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員民事法律責任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的政策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船員管理,提高船員素質,維護船員的合法權益,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護水域環境,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船員注冊、任職、培訓、職業保障以及提供船員服務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主管全國船員管理工作。國家海事管理機構依照本條例負責統一實施船員管理工作。負責管理中央管轄水域的海事管理機構和負責管理其他水域的地方海事管理機構(以下統稱海事管理機構),依照各自職責具體負責船員管理工作。
第二章船員注冊和任職資格
第四條本條例所稱船員,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經船員注冊取得船員服務簿的人員,包括船長、高級船員、普通船員。本條例所稱船長,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船長任職資格,負責管理和指揮船舶的人員。本條例所稱高級船員,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相應任職資格的大副、二副、三副、輪機長、大管輪、二管輪、三管輪、通信人員以及其他在船舶上任職的高級技術或者管理人員。本條例所稱普通船員,是指除船長、高級船員外的其他船員。第五條申請船員注冊,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年滿18周歲(在船實習、見習人員年滿16周歲)但不超過60周歲;(二)符合船員健康要求;(三)經過船員基本安全培訓,並經海事管理機構考試合格。申請注冊國際航行船舶船員的,還應當通過船員專業外語考試。第六條申請船員注冊,可以由申請人或者其代理人向任何海事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並附送申請人符合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船員注冊申請之日起10日內做出注冊或者不予注冊的決定。對符合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條件的,應當給予注冊,發給船員服務簿,但是申請人被依法吊銷船員服務簿未滿5年的,不予注冊。第七條船員服務簿是船員的職業身份證件,應當載明船員的姓名、住所、聯系人、聯系方式以及其他有關事項。船員服務簿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船員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辦理變更手續。第八條船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注銷船員注冊,並予以公告:(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蹤的;(二)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三)被依法吊銷船員服務簿的;(四)本人申請注銷注冊的。第九條參加航行和輪機值班的船員,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船員適任證書。申請船員適任證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已經取得船員服務簿;(二)符合船員任職崗位健康要求;(三)經過相應的船員適任培訓、特殊培訓;(四)具備相應的船員任職資歷,並且任職表現和安全記錄良好。第十條申請船員適任證書,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並附送申請人符合本條例第九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對符合規定條件並通過國家海事管理機構組織的船員任職考試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發給相應的船員適任證書。第十一條船員適任證書應當註明船員適任的航區(線)、船舶類別和等級、職務以及有效期限等事項。船員適任證書的有效期不超過5年。第十二條中國籍船舶的船長應當由中國籍船員擔任; 確需外國籍船員擔任高級船員的,應當報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批准。第十三條中國籍船舶在境外遇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無法滿足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要求,需要由本船下一級船員臨時擔任上一級職務時,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海事管理機構根據擬擔任上一級船員職務船員的任職資歷、任職表現和安全記錄,出具相應的證明文件。第十四條曾經在軍用船舶、漁業船舶上工作的人員,或者持有其他國家、地區船員適任證書的船員,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船員適任證書的,海事管理機構可以免除船員培訓和考試的相應內容。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另行規定。第十五條以海員身份出入國境和在國外船舶上從事工作的中國籍船員,應當向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指定的海事管理機構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二)持有國際航行船舶船員適任證書或者有確定的船員出境任務;(三)無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出境的情形。第十六條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是中國籍船員在境外執行任務時表明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的證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遺失、被盜或者損毀的,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申請補發。船員在境外的,應當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館、領館申請補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的有效期不超過5年。第十八條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的船員,在其他國家、地區享有按照當地法律、有關國際條約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有關國家簽訂的海運或者航運協定規定的權利和通行便利。第十九條在中國籍船舶上工作的外國籍船員,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取得就業許可,並持有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相應證書和其所屬國政府簽發的相關身份證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水域航行、停泊、作業的外國籍船舶上任職的外國籍船員,應當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加入的國際條約規定的相應證書和其所屬國政府簽發的相關身份證件。
第三章船員職責
第二十條船員在船工作期間,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一)攜帶本條例規定的有效證件;(二)掌握船舶的適航狀況和航線的通航保障情況,以及有關航區氣象、海況等必要的信息;(三)遵守船舶的管理制度和值班規定,按照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的操作規則操縱、控制和管理船舶,如實填寫有關船舶法定文書,不得隱匿、篡改或者銷毀有關船舶法定證書、文書;(四)參加船舶應急訓練、演習,按照船舶應急部署的要求,落實各項應急預防措施;(五)遵守船舶報告制度,發現或者發生險情、事故、保安事件或者影響航行安全的情況,應當及時報告;(六)在不嚴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盡力救助遇險人員;(七)不得利用船舶私載旅客、貨物,不得攜帶違禁物品。第二十一條船長在其職權范圍內發布的命令,船舶上所有人員必須執行。高級船員應當組織下屬船員執行船長命令,督促下屬船員履行職責。第二十二條船長管理和指揮船舶時,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一)保證船舶和船員攜帶符合法定要求的證書、文書以及有關航行資料;(二)制訂船舶應急計劃並保證其有效實施;(三)保證船舶和船員在開航時處於適航、適任狀態,按照規定保障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員,保證船舶的正常值班;(四)執行海事管理機構有關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的指令,船舶發生水上交通事故或者污染事故的,向海事管理機構提交事故報告;(五)對本船船員進行日常訓練和考核,在本船船員的船員服務簿內如實記載船員的服務資歷和任職表現;(六)船舶進港、出港、靠泊、離泊,通過交通密集區、危險航區等區域,或者遇有惡劣天氣和海況,或者發生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船舶保安事件以及其他緊急情況時,應當在駕駛台值班,必要時應當直接指揮船舶;(七)保障船舶上人員和臨時上船人員的安全;(八)船舶發生事故,危及船舶上人員和財產安全時,應當組織船員和船舶上其他人員盡力施救;(九)棄船時,應當採取一切措施,首先組織旅客安全離船,然後安排船員離船,船長應當最後離船,在離船前,船長應當指揮船員盡力搶救航海日誌、機艙日誌、油類記錄簿、無線電台日誌、本航次使用過的航行圖和文件,以及貴重物品、郵件和現金。第二十三條船長、高級船員在航次中,不得擅自辭職、離職或者中止職務。第二十四條船長在保障水上人身與財產安全、船舶保安、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方面,具有獨立決定權,並負有最終責任。船長為履行職責,可以行使下列權力:(一)決定船舶的航次計劃,對不具備船舶安全航行條件的,可以拒絕開航或者續航;(二)對船員用人單位或者船舶所有人下達的違法指令,或者可能危及有關人員、財產和船舶安全或者可能造成水域環境污染的指令,可以拒絕執行;(三)發現引航員的操縱指令可能對船舶航行安全構成威脅或者可能造成水域環境污染時,應當及時糾正、制止,必要時可以要求更換引航員;(四)當船舶遇險並嚴重危及船舶上人員的生命安全時,船長可以決定撤離船舶;(五)在船舶的沉沒、毀滅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船長可以決定棄船,但是,除緊急情況外,應當報經船舶所有人同意;(六)對不稱職的船員,可以責令其離崗。船舶在海上航行時,船長為保障船舶上人員和船舶的安全,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對在船舶上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人採取禁閉或者其他必要措施。
第四章船員職業保障
第二十五條船員用人單位和船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工傷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以及其他社會保險,並依法按時足額繳納各項保險費用。船員用人單位應當為在駛往或者駛經戰區、疫區或者運輸有毒、有害物質的船舶上工作的船員,辦理專門的人身、健康保險,並提供相應的防護措施。第二十六條船舶上船員生活和工作的場所,應當符合國家船舶檢驗規范中有關船員生活環境、作業安全和防護的要求。船員用人單位應當為船員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防護用品、醫療用品,建立船員健康檔案,並為船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防治職業疾病。船員在船工作期間患病或者受傷的,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給予救治;船員失蹤或者死亡的,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做好相應的善後工作。第二十七條船員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有關勞動合同的法律、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加入的有關船員勞動與社會保障國際條約的規定,與船員訂立勞動合同。船員用人單位不得招用未取得本條例規定證件的人員上船工作。第二十八條船員工會組織應當加強對船員合法權益的保護,指導、幫助船員與船員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第二十九條船員用人單位應當根據船員職業的風險性、艱苦性、流動性等因素,向船員支付合理的工資,並按時足額發放給船員。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剋扣船員的工資。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向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的待派船員,支付不低於船員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資。第三十條船員在船工作時間應當符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標准,不得疲勞值班。船員除享有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假期外,還享有在船舶上每工作2個月不少於5日的年休假。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在船員年休假期間,向其支付不低於該船員在船工作期間平均工資的報酬。第三十一條船員在船工作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要求遣返:(一)船員的勞動合同終止或者依法解除的;(二)船員不具備履行船上崗位職責能力的;(三)船舶滅失的;(四)未經船員同意,船舶駛往戰區、疫區的;(五)由於破產、變賣船舶、改變船舶登記或者其他原因,船員用人單位、船舶所有人不能繼續履行對船員的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的。第三十二條船員可以從下列地點中選擇遣返地點:(一)船員接受招用的地點或者上船任職的地點;(二)船員的居住地、戶籍所在地或者船籍登記國;(三)船員與船員用人單位或者船舶所有人約定的地點。第三十三條船員的遣返費用由船員用人單位支付。遣返費用包括船員乘坐交通工具的費用、旅途中合理的食宿及醫療費用和30公斤行李的運輸費用。第三十四條船員的遣返權利受到侵害的,船員當時所在地民政部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境外領事機構,應當向船員提供援助;必要時,可以直接安排船員遣返。民政部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境外領事機構為船員遣返所墊付的費用,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及時返還。
