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中國會計師業道德與法律責任

中國會計師業道德與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11-19 03:01:31

Ⅰ 審計學(第四版)這門課程第二章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法律責任的知識點有哪些

審計學(第四版)這門課第二章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和法律責任的知識點回包含章節答導引,第一節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概述,第二節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及其概念框架,第三節審計、審閱和其他鑒證業務對獨立性的要求,第四節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概述,第五節法律訴訟的防範,。

Ⅱ 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
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暫停其經營業務或者予以撤銷。 注冊會計師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
門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暫停其執行業務或者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
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故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對未經批准承辦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注冊會計師業務的單位,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
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
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復議機關應當在接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復議機關逾期不作出復議決定的,當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二條 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本法規定,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Ⅲ 如何理解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及三項基本原則

一、誠信原則
(一)基本要求
誠信原則要求注冊會計師在所有的職業關系和商業關系中,保持正直和誠實,秉公處事、實事求是。
(二)誠信原則要求注冊會計師不得與有問題的信息發生牽連,如果發生牽連,則應當消除牽連。
(三)不得發生牽連的情形(重難點,精準掌握)
1.如果注冊會計師認為審計客戶的業務報告、申報資料或者其他信息存在以下情況,則不得與這些有問題的信息發生牽連:
(1)含有嚴重虛假或誤導性的陳述;
(2)含有缺乏充分依據的陳述或信息;
(3)存在遺漏或含糊其辭的信息。
2.如果注意到已有問題的信息發生牽連,則應當採取措施消除牽連。
3. 如果對鑒證業務中有問題的信息出具了恰當的非標准業務報告,則不被視為違反誠信原則。
二、獨立性原則
(一)獨立性含義
獨立性包括實質上的獨立性和形式上的獨立性。
1.實質上的獨立性是一種內心狀態,使得注冊會計師在提出結論時不受損害職業判斷的因素影響,誠信行事,遵循客觀和公正原則,保持職業懷疑態度。
2.形式上的獨立性是一種外在表現,使得一個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權衡所有相關事實和情況後,認為會計師事務所或審計項目組成員沒有損害誠信原則、客觀和公正原則或職業懷疑態度。
(二)獨立性的總體要求
1.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和審閱業務以及其他鑒證業務時,應當從實質上和形式上保持獨立性,不得因任何利害關系影響其客觀性。
2.會計師事務所在承辦審計和審閱業務以及其他鑒證業務時,應當從整體層面和具體業務層面採取措施,以保持會計師事務所和項目組的獨立性。
(三)非鑒證業務與獨立性
注冊會計師執行的業務分鑒證業務與非鑒證業務,許多非鑒證業務以客戶為唯一受益人,比如會計師事務所承接的為某公司提供內部審計服務,代為編制會計記錄或財務報表服務,代公司管理層招聘服務,為公司稅務服務等。注冊會計師在提供這些服務時不需要承擔對第三方報告的責任,不需要遵循獨立性原則。
(四)非鑒證業務提供後對獨立性的影響
如果注冊會計師僅為客戶提供非鑒證業務,則無需考慮獨立性原則。
但是,如果注冊會計師已經為某一客戶提供了非鑒證業務,現在擬承接該客戶的鑒證業務(包括審計業務、審閱業務和其他鑒證業務),則需要分析已經提供的非鑒證業務對擬承接的鑒證業務在獨立性原則要求方面構成的不利影響。
三、保密原則
(一)總體要求
注冊會計師應當對職業活動中獲知的涉密信息保密,不得有下列行為:
1.未經客戶授權或法律法規允許,向事務所以外的第三方披露所獲知的涉密信息;
2.利用自己所獲知的涉密信息為自己或第三方謀取利益。
(二)保密范圍
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其客戶、擬接受的客戶、受雇的工作單位、擬受雇的工作單位向其披露的涉密信息保密。
(三)無意泄密的對象
注冊會計師在社會交往中應當履行保密義務,警惕無意中泄密的可能性,特別是警惕無意中向近親屬或關系密切的人員泄密的可能性。
(四)保密原則的例外情形(精準掌握)
1.法律法規允許披露,並取得客戶或工作單位的授權;
2.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為法律訴訟、仲裁准備文件或提供證據,以及向監管機構報告所發現的違法行為;
3.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在法律訴訟、仲裁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接受注冊會計師協會或監管機構的執業質量檢查,答復其詢問和調查;
5.法律法規、執業准則和職業道德規范規定的其他情形。

Ⅳ 會計法律與會計職業道德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全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

第三條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帳簿,並保證其真實、完整。

第四條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第五條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

第六條對認真執行本法,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給予精神的或者物質的獎勵。

第七條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第八條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並公布。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第二章會計核算

第九條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帳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

第十條下列經濟業務事項,應當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資本、基金的增減;

(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會計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二條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

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帳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第十三條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軟體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

第十四條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

辦理本法第十條所列的經濟業務事項,必須填制或者取得原始憑證並及時送交會計機構。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接受,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並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更正、補充。

