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如提高長法律知識

如提高長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9-26 19:27:18

Ⅰ 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一、從小做起,樹立法律意識。
二、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公民。
三、觀看法制宣傳視頻或者電視節目,增強法律意識。 四,積極參與法制宣傳活動和志願活動,親身體驗實踐,增強法律意識。

Ⅱ 如何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養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系,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高校不可隨波逐流,應堅持獨立的學術精神和辦學理念,消除學術泡沫,始終將素質教育擺在首位,高度重視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更加註重與哲學、史學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學科知識的融合,更加註重從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層面來解讀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將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則融化在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中,內化為一種素養。

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因此,提高法律素養要重視法律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注意借鑒世界先進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法的傳統,努力營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圍,促進法律知識與法治文明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促使當代大學生養成包含法律素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為此,一要努力優化法律環境,有法必依,切實維護法律尊嚴;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運行,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屈服於特權,努力消除司法腐敗。以此,讓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許可權內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約束。

Ⅲ 如何培養提高法律意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了普及法律常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過去相比,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眾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對如何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有關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開始有了依法辦事、依法治理的覺悟,人們的法制觀念初步形成。但是,這些成績與現代法治國家的要求仍有相當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識仍然處在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仍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 一、我國現階段公民意識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識在建構法治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公民的公民意識還不是很強,還存在一些影響公民意識形成的消極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識的影響 從歷史上看,古代中國的基本政體形態是君主專制,維護皇帝的權力、地位和尊嚴,樹立皇帝至高無上的獨尊地位,乃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切法律制度的出發點。而且法律的至高無上性也被皇權的絕對神聖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廢法,使古代中國形成了系統嚴密的官僚體制,這種封建專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適應封建政治文化發展的臣民意識。近代以來,中國曾經有過幾次思想啟蒙運動,但由於各種原因,大都是曇花一現。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群眾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權觀念、自由與平等、個性解放等現代價值觀念統統被視為資產階級的東西而拋棄,而許多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義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識卻一直存在了下來。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較大的解放,但由於缺乏系統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長制、特權思想、臣民意識在一部分人的大腦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權利意識的淡薄 權利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國,民眾的權利意識極其淡薄。這主要是由於:1.客觀上由於自然經濟、宗法家族和集權專制三位一體的社會存在形式,導致商品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與之相聯系的權利、自由、平等等觀念無法正常發育與成長。這是傳統社會民眾缺乏權利意識的客觀原因。2.主觀上由於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義輕利。受其影響,時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於言利,當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居然會因打官司有貪利嫌而不願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這就不是現代公民應有的意識和行為。 (三)公民教育的滯後 市場經濟的發展證明,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實踐要求有現代法治觀念和倫理精神的支撐,需要有與之相應的思想教育理念和運作體系。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沒有及時轉變思路。轉變到提高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民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水平上來。這也是導致公民意識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社會轉型期制度的不完善 當前我國正處於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進程中,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這主要表現為:1.存在著制度空場和制度沖突。所謂制度空場,就是制度的供給滯後、不到位,人們有了新的活動卻無相應的活動規則。所謂制度沖突,就是不同制度之間存在著矛盾沖突。比如在法律、法規方面,有些人鑽法律的空子,干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的勾當。2.現存制度的效率不高或無效。制度的效率是指制度對人們行為的約束作用的大小。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沒有約束力,則是無效。如制度對公款吃喝、公款消費等行為的規定,基本上是無效的。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有一定約束力,但沒有達到制定製度時的預期效果,則是效率不高。如制度對假冒偽劣、偷稅漏稅等行為的規定。現階段,社會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現象大量存在,甚至出現了諸如打假者被打、索賠者索不到賠、納稅人競爭不過高逃稅等現象。制度的不完善影響了國家社會的正常運轉,對公民意識的形成起著抑製作用。 