第五章船員培訓和船員服務
第三十五條申請在船舶上工作的船員,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規定,完成相應的船員基本安全培訓、船員適任培訓。在危險品船、客船等特殊船舶上工作的船員,還應當完成相應的特殊培訓。第三十六條依法設立的培訓機構從事船員培訓,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有符合船員培訓要求的場地、設施和設備;(二)有與船員培訓相適應的教學人員、管理人員;(三)有健全的船員培訓管理制度、安全防護制度;(四)有符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船員培訓質量控制體系。第三十七條依法設立的培訓機構從事船員培訓業務,應當向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附送符合本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發給船員培訓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三十八條從事船員培訓業務的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船員培訓大綱和水上交通安全、防治船舶污染、船舶保安等要求,在核定的范圍內開展船員培訓,確保船員培訓質量。第三十九條從事代理海洋船舶船員辦理申請培訓、考試、申領證書(包括外國海洋船舶船員證書)等有關手續,代理海洋船舶船員用人單位管理船員事務,提供海洋船舶配員等海洋船舶船員服務業務的機構,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法人;(二)有2名以上具有高級船員任職資歷的管理人員;(三)有符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船員服務管理制度;(四)具有與所從事業務相適應的服務能力。第四十條從事海洋船舶船員服務業務的機構,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提交書面申請,並附送符合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發給相應的批准文件;不予批準的,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四十一條從事內河船舶、海洋船舶船員服務業務的機構(以下簡稱船員服務機構)應當建立船員檔案,加強船舶配員管理,掌握船員的培訓、任職資歷、安全記錄、健康狀況等情況,並將上述情況定期報海事管理機構備案。船員用人單位直接招用船員的,應當遵守前款的規定。第四十二條船員服務機構應當向社會公布服務項目和收費標准。第四十三條船員服務機構為船員提供服務,應當誠實守信,不得提供虛假信息,不得損害船員的合法權益。第四十四條船員服務機構為船員用人單位提供船舶配員服務,應當督促船員用人單位與船員依法訂立勞動合同。船員用人單位未與船員依法訂立勞動合同的,船員服務機構應當終止向船員用人單位提供船員服務。船員服務機構為船員用人單位提供的船員失蹤或者死亡的,船員服務機構應當配合船員用人單位做好善後工作。
第六章監督檢查
第四十五條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船員管理的監督檢查制度,重點加強對船員注冊、任職資格、履行職責、安全記錄,船員培訓機構培訓質量,船員服務機構誠實守信以及船員用人單位保護船員合法權益等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船員用人單位、船舶所有人以及相關的機構建立健全船員在船舶上的人身安全、衛生、健康和勞動安全保障制度,落實相應的保障措施。第四十六條海事管理機構對船員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查驗船員必須攜帶的證件的有效性,檢查船員履行職責的情況,必要時可以進行現場考核。第四十七條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船員服務簿、船員適任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的船員以及取得從事船員培訓業務許可、海洋船舶船員服務業務許可的機構,不再具備規定條件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無法改正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撤銷相應的行政許可決定,並依法辦理有關行政許可的注銷手續。第四十八條海事管理機構對有違反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法律、行政法規行為的船員,除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外,實行累計記分制度。海事管理機構對累計記分達到規定分值的船員,應當扣留船員適任證書,責令其參加水上交通安全、防治船舶污染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培訓並進行相應的考試;考試合格的,發還其船員適任證書。第四十九條船舶違反本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責令限期改正;在規定期限內未能改正的,海事管理機構可以禁止船舶離港或者限制船舶航行、停泊、作業。第五十條海事管理機構實施監督檢查時,應當有2名以上執法人員參加,並出示有效的執法證件。海事管理機構實施監督檢查,可以詢問當事人,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了解情況,查閱、復制有關資料,並保守被調查單位或者個人的商業秘密。接受海事管理機構監督檢查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有關資料或者情況。第五十一條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公開管理事項、辦事程序、舉報電話號碼、通信地址、電子郵件信箱等信息,自覺接受社會的監督。第五十二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船員用人單位遵守勞動和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五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船員服務簿、船員適任證書、船員培訓合格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的,由海事管理機構吊銷有關證件,並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第五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偽造、變造或者買賣船員服務簿、船員適任證書、船員培訓合格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的,由海事管理機構收繳有關證件,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還應當沒收違法所得。第五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船員服務簿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船員未辦理變更手續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可以處1000元以下罰款。第五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船員在船工作期間未攜帶本條例規定的有效證件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罰款。第五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船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並給予暫扣船員服務簿、船員適任證書6個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銷船員服務簿、船員適任證書的處罰:(一)未遵守值班規定擅自離開工作崗位的;(二)未按照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操作規則操縱、控制和管理船舶的;(三)發現或者發生險情、事故、保安事件或者影響航行安全的情況未及時報告的;(四)未如實填寫或者記載有關船舶法定文書的;(五)隱匿、篡改或者銷毀有關船舶法定證書、文書的;(六)不依法履行救助義務或者肇事逃逸的;(七)利用船舶私載旅客、貨物或者攜帶違禁物品的。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船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並給予暫扣船員適任證書6個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銷船員適任證書的處罰:(一)未保證船舶和船員攜帶符合法定要求的證書、文書以及有關航行資料的;(二)未保證船舶和船員在開航時處於適航、適任狀態,或者未按照規定保障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員,或者未保證船舶的正常值班的;(三)未在船員服務簿內如實記載船員的服務資歷和任職表現的;(四)船舶進港、出港、靠泊、離泊,通過交通密集區、危險航區等區域,或者遇有惡劣天氣和海況,或者發生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船舶保安事件以及其他緊急情況時,未在駕駛台值班的;(五)在棄船或者撤離船舶時未最後離船的。第五十九條船員適任證書被吊銷的,自被吊銷之日起2年內,不得申請船員適任證書。第六十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船員用人單位、船舶所有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款:(一)招用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取得相應有效證件的人員上船工作的;(二)中國籍船舶擅自招用外國籍船員擔任船長;
(三)船員在船舶上生活和工作的場所不符合國家船舶檢驗規范中有關船員生活環境、作業安全和防護要求的;(四)不履行遣返義務的;(五)船員在船工作期間患病或者受傷,未及時給予救治的。第六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取得船員培訓許可證擅自從事船員培訓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還應當沒收違法所得。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船員培訓機構不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培訓大綱和水上交通安全、防治船舶污染等要求,進行培訓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可以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給予暫扣船員培訓許可證6個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銷船員培訓許可證的處罰。第六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未經批准擅自從事海洋船舶船員服務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還應當沒收違法所得。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船員服務機構和船員用人單位未將其招用或者管理的船員的有關情況定期報海事管理機構備案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船員服務機構在提供船員服務時,提供虛假信息,欺詐船員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並給予暫停船員服務6個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銷船員服務許可的處罰。第六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船員服務機構在船員用人單位未與船員訂立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向船員用人單位提供船員的,由海事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給予暫停船員服務6個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銷船員服務許可的處罰。第六十七條海事管理機構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一)違反規定簽發船員服務簿、船員適任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或者違反規定批准船員培訓機構、海洋船舶船員服務機構從事相關活動的;(二)不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的;(三)不依法實施行政強制或者行政處罰的;(四)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其他行為。第六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六十九條申請參加取得船員服務簿、船員適任證書考試,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考試費用。第七十條引航員的培訓和任職資格依照本條例有關船員培訓和任職資格的規定執行。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訂。第七十一條軍用船舶船員的管理,按照國家和軍隊有關規定執行。漁業船員的管理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參照本條例另行規定。第七十二條除本條例對船員用人單位及船員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有特別規定外,船員用人單位及船員應當執行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的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有關規定。船員專業技術職稱的取得和專業技術職務的聘任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第七十三條本條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的內容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船舶檢驗和登記
第三章 船舶、設施上的人員
第四章 航行、停泊和作業
第五章 安全保障
第六章 危險貨物運輸
第七章海難救助
第八章 打撈清除
第九章 交通事故的調查處理
第十章 法律責任
第十一章 特別規定