原始憑證記載的各項內容均不得塗改;原始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或者更正,更正處應當加蓋出具單位印章。原始憑證金額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不得在原始憑證上更正。

記帳憑證應當根據經過審核的原始憑證及有關資料編制。

第十五條會計帳簿登記,必須以經過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帳簿包括總帳、明細帳、日記帳和其他輔助性帳簿。

會計帳簿應當按照連續編號的頁碼順序登記。會計帳簿記錄發生錯誤或者隔頁、缺號、跳行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方法更正,並由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在更正處蓋章。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會計帳簿的登記、更正,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第十六條各單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在依法設置的會計帳簿上統一登記、核算,不得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私設會計帳簿登記、核算。

第十七條各單位應當定期將會計帳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相互核對,保證會計帳簿記錄與實物及款項的實有數額相符、會計帳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有關內容相符、會計帳簿之間相對應的記錄相符、會計帳簿記錄與會計報表的有關內容相符。

第十八條各單位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變更,並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及影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說明。

第十九條單位提供的擔保、未決訴訟等或有事項,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二十條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根據經過審核的會計帳簿記錄和有關資料編制,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關於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要求、提供對象和提供期限的規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其編制依據應當一致。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當隨同財務會計報告一並提供。

第二十一條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還須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

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

第二十二條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第二十三條各單位對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應當建立檔案,妥善保管。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和銷毀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章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特別規定

第二十四條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除應當遵守本法第二章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本章規定。
第二十五條公司、企業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確認、計量和記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

第二十六條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隨意改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准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虛列或者隱瞞收入,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入;

(三)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標准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

(四)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分配方法,編造虛假利潤或者隱瞞利潤;

(五)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四章會計監督

第二十七條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記帳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二)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

(三)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四)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第二十八條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第二十九條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發現會計帳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第三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有權檢舉。收到檢舉的部門有權處理的,應當依法按照職責分工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收到檢舉的部門、負責處理的部門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不得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

第三十一條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應當向受委託的會計師事務所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或者不當的審計報告。

財政部門有權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的程序和內容進行監督。


第三十二條財政部門對各單位的下列情況實施監督:


(一)是否依法設置會計帳簿;


(二)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三)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四)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

在對前款第(二)項所列事項實施監督,發現重大違法嫌疑時,國務院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向與被監督單位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和被監督單位開立帳戶的金融機構查詢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金融機構應當給予支持。



第三十三條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


前款所列監督檢查部門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後,應當出具檢查結論。有關監督檢查部門已經作出的檢查結論能夠滿足其他監督檢查部門履行本部門職責需要的,其他監督檢查部門應當加以利用,避免重復查帳。



第三十四條依法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在監督檢查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三十五條各單位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有關監督檢查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第五章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第三十六條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應當委託經批准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帳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帳。

國有的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的任職資格、任免程序、職責許可權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七條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

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帳目的登記工作。

第三十八條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第三十九條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



第四十條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帳,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除前款規定的人員外,因違法違紀行為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一條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者離職,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

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

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第三十條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條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單位負責人,是指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


第五十一條個體工商戶會計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的原則另行規定。


第五十二條本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Ⅳ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及對策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

(一)財務人員缺失會計職業道德概念

目前,我國多數財務人員對會計職業道德缺少必要的了解,在現實財務核算中,不能對國家新財經法規、稅收政策進行學習更新,片面地認為財務工作即是簡單記錄、核算,工作中存在消極怠工、得過且過態度,缺少對財務工作的職業理想與敬業精神。同時,由於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缺失及外部財政、稅務、物價等政府部門監管不到位,助長企業財務人員不斷違反職業道德,編制虛假財務報表。

(二)財務人員整體業務素質偏低

目前,我國企業財務人員學歷普遍偏低,多數財務人員只擁有職業中專學歷,甚至個別財務人員未取得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在日常財務核算中,缺少財經專業技術知識,特別是未熟練掌握會計電算化軟體操作,未對會計相關准則、制度進行專研,導致企業會計核算混亂、資產賬實不符、財務報表嚴重失實,不但降低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同時違背了會計職業道德對企業財務人員要求。

(三)一味服從領導及追求利益促使財務人員喪失會計職業道德

目前,促使會計人員違背職業道德的原因主要是領導授意與個人利益。一是多數企業為了達到偷稅、上市公司為達到發行股票標准及公開年報粉飾財務報表、通過金融機構資產貸款審核,要求企業財務人員編制虛假財務信息,財務人員在職業道德與領導壓力之間選擇前者,以保住現有工作崗位。二是財務人員自身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影響,為追求物質享樂,不惜違背職業道德與法律規定,通過編製作虛假憑證、賬簿和報表,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進行貪污、挪用公款,使自己慢慢走上犯罪的道路。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財務人員政治與職業道德學習,增強自我約束意識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財務人員均埋頭於日常經濟核算中,加之受到社會復雜輿論的影響,使財務人員迷失方向,最終走向違反財經法規的犯罪道路。因此,企業應加強財務人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財務人員思想覺悟,認真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熱愛本職工作。同時,通過反面案例對財務人員進行警示教育宣傳,以增強企業財務人員法制觀念,使財務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當面對內外部社會各種利益誘惑時,可以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維護會計職業尊嚴。

