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稅務違法行為及法律責任司言武
① 企業違反稅法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一、違反稅務登記規定的法律責任
《稅收征管法》60條規定,納稅人不辦理稅務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經稅務機關提請,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使用稅務登記證件,或者轉借、塗改、損毀、買賣、偽造稅務登記證件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90條規定,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辦理稅務登記證件驗證或者換證手續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通過提供虛假的證明資料等手段,騙取稅務登記證的,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納稅人涉嫌其他違法行為的,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
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辦理扣繳稅款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其限期改正,並可處以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二、違反帳簿、憑證管理的法律責任
《稅收征管法》 第60條 、61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賬簿或者保管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的;未按照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體報送稅務機關備查的;未按照規定將其全部銀行賬號向稅務機關報告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賬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三、 違反納稅申報規定的法律責任
(一)征管法62條規定,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一般納稅人不按規定申報並核算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和應納稅額的,除按前款規定處罰外,在一定期限內取消進項稅額抵扣資格和專用發票使用權,其應納增值稅,一律按銷售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征稅
四、違反發票管理的法律責任
(一)違反發票管理法規的具體行為:
1、未按規定印製發票:
(1)未經省國家稅務局批准,而私自印製發票;
(2)偽造、私刻發票監制章,偽造、變造發票防偽專用品;
(3)印製發票的企業未按《發票印製通知書》印製發票,轉借、轉讓發票監制章和發票防偽專用品;
(4)印製發票的企業未按規定保管發票成品、發票防偽專用品、發票監制章,以及未按規定銷毀廢品而造成流失;
(5)用票單位私自印製發票;
(6)未按國家稅務機關的規定製定印製發票管理制度;
(7)其他未按規定印製發票的行為。
2、未按規定購領發票:
(1)向國家稅務機關或國家稅務機關委託單位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取得發票;
(2)私售、倒買倒賣發票;
(3)販賣、窩藏假發票;
(4)借用他人發票;
(5)盜取(用)發票;
(6)私自向未經國家稅務機關批準的單位和個人提供發票;
(7)其他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
3、未按規定填開發票:
(1)單聯填開或上下聯金額、內容不一致;
(2)填寫項目不齊全;
(3)塗改、偽造、變造發票;
(4)轉借、轉讓、代開發票;
(5)未經批准拆本使用發票;
(6)虛構經濟業務活動,虛填發票;
(7)填開票物不符發票;
(8)填開作廢發票;
(9)未經批准,跨縣(市)填開發票;
(10)以其他票據或白條代替發票填開;
(11)擴大專用發票填開范圍;
(12)未按規定填報《發票購領用存申報表》;
(13)未按規定設置發票購領用存登記簿;
(14)其他未按規定填開發票的行為。
4、未按規定取得發票:
(1)應取得而未取得發票;
(2)取得不符合規定的發票;
(3)專用發票只取得記帳聯或只取得抵扣聯的;
(4)取得發票時,要求開票方或自行變更品名、金額或增值稅稅款;
(5)擅自填開發票入帳;
(6)其他未按規定取得發票的行為。
5、未按規定保管發票:
(1)丟失發票;
(2)損(撕)毀發票;
(3)丟失或擅自銷毀發票存根聯;
(4)未按規定繳銷發票;
(5)印製發票的企業丟失發票或發票監制章及發票防偽專用品等;
(6)未按規定建立發票管理制度;
(7)未按國家稅務機關規定設專人保管專用發票;
(8)未按國家稅務機關規定設置專門存放專用發票的場所;
(10)未經國家稅務機關查驗擅自銷毀專用發票的基本聯次;
(11)其他未按規定保管發票的行為。
6、未接受稅務機關檢查:
(1)拒絕檢查,隱瞞真實情況;
(2)刁難、阻撓稅務人員進行檢查;
(3)拒絕接受《發票換票證》;
(4)其他未按規定接受國家稅務機關檢查的行為。
(二)有上述所列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國家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所列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行為的,可以分別處罰。
(三)非法攜帶、郵寄、運輸或者存放空白發票的,由國家稅務機關收繳發票,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私自印製、偽造變造、倒買倒賣發票,私自製作發票監制章,發票防偽專用品的,由國家稅務機關依法查封、扣押或者銷毀,沒收非法所得和作案工具,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違反發票管理法規,導致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及其他單位或個人未繳、少繳或者騙取稅款的,由國家稅務機關沒收非法所得,並處未繳、少繳或者騙取稅款一倍以下的罰款外,還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及其他單位或者個人進行依法查處。
(六)單位或者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1、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虛開是指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行為之一的。下同);
2、偽造或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
3、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
4、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
5、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
6、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以及以營利為目的,偽造、擅自製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製造的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
7、非法出售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以及以營利為目的,非法出售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
8、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其他發票的。
五、違反稅款繳納規定的法律責任
(一)欠稅及其處罰
《稅收征管法》 第65、68、69 條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未按規定不繳或少繳,或扣繳稅款的處罰
《稅收征管法》 第37、38條規定, 對未按照規定辦理稅務登記的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以及臨時從事經營的納稅人,由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納稅額,責令繳納;不繳納的,稅務機關可以扣押其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扣押後仍不繳納應納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依法拍賣或者變賣所扣押的商品、貨物,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稅務機關有根據認為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行為的,可以在規定的納稅期之前,責令限期繳納應納稅款;在限期內發現納稅人有明顯的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以及其他財產或者應納稅的收入的跡象的,稅務機關可以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如果納稅人不能提供納稅擔保,稅務機關可以依法採取稅收保全措施。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三)偷稅及其處罰
《稅收征管法》 第63條、64條規定,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採取上述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少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4條規定,兩年內因偷稅受過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且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應當以偷稅罪定罪處罰。
(四)騙稅及其處罰
《稅收征管法》第66條規定,騙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採取對所生產或者經營的商品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行為。騙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下的,由國家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出口退稅款,並處以所騙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除由國家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出口退稅款外,由司法機關依法處罰。
