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檢委會記錄法律效力

檢委會記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11-05 00:15:33

❶ 檢委會和審委會的區別求法律大神指點

檢委會和審委會的區別?求法律大神指點

一、審判委員會是人民法院的最高審判組織,負責審理重大疑難案件以及對審判業務進行指導,在人民法院,審判委員主要由資深法官們組成,審判委員會的決議,合議庭必須服從,一般每星期會有例會。

二、各級人民檢察院設立檢察委員會。檢察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在檢察長的主持下,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

三、二個組織全是有法律規定,又是違法組織;

1、中國憲法第12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但是,審委會討論案件是秘密進行的,討論時除了匯報人和必要的記錄人員外,其他人是不準進入會議室的,更不用說旁聽、報道,很顯然這是與審判公開原則相矛盾的。

2、只聽匯報,不參加審判,但可以決定案件性質及刑罰,明顯違反《刑事訴訟法》規定;

3、可以否定合議庭意見,對獨立審判的強迫等太多問題了。

三、總之,隨著法制的建全,取消是遲早的事。

❷ 如何建構檢察機關的司法責任制

最高檢《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明確了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目標:健全司法辦案組織,科學界定內部司法辦案許可權,完善司法辦案責任體系,構建公正高效的檢察權運行機制和公平合理的司法責任認定、追究機制,做到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


一、《意見》規定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基本原則

1、堅持遵循司法規律,符合檢察職業特點;

2、堅持突出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與加強監督制約相結合;

3、堅持權責明晰,權責相當;

4、堅持主觀過錯與客觀行為相一致,責任與處罰相適應。

二、檢察官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七項辦案事項須檢察官親自承擔。

《意見》規定檢察官應當親自承擔7項辦案事項,即詢問關鍵證人和對訴訟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的其他訴訟參與人;對重大案件組織現場勘驗、檢查,組織實施搜查,組織實施查封、扣押物證、書證,決定進行鑒定;組織收集、調取、審核證據;主持公開審查、宣布處理決定;代表檢察機關當面提出監督意見;出席法庭;其他應當由檢察官親自承擔的事項。

三、健全檢察機關辦案組織,實行獨任檢察官或檢察官辦案組。

《意見》規定,檢察機關實行獨任檢察官和檢察官辦案組兩種辦案組織形式。《意見》明確了獨任檢察官承辦案件,配備必要的檢察輔助人員。檢察官辦案組由兩名以上檢察官組成,配備必要的檢察輔助人員,檢察官辦案組可以相對固定設置,也可以根據司法辦案需要臨時組成,辦案組負責人為主任檢察官。主任檢察官作為辦案組負責人承擔案件的組織、指揮、協調以及對辦案組成員的管理等工作,在職權范圍內對辦案事項作出處理決定或提出處理意見,其他檢察官在主任檢察官的組織、指揮下從事具體的辦案活動。

四、明晰各類檢察人員職權,檢察長應履行十項職責。

《意見》從五個方面明晰了各類檢察人員的職責許可權:一是完善了檢察長職責,明確了檢察長對案件的處理決定權和行政管理職能。二是原則規定檢察官依照法律規定和檢察長委託履行職責,同時,要求省級檢察院結合本地實際,根據檢察業務類別、辦案組織形式,制定轄區內各級檢察院檢察官權力清單。三是界定主任檢察官除履行檢察官職責外,作為辦案組負責人還負責辦案組承辦案件的組織、指揮、協調以及對辦案組成員的管理工作。四是明確業務部門負責人應當作為檢察官在司法一線辦案,同時,規范了業務部門負責人的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五是明確了檢察官助理在檢察官指導下辦理案件的職責。

《意見》明確規定檢察長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應履行十項職責:決定是否逮捕或是否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決定是否起訴;決定是否提出抗訴、檢察建議、糾正違法意見或提請抗訴,決定終結審查、不支持監督申請;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決定立案、不立案、撤銷案件以及復議、復核、復查;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決定採取強制措施,決定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重要偵查措施;決定將案件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主持檢察委員會會議;決定檢察人員的迴避;主持檢察官考評委員會對檢察官進行考評;組織研究檢察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法律規定應當由檢察長履行的其他職責。