(二)加強財務人員內外部監督,提高財務人員責任感與危機感

企業應充分利用內、外部監督對規范財務核算、降低舞弊風險作用。一是建立內部審計機構。企業應在內部建立獨立的內審機構,並在人、財、物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以保證其可以公平、獨立地開展內審業務。同時,強化各業務部門對內審工作的配合,對於審計中發現的違規問題進行認真整改,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內部控制執行效果。二是企業應利用外部財政、稅務等政府部門及會計師事務所中介機構對其財務人員遵守職業道德情況審計結果,將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在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上,促使財務人員遵守國家財經法規及職業道德規范。同時,督促財務人員每年進行後續教育培訓,不斷更新財務人員業務知識,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觀,以適應新時期財務管理對會計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與道德品德的要求。

(三)定期輪換財務核算崗位,降低財務人員違規行為發生機率

財務人員在同一崗位任職時間過長將會給財務人員貪污舞弊提供土壤,也不利於企業及時發現經濟活動中存在的違規問題。企業應在內部建立財務崗位輪換制度,既加強企業內部監督,又可在企業內部通過崗位交接清查形成有效的牽制,以降低個別財務人員貪污、挪用公款後不被發現的.風險。同時,崗位輪換制度可使財務人員熟練掌握各崗位專業技能,提高財務人員整體業務素質並充分調動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有助於激發財務人員創造業務工作進行新思路。

(四)建立財務人員激勵制度,調動財務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積極性

一是嚴把財務人員引進關。《企業會計准則》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及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若想執行到位,不但應由具備專業技能的財務人員完成,而且對財務人員政治素質、職業道德、事業心提出較高要求。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在選拔人才時,只將其專業、學歷、上崗證作為入職前提,而忽視對財務人員品格進行審核,因此,建議企業在選用財務人員時,通過查詢財政局會計人員職業質量等方式,對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政治品德進行考核。二是建立財務人員激勵機制。將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情況作為財務人員職稱晉升、獎金發放的重要參考標准,對於按照《會計法》、《企業會計准則》進行財務核算及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的財務人員,給予物質、精神方面的獎勵,以促使其提高工作效率,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培養與建設,即是廣大會計人員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又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它不僅僅是某一個單位、某一個部門的任務,而是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責任。因此各級部門在建立健全和貫徹實施財經法規制度、會計准則時,應當體現會計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要把思想引導與利益調節、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統一起來,加強督導檢查,嚴格考核、獎懲,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培養與建設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簡介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主要體現在道德品質方面,關鍵在於一個德的培養上,主要突出培養會計人員的責任心和思想品質。職業道德不僅僅表現在開展會計活動上,還存在於處理會計關繫上,並且在進行的職業規劃及職業觀念和原則的規范上都有體現。一方面會計行業自身在職業活動中就應該積極的遵守一定的行為規范,同時會計人員還要體現會計行業對社會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會計人員職業道德還應該具備職業之道和職業之德,職業品質往往體現在會計人員應當具備的態度、作風、良知、職業觀念和職業責任與職業感等,不僅僅要體現崇高的職業道德,還要具備優良的職業品質。

1997年我國實施頒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中,明確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相關內容,例如在工作崗位中要愛崗並且敬業,堅持誠實信用原則,不僅要廉潔自律,還要在實際工作中秉承客觀公正的態度,不僅要堅持准則、提高技能,還要在企業的實踐工作中不斷參與管理、強化會計核算與監督的職能,不斷的保持和提高專業的勝任能力,遵守獨立的審計准則。新時期,中國注冊會計行業協會還會進一步規范注冊會計師行業職業道德,提高職業道德水平,維護職業公眾形象,積極吸取職業道德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內容上逐步地豐富和完善職業道德准則,更加細化行業職業道德的規定,使之在操作上更加可行、更加具體、更加嚴密。