二、提高法律意識的途徑及方法 培養和提高我國公民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是時代的呼喚和歷史的責任,也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筆者結合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實際狀況,認為主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必須創造適宜於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形成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 所謂外部環境,主要是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方面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因為現代法律意識是商品經濟充分發展的產物。政治環境方面要大力推進政治體制民主體、政治活動程序和政治觀念的科學化。因為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意識是在民主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的。文化環境方面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精神文明組成部分的法律意識必然要受到精神文明整體發展水平的制約,公民法律意識的完善和提高也有賴於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完善和發展。所謂內部環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狀況。包括兩方面,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方針;二是努力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二)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社會主義法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識的體現。其創制和實施都有賴於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參與。但是,廣大人民群眾法律知識的掌握、法制觀念的增強、正確法律觀點的確立,都需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來完成。從1985年開始,經過幾次普及法律常識的活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這對進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將起到重要作用。 (三)堅定不移地實行依法治國、嚴格執法 認識來源於實踐。社會上日常的法制實踐活動對公民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巨大的、現實的影響作用。如果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能嚴格地依法行政,依法辦案,就能真正顯示出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和力量。顯示出法制的嚴肅性和強制性,使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遵守,並得到他們的信任。經過長期的重復實踐,就會形成固定的習慣和觀念,不斷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四)重視法學教育,開展法學研究 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發達與否,與法學教育、法學研究是否繁榮有直接的關系。法學教育是培養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徑,而法律人才又是宣傳、傳播、深化法律意識的使者,法學研究是培養健全的法律意識的重要條件。社會在不斷發展,法律也需要發展,人們在運用法律來改造社會的過程中,仍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在法律實踐中,一些新經驗、新思想也需要及時總結、推廣,這些都離不開法學研究。而研究的成果,又通過法學教育使一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後又通過這些受教育者用各種方式向社會傳播、推廣並付諸實踐,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法律意識的不斷更新和提高。 (五)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 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是一種涉及面最廣、運用最多、影響最大的途徑。所謂大眾傳播就是通過某種媒介(如廣播、電視、報刊等)向眾多對象傳遞思想和觀點的過程。大眾傳播具有信息來源的普遍性、強烈的時效性和敏感性、廣泛的普及性以及公眾教育機能等特徵。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傳播工具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只要充分利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就能產生迅速廣泛的影響,同時極容易在社會上形成一種強大的輿論和氛圍,使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深入人心。 (六)強化或樹立具體的法律觀念 1.權利觀念。樹立公民的權利觀念,是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義務本質」反思的結果,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建立民主政治和法治社會的需要。強化權利觀念,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原則得以真正體現,在廣泛的經濟、社會活動中充分地適用權利,發揮其創造性,同時尊重維護他人的權利。樹立正確的權利觀,應當包括對權利概念、性質、來源的正確認識;行使權利的自主意識和自覺性;權利行使時的求實態度與自律觀念;建立和完善權利行使機制的使命感和創造精神等。這種權利觀首先是公民的,與以往只重視國家權力(利)是不同的,它是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在法律上的具體表現。2.契約觀念。商品經濟的交換活動是通過契約的形式連接起來的。而契約具有平等、自主、自願、互利、互相制約等特點。樹立契約觀念能夠減少交換過程中的不確定、不安全因素。其法律含義在於通過明確契約雙方的權利義務,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擔任的法律角色,從而有效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契約觀念的普遍化,是指這種觀念延伸到更廣泛的政治社會領域,使整個社會活動既充滿活力,又有必要的約束,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有序狀態。3.正確的訴訟觀念。程序法是對實體法的保護手段。訴訟是適用法律的必要方式,是解決矛盾和糾紛的正當途徑。由於傳統法律文化的影響,人們群眾對訴訟抱有一種深深的偏見。不管有理與否,都認為是很不光彩的事情。並往往把訴訟與受懲罰聯系在一起。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們不是通過正當的法律程序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糾紛,而是尋求法律以外的方式,這樣就不能運用法律對其權利和利益進行有力保護。社會秩序是一種法律秩序,社會矛盾和糾紛如果只通過非正當途徑解決,往往造成對正常法律秩序的破壞。因此,樹立正確的訴訟觀念,既是維護個人權益的需要,也是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需要。 三、結語 人們的法律意識狀態是受其物質生活條件和其他社會意識制約和影響的。社會生活的變化必然引起法律意識的變化。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大變革時代,人們的法律意識尤其顯得復雜。因此,從實踐需要出發,深入到社會生活中,調查、了解、把握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和個體法律意識的狀況,分析、總結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各種有益的看法、主張,對於培養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推進現階段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Ⅳ 如何增強法律意識

增強法律意識,這是一個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以中學生為例,結合當前我國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基本狀況,結合當前法律教育途徑單一的情況,在今後的工作中拓寬法律教育途徑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舉措。