五、檢委會運行機制實行五項改革,檢察官可向檢委會請求討論案件。

《意見》圍繞檢察委員會工作機制中與司法責任制相關的內容,提出了以下五項改革措施:一是規范了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具體案件的范圍,劃分與檢察官、檢察長在司法辦案中的界限。二是明確了檢察委員會由檢察長、副檢察長、專職委員和部分資深檢察員組成,強化了檢察委員會委員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三是賦予檢察官可以就所承辦案件提出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的請求權,完善了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的程序。四是完善了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案件的機制,提高了案件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五是提出了建立健全檢察委員會決策咨詢機制等改革措施。

《意見》規定,檢察官可以就承辦的案件提出提請檢察委員會討論的請求,依程序報檢察長決定。檢察委員會對案件進行表決前,應當進行充分討論。表決實行主持人末位表態制。檢察委員會會議由專門人員如實記錄,並按照規定存檔備查。

六、健全檢察管理監督制約機制,檢察官辦案信息將全程留痕。

《意見》要求,檢察機關案件管理部門對司法辦案工作實行統一集中管理,全面記錄辦案流程信息,全程、同步、動態監督辦案活動,對辦結後的案件質量進行評查。

《意見》指出,當事人舉報投訴檢察官違法辦案,律師申訴、控告檢察官阻礙其依法行使訴訟權利,或有跡象表明檢察官違法辦案的,檢察長可以要求檢察官報告辦案情況。檢察長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更換承辦案件的檢察官,並將相關情況記錄在案。

《意見》要求,建立以履職情況、辦案數量、辦案質效、司法技能、外部評價等為主要內容的檢察官業績評價體系,評價結果作為檢察官任職和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建立辦案質量評價機制,以常規抽查、重點評查、專項評查等方式對辦案質量進行專業評價,評價結果應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意見》強調,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建立健全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平台、重要案件信息發布平台、法律文書公開平台、辯護與代理預約平台,推進新媒體公開平台建設。

七、檢察人員可被追究三類司法責任

《意見》明確了司法責任的類型和標准,並分別列舉了各類司法責任的具體情形,以及免除司法責任的情形,增強了司法責任追究的可操作性。

《意見》根據檢察官主觀上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客觀上是否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將司法責任分為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責任、重大過失責任和監督管理責任三類。

《意見》明確了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故意實施11種行為之一的,應當承擔司法責任:包庇、放縱被舉報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使無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的;毀滅、偽造、變造或隱匿證據的;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或以其他非法方法獲取證據的;違反規定剝奪、限制當事人、證人人身自由的;違反規定限制訴訟參與人行使訴訟權利,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的;超越刑事案件管轄范圍初查、立案的;非法搜查或損毀當事人財物的;違法違規查封、扣押、凍結、保管、處理涉案財物的;對已經決定給予刑事賠償的案件拒不賠償或拖延賠償的;違法違規使用武器、警械的;其他違反訴訟程序或司法辦案規定,造成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的。

《意見》規定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有重大過失,怠於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出現重大錯誤,或案件被錯誤處理的;遺漏重要犯罪嫌疑人或重大罪行的;錯誤羈押或超期羈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涉案人員自殺、自傷、行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串供、毀證、逃跑的;舉報控告材料或其他案件材料、扣押財物遺失、嚴重損毀的;舉報控告材料內容或其他案件秘密泄露的;其他嚴重後果或惡劣影響等8類後果之一的,應當承擔司法責任。

《意見》強調,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檢察人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怠於行使或不當行使監督管理權,導致司法辦案工作出現嚴重錯誤的,應當承擔相應的司法責任。

八、完善司法責任追究程序,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等情形啟動問責機制

《意見》把司法責任具體落實到人,並從司法責任的發現途徑、調查核實程序、責任追究程序、追責方式、終身追責等幾個方面完善了司法責任的認定和追究機制。

《意見》規定,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受理對檢察人員在司法辦案工作中違紀違法行為和司法過錯行為的檢舉控告,並進行調查核實,對檢察人員承辦的案件發生被告人被宣告無罪,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確認發生冤假錯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或死亡、傷殘等情形的,一律啟動問責機制,核查是否存在應予追究司法責任的情形。

《意見》要求,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經調查後認為應當追究檢察官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責任或重大過失責任的,應當報請檢察長決定後,移送省、自治區、直轄市檢察官懲戒委員會審議,及時向懲戒委員會通報當事檢察官的故意違反法律法規或重大過失事實及擬處理建議、依據,並就其故意違反法律法規或重大過失承擔舉證責任。當事檢察官有權進行陳述、辯解、申請復議,檢察官懲戒委員會根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無責、免責或給予懲戒處分的建議,檢察人員不服處理決定的,有權提出申訴。