Ⅵ 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應遵守哪些職業道德呢

1、愛崗敬業是基本要求。作為一位社會公民,必須遵守公民道德規范;同時,作為一名會計人員,還必須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熱愛本職工作。因此,愛崗敬業是會計人員干好本職工作的基礎和條件,是其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
2、會計人員因職業特點經常接觸到單位和客戶的一些秘密,所以會計人員應言行一致,實事求是,正確核算。盡量減少和避免各種失誤,不為了個人和小集團利益,偽造賬目,弄虛作假,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會計人員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如何,將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因而,會計人員應依法保守單位秘密,這也是誠實守信的具體體現。
3、會計人員自律,是一個個體概念,是會計職業自律的基礎和保證。會計行業自律是一個群體概念,是會計職業組織對整個會計職業的會計行為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過程。會計職業組織和會計人員的廉潔是會計職業道德自律的基礎,而自律是廉潔的保證。遵紀守法,正確處理會計職業權利與職業義務的關系,增強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能力,是會計人員廉潔自律的又一個基本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遵紀守法,不違法亂紀;而且要敢於、緝紶光咳叱糾癸穴含膜善於運用法律法規賦予的職業權利,盡職盡責,勇於承擔職業責任,履行職業義務。
4、客觀是公正的基礎,公正是客觀的反映。客觀公正貫穿於會計活動的整個過程:一是會計核算過程的客觀公正,即指會計人員在具體進行業務處理時,或需要進行職業判斷時,應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二是最終結果公正,是指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的處理結果是公正的。
5、堅持准則,要求會計人員在處理業務過程中,嚴格按照會計法律制度辦事,不為主觀或他人意志左右。這里所說的「准則」不僅指會計准則,而且包括會計法律、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與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制度。會計人員在進行核算和監督的過程中,只有堅持准則,才能以准則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在發生道德沖突時,應堅持准則,以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和正常的經濟秩序。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業務時,應嚴格按照獨立審計准則的有關要求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出具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
6、會計是一門不斷發展變化、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它與經濟發展有密切的聯系。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我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後,會計改革不斷深人,會計專業性和技術性日趨復雜,對會計人員所應具備的職業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上一些新經濟事物不斷涌現,也給會計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員的技能水平是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保證。沒有嫻熟的會計技能,再好的個人道德品行,也無法干好會計工作。會計工作是一門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會計工作。
7、會計人員要樹立參與管理的意識,積極主動地做好參謀。經常主動地向領導反映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參與經營管理活動。
8、強化服務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文明的服務態度、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優良的服務質量。會計職業強化服務的結果,就是奉獻社會。如果說愛崗敬業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出發點,那麼,強化服務、奉獻社會就是會計職業道德的
(6)中國會計師業道德與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的依據,藉助於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古義是集會議事。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

Ⅶ 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一般原則
1、注冊會計師應當烙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
2、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或其他鑒證業務,應當保持形式上和實質上的獨立。
3、會計師事務所如與客戶存在可能損害獨立性的利害關系,不得承接其委託的審計或其他鑒證業務。
4、執行審計或其他鑒證業務的注冊會計師如與客戶存在可能損害獨立性的利害關系,應當向所在會計師事務所聲明,並實行迴避。
5、注冊會計師不得兼營或兼任與其執行的審計或其他鑒證業務不相容的其他業務或職務。
6、注冊會計師執行業務時,應當實事求是,不為他人所左右,也不得因個人好惡影響分析、判斷的客觀性。
7、注冊會計師執行業務時,應當正直、誠實,不偏不倚地對待有關利益各方。

二、專業勝任能力與技術規范
1、注冊會計師應當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遵守獨立審計准則等職業規范,合理運用會計准則及國家其他相關技術規范。
2、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不得承辦不能勝任的業務。
3、注冊會計師執行業務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
4、注冊會計師執行業時,應當妥善規劃,並對業務助理人員的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
5、注冊會計師對有關業務形成結論或提出建議時,應當以充分、適當的證據為依據,不得以其職業身份對未審計或其他未鑒證事項發表意見。
6、注冊會計師不得對未來事項的可實現程度做出保證。
7、注冊會計師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違反會計准則及國家其他相關技術規范的事項,應當按照獨立審計准則的要求進行適當處理。

三、對客戶的責任
1、注冊會計師應當在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的前提下,竭誠為客戶服務。
2、注冊會計師應當按照業務約定履行對客戶的責任。
3、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執行業務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保密,並不得利用其為自己或他人謀取利益。
4、除有關法規允許的情形外,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以或有收費形式為客戶提供鑒證服務。

四、對同行的責任
1、注冊會計師應當與同行保持良好的上作關系,配合同行工作。
2、注冊會計師不得低毀同行,不得損害同行利益。
3、會計師事務所不得僱用正在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注冊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不得以個人名義同時兩家或兩家以上的會計師事務所執業。
4、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以不正當手段與同行爭攬業務。第六章其他責任
5、注冊會計師應當維護職業形象,不得有可能損害職業形象的行為。
6、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會計師事務所不得採用強迫、欺詐、利誘等方式招攬業務。
7、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會計師事務所不得對其能力進行廣告宣傳以招攬業務。
8、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以向他人支付傭金等不正當方式招攬業務,也不得向客戶或通過客戶獲取服務費之外的任何利益。
9、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不得允許他人以本所或本人的名義承辦業務。

參照:《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1997年1月1日頒布)



Ⅷ 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指導意見的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指導意見