企業事業單位以外的單位或個人利用虛開的專用發票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外,由司法機關依法處罰;數額較小,未構成犯罪的,由國家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並處以騙取稅款五倍以下的罰款。
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
(五)抗稅及其處罰
《稅收征管法》第67條規定,抗稅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抗稅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國家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處以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以暴力方法抗稅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由司法機關按照傷害罪、殺人罪從重處罰,並依照有關規定處以罰金。
六、拒絕接受稅務檢查和執行稅務決定的法律責任
《稅收征管法》第70條、72條 、73條,《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96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提供虛假資料,不如實反映情況,或者拒絕提供有關資料的;
2、拒絕或者阻止稅務機關記錄、錄音、錄像、照相和復制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和資料的;
3、在檢查期間,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轉移、隱匿、銷毀有關資料的;
4、有不依法接受稅務檢查的其他情形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稅收征管法》規定的稅收違法行為,拒不接受稅務機關處理的,稅務機關可以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拒絕接受稅務機關依法檢查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存款賬戶,或者拒絕執行稅務機關作出的凍結存款或者扣繳稅款的決定,或者在接到稅務機關的書面通知後幫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轉移存款,造成稅款流失的,由稅務機關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91條、95條規定, 非法印製、轉借、倒賣、變造或者偽造完稅憑證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稅務機關依法到車站、碼頭、機場、郵政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檢查納稅人有關情況時,有關單位拒絕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七、稅務代理的法律責任
稅務代理人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造成納稅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除由納稅人繳納或者補繳應納稅款、滯納金外,對稅務代理人處納稅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② 違反稅收法律會受到哪些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九號)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條 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帳簿或者保管記帳憑證和有關資料的;
(三)未按照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體報送稅務機關備查的;
(四)未按照規定將其全部銀行帳號向稅務機關報告的;
(五)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或者損毀或者擅自改動稅控裝置的。
納稅人不辦理稅務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經稅務機關提請,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使用稅務登記證件,或者轉借、塗改、損毀、買賣、偽造稅務登記證件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一條 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三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五條 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六條 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
第六十七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八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九條 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非法印製發票的,由稅務機關銷毀非法印製的發票,沒收違法所得和作案工具,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二條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規定的稅收違法行為,拒不接受稅務機關處理的,稅務機關可以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第七十三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拒絕接受稅務機關依法檢查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存款帳戶,或者拒絕執行稅務機關作出的凍結存款或者扣繳稅款的決定,或者在接到稅務機關的書面通知後幫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轉移存款,造成稅款流失的,由稅務機關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四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罰款額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稅務所決定。
第七十五條 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涉稅罰沒收入,應當按照稅款入庫預算級次上繳國庫。
第七十六條 稅務機關違反規定擅自改變稅收徵收管理范圍和稅款入庫預算級次的,責令限期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七十七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涉嫌犯罪的,稅務機關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稅務人員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八條 未經稅務機關依法委託徵收稅款的,責令退還收取的財物,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致使他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九條 稅務機關、稅務人員查封、扣押納稅人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責令退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條 稅務人員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勾結,唆使或者協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一條 稅務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或者索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二條 稅務人員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稅務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調離稅收工作崗位,並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稅務人員對控告、檢舉稅收違法違紀行為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及其他檢舉人進行打擊報復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稅務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故意高估或者低估農業稅計稅產量,致使多征或者少征稅款,侵犯農民合法權益或者損害國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四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的開征、停徵或者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以及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的,除依照本法規定撤銷其擅自作出的決定外,補征應征未征稅款,退還不應徵收而徵收的稅款,並由上級機關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五條 稅務人員在徵收稅款或者查處稅收違法案件時,未按照本法規定進行迴避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六條 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第八十七條 未按照本法規定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檢舉人保密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八十八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逾期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的,作出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可以採取本法第四十條規定的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③ 《國家稅務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法》的具體內容列舉如下:
1、第六十一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2、第六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3、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帳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第六十四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5、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6、第六十五條: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第六十六條: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
8、第六十七條: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9、第六十八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10、第六十九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11、第七十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12、第七十一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非法印製發票的,由稅務機關銷毀非法印製的發票,沒收違法所得和作案工具,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3、第七十二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規定的稅收違法行為,拒不接受稅務機關處理的,稅務機關可以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14、第七十三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拒絕接受稅務機關依法檢查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存款賬戶,由稅務機關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15、第七十四條: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罰款額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稅務所決定。
16、第七十五條: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涉稅罰沒收入,應當按照稅款入庫預算級次上繳國庫。
17、第七十六條:稅務機關違反規定擅自改變稅收徵收管理范圍和稅款入庫預算級次的,責令限期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18、第七十七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涉嫌犯罪的,稅務機關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稅務人員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9、第七十八條:未經稅務機關依法委託徵收稅款的,責令退還收取的財物,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致使他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第七十九條:稅務機關、稅務人員查封、扣押納稅人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責令退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1、第八十條稅務人員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勾結,唆使或者協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2、第八十一條:稅務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或者索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3、第八十二條:稅務人員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稅務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調離稅收工作崗位,並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4、第八十三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5、第八十四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的開征、停徵或者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以及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的,除依照本法規定撤銷其擅自作出的決定外,補征應征未征稅款,退還不應徵收而徵收的稅款。
26、第八十五條:稅務人員在徵收稅款或者查處稅收違法案件時,未按照本法規定進行迴避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7、第八十六條: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28、第八十七條:未按照本法規定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檢舉人保密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9、第八十八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3)第九章稅務違法行為及法律責任司言武擴展閱讀:
稅收的基本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與稅收有關的法律,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
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
④ 稅收法律責任的形式
稅收法律責任,是指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因違反稅收法律規范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稅收法律責任依其性質和形式的不同,可分為經濟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依承擔法律責任主體的不同,可分為納稅人的責任、扣繳義務人的責任、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
(一)納稅人違反稅法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1.納稅人違反稅收徵收管理法規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2.偷稅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3.欠稅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4.抗稅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5.騙取出口退稅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此外,我國新《刑法》還規定了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和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罪,偽造或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製造、出售其他發票罪,以及上述各罪的刑事責任。
(二)扣繳義務人的違法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根據《稅收征管法》的規定,扣繳義務人的違法行為及其法律責任具體包括:
1.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計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處以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2.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以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3.扣繳義務人採取偷稅手段,不繳或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解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稅收征管法》第40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一下的罰款。
5.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6.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以上5萬以下的罰款。
⑤ 違反稅務管理基本規定行為的處罰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改)第六十條規定:「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賬簿或者保管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的;
(三)未按照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體報送稅務機關備查的;
(四)未按照規定將其全部銀行賬號向稅務機關報告的;
......
