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關於國際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

關於國際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11-16 01:42:30

❶ 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具體是什麼

訂立仲裁協議的效力是:如果當事人自願依法自願達成仲裁協議的,仲裁協議有效,當事人只能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如果當事人 向法院起訴 的,法院不予受理;但是仲裁協議無效的,法院可以予以受理。《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四條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第五條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十六條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第十八條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❷ 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一)依法成立的仲裁協議對當事人且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效力;(二)仲裁依法獨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三)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五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六條 仲裁委員會應當由當事人協議選定。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第七條 仲裁應當根據事實,符合法律規定,公平合理地解決糾紛。

第八條 仲裁依法獨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九條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❸ 仲裁協議的效力具體是什麼

仲裁協議的效力是,如果仲裁協議是依法訂立的,具有法律效力,對當事人產生法律拘束力;在發生爭議時,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申請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訴,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第五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十六條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第十八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❹ 仲裁協議的效力

論仲裁協議的效力 仲裁協議,是指當事人願意將他們之間已經發生的或者可能發生的產生於確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的爭議提交給中立的第三者作出有約束力的裁決的協議。仲裁協議的效力是仲裁程序合法性、仲裁裁決具有可執行性的根本保證。基於此,仲裁協議的效力便成為了仲裁理論與仲裁實踐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 一、 仲裁協議的無效與失效 (一) 仲裁協議的無效 仲裁協議的無效是指仲裁協議不具備法定有效要件的情況。當仲裁協議無效時,當事人不能申請仲裁,仲裁機構無權受理仲裁申請,此時法院可以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形式 管轄權 。 根據我國《 仲裁法 》的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仲裁協議無效: 1. 約定的仲裁事項超過法律規定的仲裁范圍的仲裁協議。這是一種協議違反法律對仲裁范圍的強制性的規定。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即當事人不能的仲裁協議。筆者認為,即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應視為效力待定 的仲裁協議,若經過法定 代理 人追認則協議有效。 3.一方採取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訂立的仲裁協議。即意思表示不真實的仲裁協議。對此種仲裁協議,筆者認為區分為以下兩種情況,比較合理: 第一,若被脅迫訂立仲裁協議的一方當事人,直到糾紛發生後,仍不願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則仲裁協議無效;第二,糾紛發生後,該當事人願意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則可以認定該仲裁協議有效,仲裁機構應該受理。 4.以口頭形式訂立的仲裁協議。有學者認為,不論我國還是國外的仲裁立法,一級國際上的有關公約,都規定仲裁協議必須採取書面形式,則不承認口頭形式的仲裁協議。對此,筆者認為直接確定口頭形式仲裁協議無效過於極端,而應採取補救辦法: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二) 仲裁協議的失效 仲裁協議的失效時指原本有效的仲裁協議,因為特定仲裁事項的結束或者當事人的放棄或其他原因而失去其法律效力的情況。 1.因當事人放棄而導致仲裁協議失效。當事人有權放棄仲裁協議,但是,當事人應該經合意放棄,不可以單方面放棄。 仲裁協議的放棄可以分為主動放棄和被動放棄兩種。主動放棄是當事人簽訂仲裁協議後,又經過協商一致放棄通過仲裁方式解決其可能發生的或者已經發生的糾紛的情形。被動放棄專指協議的一方當事人向法院起訴,而另一方位依法提出 管轄權異議 ,法院有權繼續身體,而導致仲裁協議無效的情形。我國《仲裁法》支隊被動放棄做了規定。 2.因仲裁裁決的履行或執行而導致仲裁協議失效。仲裁庭作出的最終裁決履行或執行後,當事人的爭議事項得以解決,仲裁協議便宣告無效。單仲裁庭僅作出中間裁決或部分裁決,則仲裁協議仍然有效。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因仲裁裁決你裁定撤銷或不予執行而導致仲裁協議失效,我國《仲裁法》和《 民事訴訟法 》分別規定了仲裁協議撤銷和不予執行的條件、程序。仲裁協議被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當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4.因仲裁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而導致仲裁協議失效。調解書生效後,當事人爭議事項得以解決,仲裁程序便告終結,負有義務的當事人就應履行義務,否則另一方當事人可申請 強制執行 。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不能就此糾紛再申請仲裁,也不能向法院起訴,但是同時法律賦予其向法院申請撤銷生效的仲裁調解協議的權利和申請不予執行的權利。 二、仲裁協議效力意義的提出與認定 當事人仲裁協議的效力產生異議時,應由第三者甲乙認定,作出仲裁協議有效或無效的裁決。根據有關國際條約和我國仲裁法的規定,有權認定仲裁協議效力的機構有仲裁機構和法院。仲裁機構在受理申請時,應首先認定仲裁協議是否有效,若協議有效,則繼續進行仲裁程序,直到作出裁決。反之,仲裁機構駁回仲裁申請。當事人也有權對仲裁協議的效力依法提出異議,仲裁機構應受理並作出決定。我國仲裁法不但賦予仲裁機構,而且賦予法院對仲裁協議效力的認定權,其具體內容如下: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意義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決定。若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大院作出裁定的,則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從此規定可以看出兩個問題,一是當事人可以從仲裁機構和法院選擇一家確認仲裁協議的效力。二是當事人各選擇依家是,法院的認定效力優先。這一規定在仲裁實踐中難以操作,造成統一仲裁協議,一家認定有效,而另一家認定無效的尷尬局面。為了彌補立法之不足之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作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首先,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一方當事人申請仲裁機構確定仲裁協議效力,另一方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確定仲裁協議無效,如果仲裁機構先於人民法院接受申請並已作出決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仲裁機構接受申請後尚未作出決定,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並同時通知仲裁機構終止仲裁。其次,一方當事人就 合同糾紛 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申請仲裁,另一方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請求人民法院你確定仲裁協議無效並就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起訴的,人民法院審理後應當通知仲裁機構終止仲裁。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仲裁協議有效或無效的裁定後,應當將裁定書副本送達仲裁機構,由仲裁機構根據人民法院的裁定恢復仲裁或者撤銷仲裁案件。