(一)結合德育工作培養法律意識
結合德育工作培養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途徑。在當前的中學教育中,德育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也獲得了中學生的普遍歡迎。因此,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工作與德育工作結合在一起就顯得極為有效。對於這兩方面的結合來說,主要就是依託兩者之間的共同點來進行的:對於法律意識的培養來說,其和德育工作存在著密切聯系,在進行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法律意識的培養是比較重要的一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德育內容,提升了中學生法律意識也就能夠提升其道德修養水平。對於這種具體的結合來說,其可供選取的方式和手段是多樣化的,比如開展法律知識競賽就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這種形式也是德育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基本手段,對於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具備較強的推進作用。

(二)結合課堂教學培養法律意識
作為中學生接觸法律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在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過程中,重點結合相應的教學過程來培養法律意識也是比較關鍵的一項基本措施。其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結合思想品德課程進行法律意識的滲透。思想品德課程涉及大量的法律知識,在對這些法律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設計,避免出現流於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程,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另一方面,還應該在其他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增強法律意識,比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相關內容進行延伸,讓中學生在領略文學魅力的同時增強法律意識。

(三)藉助家庭教育培養法律意識
對於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來說,必須有效拓展法律教育的途徑。相對於原有學校課程這個單一模式來說,合理地引入家庭教育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這種家庭教育手段的引入對於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不可能針對所有學生的問題一一進行解答,很多學生都有一些法律困惑,這些困擾的有效解決就需要依託家庭教育。很多法律知識對於家長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因此,家長就可以把這些法律知識較好地傳授給中學生,促使其增加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

Ⅳ 如何提高法律知識功底

如何提高法律知識功底,我給你如下建議:
第一、努力學習,吃透法律基礎內,
第二、靈活運用,看容書時要把理論和現實結合起來;
第三、學好法理,憲法等法律基礎;
第四、多看一些法律案例,多參加法庭開庭;
第五、多了解最新法律條紋;
第六、多與前輩、長者交流,多參加一些法律活動。

Ⅵ 怎樣才能提高法律意識

對於大學生來說, 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法律意識,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我們大學生群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這種反應和體驗是積極的,能動的。

近年來學生犯罪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有沉迷於網路游戲,模擬網路殺人游戲殺人的;還有因為打牌而把舍友都殺了的馬加爵;將硫酸潑向熊貓的清華學生劉洋……這許許多多的學生犯罪案例讓我們感到觸目驚心的同時,也不得不使我們反思,造成這些悲劇的原因是什麼?怎麼樣去提高我們學生的法律意識,避免走入歧途?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不得不反駁一些學校的教學方式,法律課上內容單調,課堂過於單板,老師授課的方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法律課的課時相對來說也比較少,要想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很精湛的學到一些有用的法律知識是很不現實的。這就是現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學習法律知識興趣不大的一大原因。

1、首先,高校要重視對學生法律課的講授,增加學時,改變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

2、其次,學校要為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創造氛圍,為學生提高法律意識提供更多的機會。

3、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做好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4、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教育工程,法律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都應該關心的問題。

Ⅶ 請問增強法律意識的方法

1、從小做起,樹立法律意識。思想品德課程涉及大量的法律知識,在對這些法律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設計,避免出現流於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程,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
2、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公民。
3、觀看法制宣傳視頻或者電視節目,增強法律意識。家長就可以把這些法律知識較好地傳授給孩子,促使其增加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
4、積極參與法制宣傳活動和志願活動,親身體驗實踐,增強法律意識。
更多關於增強法律意識的方法,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e3324161582492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Ⅷ 如何高效學習法律知識

法律人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社會不斷變化,時代不停發展。法律是一個不斷適應現實生活變化的學科,這就需要不斷學習、了解新的法律知識、判例。因此,沒有終身學習習慣的人是不能夠從事法律行業的。其他職業的工作和業余時間分得很清楚,想做一個稱職的法律人,業餘生活不會太豐富多彩,一定要和枯燥的法律書籍條文打交道。
法律的學習有沒有捷徑?怎麼利用較短時間實現高效的學習?這是很多法律人感到困惑的問題。今天,登出有「華人民法第一人」之稱——台灣王澤鑒先生關於「如何高效學習法律知識」的論述,以饗廣大讀者。
他認為,高效的學習法律知識,至少要做到以下方面:

法律是思維的訓練而非單純的記憶
法律不一定要念得多,法律念得多隻是記憶而已,法律是要選幾個重要的題目,訓練思考能力,這個思考能力用在哪裡,哪裡就解決問題。法律的問題千千萬萬,光靠你的記憶不行,你也不必都懂,法律全書這么大,念的只要一點點,法律是通過一些重要問題的訓練,讓你養成一種思考的方法跟思考的模式,實例題訓練的能力是什麼呢,不是說你記憶這個案例題,而是讓你能夠處理新發生的案例,這靠什麼呢,就靠你思考的方法,思考的能力,這個思考的能力也要反復練習。

靠寫著來學習而不是閱讀
如果你到美國去念書的時候,學生在圖書館都在做什麼呢?都在做筆記,學生在那裡不是在拿一本書在看書,而是在劃來劃去,你去看英美法的學生的時候,他前面都是很多的判例集,整理分析判例,或者把判例節錄下來,並總結判例的原則,上課要交報告,要做筆記,要進行不同的案例的歸納。法律的學習一個是歸納一個是演繹。你如果到德國去的時候,學生圖書館沒太多人在很休閑地看書,因為老師都出了實例的題目,他前面都擺了六七本書,那個圖書館都比較大,可以容納很多人,它的教科書一買就買二三十本,很多人要用,你不會看見一個學生一直坐在那邊看書,他一定跑來跑去,為什麼呢?他這本書寫完了筆記他就放回去另外拿一本來看,他都是在寫作,不是在念書,因為要交作業,要交實例題的報告,所以他是靠著寫來學習,而不是閱讀來學習,就是說結合著法律的實際問題來學習。

Ⅸ 如何增強法律意識

增強法律意識,這是一個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以中學生為例,結合當前我國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基本狀況,結合當前法律教育途徑單一的情況,在今後的工作中拓寬法律教育途徑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舉措。

(一)結合德育工作培養法律意識

結合德育工作培養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途徑。在當前的中學教育中,德育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也獲得了中學生的普遍歡迎。因此,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工作與德育工作結合在一起就顯得極為有效。對於這兩方面的結合來說,主要就是依託兩者之間的共同點來進行的:對於法律意識的培養來說,其和德育工作存在著密切聯系,在進行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法律意識的培養是比較重要的一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德育內容,提升了中學生法律意識也就能夠提升其道德修養水平。對於這種具體的結合來說,其可供選取的方式和手段是多樣化的,比如開展法律知識競賽就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這種形式也是德育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一種基本手段,對於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具備較強的推進作用。

(二)結合課堂教學培養法律意識

作為中學生接觸法律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在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過程中,重點結合相應的教學過程來培養法律意識也是比較關鍵的一項基本措施。其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結合思想品德課程進行法律意識的滲透。思想品德課程涉及大量的法律知識,在對這些法律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設計,避免出現流於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程,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另一方面,還應該在其他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增強法律意識,比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相關內容進行延伸,讓中學生在領略文學魅力的同時增強法律意識。

(三)藉助家庭教育培養法律意識

對於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來說,必須有效拓展法律教育的途徑。相對於原有學校課程這個單一模式來說,合理地引入家庭教育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這種家庭教育手段的引入對於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不可能針對所有學生的問題一一進行解答,很多學生都有一些法律困惑,這些困擾的有效解決就需要依託家庭教育。很多法律知識對於家長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因此,家長就可以把這些法律知識較好地傳授給中學生,促使其增加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

Ⅹ 怎樣才能提高法律意識

首先,要有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使社會主義法製得以真正實現。
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樹立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幹法」,「人情大幹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點,即培養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
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良好觀念。
另外,應培養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我國憲法和法律從各個方面規定了公民的權利義務,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以內,有著極為廣闊的自由活動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我們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系的自由觀,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最後,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

熱點內容
上海市司法行政 發布:2025-01-17 21:16:34 瀏覽:361
杏花嶺區法院 發布:2025-01-17 20:20:07 瀏覽:881
銅仁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7 18:27:24 瀏覽:131
特工殺法官 發布:2025-01-17 18:10:34 瀏覽:469
深圳沙井律師 發布:2025-01-17 17:02:14 瀏覽:438
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1-17 16:40:52 瀏覽:607
魔法學院游戲下載 發布:2025-01-17 16:19:20 瀏覽:634
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後保險公司 發布:2025-01-17 15:51:32 瀏覽:960
刑法修正案的溯及力 發布:2025-01-17 15:12:29 瀏覽:359
中獎不領取要受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7 14:42:33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