第十二章 附則 第一條 為加強海上交通管理,保障船舶、設施和人命財產的安全,維護國家權益,特製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水域航行、停泊和作業的一切船舶、設施和人員以及船舶、設施的所有人、經營人。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機構,是對沿海水域的交通安全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主管機關。 第四條 船舶和船上有關航行安全的重要設備必須具有船舶檢驗部門簽發的有效技術證書。
第五條 船舶必須持有船舶國籍證書,或船舶登記證書,或船舶執照。 第六條 船舶應當按照標準定額配備足以保證船舶安全的合格船員。
第七條 船長、輪機長、駕駛員、輪機員、無線電報務員話務員以及水上飛機、潛水器的相應人員,必須持有合格的職務證書。
其他船員必須經過相應的專業技術訓練。
第八條 設施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配備掌握避碰、信號、通信、消防、救生等專業技能的人員。
第九條 船舶、設施上的人員必須遵守有關海上交通安全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障船舶、設施航行、停泊和作業的安全。 第十條 船舶、設施航行、停泊和作業,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
第十一條 外國籍非軍用船舶,未經主管機關批准,不得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水和港口。但是,因人員病急、機件故障、遇難、避風等意外情況,未及獲得批准,可以在進入的同時向主管機關緊急報告,並聽從指揮。
外國籍軍用船舶,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准,不得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
第十二條 國際航行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必須接受主管機關的檢查。本國籍國內航行船舶進出港口,必須辦理進出港簽證。
第十三條 外國籍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或者在港內航行、移泊以及靠離港外系泊點、裝卸站等,必須由主管機關指派引航員引航。
第十四條 船舶進出港口或者通過交通管制區、通航密集區和航行條件受到限制的區域時,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主管機關公布的特別規定。
第十五條 除經主管機關特別許可外,禁止船舶進入或穿越禁航區。
第十六條 大型設施和移動式平台的海上拖帶,必須經船舶檢驗部門進行拖航檢驗,並報主管機關核准。
第十七條 主管機關發現船舶的實際狀況同證書所載不相符合時,有權責成其申請重新檢驗或者通知其所有人、經營人採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第十八條 主管機關認為船舶對港口安全具有威脅時,有權禁止其進港或令其離港。
第十九條 船舶、設施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主管機關有權禁止其離港,或令其停航、改航、停止作業:
一、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規章;
二、處於不適航或不適拖狀態;
三、發生交通事故,手續未清;
四、未向主管機關或有關部門交付應承擔的費用,也未提供適當的擔保;
五、主管機關認為有其他妨害或者可能妨害海上交通安全的情況。 第二十條 在沿海水域進行水上水下施工以及劃定相應的安全作業區,必須報經主管機關核准公告。無關的船舶不得進入安全作業區。施工單位不得擅自擴大安全作業區的范圍。
在港區內使用岸線或者進行水上水下施工包括架空施工,還必須附圖報經主管機關審核同意。
第二十一條 在沿海水域劃定禁航區,必須經國務院或主管機關批准。但是,為軍事需要劃定禁航區,可以由國家軍事主管部門批准。
禁航區由主管機關公布。
第二十二條 未經主管機關批准,不得在港區、錨地、航道、通航密集區以及主管機關公布的航路內設置、構築設施或者進行其他有礙航行安全的活動。
對在上述區域內擅自設置,構築的設施,主管機關有權責令其所有人限期搬遷或拆除。
第二十三條 禁止損壞助航標志和導航設施。損壞助航標志或導航設施的,應當立即向主管機關報告,並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 船舶、設施發現下列情況,應當迅速報告主管機關:
一、助航標志或導航設施變異、失常;
二、有妨礙航行安全的障礙物、漂流物;
三、其他有礙航行安全的異常情況。
第二十五條 航標周圍不得建造或設置影響其工作效能的障礙物。航標和航道附近有礙航行安全的燈光,應當妥善遮蔽。
第二十六條 設施的搬遷、拆除,沉船沉物的打撈清除,水下工程的善後處理,都不得遺留有礙航行和作業安全的隱患。在未妥善處理前,其所有人或經營人必須負責設置規定的標志,並將礙航物的名稱、形狀、尺寸、位置和深度准確地報告主管機關。
第二十七條 港口碼頭、港外系泊點,裝卸站和船閘,應當加強安全管理,保持良好狀態。
第二十八條 主管機關根據海上交通安全的需要,確定、調整交通管制區和港口錨地。港外錨地的劃定,由主管機關報上級機關批准後公告。
第二十九條 主管機關按照國家規定,負責統一發布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
第三十條 為保障航行、停泊和作業的安全,有關部門應當保持通信聯絡暢通,保持助航標志、導航設施明顯有效,及時提供海洋氣象預報和必要的航海圖書資料。
第三十一條 船舶、設施發生事故,對交通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時,主管機關有權採取必要的強制性處置措施。 第三十二條 船舶、設施儲存、裝卸、運輸危險貨物,必須具備安全可靠的設備和條件,遵守國家關於危險貨物管理和運輸的規定。
第三十三條 船舶裝運危險貨物,必須向主管機關辦理申報手續,經批准後,方可進出港口或裝卸。 第三十四條 船舶、設施或飛機遇難時,除發出呼救信號外,還應當以最迅速的方式將出事時間、地點、受損情況、救助要求以及發生事故的原因,向主管機關報告。
第三十五條 遇難船舶、設施或飛機及其所有人、經營人應當採取一切有效措施組織自救。
第三十六條 事故現場附近的船舶,設施,收到求救信號或發現有人遭遇生命危險時,在不嚴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應當盡力救助遇難人員,並迅速向主管機關報告現場情況和本船舶、設施的名稱、呼號和位置。
第三十七條 發生碰撞事故的船舶、設施,應當互通名稱、國籍和登記港,並盡一切可能救助遇難人員。在不嚴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當事船舶不得擅自離開事故現場。
第三十八條 主管機關接到求救報告後,應當立即組織救助。有關單位和在事故現場附近的船舶、設施,必須聽從主管機關的統一指揮。
第三十九條 外國派遣船舶或飛機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或領海上空搜尋救助遇難的船舶或人員,必須經主管機關批准。 第四十條 對影響安全航行、航道整治以及有潛在爆炸危險的沉沒物、漂浮物,其所有人、經營人應當在主管機關限定的時間內打撈清除。否則,主管機關有權採取措施強制打撈清除,其全部費用由沉沒物、漂浮物的所有人、經營人承擔。
本條規定不影響沉沒物、漂浮物的所有人、經營人向第三方索賠的權利。
第四十一條 未經主管機關批准,不得擅自打撈或拆除沿海水域內的沉船沉物。 第四十二條 船舶、設施發生交通事故,應當向主管部機關遞交事故報告書和有關資料,並接受調查處理。
事故的當事人和有關人員,在接受主管機關調查時,必須如實提供現場情況和與事故有關的情節。
第四十三條 船舶、設施發生的交通事故,由主管機關查明原因,判明責任。 第四十四條 對違反本法的,主管機關可視情節,給予下列一種或幾種處罰:
一、警告;
二、扣留或吊銷職務證書;
三、罰款。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對主管機關給予的罰款、吊銷職務證書處罰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主管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六條 因海上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糾紛,可以由主管機關調解處理,不願意調解或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涉外案件的當事人,還可以根據書面協議提交仲裁機構仲裁。
第四十七條 對違反本法構成犯罪的人員,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在以漁業為主的漁港水域內,行使本法規定的主管機關的職權,負責交通安全的監督管理,並負責沿海水域漁業船舶之間的交通事故的調查處理。具體實施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四十九條 海上軍事管轄區和軍用船舶、設施的內部管理,為軍事目的進行水上水下作業的管理,以及公安部船舶的檢查登記、人員配備、進出港簽證,由國家有關主管部門依據本法另行規定。 第五十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沿海水域」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的港口、內水和領海以及國家管轄的一切其他海域。
「船舶」是指各類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飛機、潛水器和移動式平台。
「設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種固定或浮動建築、裝置和固定平台。
「作業」是指在沿海水域調查、勘探、開采、測量、建築、疏浚、爆破、救助、打撈、拖帶、捕撈、養殖、裝卸、科學試驗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
第五十一條 國務院主管部門依據本法,制定實施細則,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五十二條 過去頒布的海上交通安全法規與本法相抵觸的,以本法為准。
第五十三條 本法自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航員注冊和任職資格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引航員管理,提高引航員素質,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護水域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引航員注冊、任職、培訓、考試和評估的管理活動。第三條交通部主管全國引航員管理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依照本辦法負責統一實施全國引航員管理工作。
負責管理中央管轄水域的海事管理機構和負責管理其他水域的地方海事管理機構(以下統稱海事管理機構),依照本辦法規定具體負責引航員管理工作。第四條本辦法所稱引航員,是指受聘於引航機構,依照本辦法的規定經引航員注冊取得引航員服務簿的人員,包括一級引航員、二級引航員、三級引航員和助理引航員。第二章引航員注冊第五條引航員注冊,應當由申請人或者其代理人向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第六條申請引航員注冊,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18周歲但不超過60周歲;
(三)符合船舶駕駛員體檢要求;
(四)經過引航員基本安全培訓,並經海事管理機構考試合格。第七條申請引航員注冊,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引航員注冊申請;
(二)居民身份證復印件;
(三)最近12個月內的船舶駕駛員體格檢查表;
(四)近期直邊正面5厘米免冠白底彩色照片2張;
(五)引航員基本安全培訓合格證明。
申請人在提供居民身份證復印件時,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出示原件。第八條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引航員注冊申請之日起10日內作出注冊或者不予注冊的決定。對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條件的申請,應當准予注冊,並發給引航員服務簿,賦予唯一的注冊編號;對不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條件的申請,作出不予注冊的決定並書面說明理由。第九條取得引航員服務簿而未取得引航員適任證書的為助理引航員。
助理引航員不能獨立引領船舶,應當在一級引航員或者二級引航員的指導下工作。第十條引航員服務簿是引航員的職業身份證件,應當載明引航員的姓名、性別、聯系方式、所屬引航機構名稱等有關事項。第十一條引航員服務簿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引航員應當憑相應的證明材料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辦理相應的注冊變更手續。
引航員服務的引航機構發生變化的,在辦理變更手續時,還應當提供與原引航機構解除聘用關系的證明材料。第十二條引航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注銷引航員注冊,並予以公告: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蹤的;
(二)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
(三)被依法吊銷引航員服務簿的;
(四)本人申請注銷注冊的。第十三條申請人被依法吊銷引航員服務簿的,自被吊銷之日起5年內不予重新注冊。第三章引航員任職第十四條按海港和內河兩個系列,引航員任職資格分為一級引航員、二級引航員和三級引航員。
海港引航員的引領范圍是沿海港口及附近水域,內河引航員的引領范圍是內河港口和航線。第十五條引航員按下列規定許可權引領船舶:
(一)海港、內河一級引航員可以在各自的引領范圍內引領任何船舶;
(二)海港二級引航員可以引領總長小於250米的船舶,內河二級引航員可以引領總長小於200米的船舶;但是總長等於或者大於180米的客船除外;
(三)海港三級引航員可以引領總長小於180米的船舶,內河三級引航員可以引領總長小於150米的船舶;但是客船和載運散裝一級危險貨物的船舶除外。第十六條交通部直屬海事管理機構或者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所屬的海事管理機構可以根據本轄區港口、航道、通航環境、特定類型船舶的實際情況以及引航員的任職年限等因素,在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范圍內制定各類別、等級引航員引領的船舶種類和尺度的具體規定。超出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引領船舶種類和尺度的,應當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批准。第十七條引航員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取得引航員適任證書後,才可以引領相應種類和長度的船舶。第十八條申請一、二、三級引航員適任證書,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持有引航員服務簿;
(二)符合船舶駕駛員體檢要求;
(三)經過相應的適任培訓,並通過相應的考試和評估;
(四)具有本辦法規定的水上服務資歷和良好的安全記錄。
Ⅳ 海員保護條例!
