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知識小案例

法律知識小案例

發布時間: 2020-12-27 17:38:46

㈠ 法律常識,案例分析,法規條文,與法律有關的歷史小故事

法律常識,案例分析,法規條文,與法律有關的歷史小故事:
一、典章制度 視貪官如寇讎的朱元璋
明朝對於貪官污吏的懲罰,其嚴峻程度堪為歷代之最。尤其開國君主朱元璋,更是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在法令倡導方面,他特製「申誡公侯鐵榜」〈共有九條嚴律〉,並將歷代昏君如商紂、秦二世胡亥、隋煬帝、宋徽宗等敗國史跡,製成壁畫,要求皇子百官引以為誡;同時經常發表懲貪與貪官亡國等言論,如親自編寫「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等書,搜錄150件貪官案例,以強化百官的「心防」。他曾經講過:「不僅貪錢、貪物者是貪官,貪聲貪色者、貪權貪勢者、貪諛貪名貪享樂者,也都是貪官…。」可見他對貪污問題,已達「潔癖」的地步。
在執行嚴刑峻罰方面,他更是絕不手軟,一次懲殺成千上萬人,猶如家常便飯;如藍玉一案,即殺了二萬多人。而殺的官階層級方面,從宰相、皇親國戚、駙馬、大將軍、尚書、欽差大臣到侍郎、各級地方官吏等,無一不殺。至於懲罰方式,則尤其琳琅滿目,最殘忍者如剝皮實草〈公開曝陳〉、抽腸、凌遲等不一而足。盡管如此嚴厲執法,但貪官污吏卻未曾少過;誠如被朱元璋懲殺的貪官吳金德臨死前說的話一樣:「只要這個世上有錢在,就會有人貪污,貪官是殺不完的。」朱元璋也曾經說過:「我欲殺盡貪官污吏,奈何朝殺暮又犯?」所以說,單是讓官員「不敢貪」,還是不夠的!
有人曾開玩笑說,如果按照朱元璋的標准,今天的公務員大概有九成以上要被殺頭。盡管朱元璋以「血腥」著稱,但他卻是一個非常愛民如子的皇帝;例如他很重視發掘民隱民瘼,並特別在乎百姓對他的評價,只要是民眾舉發的貪官污吏,十之八九都大概難逃一死,而且只要是民眾所提出的興革意見,他都照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又何嘗不是一個好皇帝。
二、廉潔事跡 收禮有道的孟子
有人質疑孟子說,你以往在齊國時,曾經拒絕齊王所送的一百鎰黃金,後來宋國及薛地的君主,分別送你七十鎰及五十鎰黃金,你卻都收下來,是否有標准不一,不為人知的道理呢…?孟子說:「在宋國時,因為要離開繼續周遊他國,宋君於是送我旅費,以便我完成後續的工作,所以我收下來了;而在薛地時,因為有人將對我不利,於是薛君送我金錢,以便我購買防身武器,並預防其它不時之需,所以我也收下來了。至於在齊國時,因為彼此並沒有任何贈、受的理由,齊王送我錢,豈非要收買我,幫他歌功頌德,這不是君子所應為的…。」
孟子的確是一位有智慧的人,真正把「禮」放在心裡,而不是拿在手上。所以說,只要名正言順、師出有名的饋贈,自然符合「禮節」,更不會有違法之虞。
三、貪贓枉法案例 一代官九世牛的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朝著名的宰相。相傳,李林甫少年時,在鄉間放牛,忽遇一仙人降臨,告之渠具有仙緣,如隨其清修苦練,他日將可位列仙班;但如果不願吃苦修練,未來亦有位極人臣之命,惟須勤政愛民,否則將遭天譴惡果。當時李林甫不假思索便答稱要向仕途發展…。只見仙人長謂道:「你好自為之吧!」不久,果不其然,李林甫有如神助般地加官進爵,終至宰相之尊。但是,他心思奸狡,除加害忠良外,並殘民貪賄。傳說在他的宅內有一「神仙屋」,遇事入內便能迎刃而解,如有神助,難怪他能夠一路扶搖直上;但一直以來,他想的、做的,盡是壞事,最後也因福報用盡,致「神仙屋」再也不靈驗了,並且屢給他出紕漏的騷點子,害他終至被貶殺。他死後,碰到當日仙人厲言道:「本想讓你當大官,能做更多的福祇和功德,但孰知你反倒行逆施,今將罰你九世為牛,世遭奴役與殺戮,以贖罪愆…。」
佛光山依晟法師曾曰:「一個人有多大的本事做壞事,他就有多大的本事做好事。」證嚴法師也講道:「我不會看因果,但是我們要注意因果。」聰明的你我,都應該曉得如何去做,不是嗎!
四、維護案例 慎謀應變、防制危害破壞陰謀的蘇頌
宋英宗時,蘇頌任度支判官。有一次他奉命陪同契丹使者回國〈當時兩國不和〉,正下榻恩州時,晚上驛站突發莫名火,手下請他即出避火,蘇頌沒有同意;州兵要進來滅火,蘇頌也加以制止,他只是命令驛站守兵全力將火撲滅,並派人保契丹使者的安全。剛起火時,恩州官民都以為是契丹使者故意生變,州兵也正想因此惹發事端,所幸蘇頌慎謀應變,除有效指揮滅火外,並且成功地防止背後陰謀和事態的擴大。當然,也機先防制了可能的外交沖突,使國家免於戰爭災禍。