《意見》明確了應當承擔司法責任的人員將面臨的三種追責方式。應當給予停職、延期晉升、調離司法辦案工作崗位以及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辦理;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由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涉嫌犯罪的,由檢察機關紀檢監察機構將犯罪線索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❸ 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八十六條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一般情況下,任何單位都不能擅自查詢,但有需要的情況下,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

(3)檢委會記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對於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應明確以下幾點。

1.犯罪記錄系封存,並非消滅。刑訴法採納了「犯罪記錄封存」的觀點,即不完全消滅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通過技術性操作嚴格限制未成年人犯罪記錄被查閱。

2.犯罪記錄封存依職權主動啟動,而非依申請啟動。封存的職責是「法定」而非「酌定」。負有封存職責的相應辦案機關,必須依法封存,無需未成年人申請封存。

3.封存有例外,但需嚴格把握,而不能隨意解除封存

4.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與相關法律法規的對接問題亟待解決。如我國公務員法等法律規定,有犯罪前科的人員不得或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從事公務員、檢察官、法官、律師、教師等職業,但相關法律、如檢察官法、法官法、律師法等並無相關規定。

❹ 審查逮捕環節如何排除非法證據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吸納了此前頒布實施的 「兩個證據規定」中有關非法證據的認定及排除的實體和程序性規則的內核,就非法證據指涉的對象、適用程序等作了系統的規定,確立了非法言詞證據的法定排除和非法物證、書證的裁量排除原則( 第54條)以及在證據收集是否非法的認定上疑點利於相對人的原則( 第5條) ,這為偵查監督工作中正確認定並依法排除非法證據提供了較為明確的依據。但是審查逮捕中如何排除非法證據,是困擾刑事司法實務的一個難題,現實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一、審查逮捕工作中排除非法證據存在的問題
1、缺乏非法證據排除的具體程序規定,不易實際操作。《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只賦予了偵查監督部門在審查逮捕案件時具有排除非法證據的職責,但是卻沒有規定可操作的具體程序。規定中對非法證據排除的程序,都是圍繞法庭審理進行的,非法證據排除啟動的程序可由犯罪嫌疑人提出,也可以由辯護人提出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應當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證的人員、時間、地點、方式、內容等相關線索或者證據。主體資格的法定,操作程序的缺失,造成審查逮捕中對非法證據審查的啟動、確認、救濟均無章可循,難以真正發揮審查逮捕中的偵查監督職能,對發現和確認非法證據帶來諸多困難。
2、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時不利於打擊犯罪。刑事訴訟法對審查逮捕過程要對偵查機關獲取的的證據進行全面核實,以確定犯罪行為是否存在應受刑法處罰;要對偵查機關偵查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並對違法偵查行為進行糾正。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以打擊為主的執法觀念,有罪證據一旦作為非法證據排除,則導致比較明顯的犯罪嫌疑人無法被審判,出現無罪局面。同時,審查逮捕中證據的不穩定性也影響對非法證據的排除。審查逮捕階段證據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查人員對報捕案件的證據把關,審查逮捕只是刑事訴訟中階段性的評判,必然要受階段性的限制,造成標准把握較嚴,影響了逮捕正常功能的發揮,不利於打擊犯罪。
3、檢察機關對偵查機關監督的權力缺位,影響監督的效果。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七條確立的是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訴訟原則,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在訴訟中的地位被看作是平等的,實踐中強調更多的是二者的配合關系,檢察機關沒有在權力上的適度優越性,導致檢察權難以真正對偵查權構成實質制約。從審查逮捕的功能來看,實際上主要行使著裁判功能,但是從法律效力來看,卻是只給了權利卻沒有給如何行使權利的操作程序與不執行的制約性處罰措施。對於非法取證的糾正,刑事訴訟法只規定了公安機關應當將檢察機關所提糾正意見和執行檢察機關所作出決定的情況通知檢察機關,而未進一步明確公安機關拒不糾正違法行為,或者拒不執行檢察機關所作出決定的法律後果,檢察機關對非法取證行為的監督缺乏權威性。
4、線索來源受約束。按照《刑事訴訟法》第54 條至第57 條的規定,對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既可由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批准逮捕、審查起訴中,主動予以排除,也可由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在開庭審理前或庭審中,向人民法院提出其審前供述為非法取得的意見,並通過隨後的程序予以排除。而且,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6 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啟動的聽證程序,應當就「偵查活動可能有重大違法行為」訊問犯罪嫌疑人。在實際工作中,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在審查逮捕階段提出證據非法的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其一,對於偵查取證過程中的違法情況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基本上無法提出相關的線索或證據; 其二,犯罪嫌疑人法律意識淡薄,自我維權意識薄弱。其三,擔心事後打擊報復等。
5、偵查監督部門審查途徑受限。在審查批捕環節,在審查非法證據時,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規定,審查偵查機關提請批捕的案件,認為證據存在疑問的,有四個途徑可以予以審查:一是通過訊問犯罪嫌疑人獲取相關信息;二是聽取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的律師意見;三是詢問證人;四是必要時,可以派人參加偵查機關對重大案件的討論。但是在審查逮捕環節,我們一般是以審查卷宗及訊問犯罪嫌疑人相結合的方式工作,其他訴訟參與人參與訴訟帶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關於審查逮捕環節非法證據排除程序的構想