第二章 船員注冊和任職資格
第四條 本條例所稱船員,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經船員注冊取得船員服務簿的人員,包括船長、高級船員、普通船員。
本條例所稱船長,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船長任職資格,負責管理和指揮船舶的人員。
本條例所稱高級船員,是指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相應任職資格的大副、二副、三副、輪機長、大管輪、二管輪、三管輪、通信人員以及其他在船舶上任職的高級技術或者管理人員。
本條例所稱普通船員,是指除船長、高級船員外的其他船員。
第五條 申請船員注冊,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年滿18周歲(在船實習、見習人員年滿16周歲)但不超過60周歲;
(二)符合船員健康要求;
(三)經過船員基本安全培訓,並經海事管理機構考試合格。
申請注冊國際航行船舶船員的,還應當通過船員專業外語考試。
第六條 申請船員注冊,可以由申請人或者其代理人向任何海事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並附送申請人符合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船員注冊申請之日起10日內做出注冊或者不予注冊的決定。對符合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條件的,應當給予注冊,發給船員服務簿,但是申請人被依法吊銷船員服務簿未滿5年的,不予注冊。
第七條 船員服務簿是船員的職業身份證件,應當載明船員的姓名、住所、聯系人、聯系方式以及其他有關事項。
船員服務簿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船員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辦理變更手續。
第八條 船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注銷船員注冊,並予以公告: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蹤的;
(二)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
(三)被依法吊銷船員服務簿的;
(四)本人申請注銷注冊的。
第九條 參加航行和輪機值班的船員,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船員適任證書。
申請船員適任證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經取得船員服務簿;
(二)符合船員任職崗位健康要求;
(三)經過相應的船員適任培訓、特殊培訓;
(四)具備相應的船員任職資歷,並且任職表現和安全記錄良好。
第十條 申請船員適任證書,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提出書面申請,並附送申請人符合本條例第九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對符合規定條件並通過國家海事管理機構組織的船員任職考試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發給相應的船員適任證書。
第十一條 船員適任證書應當註明船員適任的航區(線)、船舶類別和等級、職務以及有效期限等事項。
船員適任證書的有效期不超過5年。
第十二條 中國籍船舶的船長和高級船員應當由中國籍船員擔任;確需外國籍船員擔任高級船員的,應當報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批准。
第十三條 中國籍船舶在境外遇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無法滿足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要求,需要由本船下一級船員臨時擔任上一級職務時,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海事管理機構根據擬擔任上一級船員職務船員的任職資歷、任職表現和安全記錄,簽發相應的批准文書。
第十四條 曾經在軍用船舶、漁業船舶上工作的人員,或者持有其他國家、地區船員適任證書的船員,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船員適任證書的,海事管理機構可以免除船員培訓和考試的相應內容。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另行規定。
第十五條 以海員身份出入國境和在國外船舶上從事工作的中國籍船員,應當向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指定的海事管理機構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
申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持有國際航行船舶船員適任證書或者有確定的船員出境任務;
(三)無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出境的情形。
第十六條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7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是中國籍船員在境外執行任務時表明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的證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遺失、被盜或者損毀的,應當向海事管理機構申請補發。船員在境外的,應當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館、領館申請補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的有效期不超過5年。
第十八條 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員證的船員,在其他國家、地區享有按照當地法律、有關國際條約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有關國家簽訂的海運或者航運協定規定的權利和通行便利。
第十九條 在中國籍船舶上工作的外國籍船員,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取得就業許可,並持有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相應證書和其所屬國政府簽發的相關身份證件。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水域航行、停泊、作業的外國籍船舶上任職的外國籍船員,應當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加入的國際條約規定的相應證書和其所屬國政府簽發的相關身份證件。
第三章 船員職責
第二十條 船員在船工作期間,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攜帶本條例規定的有效證件;
(二)掌握船舶的適航狀況和航線的通航保障情況,以及有關航區氣象、海況等必要的信息;
(三)遵守船舶的管理制度和值班規定,按照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的操作規則操縱、控制和管理船舶,如實填寫有關船舶法定文書,不得隱匿、篡改或者銷毀有關船舶法定證書、文書;
(四)參加船舶應急訓練、演習,按照船舶應急部署的要求,落實各項應急預防措施;
(五)遵守船舶報告制度,發現或者發生險情、事故、保安事件或者影響航行安全的情況,應當及時報告;
(六)在不嚴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盡力救助遇險人員;
(七)不得利用船舶私載旅客、貨物,不得攜帶違禁物品。
第二十一條 船長在其職權范圍內發布的命令,船舶上所有人員必須執行。
高級船員應當組織下屬船員執行船長命令,督促下屬船員履行職責。
第二十二條 船長管理和指揮船舶時,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保證船舶和船員攜帶符合法定要求的證書、文書以及有關航行資料;
(二)制訂船舶應急計劃並保證其有效實施;
(三)保證船舶和船員在開航時處於適航、適任狀態,按照規定保障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員,保證船舶的正常值班;
(四)執行海事管理機構有關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的指令,船舶發生水上交通事故或者污染事故的,向海事管理機構提交事故報告;
(五)對本船船員進行日常訓練和考核,在本船船員的船員服務簿內如實記載船員的服務資歷和任職表現;
(六)船舶進港、出港、靠泊、離泊,通過交通密集區、危險航區等區域,或者遇有惡劣天氣和海況,或者發生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船舶保安事件以及其他緊急情況時,應當在駕駛台值班,必要時應當直接指揮船舶;
(七)保障船舶上人員和臨時上船人員的安全;
(八)船舶發生事故,危及船舶上人員和財產安全時,應當組織船員和船舶上其他人員盡力施救;
(九)棄船時,應當採取一切措施,首先組織旅客安全離船,然後安排船員離船,船長應當最後離船,在離船前,船長應當指揮船員盡力搶救航海日誌、機艙日誌、油類記錄簿、無線電台日誌、本航次使用過的航行圖和文件,以及貴重物品、郵件和現金。
第二十三條 船長、高級船員在航次中,不得擅自辭職、離職或者中止職務。
第二十四條 船長在保障水上人身與財產安全、船舶保安、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方面,具有獨立決定權,並負有最終責任。
船長為履行職責,可以行使下列權力:
(一)決定船舶的航次計劃,對不具備船舶安全航行條件的,可以拒絕開航或者續航;
(二)對船員用人單位或者船舶所有人下達的違法指令,或者可能危及有關人員、財產和船舶安全或者可能造成水域環境污染的指令,可以拒絕執行;
(三)發現引航員的操縱指令可能對船舶航行安全構成威脅或者可能造成水域環境污染時,應當及時糾正、制止,必要時可以要求更換引航員;
(四)當船舶遇險並嚴重危及船舶上人員的生命安全時,船長可以決定撤離船舶;
(五)在船舶的沉沒、毀滅不可避免的情況下,船長可以決定棄船,但是,除緊急情況外,應當報經船舶所有人同意;
(六)對不稱職的船員,可以責令其離崗。
船舶在海上航行時,船長為保障船舶上人員和船舶的安全,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對在船舶上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人採取禁閉或者其他必要措施。
第四章 船員職業保障
第二十五條 船員用人單位和船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工傷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以及其他社會保險,並依法按時足額繳納各項保險費用。
船員用人單位應當為在駛往或者駛經戰區、疫區或者運輸有毒、有害物質的船舶上工作的船員,辦理專門的人身、健康保險,並提供相應的防護措施。
第二十六條 船舶上船員生活和工作的場所,應當符合國家船舶檢驗規范中有關船員生活環境、作業安全和防護的要求。
船員用人單位應當為船員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防護用品、醫療用品,建立船員健康檔案,並為船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防治職業疾病。
船員在船工作期間患病或者受傷的,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給予救治;船員失蹤或者死亡的,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做好相應的善後工作。
第二十七條 船員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有關勞動合同的法律、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加入的有關船員勞動與社會保障國際條約的規定,與船員訂立勞動合同。
船員用人單位不得招用未取得本條例規定證件的人員上船工作。
第二十八條 船員工會組織應當加強對船員合法權益的保護,指導、幫助船員與船員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
第二十九條 船員用人單位應當根據船員職業的風險性、艱苦性、流動性等因素,向船員支付合理的工資,並按時足額發放給船員。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剋扣船員的工資。
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向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的待派船員,支付不低於船員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資。