㈡ 今日說法的主要內容、事情經過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5個案例)

我的三輪車
呂福山,西安是人力三輪車夫,無證經營。被西安市交警一支隊根據西回安市答公安局的通告沒收了三輪車。呂通過查閱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上面說對非機動車違規應處5元以下罰款,認為西安交警支隊應該歸還他的三輪車,並為此進行了5年的努力。
專家認為,西安市公安局的通告只是一個地方性行政法規,他不能違反國家性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因此是不合法的,也是無效的。
終審判決呂勝訴,交警歸還他的三輪車。針對處罰過輕的情況,人大正在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修訂。
非常關系
福州市一個僱主經常虐待家裡的小保姆,終於有一天將小保姆毆打致死。為了毀屍滅跡,僱主的妻子假冒小保姆的姐姐將屍體火化。法院判決,僱主故意傷害死緩,妻子包庇有期徒刑3年。
專家分析,僱主和保姆不是主人和僕人的關系,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國家應該對勞動法進行修改以保障象保姆這種存在個人僱傭關系的人的合法利益,現在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任何保證。另外,為了約束保姆的行為,僱主應該與保姆簽定好合同,或者藉助司法機關的力量。

㈢ 法律常識小案例:緊急避險要負刑事責任嗎

您好,緊急避險是國家針對公民的對個人、他人、國家及社會的利回益採取保護行為答的一種授權。經過這種授權,公民可以根據情況的緊急程度,決定採取何種措施來保護需要保護的利益。如果鄭菜面對恐怖分子劫車的情況,做出的反應是合理且不過當的。因此,不必承擔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十一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㈣ 法律常識,案例分析,法規條文,與法律有關的歷史小故事

故事一

昨天早晨8點多;張女士剛起床,就聽見我們院里一片嘈雜:原來是他們院子一個老爺子由於年歲已高,反應稍慢,騎自行車壓了別人的一條小狗,牽狗人不依不饒;非得逼老爺子賠償。其實也沒有大問題,就是稍稍碰了那條畜生一下!張女士看到這種情況就穿衣下了樓,問清了壓狗的時間後;對那人說:「第一;我們需要你出示合法的養犬證、第二;您遛狗的時間不對,遼寧省有關法律規定是晚7點以後至第二天早7點之前!第三;您應該慶幸的是您的狗沒有把老爺子晃摔了,否則後果您自己合計吧!」聽了張女士的話,牽狗人也自覺理虧,搭訕了幾句就走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多掌握點兒法律常識;確實可以達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故事二