非法證據排除的程序,是非法證據排除制度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和得以施行的必要保證。程序設置的不完善,輕則會減弱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的功能,重則會導致非法證據排除制度根本無法運行。就此而言,完備的程序乃是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具有實際意義的關鍵所在。在審查逮捕環節,該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非法證據排除程序的啟動方式。該啟動方式包括依申請啟動和依職權啟動兩種。前者系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啟動,在該啟動模式下,申請人可在被告知相關權利與程序後三日內提出排除非法證據的申請。後者為檢察院偵監部門在審查過程中發現疑點後依職權主動啟動,應在規定的辦案時限內予以辦結。
2、檢察院偵監部門受理及審查。檢察院偵監部門對被告方提供相關線索和證據後應進行初審,由偵監內部全體人員討論後,科長審核並將科室意見向分管檢察長匯報,最終由檢察長做出決定是否展開調查核實工作,如檢察長難以作出決定,應提交至檢委會討論決定。對於缺乏相關線索或證據的,應當要求被告方補充提供相關線索或證據。但被告方未提供相關線索或證據的,排除程序不得啟動。
3、排除應當採用調查取證和公開聽證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取證方式由檢察院偵查監督部門對犯罪嫌疑人、偵查人員等參與人員進行詢問,調取犯罪嫌疑人入所時身體檢查記錄和訊問過程的錄音錄相。公開聽證方式可以由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主持,被告方、偵查人員以及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參加,圍繞取證是否合法的問題開展調查。
4、經審查,檢察院認為偵查機關取證行為合法的,應當作出駁回排除申請的決定; 認為取證行為非法的,應當作出不得將採用該取證行為收集的證據作為逮捕決定依據的決定。 按照《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七十一條的規定,辦案人員對排除非法證據的處理意見必須報請檢察長決定,且經調查核實依法排除非法證據的應當在調查報告中予以說明,被排除的非法證據應當隨案移送。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向偵查機關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提出糾正意見;如果認為非法取證行為構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法將線索移送反瀆職侵權等有關部門立案偵查。
5、審查批捕階段非法證據排除的復議程序。(1)偵查機關不服排除非法證據決定。檢察機關在作出非法證據排除決定後,應當將處理結果告知偵查機關,偵查機關如果對上述決定不服的,可以按照對不批捕決定不服的程序處理,即可以要求復議,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2)申請人不服不予排除非法證據決定的救濟對於檢察機關作出不予排除決定,而申請人不服的,申請人可以在起訴階段繼續提出,由審查起訴部門根據調查核實情況再予以處理,也可以申請復議,或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
三、審查逮捕環節非法證據排除的具體規則的建議
《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對不同種非法證據的排除標准作了不同的規定。第二條規定:「經依法確認的非法言詞證據,應當予以排除,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第十四規定:「物證、書證的取得明顯違反法律規定,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否則,該物證、書證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因此,根據非法言詞證據和非法實物證據的違法程度和侵害利益的嚴重程度來分別確定不同的排除規則,更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
1、明確界定非法證據. 非法證據是指偵查人員違反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程序或以其他不正當方法獲得的證據。證據的合法性包括取證的主體和程序合法性以及證據的形式的合法性。從某種程度上,非法證據又可細分為非法證據和瑕疵證據.當一項證據的取得程序、方法和手段嚴重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即重大違法時,該證據才是非法證據; 而其他不符合合法性要求的證據,如技術性違法或者手續違法獲得的證據,屬於瑕疵證據.對不同類型的非法證據應採用不同的排除方式.
2、對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堅決予以排除.以刑訊逼供等手段取證既侵害了人的基本人權,又很難保證所獲證據的真實性,這種行為不僅是重大違法的非法取證行為,還可能是構成犯罪的非法取證行為。因此以這種方法獲取的證據應堅決排除。
3、對以上述方式以外的非法方法獲取的證據,應根據實際情況使用排除規則。新刑事訴訟法也明確規定對於收集的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在司法實踐中,偵查人員普遍把精力和工作重點放在如何破案上,甚至為了破案,偵查人員在問話過程中可能會使用一些具有輕微的誘導或威脅性質的語言,對於以這種方法取得的證據不宜盲目全部排除。這是因為我國還處在以控制犯罪為主兼顧程序公正的階段,如果對侵犯程序性權利獲取的言語證據全部做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可能會助長犯罪,是不符合打擊犯罪的要求的。因此對一些非法證據細化並進行「合法化」處理是基於現實的需要而選擇的一種策略.
4、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審查逮捕環節中的「合法化」補救
證據補救體現在非法證據的合法化與瑕疵證據完善中,對不同種類的證據審查與認定提出了不同的規定規則。
(1)對於程序性違法所獲取的證據應予以補救。違反法定程序的證據,主要指司法人員違反法定的手續、步驟、時間、地點採集的證據。這類證據本身一般真實性無礙,也無損於證據提供者的人身權益。在實踐中對於這類證據,偵監部門發現以後一般均應要求偵查部門及時補正、完善。這里要求的補正完善,應在作出逮捕決定之前必須完成,否則偵監部門應將其歸屬於依據非法證據並依此作出逮捕或不捕決定。
(2)取證主體違法證據的「合法化」轉換。《刑事訴訟法》第三條明確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逮捕、提起公訴、審判等刑事訴訟,由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對於這類證據就需要偵察監督部門在發現時及時監督偵查部門對證據的進行合法主體的轉換。比如對於紀監部門在雙規期間對被調查人交代的問題、提供的材料以及查獲的贓款贓物等形成的證據,就需要由公安機關偵查人員以此為線索對犯罪嫌疑嫌疑人、證人等重新進行訊問、詢問,對涉案贓款、贓物進行調取、扣押。經此轉換之後的證據才可以作為審查逮捕的證據採用。