第一條 為了規范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行為,提高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水準,維護注冊會計師職業形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和《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制定本指導意見。
第二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准則,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維護社會公眾利益。
第三條 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審核和審閱等鑒證業務,應當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
第四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遵守獨立審計准則等職業規范,勤勉盡責。
第五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履行對客戶的責任,對執業過程中獲知的客戶信息保密。
第六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與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關系,配合同行的工作。 第七條 注冊會計師執行鑒證業務時應當保持實質上和形式上的獨立,不得因任何利害關系影響其客觀、公正的立場。
第八條 可能損害獨立性的因素包括經濟利益、自我評價、關聯關系和外界壓力等。
第九條 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經濟利益對獨立性的損害,可能損害獨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與鑒證客戶存在專業服務收費以外的直接經濟利益或重大的間接經濟利益;
(二)收費主要來源於某一鑒證客戶;
(三)過分擔心失去某項業務;
(四)與鑒證客戶存在密切的經營關系;
(五)對鑒證業務採取或有收費的方式;
(六)可能與鑒證客戶發生僱傭關系。
第十條 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自我評價對獨立性的損害,可能損害獨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鑒證小組成員曾是鑒證客戶的董事、經理、其他關鍵管理人員或能夠對鑒證業務產生直接重大影響的員工;
(二)為鑒證客戶提供直接影響鑒證業務對象的其他服務;
(三)為鑒證客戶編制屬於鑒證業務對象的數據或其他記錄。
第十一條 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關聯關系對獨立性的損害,可能損害獨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與鑒證小組成員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是鑒證客戶的董事、經理、其他關鍵管理人員或能夠對鑒證業務產生直接重大影響的員工;
(二)鑒證客戶的董事、經理、其他關鍵管理人員或能夠對鑒證業務產生直接重大影響的員工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前高級管理人員;
(三)會計師事務所的高級管理人員或簽字注冊會計師與鑒證客戶長期交往;
(四)接受鑒證客戶或其董事、經理、其他關鍵管理人員或能夠對鑒證業務產生直接重大影響的員工的貴重禮品或超出社會禮儀的款待。
第十二條 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外界壓力對獨立性的損害,可能損害獨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在重大會計、審計等問題上與鑒證客戶存在意見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脅;
(二)受到有關單位或個人不恰當的干預;
(三)受到鑒證客戶降低收費的壓力而不恰當地縮小工作范圍。
第十三條 當識別出損害獨立性的因素時,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以消除影響或將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第十四條 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從整體上維護其獨立性。
維護獨立性的措施主要包括:
(一)會計師事務所的高級管理人員重視獨立性,並要求鑒證小組成員保持獨立性;
(二)制定有關獨立性的政策和程序,包括識別損害獨立性的因素、評價損害的嚴重程度以及採取相應的維護措施;
(三)建立必要的監督及懲戒機制以促使有關政策和程序得到遵循;
(四)及時向所有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傳達有關政策和程序及其變化;
(五)制定能使員工向更高級別人員反映獨立性問題的政策和程序。
第十五條 在承辦具體鑒證業務時,會計師事務所應當維護其獨立性。
維護獨立性的措施主要包括:
(一)安排鑒證小組以外的注冊會計師進行復核;
(二)定期輪換項目負責人及簽字注冊會計師;
(三)與鑒證客戶的審計委員會或監事會討論獨立性問題;
(四)向鑒證客戶的審計委員會或監事會告知服務性質和收費范圍;
(五)制定確保鑒證小組成員不代替鑒證客戶行使管理決策或承擔相應責任的政策和程序;
(六)將獨立性受到損害的鑒證小組成員調離鑒證小組。
第十六條 當維護措施不足以消除損害獨立性因素的影響或將其降至可接受水平時,會計師事務所應當拒絕承接業務或解除業務約定。 第十七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通過教育、培訓和執業實踐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
第十八條 注冊會計師不得宣稱自己具有本不具備的專業知識、技能或經驗。
第十九條 注冊會計師不得提供不能勝任的專業服務。
第二十條 在提供專業服務時,注冊會計師可以在特定領域利用專家協助其工作。
第二十一條 在利用專家工作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專家遵守職業道德的情況進行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二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在執業過程中獲知的客戶信息保密,這一保密責任不因業務約定的終止而終止。
第二十三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採取措施,確保業務助理人員和專家遵守保密原則。
第二十四條 注冊會計師不得利用在執業過程中獲知的客戶信息為自己或他人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第二十五條 注冊會計師在以下情況下可以披露客戶的有關信息:
(一)取得客戶的授權;
(二)根據法規要求,為法律訴訟准備文件或提供證據,以及向監管機構報告發現的違反法規行為;
(三)接受同業復核以及注冊會計師協會和監管機構依法進行的質量檢查。
第二十六條 在決定披露客戶的有關信息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以下因素:
(一)是否了解和證實了所有相關信息;
(二)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對象;
(三)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和後果。 第二十七條 在確定收費時,會計師事務所應當考慮以下因素,以客觀反映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的價值:
(一)專業服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二)所需專業人員的水平和經驗;
(三)每一專業人員提供服務所需的時間;
(四)提供專業服務所需承擔的責任。
第二十八條 在專業服務得到良好的計劃、監督及管理的前提下,收費通常以每一專業人員適當的小時費用率或日費用率為基礎計算。
第二十九條 專業服務的收費依據、收費標准及收費結算方式與時間應在業務約定書中予以明確。
第三十條 如果收費報價明顯低於前任注冊會計師或其他會計師事務所的相應報價,會計師事務所應當確保:
(一)在提供專業服務時,工作質量不會受到損害,並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遵守執業准則和質量控製程序;
(二)客戶了解專業服務的范圍和收費基礎。
第三十一條 除法規允許外,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以或有收費方式提供鑒證服務,收費與否或多少不得以鑒證工作結果或實現特定目的為條件。
第三十二條 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不得為招攬客戶而向推薦方支付傭金,也不得因向第三方推薦客戶而收取傭金。
第三十三條 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不得因宣傳他人的產品或服務而收取傭金。 第三十四條 注冊會計師不得從事有損於或可能有損於其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或職業聲譽的業務、職業或活動。
第三十五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就其向鑒證客戶提供的非鑒證服務與鑒證服務是否相容做出評價。
第三十六條 會計師事務所不得為上市公司同時提供編制會計報表和審計服務。
第三十七條 會計師事務所的高級管理人員或員工不得擔任鑒證客戶的董事(包括獨立董事)、經理或其他關鍵管理職務。 第三十八條 後任注冊會計師在接任前任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業務時不得蓄意侵害前任注冊會計師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九條 在接受審計業務委託前,後任注冊會計師應當向前任注冊會計師詢問審計客戶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並關注前任注冊會計師與審計客戶之間在重大會計、審計等問題上可能存在的意見分歧。
第四十條 後任注冊會計師應當提請審計客戶授權前任注冊會計師對其詢問作出充分的答復。
如果審計客戶拒絕授權,或限制前任注冊會計師作出答復的范圍,後任注冊會計師應當向審計客戶詢問原因,並考慮是否接受業務委託。
第四十一條 前任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所了解的情況對後任注冊會計師的詢問作出及時、充分的答復。
如果受到審計客戶的限制或存在法律訴訟的顧慮,決定不向後任注冊會計師作出充分答復,前任注冊會計師應當向後任注冊會計師表明其答復是有限的。
第四十二條 如果審計客戶委託注冊會計師對已審計會計報表進行重新審計,接受委託的注冊會計師應視為後任注冊會計師,而之前已發表審計意見的注冊會計師則視為前任注冊會計師。
第四十三條 如果後任注冊會計師發現前任注冊會計師所審計的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應當提請審計客戶告知前任注冊會計師,並要求審計客戶安排三方會談,以便採取措施進行妥善處理。 第四十四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維護職業形象,在向社會公眾傳遞信息時,應當客觀、真實、得體。
第四十五條 會計師事務所不得利用新聞媒體對其能力進行廣告宣傳,但刊登設立、合並、分立、解散、遷址、名稱變更、招聘員工等信息以及注冊會計師協會為會員所作的統一宣傳不在此限。
第四十六條 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不得採用強迫、欺詐、利誘或騷擾等方式招攬業務。
第四十七條 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在招攬業務時不得有以下行為:
(一)暗示有能力影響法院、監管機構或類似機構及其官員;
(二)作出自我標榜的陳述,且陳述無法予以證實;
(三)與其他注冊會計師進行比較;
(四)不恰當地聲明自己是某一特定領域的專家;
(五)作出其他欺騙性的或可能導致誤解的聲明。
第四十八條 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進行宣傳時,不得有以下行為:
(一)利用政府委託或特別獎勵謀取不正當利益;
(二)當會計師事務所將其名稱、地址、電話號碼以及其他必要的聯系信息載入電話簿、信紙或其他載體時,含有自我標榜的措辭;
(三)當注冊會計師就專業問題參與演講、訪談或廣播、電視節目時,抬高自己及其會計師事務所;
(四)當會計師事務所通過新聞媒體發布招聘信息時,含有抬高自己的成分。
第四十九條 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將印製的手冊向客戶發放,也可以應非客戶的要求向非客戶發放,但手冊的內容應當真實、客觀。
第五十條 注冊會計師在名片上可以印有姓名、專業資格、職務及其會計師事務所的地址和標識等,但不得印有社會職務、專家稱謂以及所獲榮譽等。 第五十一條 本指導意見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Ⅸ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