第三十條 船員在船工作時間應當符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標准,不得疲勞值班。
船員除享有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假期外,還享有在船舶上每工作2個月不少於5日的年休假。
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在船員年休假期間,向其支付不低於該船員在船工作期間平均工資的報酬。
第三十一條 船員在船工作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要求遣返:
(一)船員的勞動合同終止或者依法解除的;
(二)船員不具備履行船上崗位職責能力的;
(三)船舶滅失的;
(四)未經船員同意,船舶駛往戰區、疫區的;
(五)由於破產、變賣船舶、改變船舶登記或者其他原因,船員用人單位、船舶所有人不能繼續履行對船員的法定或者約定義務的。
第三十二條 船員可以從下列地點中選擇遣返地點:
(一)船員接受招用的地點或者上船任職的地點;
(二)船員的居住地、戶籍所在地或者船籍登記國;
(三)船員與船員用人單位或者船舶所有人約定的地點。
第三十三條 船員的遣返費用由船員用人單位支付。遣返費用包括船員乘坐交通工具的費用、旅途中合理的食宿及醫療費用和30公斤行李的運輸費用。
第三十四條 船員的遣返權利受到侵害的,船員當時所在地民政部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境外領事機構,應當向船員提供援助;必要時,可以直接安排船員遣返。民政部門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境外領事機構為船員遣返所墊付的費用,船員用人單位應當及時返還。
第五章 船員培訓和船員服務
第三十五條 申請在船舶上工作的船員,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的規定,完成相應的船員基本安全培訓、船員適任培訓。
在危險品船、客船等特殊船舶上工作的船員,還應當完成相應的特殊培訓。
第三十六條 依法設立的培訓機構從事船員培訓,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符合船員培訓要求的場地、設施和設備;
(二)有與船員培訓相適應的教學人員、管理人員;
(三)有健全的船員培訓管理制度、安全防護制度;
(四)有符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船員培訓質量控制體系。
第三十七條 依法設立的培訓機構從事船員培訓業務,應當向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附送符合本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國家海事管理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發給船員培訓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三十八條 從事船員培訓業務的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船員培訓大綱和水上交通安全、防治船舶污染、船舶保安等要求,在核定的范圍內開展船員培訓,確保船員培訓質量。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安全監督管理規則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船舶交通管理,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護水域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則。第二條本規則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及內河設有船舶交通管理系統(以下稱VTS系統)的區域內航行、停泊和作業的船舶、設施(以下簡稱船舶)及其所有人、經營人和代理人。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機構是全國船舶交通管理系統安全監督管理的主管機關(以下簡稱主管機關)。
主管機關設置的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稱VTS中心)是依據本規則負責具體實施船舶交通管理的運行中心。第二章船舶報告第四條船舶在VTS區域內航行、停泊和作業時,必須按主管機關頒發的《VTS用戶指南》所明確的報告程序和內容,通過甚高頻無線電話或其他有效手段向VTS中心進行船舶動態報告。第五條船舶在VTS區域內發生交通事故,污染事故或其他緊急情況時,應通過甚高頻無線電話或其他一切有效手段立即向VTS中心報告。第六條船舶發現助航標志異常、有礙航行安全的障礙物、漂流物或其他妨礙航行安全的異常情況時,應迅速向VTS中心報告。第七條船舶與VTS中心在甚高頻無線電話中所使用的語言應為漢語普通話或英語。第三章船舶交通管理第八條在VTS區域航行的船舶除應遵守《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避碰規則》外,還應遵守交通部和主管機關頒布的有關航行、避讓的特別規定。第九條船舶在VTS區域內航行時,應用安全航速行駛,並應遵守交通部和主管機關的限速規定。第十條船舶在VTS區域內應按規定錨泊,並應遵守錨泊秩序。第十一條任何船舶不得在航道、港池和其它禁錨區錨泊,緊急情況下錨泊必須立即報告VTS中心。第十二條船舶在錨地並靠或過駁必須符合交通部和主管機關的有關規定,並應及時通報VTS中心。第十三條VTS中心根據交通流量和通航環境情況及港口船舶動態計劃實施交通組織。VTS中心有權根據交通組織的實際情況對航行計劃予以調整、變更。第十四條船舶在VTS區域內航行、停泊和作業時,應在規定的甚高頻通訊頻道上正常守聽,並應接受VTS中心的詢問。第十五條在VTS區域內航行的船舶和船隊的隊形及尺度等技術參數均應符合交通部和主管機關的有關規定。第四章船舶交通服務第十六條各VTS中心根據其現有功能應為船舶提供相應服務。第十七條應船舶請求,VTS中心可向其提供他船動態、助航標志、水文氣象、航行警(通)告和其它有關信息服務。
VTS中心可在固定的時間或其它時間播發上款規定的信息。第十八條應船舶請求,VTS中心可為船舶在航行困難或氣象惡劣環境下,或船舶一旦出現了故障或損壞時,提供助航服務。
船舶不再需要助航時,應及時報告VTS中心。第十九條為避免緊迫局面的發生,VTS中心可向船舶提出建議、勸告或發出警告。第二十條VTS中心認為必要的時候或應船舶或其所有人、經營人、代理人的請求,可為其傳遞打撈或清除污染等信息和協調救助行動。第二十一條應船舶或其所有人、經營人、代理人的請求,有條件的VTS中心還可為其提供本規則第四章規定以外的服務。第五章法律責任第二十二條對違反本規則的,主管機關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交通部頒布的有關規章給予處罰。第二十三條本規則的實施,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免除船長對本船安全航行的責任,也不妨礙引航員和船長之間的職責關系。第二十四條為避免危及人命財產或環境安全的緊急情況發生,船長和引航員在背離本規則有關條款時,應立即報告VTS中心。第六章附則第二十五條本規則下列用語的含義:
「船舶」是指按有關國際公約和國內規范規定應配備通信設備及主管機關要求加入VTS系統的船舶。
「VTS系統」是指為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保護水域環境,由主管機關設置的對船舶實施交通管制並提供咨詢服務的系統。
「VTS區域」是指由主管機關劃定並公布的,VTS系統可以實施有效管理的區域。
「VTS用戶指南」是指由設置VTS系統的主管機關,根據本規則制定頒發的便於船舶加入和使用VTS系統的指導性文件。
「船舶動態報告」是指船舶在某一VTS區域內,按照主管機關的規定通過甚高頻無線電話或其他有效手段向VTS中心進行有關航行動態的報告。
Ⅵ 船舶引航管理規定(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船舶引航活動,維護國家主權,保障水上人命財產安全,適應水上運輸和港口生產的需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內河和港口從事船舶引航活動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船舶引航是指引領船舶航行、靠泊、離泊、移泊的活動(以下簡稱引航);
(二)引航區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內河和港口為引航劃定的區域;
(三)引航機構是指專業提供引航服務的法人;
(四)引航員是指持有有效船員適任證書,在某一引航機構從事引航工作的人員;
(五)船舶是指任何用於水面、近水面和水下航行或者移動的船、艇、筏、移動式海上平台,包括國內外商船、軍用船舶、公務船舶、工程船舶和漁船等。第四條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引航工作。
市(設區的市,下同)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轄區引航行政管理工作。交通運輸部設置的長江航務管理部門負責長江干線引航行政管理工作。
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引航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交通運輸部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負責制定國家引航政策和規章,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劃定、調整並對外公布引航區;
(三)負責批准引航機構的設置;
(四)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引航收費標准和管理規定,並監督實施;
(五)負責引航業務管理和指導;
(六)負責引航員培訓、考試和發證的管理工作。第六條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引航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籌建引航機構;
(三)負責監督管理引航收費;
(四)負責引航業務監督和協調。第七條海事管理機構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引航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對引航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三)組織實施引航員培訓、考試和發證工作。第八條國家鼓勵採取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法提高引航工作科技水平,鼓勵引航新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提高引航安全水平和工作效率。第九條下列船舶在交通運輸部劃定的海上引航區內航行、停泊或者移泊的,應當向引航機構申請引航:
(一)外國籍船舶,但交通運輸部經報國務院批准後規定可以免除的除外;
(二)核動力船舶、載運放射性物質的船舶、10萬總噸及以上油輪;
(三)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散裝液化氣船、散裝危險化學品船;
(四)長、寬以及吃水或者水面以上高度接近相應航道通航條件限值的船舶。
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船舶的具體標准,由交通運輸部直屬海事管理機構根據港口、航道實際情況制定並公布。第十條下列船舶在內河航行,應當向引航機構申請引航:
(一)外國籍船舶;
(二)1000總噸以上的海上機動船舶,但船長駕駛同一類型的海上機動船舶在同一內河通航水域航行與上一航次間隔2個月以內的除外;
(三)長、寬以及吃水或者水面以上高度接近相應航道通航條件限值的船舶;
(四)在長江干線航行的下列船舶:
1.客位500人及以上且載客航行的客船,但旅客班輪、渡船除外;
2.1萬總噸及以上且載運閃點小於23℃的散裝液體化學品船;
3.載運《國際散裝危險化學品船舶構造和設備規則》中X類的散裝液體化學品船。
前款第(三)項船舶的具體標准,由長江航務管理部門、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根據管轄水域的航道實際情況制定並公布。第十一條船舶自願申請引航的,引航機構應當提供引航服務。第二章引航機構第十二條依據下列原則設置引航機構:
(一)有為外國籍船舶和必須申請引航的中國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務,且年引領船舶在600艘次以上的需要,或者在引航區內未設立引航機構的;
(二)引航區內有三名以上持有有效引航員適任證書的引航員。第十三條引航機構的設置方案和引航具體范圍,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根據引航業務發展需要商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省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直轄市除外)審核後,報交通運輸部批准。
Ⅶ 引航員是不是船員
不是,是港口派的,是一個國家的主權的象徵,引航員在停靠前暫時接管船隻,將船隻引入指定的位置.引航員這份工作有一定的風險,因為他是中途上船,在海上走懸梯是很危險的.