納稅人不辦理稅務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經稅務機關提請,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其營業執照。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使用稅務登記證件,或者轉借、塗改、損毀、買賣、偽造稅務登記證件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第666號)第九十條規定:「納稅人未按照規定辦理稅務登記證件驗證或者換證手續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⑥ 稅收違法的行政處罰
法律分析: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和其他稅務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稅收法律規范,侵犯了稅收徵收管理秩序。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和其他稅務當事人所實施的違法行為,從主觀動機上看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都是一種過錯行為,都要依法承擔稅務行政法律責任。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和其他稅務當事人的行為尚未構成犯罪,應依法給予行政處罰。給予行政處罰的主體是各級稅務機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 第三十七條 對未按照規定辦理稅務登記的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以及臨時從事經營的納稅人,由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納稅額,責令繳納。
⑦ 稅收法律責任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一)經濟責任
所謂經濟責任,是指對違反稅法的行為人在強制其補償國家經濟損失的基礎上給予的經濟制裁。
追究經濟責任的主要形式有兩種:
(1)罰款;
(2)加收滯納金。所謂滯納金,是指稅務機關對違反稅法的規定,不按期繳納稅款或未能及時、足額繳納稅款的當事人加收的處罰。
(二)行政責任
所謂行政責任,是指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由稅務機關或由稅務機關提請有關部門依照行政程序所給予的一種稅務行政制裁。行政責任的追究一般以稅務違法行為發生為前提,這種稅務違法行為不一定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對違反稅法的當事人追究行政責任,通常是在運用經濟制裁還不足以消除其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情況下採取的。
追究行政責任的方式具體有以下兩種:
(1)行政處罰;
(2)行政處分。
(三)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⑧ 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目錄
【導讀】很多小夥伴對於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考試科目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考試內容是什麼,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目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目錄
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
第一章行政法基本內容
一、行政法基礎
(一)了解行政法特徵
(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三)熟悉行政法的淵源
(四)了解行政法律關系
二、行政主體
(一)熟悉行政主體的特徵及行政職權
(二)掌握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三)熟悉其他行使行政職權的組織
三、行政行為
(一)熟悉行政行為內容
(二)了解抽象行政行為
(三)掌握具體行政行為
(四)掌握行政行為程序與行政程序法
(五)了解行政事實行為
第二章行政許可法律制度
一、行政許可法基礎
(一)了解行政許可的分類
(二)熟悉行政許可的特徵
(三)熟悉《行政許可法》的基本原則
二、行政許可的設定
(一)熟悉行政許可設定的有關程序制度及可設定事項
(二)掌握行政許可設定權劃分
三、行政許可的實施
(一)熟悉行政許可實施主體
(二)掌握行政許可實施程序
(三)熟悉行政許可實施的期限規定
(四)熟悉行政許可實施的費用制度
四、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
(一)了解行政許可監督檢查制度
(二)掌握行政許可撤銷和注銷制度
(三)熟悉違反《行政許可法》的法律責任
第三章行政處罰法律制度
一、行政處罰法基礎
(一)了解行政處罰的特徵
(二)熟悉行政處罰的基本原則
二、行政處罰的種類和設定
(一)熟悉行政處罰的種類
(二)掌握行政處罰的設定
三、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管轄及適用
(一)掌握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
(二)掌握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
四、行政處罰程序
(一)掌握行政處罰決定程序
(二)掌握行政處罰執行程序
(三)熟悉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程序
五、稅務行政處罰
(一)熟悉稅務行政處罰的種類
(二)熟悉稅收違法行為及其處罰規定
(三)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規則
(四)掌握稅務行政處罰聽證程序