王先生在外地工作,離家較遠,平時回家較少,大多是通過電話與家裡聯系。有一天,他正在單位上班,父親打來電話說:「昨天我和你二叔因為自留山的劃分問題吵了一架,吵得很兇,你二叔說准備找人揍我。」過了幾天,父親又來電話:「自留山的事沒有擺平,新問題又來了。」王先生一聽心裡直打鼓,連問咋回事,父親說:「我和你二叔因堂屋問題又吵架了,我准備揍你二叔,到時候萬一把他弄得哪兒不合適,就算坐班房我也豁出去了。」他還問王先生把人打傷要判幾年刑。

王先生趕緊說:「你這次無論如何也得聽我的,不能急。」父親說:「你快講,廢話少說。」王先生告訴他,打人是要負刑事責任的,打傷了還得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兄弟之間的事還是和解為好。自留山和堂屋都屬《民法通則》調整的范疇,但裡面還涉及到《繼承法》的有關法條,一時半會兒在電話里很難說清楚,於是,王先生就把有關《民法通則》和《繼承法》的法律知識及解決中需要的相關證據給父親寄了回去,希望他和二叔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兩個月後,父親來信說:「我與你二叔的糾紛是用法律手段解決的,大家都沒啥異議。近些日子,我們的關系在逐漸好轉。」據說從那以後,父親有空兒就給親戚朋友講他學到的一點法律知識。後來父親對法律知識越來越有興趣,村子裡發生什麼事,他總會打電話向王先生咨詢。

這個故事說明:法律看似遙遠,其實非常貼近生活,解決的都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

㈤ 法律知識和法律案例的剪報.十篇

法律知識,就上網路詞條或者360詞條搜索。
案例的話上12348中國法網案例庫,有很多各種類型的,可以借鑒

㈥ 與法律知識有關的案例,寫3篇案例分析

第一個案例是一個13人組合的犯罪團伙。作案已有兩百多例,都是以搶劫,偷盜為主。有一次,他們准備搶劫,不聽受害者勸告,反而惱羞成怒地將其推下南明河,幸好受害者會游泳,自己游上了岸。更有些受害者不敢報案,所以他們作案的實際數字還沒有統計上來。據了解,這13人中有11人都生活在單親家庭,父母離婚。更有個家庭,他的爸爸死了,媽媽出走,只剩他和他爺爺,爺爺身體不好,沒有經濟來源,屬於低保家庭。他養成了懶懶散散的習慣,想上學就上,慢慢地就和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第二個案例是團伙殺人案。2001年,某區的保安撥打了110,警察接到了電話,得知有人被刺傷。110馬上趕到現場,把受害人立即送往醫院。經調查,是不良少年幫害,錯傷他人。有一個叫王**幫在網上發布消息,要報復**。帶了十多個人,乘上了中巴車,到了兇案地,當場殺傷三名中學生,一人重傷,兩人輕傷。案發後罪犯坐火車逃到重慶。過了一段時間,他們認為沒事了,就陸陸續續地回到貴陽,結果全被公安機關抓獲。經調查,他們的家庭也都是單親家庭。
第三個案例是搶劫案。2001年2月5號,有一個九中的女學生被搶。她用手機打電話,罪犯想據為己有,結果被警察抓獲。經過調查,他也是很早就輟學。沒有人管,就逃學。和社會上的不良少年接觸,結果走上犯罪道路,被判刑三年。
第四個案例是1993年發生在軍體校。兇手的爸爸是離異再婚,他和後媽的關系處地得很緊張,所以產生了殺人的念頭,便悄悄地把手槍偷回家中,把自己的後媽打死了,還把後媽剛剛生了才六個月的妹妹勒死了。
從這四個案件來看,都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家庭破滅,受到社會上的不良接觸,逐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看黃色書刊,電影,上網。也有自身原因,不良習慣,小時候,經常偷偷摸摸地偷同學的東西,同學不向老師反映。所以就給他了機會,產生了僥幸心理。
家庭,父母教育都很重要,如果教育不好,危害很大,離婚使孩子過早地嘗到苦澀,或把孩子當成包袱。家長把昔日的憐愛變成厭惡,把細心呵護變成不聞不問。這樣一來對於未成年孩子來說是無法承受的,所以他們就走向犯罪。人生出來,本來就是友善的,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親的教育。他們的犯罪特點是低齡化,團伙化,手段惡劣,情節嚴重,有時會產生報復心理,不考慮後果。有時喊起一大群人,一起坐車從城南到城北拿刀殺人。
為了增強自我防範意識,我們應遵守以下幾點:
1、自我安全防範,不要與不良青少年交往。
2、不要登陸不良網址。
3、不觀看,不下載黃色資料。
4、遠離毒品,拒絕吸毒。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犯罪的時候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要躲避犯罪,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提倡斗爭。
2、如果受害,應告知學校,教師及家長,或向有關部門報告。
3、加強法制觀念學習。法制教育已納入學習規劃。
聽了李所長的講述後,我認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父母帶來的。也有自身的心理問題。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去承受外界所帶來的壓力。我也學會了許多遇到犯罪事件發生在自己的身邊時,我們應該怎樣防範,杜絕這類事件的發生。