❺ 檢察機關如何監督公安機關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一般情況下,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的活動採取下列措施實施監督:

首先,人民檢察院通過審查逮捕、審查起訴來審查公安機關的活動;

其次,人民檢察院根據需要可以派員參加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和其他偵查活動;

再次,人民檢察院通過受理訴訟參與人對於偵查機關或偵查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實施監督;

此外,對於公安機關執行批准或不批准逮捕決定的情況以及釋放被逮捕的嫌疑人或變更逮捕措施的情況,人民檢察院發現有違法的應通知糾正。

(5)檢委會記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浙江率先實現基層公安機關檢察官辦公室全覆蓋

2018年9月17日上午,記者從浙江省檢察院召開的在基層公安機關設立檢察官辦公室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18年9月10日,浙江89個基層檢察院都已在基層公安機關設立檢察官辦公室,率先在全國實現基層公安機關檢察官辦公室全覆蓋。

此外,衢州、台州、湖州三個市檢察院也在市公安局法制大隊設立檢察官辦公室。這是浙江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一道深化法律監督,力爭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的一項重大品牌工程。

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王祺國表示,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有了檢察官辦公室這一工作平台,檢察機關可以廣泛參與社會綜合治理和基層平安建設,讓法律監督更加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並進一步加深對刑事違法犯罪的源頭治理,推進法律監督工作的網格化、動態化和實體化,使得檢察機關能在推進基層治理中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檢察官辦公室主要職責是對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信息進行定期查詢和重點查詢,與基層公安機關對立案、偵查、逮捕、起訴、法律監督等信息進行交流分析,以加強對立案活動和偵查活動的法律監督;

對黑惡勢力犯罪、涉眾型犯罪等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提前介入、引導取證、分析性質、把握界限;對轄區范圍內派出所開展檢察官值班、巡迴檢察等。在開展立案監督、偵查監督、追捕追訴、非法證據排除等專項工作時,檢察官辦公室也將發揮配合落實、溝通協調等作用。