(五)稅收違法案件審理程序
第四章行政強製法律制度
一、行政強製法基礎
(一)熟悉行政強制的種類
(二)掌握行政強制的基本原則
(三)掌握行政強制的設定
二、行政強制措施的實施
(一)掌握行政強制措施實施的一般規定
(二)掌握查封、扣押
(三)掌握凍結
三、行政強制執行的實施
(一)掌握行政強制執行實施的一般規定
(二)掌握金錢給付義務的執行
(三)了解代履行
(四)熟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四、違反《行政強製法》的法律責任
(一)熟悉行政機關違反《行政強製法》的法律責任
(二)熟悉金融機構違反《行政強製法》的法律責任
(三)了解人民法院違反《行政強製法》的法律責任
第五章行政復議法律制度
一、行政復議法基礎
(一)了解行政復議的特徵
(二)熟悉行政復議的基本原則
二、行政復議受案范圍
(一)掌握行政復議受案范圍
(二)熟悉行政復議中的抽象行政行為審查
三、行政復議參加人
(一)掌握行政復議申請人
(二)掌握行政復議被申請人
(三)掌握行政復議第三人
四、行政復議機關及行政復議管轄
(一)了解行政復議機關的范圍
(二)掌握行政復議管轄
五、行政復議程序
(一)掌握行政復議的申請和受理
(二)掌握行政復議的審理
(三)熟悉行政復議中止和終止
(四)掌握行政復議和解與調解
(五)掌握行政復議決定及其執行
六、稅務行政復議
(一)了解稅務行政復議的特徵
(二)掌握稅務行政復議的范圍和管轄
(三)掌握稅務行政復議申請人和被申請人
(四)掌握稅務行政復議申請和受理
(五)掌握稅務行政復議證據
(六)掌握稅務行政復議審查和決定
(七)掌握稅務行政復議和解與調解
第六章行政訴訟法律制度
一、行政訴訟法基礎
(一)了解行政訴訟的特徵
(二)熟悉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
(三)掌握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的關系
二、行政訴訟受理范圍
(一)了解受案范圍的確定標准
(二)掌握行政訴訟受理案件的范圍及不受理的案件
三、行政訴訟管轄
掌握行政訴訟管轄的種類
四、行政訴訟參加人
(一)掌握行政訴訟原告
(二)掌握行政訴訟被告
(三)掌握行政訴訟第三人
(四)掌握行政訴訟代表人和代理人
五、行政訴訟證據
(一)熟悉行政訴訟證據的種類
(二)掌握行政訴訟證據的收集、質證和審查認定
(三)掌握行政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六、行政訴訟程序
(一)掌握行政訴訟的起訴和受理
(二)掌握行政訴訟第一審程序
(三)掌握行政訴訟第二審程序
(四)了解行政訴訟審判監督程序
(五)掌握行政賠償訴訟
七、行政訴訟的執行與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
(一)了解行政訴訟的執行
(二)熟悉非訴行政案件的執行
第二篇民商法律制度
第七章民法基本內容
一、民法基礎
(一)了解民法及其特徵
(二)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則
(三)了解民事法律關系及其特徵
(四)掌握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五)掌握民事法律事實
二、主體制度
(一)掌握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二)熟悉法人的特徵、分類
(三)掌握法人的成立條件
(四)熟悉法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三、權利制度
(一)掌握民事權利的分類
(二)掌握民事權利的變動
(三)熟悉民事權利的保護
四、行為制度
(一)掌握法律行為的特徵
(二)掌握法律行為的分類
(三)熟悉法律行為的形式
(四)掌握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五)掌握法律行為的效力形態
(六)掌握法律行為的條件附款和期限附款
(七)掌握代理的特徵
(八)熟悉代理的分類
(九)掌握狹義無權代理和表見代理
五、時效制度
(一)了解訴訟時效的要素
(二)了解期間、期日適用范圍
(三)掌握訴訟時效期間的類型
(四)掌握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中止、中斷和延長
第八章物權法律制度
一、物權法基礎
(一)熟悉物權的客體
(二)掌握物權的特徵
(三)熟悉物權的分類
(四)掌握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五)掌握物權的效力
(六)掌握物權的變動
二、所有權制度
(一)熟悉所有權的特徵、權能
(二)掌握所有權的取得和消滅
(三)掌握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四)熟悉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五)熟悉相鄰權
三、用益物權制度
(一)掌握用益物權的特徵
(二)掌握各類用益物權的內容、效力及變動
四、擔保物權制度
(一)掌握擔保物權的特徵
(二)掌握各類擔保物權的內容、效力及變動
五、佔有制度
(一)掌握佔有的分類
(二)掌握佔有的取得、變更與消滅
(三)掌握佔有的效力
第九章債權法律制度
一、債法基礎
(一)掌握債的構成要素
(二)掌握債的發生原因
(三)熟悉債的分類
(四)掌握債的效力
(五)掌握債的保全
(六)掌握債的擔保
(七)掌握債的移轉
(八)掌握債的消滅原因
二、合同法律制度
(一)了解合同與合同法
(二)熟悉合同的分類
(三)掌握合同的訂立
(四)掌握合同的效力
(五)掌握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六)掌握合同的救濟(違約責任)
(七)熟悉合同的主要類型
三、侵權法律制度
(一)了解侵權行為與侵權責任法
(二)掌握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
(三)掌握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四)掌握侵權責任的免責和減責事由
(五)熟悉各類型侵權的構成要件
第十章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律制度
一、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一)熟悉婚姻家庭法基礎