法制教育心得
人生如一張白紙,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在白紙上添上色彩!有的色彩繽紛也;有的灰暗一片;更有的在還沒有添滿色彩但這張紙就早已不在了!
能夠使白紙變成色彩繽紛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啊!首先這個人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這樣才能踏上人生里美好的第一步!
曾經看過的一個案例:15歲的初三學生庄海在初一年級時就加入了共青團,當選為班長,工作負責、學習優良,先後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員。有一天與父母告別後准備回家時,發現一個初二學生在他父母後面做鬼臉,這本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問一問、說一說,都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庄海非常生氣,認為是對自己父母的侮辱,竟和幾個同學一起上去教訓他一頓。原以為被教訓者不會怎樣,沒想到卻引起這個學生邀約一幫人來報復。為了不甘示弱,又發生了對報復者的報復,在雙方毆打中,庄海拿出隨身帶的一把刀捅上去,造成一死一傷,法院判處庄海犯故意傷害罪。在監獄里,庄海面對鐵窗、鐵門,回顧這不該發生事,無限悔恨。
所以說要使人生走得輝煌燦爛就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為一時的沖動而做出犯法的事情令自己悔恨終生!自毀前程!
世界上有黑人,白人,黃種人,而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都不同。所以把白紙弄得灰暗一片有時並不是自己所想的!因此家庭是每個人走出第一步的前奏!好的家庭教育就會出好的孩子,反則反之!以下是兩個普遍而惡劣的家庭環境!請家長們必須教育好自己兒子的第一課!
1、家長過分溺愛,一味嬌慣,使子女的慾望不斷升級。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口之家,而孩子又往往是獨生子女,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少,應該讓孩子過得幸福一些,特別是那些過去經歷過苦日子的人不願讓孩子再「吃苦」。因此,對子女總是百依百順,要啥給啥,讓獨生子女成了家庭的「小皇帝」。在家庭無來源或不充足時,那些被嬌慣的孩子便以非法手段在外「撈」錢,以滿足自己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2、家庭教育的錯誤引導。有的父母一貫好逸惡勞,不務正業,貪圖享受,往往表現出舉止不端,品行不正,素質低下,自身形象差,客觀上不能為孩子當好「第一教師」,使子女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品行的影響。如有的家長經常搓麻將、逛舞廳,不僅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無精力管教孩子,疏於對子女的家教,導致子女放任自流,是非不辯,美醜不分,最終由「小皇帝」淪落為「小囚犯」。
所以每個家庭都要為自己的孩子負責任!要使兒子走出第一步之前有個美好的家庭環境!請不要給每個張白紙添上灰暗的顏色!
最後就來來說說一些曾經在學校里是一些大哥大姐!這些人往往只是風光一時!但出社會後就往往會觸犯法律,或者在互相仇殺中失去了寶貴的性命以紅色的鮮血完結了這張不該結束的白紙!
中國有9年義務教育因此每個人都有經過校園的機會所以學校應該做到關心、幫助每個學生!
提幾點建議吧:(一)、關心差生、輟學的學生