注冊會計師為實現執業目標,必須遵守一系列前提或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包括獨立、客觀、公正,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保密,職業行為,技術准則。

一、獨立、客觀、公正
獨立、客觀、公正是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中的三個重要的概念,也是對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一)獨立

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執行鑒證業務的靈魂,因為注冊會計師要以自身的信譽向社會公眾表明,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是真實與公允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者主要依賴財務報表判斷投資風險,在投資機會中做出選擇。如果注冊會計師與客戶之間不能保持獨立,存在經濟利益、關聯關系,或屈從外界壓力,就很難取信於社會公眾。那末,什麼是獨立性呢?較早給出權威解釋的是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1947年發布的《審計暫行標准》(The TentativeStatementof Auditing Standards)中指出:「獨立性的涵義相當於完全誠實、公正無私、無偏見、客觀認識事實、不偏袒。」 傳統觀點認為,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包括兩個方面——實質上的獨立和形式上的獨立。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職業行為守則中要求:「在公共業務領域中的會員(執業注冊會計師),在提供審計和其他鑒證業務時應當保持實質上與形式上的獨立。」國際會計師聯合會職業道德守則也要求執行公共業務的職業會計師(執業注冊會計師)保持實質上的獨立和形式上的獨立。根據國內外有關文獻,我們給出獨立性的定義:「獨立性,是指實質上的獨立和形式上的獨立。實質上的獨立,是指注冊會計師在發表意見時其專業判斷不受影響,公正執業,保持客觀和專業懷疑;形式上的獨立,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或鑒證小組避免出現這樣重大的情形,使得擁有充分相關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斷其公正性、客觀性或專業懷疑受到損害。」