(二)熟悉親屬制度
(三)掌握婚姻制度
(四)掌握家庭關系
二、繼承法律制度
(一)熟悉繼承法基礎
(二)掌握法定繼承
(三)掌握遺囑繼承
(四)掌握遺產的處理
第十一章個人獨資企業法律制度
一、個人獨資企業法基礎
(一)了解個人獨資企業的特徵
(二)熟悉個人獨資企業與其他民事主體的區別
二、個人獨資企業法的基本規則
(一)掌握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
(二)掌握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
(三)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
第十二章合夥企業法律制度
一、合夥企業法基礎
(一)熟悉合夥企業的特徵
(二)熟悉合夥企業的一般法律規則
二、合夥企業的種類
(一)掌握普通合夥企業
(二)掌握有限合夥企業
三、掌握合夥企業的解散與清算
(一)掌握合夥企業的解散
(二)掌握合夥企業的清算
第十三章公司法律制度
一、公司法基礎
(一)了解公司類型
(二)了解公司能力
(三)熟悉公司章程
(四)掌握公司資本
(五)熟悉公司法人地位
二、公司設立
(一)掌握公司設立方式
(二)掌握公司設立條件
(三)掌握公司設立責任
三、公司股東
(一)掌握股東出資
(二)掌握股東權利
(三)掌握股東資格
(四)掌握股東訴訟
四、公司運行
(一)掌握公司組織機構
(二)熟悉公司特殊形式
(三)熟悉股權與股份轉讓
(四)掌握公司董事、經理、高級管理人員
(五)了解公司財務會計
(六)熟悉公司變更、解散與清算
第十四章破產法律制度
一、破產法基礎
(一)熟悉破產原因
(二)了解破產案件管轄
(三)了解破產管理人
二、破產申請與受理
(一)掌握破產案件申請
(二)熟悉破產申請的受理
三、債權申報
(一)掌握債權申報
(二)熟悉債權人會議及債權人委員會
四、債務人財產
(一)掌握債務人財產
(二)掌握追回權取回權抵銷權
五、重整與和解
(一)掌握重整程序
(二)熟悉和解程序
六、破產宣告與破產清算
(一)掌握破產宣告
(二)掌握破產清算
(三)了解破產終結
第十五章電子商務法律制度
一、電子商務法基礎
(一)了解電子商務法的特徵
(二)熟悉我國電子商務法立法
二、電子商務主體法律制度
(一)掌握電子商務主體種類
(二)熟悉電子商務主體的認定
三、電子商務法幾項基本制度
(一)掌握電子合同法律制度
(二)掌握電子簽名和電子認證法律制度
(三)掌握電子支付法律制度
(四)電子商務稅收法律
第十六章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一、社會保險法基礎
(一)了解社會保險法的特徵和功能
(二)熟悉社會保險法的基本原則
(三)掌握社會保險法律關系
二、基本養老保險法律制度
(一)掌握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二)掌握公務員和參公管理工作人員養老保險
(三)掌握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四)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三、醫療保險法律制度
(一)掌握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二)掌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三)掌握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四、工傷保險法律制度
(一)了解工傷保險內容
(二)掌握工傷保險的基本規則
五、失業保險
(一)了解失業保險內容
(二)掌握失業保險的基本規則
六、生育保險
(一)了解生育保險內容
(二)掌握生育保險的一般規則
第十七章民事訴訟法律制度
一、民事訴訟法基礎
(一)了解民事訴訟及民事訴訟法
(二)掌握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二、民事訴訟受案范圍和管轄
(一)了解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
(二)掌握民事訴訟管轄的種類
三、民事訴訟參加人
(一)熟悉民事訴訟當事人的特徵
(二)掌握共同訴訟
(三)熟悉代表人訴訟
(四)熟悉民事公益訴訟
(五)掌握第三人訴訟
(六)掌握訴訟代理人
四、民事訴訟證據和證明
(一)熟悉民事訴訟證據的種類
(二)掌握民事訴訟證明
五、民事訴訟程序
(一)掌握民事訴訟的起訴和受理
(二)掌握民事訴訟第一審程序
(三)掌握民事訴訟第二審程序
(四)熟悉民事訴訟再審程序
第三篇刑事監察法律制度
第十八章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基礎
(一)了解刑法解釋和效力
(二)熟悉刑法基本原則
(三)熟悉追訴時效
二、犯罪構成與犯罪形態
(一)熟悉犯罪構成
(二)了解犯罪形態
三、刑罰種類與刑罰適用
(一)熟悉刑罰種類
(二)了解量刑原則和量刑情節
(三)掌握累犯、自首、立功
(四)掌握數罪並罰和緩刑
(五)掌握減刑和假釋
四、危害稅收征管犯罪
(一)掌握逃稅罪
(二)了解抗稅罪
(三)熟悉逃避追繳欠稅罪
(四)熟悉騙取出口退稅罪
(五)掌握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六)熟悉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七)了解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八)熟悉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
(九)熟悉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十)了解非法製造、出售非法製造的發票罪
(十一)了解非法出售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
(十二)熟悉非法出售發票罪
(十三)掌握虛開發票罪
(十四)掌握持有偽造的發票罪
五、賄賂犯罪
(一)熟悉行賄罪
(二)熟悉受賄罪
(三)了解介紹賄賂罪
六、瀆職罪
(一)熟悉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二)熟悉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