❺ 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

仲裁協議是仲裁雙方但是當事人約定的關於仲裁的文件,它是有一定效力的,體現在以下方面:(一)對當事人的法律效力這是仲裁協議效力的首要表現。1、仲裁協議約定的特定法律關系發生爭議後,當事人就該爭議的起訴權受到限制,只能將爭議提交仲裁解決,不得單方撤銷協議而向法院起訴。2、並且必須依仲裁協議中確定的仲裁范圍、仲裁地點、仲裁機構等內容進行,不得隨意更改。此為仲裁協議對當事人還產生基於前兩項效力之上的附隨義務:任何一方當事人不能隨意解除、變更已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協議;當事人應履行仲裁委員會依法作出裁決,等等。(二)對仲裁機構的法律效力有效的仲裁協議是仲裁機構行使仲裁管轄權,受理案件的唯一依據。沒有仲裁協議的案件,即使一方當事人提出仲裁申請,仲裁機構也無權受理。(三)對法院的法律效力:1、有效的仲裁協議排除了法院的管轄權。2、另一方面,仲裁協議對法院的制約力還表現在,對仲裁機構基於有效仲裁協議所作出的有效裁決,法院負有執行職責。這體現了法院對仲裁的支持。3、有效的仲裁協議是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時必須提供的文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十六條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❻ 仲裁協議被國家承認有哪些法律效果

法律分析:1、有效的仲裁協議排除了法院的管轄權。如選擇了仲裁即排除了法院管轄。關於仲裁協議可排除法院管轄權的效力為大數國家所承認。但是亦有少數國家規定:仲裁協議不能完全排除法院對爭議案件的管轄權,或者規定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時可向法院提起上訴。但在我國仲裁裁決被撤銷或被拒絕執行,當事人如不能重新達成仲裁協議,只能向法院起訴。

