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銷售保底條款的法律效力

銷售保底條款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12-11 14:19:29

⑴ 保底條款無效後合同效力要怎麼來認定

法律分析:保底條款的無效,一般不影響合同其他條款的效力,合同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⑵ 保底協議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視情況而定。聯營合同中的保底協議是無效的。因為保底條款違背了聯營應當共擔風險、共負盈虧的原則。有保底條款的聯營,是名為聯營,實為借貸,違反了企業間不得拆借資金的金融法規。論法人型聯營還是合夥型聯營,聯營各方是互擔風險,共享利益。所謂規避聯營行為,就是名為合夥型聯營或者法人型聯營,但卻約定有一方當事人只享受利益、不擔風險的聯營。這樣的約定,司法實踐中謂之「保底條款」。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通常是指聯營一方雖向聯營體投資,並參與共同經營,分享聯營的贏利,但不承擔聯營的虧損責任,在聯營體虧損時,仍要收回其出資和收取固定利潤的條款。
聯營合同中有保底條款的,聯營合同有效,但該保底條款無效。屬於無效民事行為。
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由於違反《公司法》中有關出資的條款,涉及抽逃出資的危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⑶ 合夥協議中的保底條款有效嗎

保底條款,常見於聯營合同和委託理財合同中,在中外合作企業合同和建築工程參聯建合同中也較為多見。那麼你對合夥協議中的保底條款有多少了解?下面由我為你詳細介紹合夥協議中的保底條款的相關 法律知識

合夥協議中的保底條款無效

合夥協議中的“保底條款”意為在合夥人之間簽定的合夥協議中約定:一個或數個合夥人不論合夥組織是否取得盈利,都要按照一定的金額或比例從合夥企業中分得收益。

縱觀我國已經生效實施的法律文件,只有一部規范性法律文件涉及到對“保底條款”進行法律效力定性,在司法實踐中,審判員普遍認為保底條款違反了合夥組織“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擔風險、共享盈利”的原則,因此大部分案件都會判決此條款無效。


合夥協議中的保底條款有效嗎

最高人民法院於1990年頒布了《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下稱解答)。此《解答》第四條中例明了三種類型的“保底條款”的法律效力,即:聯營各方共同經營時,已收取的保底利益需彌補虧損,如有剩餘各方再行分配;如保底利益取得方不參與經營,則違反有關金融法規,除本金返還外,還將處以經濟懲罰;如金融機構收取保底利益,則亦應承擔虧損責任。

此《解答》是我國唯一一部生效的法律文件對“保底條款”的法律效力作出明文規定,全國各級法院受理合夥保底案件也大多參照《解答》而作出無效的判決。

從最新的《合夥企業法》來看,雖然該法沒有對“保底條款”效力作出說明,但該法第33條規定:關於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如無約定或約定不明,再按照其他 方法 進行分配。

可見,從立法者的角度出發,首先也是充分尊重了合夥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並且,該法引進了先進的“有限合夥”制度,這已經打破了《民法通則》中規定的合夥組織內各合夥人必須“共同經營、共擔風險”這一原則。

另外,如合夥協議中的“保底條款”被人民法院認為實際為借貸關系,必將產生借款返還和支付利息的後果,這對合夥組織的資本結構勢必會造成嚴重影響,給企業的經營帶來巨大的風險,最終是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

相關閱讀:

保底條款的立法現狀

(一)《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最高院於1990年11月12日頒布的《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中,首次對保底條款的效力問題作出了規定。《解答》第4條明確規定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無效。認定無效的理由主要有兩點,其一是保底條款違背了聯營活動中應當共擔風險、共負盈虧的原則;其二是有保底條款的聯營,是名為聯營,實為借款,違反了企業間不得拆借資金的金融法規。

(二)《關於規范證券公司受託投資業務的通知》

證監會於2001年11月28日頒布的《關於規范證券公司受託投資業務的通知》中對證券公司在委託理財合同中簽訂保底條款作出了禁止性規定,《通知》第4條第11款規定:受託人(證券公司)不得向委託人承諾收益或者分擔損失。但因該通知只是部門規章,無法作為否定委託理財合同中保底條款的依據。

(三)《證券法》

原《證券法》第143條和新修訂的《證券法》第144條都規定:證券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客戶證券買賣的收益或者賠償證券買賣的損失作出承諾。該條款雖然沒有直接規定委託理財合同中保底條款的效力,但對證券公司行為的禁止性規定,屬於強行性規范。實踐中,證券公司與客戶在委託理財合同中簽訂保底條款的,法院都以該條為依據認定保底條款無效。

⑷ 保底合同是否合法

不合法,保底條款,指在合同中約定的無論是否虧損一方享有固定回報的內容,常見於聯營合同、委託理財合同、中外合作企業合同、建設工程參聯建合同中。關於保底條款的效力,目前立法對一些特定的合同類型中的保底條款與規定,無關於保底條款效力的一般規定,實際上,合同的多樣性也不允許立法一概而論地對效力作出規定。實踐中,對於不同類型的合同,保底條款的效力認定也不同。
協議合同的生效要件如下: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能力。自然人簽訂合同,原則上須有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行為能力人不得親自簽訂合同,而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簽訂。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簽訂純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合同。2、意思表示真實。締約人的表示行為應真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與表示行為相一致。意思表示不真實,對合同效力的影響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在一般誤解等情況下,合同仍為有效。在重大誤解時,合同則可被變更或者撤銷。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顯失公平的情況下,合同可被變更或者撤銷。在因欺詐、脅迫而成立合同場合,若損害國家利益,合同無效;若未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被變更或撤銷。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4、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合同標的可能,是指合同給付可能實現。合同標的確定,是指合同標的自始確定,或可得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⑸ 公司與員工簽訂的保底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工資保底嗎?理論上,只要出自雙方真實意願且不與現行法律相違背,就是有效的。

⑹ 保底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視情況而定。聯營合同中的保底協議是無效的。因為保底條款違背了聯營應當共擔風險、共負盈虧的原則。有保底條款的聯營,是名為聯營,實為借貸,違反了企業間不得拆借資金的金融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⑺ 保底條款的效力

法院在審理案件中,對於合同中的保底條款總體上傾向於認定其無效,具體由以下幾種做法:對於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因為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其無效,因此只要確實合同屬於聯營合同,法院則判決其無效,即使該司法解釋是1990年的,也許不合時宜,但是法院只管適用。對於委託理財合同中的保底條款,法院會依據證券法的規定,認定證券公司與客戶委託理財合同中的保底條款無效,對於非證券公司與委託人之間的委託理財合同中的保底條款,一般也認定為無效。對於建築工程參建聯建合同中的保底條款,法院傾向於將參建聯建合同認定為聯營合同,從而認定其無效。但是,對於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和中的保底條款,法院傾向於認定為有效。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四、關於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問題(一)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通常是指聯營一方雖向聯營體投資,並參與共同經營,分享聯營的盈利,但不承擔聯營的虧損責任,在聯營體虧損時,仍要收回其出資和收取固定利潤的條款。保底條款違背了聯營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原則,損害了其他聯營方和聯營體的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因此,應當確認無效。聯營企業發生虧損的,聯營一方依保底條款收取的固定利潤,應當如數退出,用於補償聯營的虧損,如無虧損,或補償後仍有剩餘的,剩餘部分可作為聯營的盈餘,由雙方重新商定合理分配或按聯營各方的投資比例重新分配。

熱點內容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
武大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1-16 06:00:44 瀏覽:559
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16 05:57:13 瀏覽:423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