關心學生是學校教師的神聖職責,差生、輟學生是困難、問題較多的學生群體,他們最需要關心、幫助。校園搶劫強索案件的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差生或輟學生占很大比例,關心教育管理好這些學生,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校園搶劫和強索案件的發生,從一定意義上說,學校對差生的漠不關心甚至放棄差生。學校就一定會自己留下的苦果自己吃。

(二)、加強學校校風校紀建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

校風校紀和法制教育宣傳教育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遵紀守法、健康成長,是抵制不良影響、預防犯罪最根本的因素。

(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早期發現,採取有針對性的實在措施,例如建立專職輔導員;對重點人、重點地方、重點時間採取事前防範措施;關注學校周邊地區青少年動向,發現危險信號及時通報公安機關並採取措施,校警聯合建安全文明學校。

(四)、防止格外違法犯罪青少年向學校滲透,或與學校某些學生聯合作案,增加危害性,增加預防和處置的復雜性。

(五)、發現教唆者、犯罪組織者、造成嚴重危害的,要與政法部門通報、聯系、合作,及時處理,該上報的一定上報,該送有關部門處理的一定送有關部門,該懲辦的就要懲辦。

㈦ 有關法律知識的小故事,不超過五十字。故事越多越好!!

一、拒絕酒駕

今天是小明爸爸生日,宴請許多親朋好友,小明爸爸主動提醒:凡需開車回去的,千萬別喝酒。

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一定是個有著高度責任感的人,更是一個高素質的人。

二、遵守交通規則

小明在紅燈時,不顧自身安危,旁若無人、大搖大擺地穿街而過,突然聽到一陳尖銳刺耳的磨擦聲想起,小明也傻在了當場。

紅燈停,綠燈行」這是起碼的法制意識,依法守法要轉化為內心的自覺行動。

三、拐賣兒童

學生小麗放學後在校門口等媽媽,一名陌生男子對她說:「你媽媽在單位里正開會,讓我接你回家。」小麗信以為真,就坐上了他的自行車。當車子騎出去不遠,小麗發現不對了——回家可不是這條路!於是她大聲地哭道:「放我下車,我要回家!」喊聲驚動了行人。行人圍攏過來,問明了情況,將騎車人扭送到派出所。原來,此人是專門拐賣兒童的罪犯。

學生要學會自我保護,對來路不明的陌生人,不聽信花言巧語,不輕易行動。

三、謹犯身心被侵犯

寒假,女生麗麗正獨自在家中寫作業,突聽到有人敲門,麗麗透過防盜門,只見一位相貌端莊的年輕人站在門口。那人說,自己是她家樓上的鄰居,想借筆和紙給家人留個條。麗麗見他說話很誠懇,長得也不象壞人,麗麗覺得自己應該助人為樂才是,於是她找開了門,誰料想,防盜門剛一打開,這個禽獸不如的傢伙不僅傷害了麗麗,還翻出了麗麗家的錢物,然後「滿載」而去。

單獨在家,不要給陌生人開門,謹犯犯罪分子入室作案。

四、高空拋物

小明在樓上隨意的亂扔了一塊小磚頭,碰巧砸到了路過的小紅,觸目驚心的是小紅從此成了植物人。

隨意一扔毀了兩個家庭,小明也受社會譴責,心靈上受到嚴重的創傷。

五、雜訊擾民

凌晨 1 點鍾,小區有居民為喬遷新居,聽信算命先生指示的時辰而放起煙花大肆慶祝,把大家都吵醒了,報警後,大家不依不饒,非那戶人家道歉。

燃放煙花爆竹,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

六、沉迷網吧

16歲的小明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明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小明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小明不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還影響了以後的學習

七、優等生入戶搶劫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明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時時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暑假期間,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小剛找到小明,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孝順的小剛動搖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小紅身上,結果搶劫未成,被群眾當場制服。