Ⅷ 船舶引航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船舶引航活動,維護國家主權,保障水上人命財產安全,適應水上運輸和港口生產的需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內河和港口從事船舶引航活動適用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船舶引航是指引領船舶航行、靠泊、離泊、移泊的活動(以下簡稱引航);
(二)引航區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內河和港口為引航劃定的區域;
(三)引航機構是指專業提供引航服務的法人;
(四)引航員是指持有有效引航員適任證書,在某一引航機構從事引航工作的人員;
(五)船舶是指任何用於水面、近水面和水下航行或者移動的船、艇、筏、移動式海上平台,包括國內外商船、軍用船舶、公務船舶、工程船舶和漁船等。第四條交通部主管全國引航工作。
市(設區的市,下同)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轄區引航行政管理工作。交通部設置的長江航務管理部門負責長江干線引航行政管理工作。
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引航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交通部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負責制定國家引航政策和規章,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劃定、調整並對外公布引航區;
(三)負責批准引航機構的設置;
(四)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引航收費標准和管理規定,並監督實施;
(五)負責引航業務管理和指導;
(六)負責引航員培訓、考試和發證的管理工作。第六條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引航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籌建引航機構;
(三)負責監督管理引航收費;
(四)負責引航業務監督和協調。第七條海事管理機構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引航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對引航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三)組織實施引航員培訓、考試和發證工作。第八條國家鼓勵採取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法提高引航工作科技水平,鼓勵引航新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提高引航安全水平和工作效率。第九條下列船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航區內航行或者靠泊、離泊、移泊(順岸相鄰兩個泊位之間的平行移動除外)以及靠離引航區外系泊點、裝卸站應當申請引航:
(一)外國籍船舶;
(二)為保障船舶航行和港口設施的安全,由海事管理機構會同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提出報交通部批准發布的應當申請引航的中國籍船舶;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申請引航的其他中國籍船舶。
本條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船舶在引航區內外航行或者靠泊、離泊、移泊,可根據需要申請引航。第二章引航機構第十條依據下列原則設置引航機構:
(一)有為外國籍船舶和必須申請引航的中國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務,且年引領船舶在600艘次以上的需要,或者在引航區內未設立引航機構的;
(二)引航區內有三名以上持有有效引航員適任證書的引航員。第十一條引航機構的設置方案和引航具體范圍,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根據引航業務發展需要商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省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直轄市除外)審核後,報交通部批准。第十二條引航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制訂引航工作章程和管理制度;
(二)制訂引航方案和引航調度計劃;
(三)接受引航申請,提供引航服務;
(四)負責引航費的計收和財務管理工作;
(五)負責引航員的聘用、培訓、晉升、獎懲等各項日常管理工作;
(六)參與涉及引航的港口、航道等工程項目研究工作;
(七)按國家規定負責引航信息統計工作。第十三條引航機構的負責人應當從具有豐富引航經驗和良好管理能力的引航員中選拔。第十四條引航機構應當不斷提高引航工作服務質量和水平,對引航安全隱患應當及時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第三章引航員第十五條從事引航的人員必須持有有效的引航員適任證書。
引航員應按照有關規定提供引航服務,服從引航機構的安排和管理。第十六條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申領引航員適任證書: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20周歲、未滿60周歲;
(三)身體健康;
(四)具備大專以上航海或者船舶駕駛專業學歷並完成規定的專業培訓。
(五)無重大船舶交通責任事故記錄和嚴重違反船舶及船員管理的違章記錄。
Ⅸ 有關引航協議、引航合同
船 舶 引 航 管 理 規 定
9/15/2004 2:10:52 PM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船舶引航活動,維護國家主權,保障水上人命財產安全,適應水上運輸和港口生產的需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內河和港口從事船舶引航活動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船舶引航是指引領船舶航行、靠泊、離泊、移泊的活動(以下簡稱引航);
(二)引航區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內河和港口為引航劃定的區域;
(三)引航機構是指專業提供引航服務的法人;
(四)引航員是指持有有效引航員適任證書,在某一引航機構從事引航工作的人員;
(五)船舶是指任何用於水面、近水面和水下航行或者移動的船、艇、筏、移動式海上平台,包括國內外商船、軍用船舶、公務船舶、工程船舶和漁船等。
第四條 交通部主管全國引航工作。
市(設區的市,下同)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轄區引航行政管理工作。交通部設置的長江航務管理部門負責長江干線引航行政管理工作。 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引航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交通部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負責制定國家引航政策和規章,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劃定、調整並對外公布引航區;
(三)負責批准引航機構的設置;
(四)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引航收費標准和管理規定,並監督實施;
(五)負責引航業務管理和指導;
(六)負責引航員培訓、考試和發證的管理工作。
第六條 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引航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籌建引航機構;
(三)負責監督管理引航收費;
(四)負責引航業務監督和協調。
第七條 海事管理機構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引航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對引航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三)組織實施引航員培訓、考試和發證工作。
第八條 國家鼓勵採取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法提高引航工作科技水平,鼓勵引航新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提高引航安全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九條 下列船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引航區內航行或者靠泊、離泊、移泊(順岸相鄰兩個泊位之間的平行移動除外)以及靠離引航區外系泊點、裝卸站應當申請引航:
(一)外國籍船舶;
(二)為保障船舶航行和港口設施的安全,由海事管理機構會同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提出報交通部批准發布的應當申請引航的中國籍船舶;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申請引航的其他中國籍船舶。
本條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船舶在引航區內外航行或者靠泊、離泊、移泊,可根據需要申請引航。
第二章 引航機構
第十條 依據下列原則設置引航機構:
(一)有為外國籍船舶和必須申請引航的中國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務,且年引領船舶在600艘次以上的需要,或者在引航區內未設立引航機構的;
(二)引航區內有三名以上持有有效引航員適任證書的引航員。
第十一條 引航機構的設置方案和引航具體范圍,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根據引航業務發展需要商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省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直轄市除外)審核後,報交通部批准。
第十二條 引航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制訂引航工作章程和管理制度;
(二)制訂引航方案和引航調度計劃;
(三)接受引航申請,提供引航服務;
(四)負責引航費的計收和財務管理工作;
(五)負責引航員的聘用、培訓、晉升、獎懲等各項日常管理工作;
(六)參與涉及引航的港口、航道等工程項目研究工作;
(七)按國家規定負責引航信息統計工作。
第十三條 引航機構的負責人應當從具有豐富引航經驗和良好管理能力的引航員中選拔。
第十四條 引航機構應當不斷提高引航工作服務質量和水平,對引航安全隱患應當及時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
第三章 引 航 員
第十五條 從事引航的人員必須持有有效的引航員適任證書。
引航員應按照有關規定提供引航服務,服從引航機構的安排和管理。
第十六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申領引航員適任證書: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20周歲、未滿60周歲;