(二)客觀

注冊會計師應當力求公正,不因成見或偏見、利益沖突和他人影響而損害其客觀性。注冊會計師在許多領域提供專業服務,在不同情況下均應表現出其客觀性。在在確定哪些情況和業務尤其需要遵循客觀性的職業道德規范時,應當充分考慮以下因素:

1. 注冊會計師可能被施加壓力,這些壓力可能損害其的客觀性。

2. 在制定準則以識別實質上或形式上可能影響注冊會計師客觀性的關系時,應體現合理性。

3. 應避免那些導致偏見和受他人影響,從而損害客觀性的關系。

4. 注冊會計師有義務確保參與專業服務的人員遵守客觀性原則。

5. 注冊會計師既不得接受,也不得提供可被合理認為對其職業判斷或對其業務交往對象產生重大不當影響的禮品和款待,盡量避免使自己專業聲譽受損的情況。

(三)公正

注冊會計師提供專業服務時,應當坦率、誠實,保證公正。公平不僅僅指誠實,還有公平交易和真實的含義。無論提供何種服務,擔任何種職務,注冊會計師都應維護其專業服務的公正性,並在判斷中保持客觀性。

二、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關注
(一)專業勝任能力

注冊會計師應當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或經驗,能夠勝任承接的工作。「專業勝任能力」既要求注冊會計師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或經驗,又要求其經濟、有效地完成客戶委託的業務。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為注冊會計師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會。進入注冊會計師職業的人士,並不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可以用一隻筆或一台計算機就能開始執業生涯,但必須具備相當的教育程度和一定的能力。為何要把專業勝任能力提高到道德層次?這是因為,注冊會計師如果不能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就難以完成客戶委託的業務。事實上,如果缺乏足夠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提供專業服務,就構成了一種欺詐。當然,注冊會計師依法取得了執業證書,就表明在該領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但能否保持專業勝任能力只有自己才清楚。這意味著,一個合格的注冊會計師不僅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充滿信心,更重要的是,必須清醒認識到自己在專業勝任能力方面的不足,不承接自己不能勝任的業務。如果注冊會計師不能認識到這一點,承接了難以勝任的業務,就可能給客戶乃至社會公眾帶來危害。注冊會計師作為專業人士,在許多方面都要履行相應的責任,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Ⅹ 審計學 我國注冊會計師有哪些法律責任,應從哪些方面採取措施規避法律責任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注冊會計師被稱為經濟警察,偵查企業財務報表的違規情況,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護審計報告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行為,強化注冊會計師的風險責任意識,我國有關法律規定了注冊會計師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解決好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問題,不僅會影響社會審計的質量,決定審計職業社會地位的高低,對於我國證券市場健康有序的運行、市場經濟的法制建設也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范圍


我國規范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法律主要有:《會計法》、《侵權責任法》、《公司法》、《證券法》、《注冊會計師法》、《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刑法》、等,規定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三個方面。行政責任主要包括: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暫停其執行業務、責令停業、吊銷執業資格證書等;民事責任主要是賠償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法律規定,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刑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發生出具的證明文件有重大失實的,造成嚴重後果或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等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要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二、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成因探討


1.會計目標多元化導致審計風險增加


市場經濟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會計主體目標由單一的經管責任向多元化發展,既為經管責任服務,又為經營決策服務,會計處理不得不在這兩種要求之間尋找平衡,從而增加了對會計信息解釋的爭議性。此外,市場經濟中經管責任的關系人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受託人和委託人之間的經濟責任關系也成為具有雙向約束力的約定權責關系,這種平等權利,既給了受託方自主處理會計信息的機遇,也增強了委託方要求獲得合理保證的會計信息的需求。社會生活的復雜,會計信息處理的靈活以及不同行業,不同利益階層理解的差異,這就給會計信息的理解沖突埋下了伏筆。


2.社會經濟總量的增加,會計信息的重大影響增加了審計法律責任


市場經濟條件下,證券市場的存在使得委託方與受託方的關系變得不確定,雙方的關系是否建立與解除,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會計信息的反映內容。因此,會計信息的決策作用變得非常重要。一項小小的錯誤會計信息,可能會導致整個社會資金幾萬、幾十萬,甚至幾個億的錯誤流向。正是由於會計信息的經濟後果性日益突出,一旦產生不應出現的經濟後果性,或者鑒定會計信息與使用會計信息的雙方對這種經濟後果性產生不同看法時,必將帶來法律上的沖突。會計信息經濟後果性的增大,勢必會引起相關的審計法律問題。