我國刑法規定,凡年滿14周歲,犯搶劫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㈧ 《今日說法》中5個典型案例的主要內容、事情經過以及相關的法律知識。

後果真的很嚴重
陳兵在火車站發現一個小偷偷自己的包,便去追趕。追了大概有200米路程。結果猝死。小偷與他並沒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運動醫學專家分析說他可能是因為心臟問題而突然死亡的。
專家分析說小偷的盜竊行為與陳兵的死亡有因果關系。但是只構成盜竊罪。量刑時可以酌情作為一個加重情節。小偷對陳兵的死有過錯,但是陳兵的家人並沒有向小偷提起民事賠償要求。最後,小偷由於盜竊未遂被判4年,罰金3000。

老吳得了一種怪病,去了很多醫院都沒查出來。最後在南京一家醫院確診為隱球菌肺炎。醫生說這種病可能是由於鴿子糞引起的。老吳的樓上老丁養了很多鴿子,老丁把這些鴿子當寶貝一樣。老吳與老丁交涉多次讓他把鴿棚拆了,老丁不同意。雙方各執一詞。無奈老吳將老丁告上法院。老丁拿出一份鑒定材料說他的鴿子糞里不含隱球菌。法院認為,本案一方為個人興趣愛好,一方為人的身體健康,兩權相爭,應更重視人的身體健康。因此法院判決老丁限期內拆掉鴿棚。現在老丁家的鴿子暫時在朋友家寄養。
專家分析,這是一起侵權案件。雖然老丁養鴿子並不違法,但是他侵犯了老吳的健康權。關於老丁拿出的那份材料,專家認為一無法確認其開信機關是否具備鑒定資格,二即使具備鑒定資格關於材料的效力也要視案情而定。

你在哪裡
一個18歲的男孩跟在打工的父母來到沈陽。一天,和小夥伴們去丁香湖邊玩。卻被淹死在湖中。據和他一起出去的小夥伴說,他是為了救一個人才跳進湖裡的。他們說,那個人被救上來以後就跑了,他們只顧的去救小夥伴也沒看清那個人什麼樣子。在把被救人推上岸後,那個孩子被一個大浪打進湖中,再也沒有上來。他家裡條件不好,他是父母以後的唯一依靠。他父親咨詢了民政機構,說可以申請烈士,但是需要被救的人出來做證。他們一家人尋找被救人找了好多天了,那個人一直沒有出現。後來有幾個湖邊的工人願意為孩子作證。
專家分析說,對於見義勇為者,首先應該是國家和社會給予他們補償,被救者承擔的義務比較小。國家設立見義勇為基金,納稅人的一部分稅就被用來做這個。

今天的案例,很讓人氣憤。
一個3歲的小孩子跟爸爸媽媽去酒店吃飯。席間,孩子想喝飲料,媽媽出去買,想讓孩子跟著爸爸,但是孩子不願意,媽媽就把他領了下去。後來,孩子跑到了馬路上,酒店的一個服務員將孩子救了下來,但是自己卻出車禍死亡。
孩子的父母一開始說把孩子托給了吧台,後來又說託付給了這個服務員,但是都沒有證據證明。他們認為服務員應該對孩子的被傷害負責。
雙方對簿公堂,法院判決,交通肇事司機承擔80%的民事賠償責任,小孩父母承擔20%,共計死亡賠償15萬元,但賠償者提出異議認為服務員是農村戶口,即使在城市打工2年也應按照農村的規格賠償5萬元。