2、另一方面,仲裁協議對法院的制約力還表現在,對仲裁機構基於有效仲裁協議所作出的有效裁決,法院負有執行職責。這體現了法院對仲裁的支持。

3、有效的仲裁協議是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時必須提供的文件。根據《聯合國關於承認和執行外國裁裁決公約》(《紐約公約》)的規定,為了使裁決能在另一國得到承認和執行,勝訴的一方應在申請時提交:仲裁裁決的正本或正式副本;仲裁協議的正本或正式副本。在執行外國仲裁裁決時,仲裁協議是否有效,是法院審查的重要內容之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十九條 仲裁協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

仲裁庭有權確認合同的效力。

❼ 涉外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

各國法律對仲裁協議應具備的具體條件規定不盡相同,但是從多數國家仲裁實踐來看有效的仲裁協議必須具備下列基本條件:(1)當事人雙方必須具備合法的資格和能力這是當事人從事包括訂立仲裁協議在內的民商事活動的前提。至於如何確定當事人的資格和能力,依據國際私法上的一般原則,當事人的行為能力適用屬人法,即其國籍所屬國或其住所地國的法律。如其依屬人法為無行為能力者,但依據行為地法為有行為能力者,亦應視為有行為能力;(2)仲裁協議的形式必須合法根據眾多的國際法公約和國內法,仲裁協議必須採用書面形式。1958年《紐約公約》第2條、《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第7條第2款都有類似的規定。(3)仲裁協議的內容必須合法這是構成仲裁協議有效性的一個實質性要件,首先,提交仲裁的事項必須是依仲裁地或裁決執行地國法律能夠提交仲裁的事項;其次,協議的內容不得與仲裁地國法律中的強制性規定以及該國的公共秩序相抵觸。由於各國法律規定的差異,同樣內容的仲裁協議,在一些國家是有效合法的,在另外一些國家很可能就被視為非法。例如,我國《仲裁法》中是將仲裁機構的約定以及約定的明確性作為仲裁協議是否有效的一項認定因素。還有些國家的仲裁地法規定,協議中必須載明仲裁員的姓名和地址,或者是指定仲裁員的方法,否則協議無效,然而國際上通行做法只是將仲裁意思表示和仲裁事項確定做為仲裁協議的內容。但無論如何,仲裁協議的內容至少不得違背仲裁地國法律中的強制性規定。(4)仲裁協議必須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5)所確定的法律關繫上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爭議有效的仲裁協議,總體上有三方面的效力,亦即:對當事人的約束力、對仲裁機構的效力和對法院的制約力。(一)對當事人的法律效力這是仲裁協議效力的首要表現。(1)仲裁協議約定的特定法律關系發生爭議後,當事人就該爭議的起訴權受到限制,只能將爭議提交仲裁解決,不得單方撤銷協議而向法院起訴。(2)並且必須依仲裁協議中確定的仲裁范圍、仲裁地點、仲裁機構等內容進行,不得隨意更改。此為仲裁協議對當事人還產生基於前兩項效力之上的附隨義務:任何一方當事人不能隨意解除、變更已發生法律效力的仲裁協議;當事人應履行仲裁委員會依法作出裁決,等等。(二)對仲裁機構的法律效力有效的仲裁協議是仲裁機構行使仲裁管轄權,受理案件的唯一依據。沒有仲裁協議的案件,即使一方當事人提出仲裁申請,仲裁機構也無權受理。仲裁管轄權屬於協議管轄權,此不同於國際民事訴訟管轄權,後者的管轄權起於國家的司法主權,具有強制性,不以當事人之間的協議作為管轄的前提條件。雖然國際民事訴訟中也允許當事人協議選擇管轄法院,但必須是在特定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受特定國家法律規定的種種條件的限制,當事人協議的自由度是非常有限的。仲裁協議對仲裁管轄權還有限制的效力,並對仲裁裁決的效力具有保證效力。當然,仲裁機構對仲裁協議的存在、效力或范圍也有裁決權。依據《國際商會仲裁規則》(1998年1月1日生效)第6條第3款的規定,如果被申請人不按照第5條的規定提交答辯,或者一方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存在、效力或范圍提出一種或多種異議,而仲裁院初步認定可能存在按照國際商會仲裁規則進行仲裁的仲裁協議時,仲裁庭得在不影響對這種或多種異議的可接受性和實質性下決定繼續仲裁。在此情況下,有關仲裁庭的管轄權應由仲裁庭自已決定。如果仲裁院不確信存在仲裁協議,則應通知當事人仲裁不能進行。在此情況下,當事人仍有權請求有管轄權的法院對是否存在有約束力的仲裁協議作出裁定。(三)對法院的法律效力1、有效的仲裁協議排除了法院的管轄權。2、另一方面,仲裁協議對法院的制約力還表現在,對仲裁機構基於有效仲裁協議所作出的有效裁決,法院負有執行職責。這體現了法院對仲裁的支持。3、保全程序之適用,仲裁契約有效成立後,如果遇有應提付仲裁之事項發生,固應依仲裁協議提付仲裁,但是,在提付仲裁前,一方當事人有可能趁機隱匿或消耗其資產,如為低價出賣或無償贈與。以至於執行仲裁裁決時,無財產可供清償,所以如若法院保全程序在提付仲裁前或仲裁程序進行中亦可執行則就可避免此問題。4、有效的仲裁協議是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時必須提供的文件。根據《聯合國關於承認和執行外國裁裁決公約》(《紐約公約》)的規定,為了使裁決能在另一國得到承認和執行,勝訴的一方應在申請時提交:仲裁裁決的正本或正式副本;仲裁協議的正本或正式副本。在執行外國仲裁裁決時,仲裁協議是否有效,是法院審查的重要內容之一。

