、不可抗力事件是社會公認的偶然發生的一種客觀存在,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社會現象,它都獨立於侵權人的行為之外,既非當事人的行為所派生,亦不受當事人意志所支配。且不包括第三人的個人行為。假如第三人的行為對侵權人來說是不可預見並不能避免的,但它並不具有外在於第三人的行為特點,第三人的行為不是社會公認的客觀存在,不能認定為不可抗力。
3、如何理解「法律另有規定」。本條中的「法律另有規定」是認定不可抗力免責事由的一個重要例外。通常情況下,法律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是可以免責的,但並非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發生不可抗力都可免責。在法律對此作出不同規定的情況下,應當優先適用有關法律的規定,不可抗力不作為免責事由。「法律另有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涵義:(1)其他法律對不可抗力有不同規定的,優先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2)「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第一,將侵權責任與合同責任一並規定。根據《鐵路法》第58條、《電力法》第60條的規定,不可抗力應作為免責事由,無論當事人提起侵權之訴還是違約之訴,被告依法均可免責。第二,侵權責任法的有關法律規定包括三種情況:一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海商法》第167條、《民用航空法》第167條。二是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重大過失或者過失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侵權責任法》第72條、第73條。三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還要附加其他條件。《大氣污染防治法》第63條、《水污染防治法》第42條、《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2條都對不可抗力附加「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損害」條件的規定。第三,違約責任的有關法律規定包括五種情況:一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鐵路法》第18條。二是不可抗力不作為免責事由。《郵政法》第34條。三是不可抗力作為部分或者全部免責事由。《合同法》第117條、《海商法》第158條、第159條、160條。四是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事由,還要附加其他條件。《合同法》第118條、《海商法》第160條。五是不可抗力作為解除合同的條件。《合同法》第94條。(3)除法律對不可抗力另有規定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也對不可抗力作出了規定。《擔保法解釋》第122條規定「因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致使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適用定金罰則」。
【審判實務】一、注意區分違約與侵權情形下不可抗力的法律適用。
1、違約情形下:《民法通則》第107條、《合同法》第117條及118條、《郵政法》第34條。
2、侵權情形下:《民法通則》第107條、《侵權責任法》第29條。
二、嚴格把握不可抗力的因果關系、主觀因素。
不可抗力導致免責,必須是不可抗力稱為損害發生的唯一原因,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和擴大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因此,訴訟當事人以不可抗力作為抗辯事由時,人民法院應當查明:(1)不可抗力與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凡無因果關系的,不能認定為不可抗力;(2)侵權人有無過錯,不可抗力免責原則要求侵權人無過錯;(3)侵權人的行為在發生不可抗力條件下對所造成損害後果的作用,凡在不可抗力發生後,未盡法定義務減輕損失的,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侵權人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⑹ 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因由那方承擔
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現行專的法律對由於不屬可抗力所產生違約責任做出了相應的免責的規定,但並沒有對因不可抗力所導致的利益損失作出由誰來承擔的規定。
因此,雙方在訂立合同的時候,特別對於接受商品或服務的一方尤其要事先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對此損失進行預設承擔規則,即可以約定由於不可抗力所引起的違約行為及其相應的違約責任按照法律的規定雙方互不追究,但對於由此給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所造成的實際經濟損失,應當由雙方共同承擔。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⑺ 損壞了別人的財物在法律上該怎麼處理
故意損壞他人財物不構成犯罪的,派出所會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惡意毀壞他人財物構成罪行確認如下:1、要看損壞他人財物的金額和次數,如果金額達到五千元以上、三次以上或糾集三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的則涉嫌刑事犯罪;2、在未構成刑事犯罪的情況下,則屬於治安案件,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故意毀壞財物罪,是指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故意毀壞財物罪中的犯罪行為通常是由某種現實原因造成的。行為人可能是出於對財物所有人的打擊報復、或嫉妒心理或其他類似有針對性的心理態度,毀壞財物使所有人的財產受到損失就是其犯罪目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三十三條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造成公私財物損失五千元以上的;(二)毀壞公私財物三次以上的;(三)糾集三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的;(四)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⑻ 故意破壞他人財物該負什麼法律責任
故意破壞他人財產沒有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對違法者給予拘留或罰款處罰。
故意破壞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以毀壞公私財物罪追究刑事責任。《刑法》275條規定,故意毀滅或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認定數額較大或有其他嚴情節為:
1、毀壞公私財物價值5000元以上不滿5萬元的;
2、毀壞公私財物3次以上的;
3、糾集3人以上公然毀壞公私財物,造成財物損失2000元以上不滿2萬元的。
⑼ 損壞了別人的財物在法律上該怎麼處理
故意毀壞他人財產,需要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同時還可以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如果毀壞的財產數額較大,則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
故意毀壞財物罪,是指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數額較大(5千元以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數額巨大(5萬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⑽ 關於損壞他人財物的法律法規
當故意毀壞他人財物的行為出現會進行行政拘留並收取一定的行政處罰金額,當出現了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行為後,不僅會給當事人的財產權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時也是不利於國家的治安以及秩序,那麼犯罪嫌疑人不僅要承擔刑事處罰,當造成了經濟損失後也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
法律分析
故意毀壞他人財產的,需要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同時還可以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毀壞的財產數額較大的,可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犯罪對象可以是各種形式的公私財物,包括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動產、不動產等等。但是,如果行為人所故意毀壞的是本法另有規定的某些特定財物,危害其他客體要件的,應按本法有關規定處理。例如,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備、易燃易爆設備、廣播電視、電信設施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毀滅,是指用焚燒、摔砸等方法使物品全部喪失其價值或使用價值,損壞,是指使物品部分喪失其價值或使用價值。毀壞公私財物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但是,如果行為人使用放火、決水、投毒、爆炸等危險方法破壞公私財物,危害公共安全的,應當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有關犯罪論處,公民以及企業的財產都會受到法律的保護,當他人未經允許使用暴力或者其他違法行為破壞他人財產也是屬於嚴重的違法行為,司法機關會根據受害人遭受的損失以及涉案的具體情節進行量刑,當犯罪嫌疑人造成的經濟損失的超過了五千元後就會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