老人去世之迷
一個79歲的老人,在與一個30歲的年輕人發生了爭執。僅10個小時後,老人去世。老人的家人說老人是被那個人打死了,而那個年輕人說是老人心臟病突發自己死的。由於發生在院內屋後,雙方都沒有目擊證人。老人死亡後公安局來了人,但是堅持不做屍檢,直接說老人是心臟病死的,讓雙方民事調解,賠了8000塊錢了事。記者問到有關如何認定是心臟病的證據,公安局一直沒有,可能根本就是沒法提供。
後來老人的家人向公安局提起抗訴,縣市兩級公安局對老人開棺驗屍,鑒定結論是老人服用毒鼠強自殺。老人的家人對此很懷疑,並且自己偷弄了幾份樣本送到附近大學檢驗,結果是不含毒鼠強成分。
經過家人的不斷努力,幾年後,老人第二次被開棺,省廳的鑒定結論是沒有毒鼠強。
記者想找到當初鑒定的兩位法醫,但是被拒絕了。後來,公安局道歉,並賠了5萬多塊錢。此事了結,老人怎麼去世的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了。

我不是小偷
曉楠是一個15歲的活潑女孩,自尊心極強。初三下半年有一天她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媽媽被超市員工懷疑偷了超市的東西,他們一起來到超市對面的派出所。在派出所里,媽媽被一個女警官和超市員工搜身。當媽媽出來後,發現女兒也正被一個超市員工搜身。
專家分析,只有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的偵察人員才有權利對嫌疑人搜身。其他任何人都無權。超市員工的這種做法是極為錯誤的。
事後,曉楠的精神一直不好。被沈陽市精神衛生中心診斷為創傷性應激精神障礙。醫生分析說是因為一些創傷事件使精神受到損害。通過鑒定,與被超市搜身有直接因果關系。
曉楠的精神一直不好,影響了學習,而且沒能參加中考。她成績很好且非常要強。
媽媽想法院起訴,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法院判定此事影響了孩子一生,判超市賠償精神撫慰金10萬元。超市不服,認為此病一年即可治癒,主張只賠償一年的平均工資。
專家分析,心靈創傷會伴隨一個人一生。精神撫慰金不同於醫療費,應有法官酌情裁量。
對於超市被偷的問題,他們應自己購置防盜設備。

㈨ 十個法律小故事

青少年法律故事一
16歲的小興,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苦於家裡管得嚴,小興就想出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背著書包直奔網吧,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到期末,小興拿不回成績單,父親起疑找到學校,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噩耗」:小興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結果被少年法庭判處緩刑。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大聲宣布:「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孫小明是某中學初一學生,不久前,他在學校參加勞動時受了傷,心情很郁悶。

小明所在學校是一所農村初中,其中幾間教室年久失修,學校決定利用寒假將這些教室拆除重建。為了省錢,學校讓初一兩個班的全體男生來學校參加「義務勞動」,勞動的內容是搬廢墟的碎磚。勞動中,由於沒有老師在現場指揮,小明在休息時與同學追逐打鬧,同學將一面尚未拆完的牆推倒,將小明砸傷。後來小明家長找學校提出賠償,學校卻認為小明不是在勞動時受的傷,而是因為沒有遵守勞動紀律,與同學打鬧受的傷,應由那個同學的家長賠償。

小明受傷的責任要由學校來承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應該提倡,但組織者一定要選擇未成年人力所能及的勞動,而且要充分保障其安全。小明所在學校為了省錢,讓學生參加建築勞動,這本身就不合適,何況在勞動中又沒有老師看管。從這一點來看,學校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如果因此造成學生重傷、死亡或多名學生受傷,學校領導就可能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

㈩ 結合學生身邊的小糾紛,從法律角度,寫一下案例分析。從來沒任何法律知識,求大神指教。

權利復和義務是法律的內容,其制中最重要的是權利。人是權利的主體之一,人生而擁有權利直至死去,甚至有些權益是即使身死依然會得到法律的保護。這里的人指的是所有的有生命的人類個體,不分老幼病殘。
學生,列如小學生,因其理解力和控制力的局限,在法律上被視為限制行為能力人(民法刑法上對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具體年齡各有不同,您可以很容易在網上查到),很多行為都被規范到效力待定。但小學生作為法律關系中平等主體的人,他的有些權利是不會受到局限的。例如,人格權和身份權。在學生中間的小糾紛中如果侵犯到了這些權利,權利主體是有權利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爾採取適當手段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