(三)熟悉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
(四)了解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罪
第十九章刑事訴訟法律制度
一、刑事訴訟法基礎
(一)了解刑事訴訟
(二)掌握刑事訴訟當事人
(三)熟悉其他訴訟參與人
二、辯護與代理
(一)掌握辯護
(二)熟悉代理
三、強制措施
(一)熟悉拘傳
(二)熟悉取保候審
(三)熟悉監視居住
(四)熟悉拘留
(五)熟悉逮捕
(六)了解強制措施的撤銷、變更與解除
四、立案、偵查、提起公訴
(一)了解立案
(二)熟悉偵查
(三)熟悉提起公訴
五、刑事審判程序
(一)了解刑事審判
(二)掌握第一審程序
(三)熟悉第二審程序
(四)熟悉缺席審判程序
第二十章監察法律制度
一、監察法基礎
(一)了解監察及監察法
(二)了解監察法與相關法律的關系
二、監察機關和監察范圍
(一)掌握監察機關
(二)掌握監察范圍
三、監察許可權及監察程序
(一)掌握監察許可權
(二)熟悉監察程序
(三)了解監察保障
四、熟悉對監察機關和監察人員的監督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發布的關於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目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距離2020年稅務師即將截止,想知道是否符合稅務師報名條件,歡迎前往環球網校進行更為詳細的了解和咨詢!
⑨ 2021年新稅收征管法及細則
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多繳稅款的,應當自發現之日起10日內辦理退還手續;納稅人發現多繳稅款,要求退還的,稅務機關應當自接到納稅人退還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並辦理退還手續。
稅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條規定的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多繳稅款退稅,不包括依法預繳稅款形成的結算退稅、出口退稅和各種減免退稅。
退稅利息按照稅務機關辦理退稅手續當天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計算。
第八十六條稅務機關行使稅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條第
(一)項職權時,可以在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業務場所進行;必要時,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准,可以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前會計年度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調回稅務機關檢查,但是稅務機關必須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開付清單,並在3個月內完整退還;有特殊情況的,經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稅務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當年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調回檢查,但是稅務機關必須在30日內退還。2014-01-21回答
第四十七條納稅人有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條或者第三十七條所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採用下列任何一種方法核定其應納稅額:
(一)參照當地同類行業或者類似行業中經營規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納稅人的稅負水平核定;
(二)按照營業收入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的方法核定;
(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推算或者測算核定;
(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採用前款所列一種方法不足以正確核定應納稅額時,可以同時採用兩種以上的方法核定。納稅人對稅務機關採取本條規定的方法核定的應納稅額有異議的,應當提供相關證據,修訂後的新《稅收征管法》從6章62條增加到6章94條,條款增加了50%以上,調整幅度較大。修改的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增加了加強征管、堵塞漏洞的稅源管理措施;
2、進一步明確了稅務機關執法主體的地位,強化了執法手段和措施;
3、增加了防範涉稅違法行為的措施,加大了打擊偷逃騙稅的力度;
4、大量增加了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和納稅人依法享有權利的內容和條款;
5、進一步規范稅收機關的執法行為,明確了對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⑩ 用一句話簡要說一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哪些規定
《稅收徵收管理法》對稅務登記、帳簿憑證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徵收、稅務檢查和法律責任做出規定和規范。
1992年9月4日人代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
1995年2月28日第一次修正
2001年4月28日第二次修正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第三次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