❽ 國際商事仲裁法的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

根據有關國際條約和大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一項有效的仲裁協議在國際商事仲裁中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1、對雙方當事人具有嚴格的約束力,不得再向法院提起訴訟。
2、具有排除有關國家法院的管轄權的效力。如各國的仲裁立法和有關的國際條約都毫無例外地規定:一項有效的仲裁協議能排除法院的管轄權。
3、是有關仲裁機構行使仲裁管轄權的依據。
4、是強制執行仲裁裁決的依據。無效的仲裁協議也是構成有關國家拒絕承認和執行有關裁決的理由之一。

❾ 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

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法律分析
1、對當事人的效力:仲裁協議一經合法成立,首先對各方當事人產生直接的法律效力,當事人因此喪失了就特定爭議向法院起訴的權利,而相應地承擔著將爭議提交依協議確立的范圍、地點的仲裁機構仲裁並服從仲裁裁決的義務,除非當事人又另外達成協議而變更原仲裁協議。2、對仲裁機構的效力:仲裁機構的仲裁權來源於當事人的授權,當事人簽訂了有效的仲裁協議,即將對特定爭議事項的仲裁權授予了特定的仲裁機構。3、對法院的效力:仲裁協議對法院的效力是其法律效力的重要體現,一份有效的仲裁協議對法院的效力即排除法院的管轄權,也就是說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得隨意撤消已成立的中協議,不得就有關仲裁協議中約定的事項向法院起訴,法院應尊重當事人的約定,不得受理有仲裁協議的爭議。4、賦予仲裁裁決強制執行的效力:仲裁機構對爭議作出裁決後,當事人雙方應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人民法院應依法確認其強制執行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八十三條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熱點內容
婚姻法同姓 發布:2025-01-16 16:00:55 瀏覽:955
結婚離婚適用於合同法 發布:2025-01-16 15:58:42 瀏覽:694
廢止婚姻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6 15:58:39 瀏覽:203
新婚姻法的原文 發布:2025-01-16 15:58:34 瀏覽:412
銀行告知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6 15:38:42 瀏覽:101
旅遊行政法規是由什麼制定的 發布:2025-01-16 14:44:49 瀏覽:306
教師職業道德的定義 發布:2025-01-16 14:40:37 瀏覽:788
法庭與法院的區別 發布:2025-01-16 14:29:40 瀏覽:536
資產轉讓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14:28:11 瀏覽:59
勞動法2017全文哺乳期 發布:2025-01-16 14:24:56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