3.市場經濟強調主體的平等性,強化了各主體的法律責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律已成為調節個人與社會、秩序與自由、權威與服從三大矛盾的准則。法律地位的平等表明了受託方與委託方具有相同的經濟權利。當對會計信息的理解發生沖突時,雙方不再依據行政權利與級別,而更多的是依據原先制定的「游戲規則」——法律條文來處理有關的爭議。由於權利的保障及法制的完善,使得各方都有了依法自衛的勇氣與能力。因此,運用法律手段來調節會計信息處理與理解的沖突,必將成為市場經濟環境中最為常見的手段之一。


4.注冊會計師的違法違規行為最終導致法律責任的承擔


由於專業勝任能力、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的差異,導致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特別是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風險防範意識問題,以及某些注冊會計師為個人謀取私利而不惜鋌而走險等問題導致過失與欺詐等違規和犯罪行為的發生,使承擔法律責任成為必然。


三、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防範措施


1.嚴格執行審計准則


判別注冊會計師是否有故意欺詐或過失行為的關鍵在於注冊會計師是否遵照審計准則的要求執業。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熟練掌握准則的各項規定及其操作辦法,嚴格依據審計准則的要求執行業務,出具報告。遵循「獨立、客觀、公正」的審計准則規范,不從事不能勝任的委託業務,不對未來事項的實現程度作出保證。


2.不代行委託單位管理決策的職能


注冊會計師不得以被審計單位一名管理人員的身份開展工作,不得代行管理決策的職能。注冊會計師接受委託從事相關業務,是運用自己專業和經驗的優勢,指導被審計單位進行會計核算,或向被審計單位提供更為合理、更為科學的建議或方案,對其經營結果進行鑒證,而不是代為行使相關職能。


3.完善事務所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會計師事務所是注冊會計師的執業場所,也是對注冊會計師進行監督管理的基層責任機構。事務所的經營宗旨、管理制度、質量控制理念等對注冊會計師都有重大影響。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高水平的審計報告的機制保障,也為注冊會計師創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因此,應當健全事務所的內部控制管理規范,通過嚴格的內部控制活動加強對執業活動的各個環節的質量和誠信管理最大限度的消除和防範出現的弊端和風險,不斷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執業水平。


4.加強對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的外部監督


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的完善與執行效果不僅僅是事務所自身的問題,其對內服務的屬性決定了其在獨立性方面的缺陷,所以實行有效的外部監督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外部監督的形式主要是同業復核,是指由另一家事務所或職業團體指定的檢查人員對一家事務所質量控制系統的健全性及其執行情況進行調查和評估,據以確定該家事務所是否嚴格執行了審計標准,進而保證和提高整個審計行業的執業水平。我國對事務所的執業質量檢查,主要是由地方注冊會計師協會每年組織開展常規性檢查,但每年檢查


的次數和覆蓋面都非常有限,許多問題難以發現,監督作用的發揮、檢查人員的獨立性、檢查的制度化規范化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完善。


5.謹慎選擇被審計單位


注冊會計師想要盡量避免法律訴訟,有效地控制和防範審計風險,必須慎重選擇被審計單位,即對客戶的選擇和客戶業務的類型要做細致分析。首先注冊會計師要採取措施了解客戶的歷史情況,包括是否存在法律訴訟案件,是否存在特別企圖;客戶對其職工、行業主管部門是否有不正當行為,尤其對財務困難的客戶要特別注意,不能以高額的審計費用作為唯一的衡量標准。其次,嚴格簽訂業務約定書,這是注冊會計師控制審計風險,避免法律訴訟最為重要的一環。業務約定書應當列明服務項目、目的范圍、應負責任的程度、報告形式及其他要求和條件,同時表達要清楚、明確,不要有模稜兩可的詞語。


6.加強後續教育、提高專業勝任能力


面對日新月異的經濟壞境,注冊會計師應加強後續教育,以獲得最新的知識。同時加強職業道德、職業謹慎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審計准則中,審計程序通常規定的非常明確,但它不可能解決在特定單位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不足以保證審計工作質量。


總之,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是由其審計特點決定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固有風險決定了其法律責任是不可能被完全規避的,採取相應的措施只能有效的降低承擔法律責任的概率。注冊會計師應嚴格按照審計准則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執業,以嚴格的執業道德要求自己,規范自身的執業行為。在採取有效措施之外,投保必要的注冊會計師責任險,也是在法律責任發生時有效降低自身風險的必要措施之一。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高頓網校是網路財經教育領導品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提問。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熱點內容
啟東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20 04:23:17 瀏覽:702
民法學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2024-11-20 04:07:19 瀏覽:902
河南律師查詢 發布:2024-11-20 04:00:46 瀏覽:360
青海省法律援助個人工作總結 發布:2024-11-20 03:42:46 瀏覽:271
連雲港司法拍賣公告 發布:2024-11-20 01:34:54 瀏覽:417
餐飲部服務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20 00:38:31 瀏覽:46
王優銀律師 發布:2024-11-20 00:07:08 瀏覽:7
勞動合同法上班期限 發布:2024-11-20 00:00:45 瀏覽:470
下列屬於旅遊法律責任特點的有 發布:2024-11-19 23:29:54 瀏覽:28
周末條例 發布:2024-11-19 22:50:11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