(三)身體健康;
(四)具備大專以上航海或者船舶駕駛專業學歷並完成規定的專業培訓。
(五)無重大船舶交通責任事故記錄和嚴重違反船舶及船員管理的違章記錄。
第十七條 引航員分助理引航員、三級引航員、二級引航員、一級引航員和高級引航員。
處於各等級見習期的,為見習引航員。
助理引航員不能獨立引領船舶,見習引航員不能獨立引領見習等級或者該見習等級以上等級的船舶。
第十八條 引航員應當經過規定的培訓、考試,取得培訓合格證和引航員適任證書。
引航員考試發證的有關規定,由交通部另行制定。
第十九條 任何人不得偽造、變造、塗改、買賣、租借、轉讓、冒用引航員適任證書。
第二十條 各等級引航員引領船舶的范圍,由海事管理機構根據引航區的航道、通航環境、船舶的尺度和操縱特性、特定類型船舶的安全要求,商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制定,報交通部備案。
第二十一條 引航機構應當為引航員提供下列條件:
(一)接受專業培訓、特殊培訓和提高等級培訓等各種培訓;
(二)合理的休息時間;
(三)高於港航系統船舶駕駛人員平均水平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二條 引航員應當尊重被引船舶的船長和船員,按規定著裝和佩帶標志。
高級引航員應當主持或者積極參與制定引航方案。三級以上引航員應當指導助理引航員或者見習引航員引領船舶。
第二十三條 船舶接受引航服務,不解除被引船舶的船長駕駛和管理船舶的責任。
第四章 引航申請與實施
第二十四條 申請引航的船舶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相應的引航機構提出引航申請。船舶不得直接聘請引航員或者非引航員登船引航。 船舶進、出港或移泊的引航申請和變更,應當按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向引航機構提出。
第二十五條 申請引航的船舶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引航機構提供被引船舶的下列資料:
(一)船公司、船名(包括中、英文名)、國籍、船舶呼號;
(二)船舶的種類、總長度、寬度、吃水、水面以上最大高度、載重噸、總噸、凈噸、主機及側推器的種類、功率和航速;
(三)裝載貨物種類、數量;
(四)預計抵、離港或者移泊的時間和地點;
(五)在內河干線航行的船隊,還應當提供拖帶的方式和隊型;
(六)其它需說明的事項。
第二十六條 引航機構在接到船舶引航申請後,應當及時安排持有有效證書的引航員,並將引航方案通知申請人。
第二十七條 引航機構應當滿足船舶提出的正當引航要求,及時為船舶提供引航服務,不得無故拒絕或者拖延。
對特殊引航作業船舶的引航,引航機構應當制訂引航方案,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批准後實施。
第二十八條 引航機構應當根據船舶狀況和通航條件,制定合理的拖輪使用方法。被引航船舶應當根據引航機構提供的拖輪使用方法的要求安排拖輪或者委託引航機構安排拖輪,並承擔相應的費用。
第二十九條 引航員登船後,應當向被引船舶的船長介紹引航方案;被引船舶的船長應當向引航員介紹本船的操縱性能以及其他與引航業務有關的情況。
第三十條 在一次連續的引航中,同時有兩名或兩名以上的引航員在船時,引航機構必須指定其中一人為本次引航的責任引航員。
第三十一條 引航員上船引領時,被引船舶應當在其主桅懸掛引航旗。任何船舶不得在非引領時懸掛引航旗。
第三十二條 引航員應當謹慎引航,按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及時報告被引船舶動態。
引航員發現海損事故、污染事故或違章行為時,應當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第三十三條 引航員在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有權拒絕、暫停或者終止引航,並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一)惡劣的氣象、海況;
(二)被引船舶不適航;
(三)沒有足夠的水深;
(四)被引船舶的引航梯和照明不符合安全規定;
(五)引航員身體不適,不能繼續引領船舶;
(六)其它不適於引航的原因。
引航員在作出上述決定之前,應當明確地告知被引船舶的船長,並對被引船舶當時的安全作出妥善安排,包括將船舶引領至安全和不妨礙其他船舶正常航行、停泊或者作業的地點。
第三十四條 在引航過程中被引船舶發生水上安全交通事故,引航員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採取有效措施減少事故損失;
(二)盡快向引航機構和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三)接受、配合或者協助調查水上交通事故。
引航機構應當在水上交通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向海事管理機構遞交水上交通事故報告書。
第三十五條 使用拖輪引航,拖輪應當服從引航員的指揮,並保持與引航員通訊聯系良好。引航員應當注意拖輪的安全。
第三十六條 船舶接受引航服務,被引船舶的船長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的規定,為引航員提供方便、安全的登離船設備,並採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引航員安全登離船舶;
(二)為引航員提供工作便利,並配合引航員實施引航;
(三)回答引航員有關引航的疑問,除有危及船舶安全的情況外,應當採納引航員的引航指令;
(四)在離開駕駛台時,指定代職駕駛員並告知引航員,並盡快返回;
(五)船長發現引航員的引航指令可能對船舶安全構成威脅時,可以要求引航員更改引航指令,必要時還可要求引航機構更換引航員,並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第三十七條 引航員應當將被引船舶從規定的引航起始地點引抵規定的引航目的地。
引航員離船時應當向船長或者接替的引航員交接清楚,在雙方確認安全的情況下方可離船。
第三十八條 因惡劣的天氣或者海況,引航員不能離開船舶時,船長應當作出合理的等待,或者將船舶駛抵能使引航員安全離開船舶的地點,並負責支付因此造成的相關費用,但事先應當徵得海事管理機構的同意。
第三十九條 引航機構、船舶、拖輪,均應當配備必要的通信設備或者器材,以便及時與引航員保持聯系。
第四十條 港口企業對被引船舶靠、離泊,應當做好下列工作:
(一)泊位的靠泊等級必須符合被靠船舶相應等級,泊位防護設施完好;
(二)確保泊位有足夠的水深,水下無障礙物;
(三)泊位有效長度應當至少為被引船舶總長的120%;被引船舶總長度小於100米的,泊位長度應大於被引船舶總長的20米; (四)被引船舶靠離泊半小時前,應當按照引航員的要求將有礙船舶靠離泊的裝卸機械、貨物和其他設施移至安全處所並清理就緒;
(五)指泊員在被引船舶靠離泊半小時前應當到達現場,與引航員保持密切聯系,並按規定正確顯示泊位信號,備妥碰墊物; (六)被引船舶夜間靠離泊,碼頭應當具備足夠的照明;
(七)泊位靠泊條件臨時發生變化,必須立即告知引航員。
第四十一條 新建碼頭使用前,碼頭所屬單位應當及時向引航機構提供泊位噸級、系泊能力、泊位水深、主航道水深圖等與船舶安全靠、離有關的資料。
對已投入使用的碼頭應當按引航機構的要求提供泊位水深、主航道及專用航道水深圖等有關資料。
第四十二條 引航結束時船長和引航員應當准確填寫引航簽證單。被引船舶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規定支付引航費。
第五章 罰 則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未經批准擅自設置引航機構的,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或者長江航務管理部門責令其糾正違法行為,並對擅自設置的引航機構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規定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三十條規定,引航機構不選派適任的引航員或者拒絕或者拖延引航、不指定責任引航員的,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長江航務管理部門責令引航機構糾正其違法行為,並對引航機構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規定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港口企業不按規定配合和保障被引船舶靠離泊的、不按規定向引航機構提供相關資料的,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或者長江航務管理部門責令港口企業糾正其違法行為,並處以警告或者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規定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由海事管理機構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實施行政處罰。
第四十七條 執法人員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八條 本規定由交通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九條 本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實施。
Ⅹ 船舶引航管理規定的內容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本規定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船舶引航是指引領船舶航行、靠泊、離泊、移泊的活動(以下簡稱引航);
(二)引航區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內河和港口為引航劃定的區域;
(三)引航機構是指專業提供引航服務的法人;
為規范船舶引航活動,維護國家主權,保障水上人命財產安全,適應水上運輸和港口生產的需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內河和港口從事船舶引航活動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四)引航員是指持有有效引航員適任證書,在某一引航機構從事引航工作的人員;
(五)船舶是指任何用於水面、近水面和水下航行或者移動的船、艇、筏、移動式海上平台,包括國內外商船、軍用船舶、公務船舶、工程船舶和漁船等。
第四條
交通部主管全面引航工作。
市(設區的市,下同)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轄區引航行政管理工作。交通部設置的長江航務管理部門負責長江干線引航行政管理工作。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引航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五條
交通部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負責制定國家引航政策和規章,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劃定、調整並對外公布引航區;
(三)負責批准引航機構的設置;
(四)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引航收費標准和和管理規定,並監督實施;
(五)負責引航業務管理和指導;
(六)負責引航員培訓、考試和發證的管理工作。
第六條
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引航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籌建引航機構;
