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違反同業競爭法律責任

違反同業競爭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10-17 21:25:16

① 股東同業競爭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禁業限制是有一定的條件的,如果違反法律規定應是無效的。補償應是在離職以後,而不是在任職期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 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② 同業競爭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同業競爭是指公司所從事的業務與其控股股東(包括絕對控股與相對控股,前者是指控股比例50%以上,後者是指控股比例50%以下,但因股權分散,該股東對上市公司有控制性影響)或實際控制人所控制的其他企業所從事的業務相同或近似,雙方構成或可能構成直接或間接的競爭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一款 第五項 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③ 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競業限制條款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從上述問答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可以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其包括對禁止同業競爭的期限、范圍和補償等的規定,以及違反競業限制條款而承擔的違約金。所以,《勞動合同法》在第23條第2款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該法第90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招用該違反競業限制的勞動者的用人單位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呢?《勞動合同法》第91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勞動法》第99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對於賠償的范圍,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6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於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用人單位應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1)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2)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賠償本條第(2)項規定的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20條的規定執行。

④ 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法律責任是指由於行為主體的違法行為而引起的自身應承擔的不利的法律後果。《反不正當競爭法》第4章專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作了規定。
一、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是違反了民事法律規定的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了違反合同的責任和侵權行為的責任。不正當競爭行為民事法律責任是指市場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實施了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了非法侵害所要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不正當競爭行為應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是一種因侵權行為而承擔的民事責任。
不正當競爭行為應承擔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
經營者故意實施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禁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被侵害的經營者確實存在著受損害的事實,這些損害包括直接和間接利益的損失。
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
不正當競爭行為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的損害主要是財產上的損害,所以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賠償財產損失,並以金錢賠償為主,輔之以非財產損害的責任。
二、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行為人違反行政法律的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後果。行政責任以行政違法為前提,其後果則是行政制裁。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形式主要是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的形式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處罰形式主要有: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吊銷營業執照。
三、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行為人違反刑事法律規定,依法應接受刑罰制裁的法律後果。
不正當競爭的刑事法律責任。是指經營者在市場經濟活動中,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情節嚴重因而構成犯罪,依法應當承擔的以刑罰為處罰形式的法律責任。
其包括實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經營者的刑事責任和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刑事責任。

⑤ 同業競爭的認定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同業競爭的認定是,公司所從事的業務與其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所控制的其他企業所從事的業務相同或近似,雙方構成或可能構成直接或間接的競爭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七條 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帳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帳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

第二十二條 經營者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⑥ 發生同業競爭和竟業限制了怎麼辦

摘要 展開全部

⑦ 股東同業競爭違法嗎

法律分析:股東同業競爭違法。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未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同意,不得在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兼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三十二條 合夥人不得自營或者同他人合作經營與本合夥企業相競爭的業務。
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或者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外,合夥人不得同本合夥企業進行交易。
合夥人不得從事損害本合夥企業利益的活動。

⑧ 公司法關於同業競爭的規定

法律分析:同業競爭是指公司所從事的業務與其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所控制的其他企業所從事的業務相同或近似,雙方構成或可能構成直接或間接的競爭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六十一條 董事、經理不得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其所任職公司同類的營業或者從事損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動。從事上述營業或者活動的,所得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⑨ 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是指由於行為主體的違法行為而引起的自身應承擔的不利的法律後果。不正當競爭行為不但侵害了其他經營者甚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破壞了良好公平的市場經濟秩序,是一種違法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不正當競爭行為採取綜合性的調整方式,是許多國家的共同做法。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也不例外,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要根據情況分別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第4章專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作了規定。

一、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是違反了民事法律規定的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了違反合同的責任和侵權行為的責任。不正當競爭行為民事法律責任是指市場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實施了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了非法侵害所要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不正當競爭行為應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是一種因侵權行為而承擔的民事責任。

不正當競爭行為應承擔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
經營者故意實施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禁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被侵害的經營者確實存在著受損害的事實,這些損害包括直接和間接利益的損失。
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
不正當競爭行為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的損害主要是財產上的損害,所以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方式主要是賠償財產損失,並以金錢賠償為主,輔之以非財產損害的責任。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0條對此加之規定

二、行政責任

行政責任是行為人違反行政法律的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後果。行政責任以行政違法為前提,其後果則是行政制裁。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形式主要是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

行政處分的形式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30條、第31條的規定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處罰形式主要有: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吊銷營業執照。

三、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行為人違反刑事法律規定,依法應接受刑罰制裁的法律後果。

不正當競爭的刑事法律責任。是指經營者在市場經濟活動中,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情節嚴重因而構成犯罪,依法應當承擔的以刑罰為處罰形式的法律責任。

其包括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經營者的刑事責任和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母愛成仇 發布:2024-11-20 15:10:18 瀏覽:995
沙縣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58:15 瀏覽:97
華東政法學報 發布:2024-11-20 14:47:15 瀏覽:256
石獅法院網 發布:2024-11-20 14:04:16 瀏覽:586
法網狙擊法官 發布:2024-11-20 13:35:47 瀏覽:726
法官老婆 發布:2024-11-20 13:11:51 瀏覽:125
保全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4-11-20 13:10:29 瀏覽:676
道德的性指 發布:2024-11-20 12:53:44 瀏覽:866
法律和行政法規適用 發布:2024-11-20 12:01:39 瀏覽:902
榮成法院王 發布:2024-11-20 11:38:27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