此外,在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開展重大專項活動前,檢察官辦公室也將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❻ 檢委會能用錄音設備嗎

可以

一、進行同步錄音錄像的必要性

出於發現承辦人虛假匯報、規范討論案件程序、提升討論案件質量、准確分清錯案責任等目的,均需對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進行同步錄音錄像。

(一)發現案件承辦人虛假匯報的需要。不可否認,檢察院少數案件承辦人由於受不了金錢、美色、權勢、友情等誘惑和考驗,為了達到放縱犯罪、使之非法得到從輕處理的目的,鑽檢察院絕大部分檢察委員會委員討論案件前沒有閱卷,又未進行同步錄音錄像的空子,在檢察委員會討論該案件時,故意作虛假匯報,達到其徇私舞弊的目的。

(二)規范檢委會討論案件程序的需要。一些檢察院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程序混亂,不嚴格按照高檢院規定的發言順序進行。少數檢察院主要領導故意搶先發言,給正在討論的案件定調,導致其他檢察委員會委員按其意圖發言,使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流於形式,嚴重影響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質量。

(三)快速准確分清冤假錯案責任的需要。近幾年,媒體先後曝光了一些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冤假錯案,這些案件絕大部分都經過了檢察委員會討論,有些甚至經過兩級檢察院檢察委員會討論,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還是出了錯案,需要追究錯案責任。沒有同步錄音錄像資料,僅有檢察委員會會議記錄,不利於快速發現問題,准確分清責任。

(四)提升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質量的需要。由於檢察委員會人員較多,一些委員對討論不屬於其分管或者從事的業務部門的案件,不認真准備,發言時隨大流,影響了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質量。進行同步錄音錄像,其發言的音像資料將長期保存,隨時可能接受上級檢查,參加案件討論的檢察委員會委員自然會嚴肅對待,認真准備,必然有利於提升檢察委員會討論案件質量。

❼ 抗訴不支持後怎麼申訴

法律分析:根據規定,人民檢察院應該在收到抗訴請求的五日內答復申請人,你可以看看他們是否違規,違規的話可以向檢務督察部門反應;一般來說,不支持抗訴請求的情況下,在判決生效後,你可以向本級或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的控告申訴部門繼續提出申訴,要求提起審判監督程序(即生效後的抗訴);

友情提示,通常你的抗訴請求會經過公訴部門的集體研究甚至檢委會的研究,才作出不抗訴決定。檢察院不支持你的抗訴,通常情況下是有充分理由的,你可以要求他們開聽證會,但是基本上無法改變不抗訴的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

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第二百五十二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原審人民法院對於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❽ 檢委會和審委會的區別求法律大神指點

檢委會和審委會的區別?求法律大神指點

一、審判委員會是人民法院的最高審判組織,負責審理重大疑難案件以及對審判業務進行指導,在人民法院,審判委員主要由資深法官們組成,審判委員會的決議,合議庭必須服從,一般每星期會有例會。

二、各級人民檢察院設立檢察委員會。檢察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在檢察長的主持下,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

三、二個組織全是有法律規定,又是違法組織;

1、中國憲法第12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但是,審委會討論案件是秘密進行的,討論時除了匯報人和必要的記錄人員外,其他人是不準進入會議室的,更不用說旁聽、報道,很顯然這是與審判公開原則相矛盾的。

2、只聽匯報,不參加審判,但可以決定案件性質及刑罰,明顯違反《刑事訴訟法》規定;

3、可以否定合議庭意見,對獨立審判的強迫等太多問題了。

三、總之,隨著法制的建全,取消是遲早的事。

熱點內容
2018年道德與法治全集 發布:2025-01-16 16:55:08 瀏覽:455
幼兒園孩子事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6 16:27:53 瀏覽:590
公司法律制度歸納 發布:2025-01-16 16:22:06 瀏覽:767
法院文書質檢 發布:2025-01-16 16:15:58 瀏覽:563
婚姻法同姓 發布:2025-01-16 16:00:55 瀏覽:955
結婚離婚適用於合同法 發布:2025-01-16 15:58:42 瀏覽:694
廢止婚姻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6 15:58:39 瀏覽:203
新婚姻法的原文 發布:2025-01-16 15:58:34 瀏覽:412
銀行告知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6 15:38:42 瀏覽:101
旅遊行政法規是由什麼制定的 發布:2025-01-16 14:44:49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