(三)負責監督管理引航收費;
(四)負責引航業務監督和協調。
第七條
海事管理機構的引航管理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有關引航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對引航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三)組織實施引航員培訓、考試和發證工作。
第八條
國家鼓勵採取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法提高引航工作科技水平,鼓勵引航新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提高引航安全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二章 引航機構
第十條依據下列原則設置引航機構:
(一)有為外國籍船舶和必須申請引航的中國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務,且年引領舶舶在600艘次以上的需要,或者在引航區內未設立引航機構的;
(二)引航區內有三名以上持有有效引航員適任證書的引航員。
第十一條引航機構的設置方案和引航具體范圍,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根據引航業務發展需要商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省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直轄市除外)審核後,報交通部批准。
第十二條引航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制訂引航工作章程和管理制度;
(二)制訂引航方案和引航調度計劃;
(三)接受引航申請,提供引航服務;
(四)負責引航費的計收和財務管理工作;
(五)負責引航員的聘用、培訓、晉升、獎懲等各項日常管理工作;
(六)參與涉及引航的港口、航道等工程項目研究工作;
(七)按國家規定負責引航信息統計工作。
第十三條引航機構的負責人應當從具有豐富引航經驗和良好管理能力的引航員中選撥。
第十四條引航機構應當不斷提高引航工作服務質量和水平,對引航安全隱患應當及時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
第三章 引航員
第十五條從事引航的人員必須持有有效的引航員適任證書。
引航員應按照有關規定提供引航服務,服從引航機構的安排和管理。
第十六條符合下列條件的人員,可申領引航員適任證書: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20周歲、未滿60周歲;
(三)身體健康;
(四)具備大專以上航海或者船舶駕駛專業學歷並完成規定的專業培訓;
(五)無重大船舶交通責任事故記錄和嚴重違反船舶及船員管理的違章記錄。
第十七條引航員分助理引航員、三級引航員、二級引航員、一級引航員和高級引航員。
處於各等級見習期的,為見習引航員。
助理引航員不能獨立引領船舶,見習引航員不能獨立引領見習等級或者該見習等級以上等級的船舶。
第十八條引航員應當經過規定的培訓、考試,取得培訓合格證和引航員適任證書。
引航員考試發證的有關規定,由交通部另行制定。
第十九條任何人不得偽造、變造、塗改、買賣、租借、轉讓、冒用引航員適任證書。
第二十條各等級引航員引領船舶的范圍,由海事管理機構根據引航區的航道、通航環境、船舶的尺度和操縱特性、特定類型船舶的安全要求,商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制定,報交通部備案。
第二十一條引航機構應當為引航員提供下列條件:
(一)接受專業培訓、特殊培訓和提高等級培訓等各種培訓;
(二)合理的休息時間;
(三)高於港航系統船舶駕駛人員平均水平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二條引航員應當尊重被引船舶的船長和船員,按規定著裝和佩帶標志。
高級引航員應當主持或者積極參與制定引航方案。三級以上引航員應當指導助理引航員或者見習引航員引領船舶。
第二十三條船舶接受引航服務,不解除被引船舶的船長駕駛和管理船舶的責任。
第四章 引航申請與實施
第二十四條申請引航的船舶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相應的引航機構提出引航申請。船舶不得直接聘請引航員或者非引航員登船引航。船舶進、出港或移泊的引航申請和變更,應當按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向引航機構提出。
第二十五條申請引航的船舶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引航機構提供被引船舶的下列資料:
(一)船公司、船名(包括中、英文名)、國籍、船舶呼號;
(二)船舶的種類、總長度、寬度、吃水、水面以上最大高度、載重噸、總噸、凈噸、主機及側推器的種類、功率和航速;
(三)裝載貨物種類、數量;
(四)預計抵、離港或者移泊的時間和地點;
(五)在內河干線航行的船隊,還應當提供拖帶的方式和隊型;
(六)其它需說明的事項。
第二十六條引航機構在接到船舶引航申請後,應當及時安排持有有效證書的引航員,並將引航方案通知申請人。
第二十七條引航機構應當滿足船舶提出的正當引航要求,及時為船舶提供引航服務,不得無故拒絕或者拖延。
對特殊引航作業船舶的引航,引航機構應當制訂引航方案,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批准後實施。
第二十八條引航機構應當根據船舶狀況和通航條件,制定合理的拖輪使用方法。被引航船舶應當根據引航機構提供的拖輪使用方法的要求安排拖輪或者委託引航機構安排拖輪,並承擔相應的費用。
第二十九條引航員登船後,應當向被引船舶的船長介紹引航方案;被引船舶的船長應當向引航員介紹本船的操縱性能以及其他與引航業務有關的情況。
第三十條在一次連續的引航中,同時有兩名或兩名以上的引航員在船時,引航機構必須指定其中一人為本次引航的責任引航員。
第三十一條引航員上船引領時,被引船舶應當在其主桅懸掛引航旗。任何船舶不得在非引領時懸掛引航旗。
第三十二條引航員應當謹慎引航,按規定向海事管理機構及時報告被引船舶動態。
引航員發現海損事故、污染事故或違章行為時,應當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第三十三條引航員在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有權拒絕、暫停或者終止引航,並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一)惡劣的氣象、海況;
(二)被引船舶不適航;
(三)沒有足夠的水深;
(四)被引船舶的引航梯和照明不符合安全規定;
(五)引航員身體不適,不能繼續引領船舶;
(六)其它不適於引航的原因。
引航員在作出上述決定之前,應當明確地告知被引船舶的船長,並對被引船舶當時的安全作出妥善安排,包括將船舶引領至安全和不妨礙其他船舶正常航行、停泊或者作業的地點。
第三十四條在引航過程中被引船舶發生水上安全交通事故,引航員應當採取下列措施:
(一)採取有效措施減少事故損失;
(二)盡快向引航機構和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三)接受、配合或者協助調查水上交通事故。
引航機構應當在水上交通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向海事管理機構遞交水上交通事故報告書。
第三十五條使用拖輪引航,拖輪應當服從引航員的指揮,並保持與引航員通訊聯系良好。引航員應當注意拖輪的安全。
第三十六條船舶接受引航服務,被引船舶的船長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的規定,為引航員提供方便、安全的登離船設備,並採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引航員安全登離船舶;
(二)為引航員提供工作便利,並配合引航員實施引航;
(三)回答引航員有關引航的疑問,除有危及船舶安全的情況外,應當採納引航員的引航指令;
(四)在離開駕駛台時,指定代職駕駛員並告知引航員,並盡快返回;
(五)船長發現引航員的引航指令可能對船舶安全構成威脅時,可以要求引航員更改引航指令,必要時還可要求引航機構更換引航員,並及時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第三十七條引航員應當將被引船舶從規定的引航起始地點引抵規定的引航目的地。
引航員離船時應當向船長或者接替的引航員交接清楚,在雙方確認安全的情況下方可離船。
第三十八條因惡劣的天氣或者海況,引航員不能離開船舶時,船長應當作出合理的等待,或者將船舶駛抵能使引航員安全離開船舶的地點,並負責支付因此造成的相關費用,但事先應當徵得海事管理機構的同意。
第三十九條引航機構、船舶、拖輪,均應當配備必要的通信設備或者器材,以便及時與引航員保持聯系。
第四十條港口企業對被引船舶靠、離泊,應當做好下列工作:
(一)泊位的靠泊等級必須符合被靠船舶相應等級,泊位防護設施完好;
(二)確保泊位有足夠的水深,水下無障礙物;
(三)泊位有效長度應當至少為被引船舶總長的120%;被引船舶總長度小於100米的,泊位長度應大於被引船舶總長的20米;
(四)被引船舶靠離泊半小時前,應當按照引航員的要求將有礙船舶靠離泊的裝卸機械、貨物和其他設施移至安全處所並清理就緒;
(五)指泊員在被引船舶靠離泊半小時前應當到達現場,與引航員保持密切聯系,並按規定正確顯示泊位信號,備妥碰墊物;
(六)被引船舶夜間靠離泊,碼頭應當具備足夠的照明;
(七)泊位靠泊條件臨時發生變化,必須立即告知引航員。
第四十一條新建碼頭使用前,碼頭所屬單位應當及時向引航機構提供泊位噸級、系泊能力、泊位水深、主航道水深圖等與船舶安全靠、離有關的資料。
對已投入使用的碼頭應當按引航機構的要求提供泊位水深、主航道及專用航道水深圖等有關資料。
第四十二條引航結束時船長和引航員應當填寫引航簽證單。被引船舶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規定支付引航費。
第五章 罰則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規定第十一條規定,未經批准擅自設置引航機構的,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或者長江航務管理部門責令其糾正違法行為,並對擅自設置的引航機構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違反本規定的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三十條規定,引航機構不選派適任的引航員或者拒絕或者拖延引航、不指定責任引航員的,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長江航務管理部門責令引航機構糾正其違法行為,並對引航機構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違反本規定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港口企業不按規定配合和保障被引船舶靠離泊的、不按規定向引航機構提供相關資料的,由市級地方人民政府港口主管部門或者長江航務管理部門責令港口企業糾正其違法行為,並處以警告或者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規定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由海事管理機構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實施行政處罰。
第四十七條執法人員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八條本規定由交通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九條本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