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法律具有法律效力
1. 什麼樣的旅遊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旅遊電子合同需要同時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使用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提供商的旅遊電子合同訂立系統;二、使用國家認可的可靠的電子簽名技術。如果旅遊行業使用的電子合同訂立系統滿足以上兩個基本條件,所簽署的電子合同就是合法有效的,可完全替代紙質合同。
2. 自願結伴出遊免責協議有效嗎
法律分析:自願結伴出遊免責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自助旅遊中組織者對參加者負有一定安全保障義務,如果隊員出險,領隊要擔法律責任。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建議自行購買出遊人身意外保險。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因生命、身體、健康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3. 自駕游免責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如果你是和旅遊公司簽訂的這樣的協議,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因為只要涉及到旅遊公司,那就是要承擔安全責任的。
4. 旅遊行政許可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旅遊行政許可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旅遊主管部門有效實施行政管理,根據《行政許可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旅遊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旅遊行政許可,是指旅遊主管部門及具有旅遊行政許可權的其他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第三條旅遊行政許可的設定、實施和監督檢查,應當遵守《行政許可法》《旅遊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
旅遊主管部門對其他機關或者對其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的人事、財務、外事等事項的審批,不適用本辦法。第四條實施旅遊行政許可,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行政許可事項向社會公布,未經公布不得實施相關行政許可。行政許可的實施和結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
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申請人有依法取得旅遊行政許可的平等權利,旅遊主管部門不得歧視。第五條實施旅遊行政許可,應當遵循便民、高效的原則,以行政許可標准化建設為指引,運用標准化原理、方法和技術,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
國家旅遊局負責建立完善旅遊行政許可全國網上審批平台,逐步推動旅遊行政許可事項的網上辦理和審批。地方各級旅遊主管部門應當逐步將本部門旅遊行政許可事項納入或者接入全國網上審批平台統一實施。
實施行政許可的旅遊主管部門應當編制旅遊行政許可服務指南,建立和實施旅遊行政許可信息公開制、一次性告知制、首問責任制、頂崗補位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和文明服務制等服務制度和規范。第六條旅遊行政規章、規范性文件及其他文件一律不得設定行政許可。
旅遊行政規章可以在上位法設定的行政許可事項范圍內,對實施該行政許可作出具體規定,但不得增設行政許可;對行政許可條件作出的具體規定,不得增設違反上位法的其他條件。第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旅遊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合法權益因旅遊主管部門違法實施行政許可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第八條旅遊行政許可決定依法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
旅遊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旅遊主管部門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第二章實施機關第九條旅遊行政許可由旅遊主管部門或者具有旅遊行政許可權的其他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旅遊主管部門內設機構和派出機構不得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第十條旅遊主管部門可以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委託具有許可權的下級旅遊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許可,並應當將受委託的旅遊主管部門和委託實施的旅遊行政許可事項予以公告。
委託的旅遊主管部門對委託行為的後果,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的旅遊主管部門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的旅遊主管部門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轉委託。第十一條旅遊主管部門應當確定具體承擔旅遊行政許可辦理工作的內設機構(以下簡稱承辦機構)。承辦機構的主要職責包括:
(一)受理、審查旅遊行政許可申請,並向旅遊主管部門提出許可決定建議;
(二)組織旅遊行政許可聽證工作;
(三)送達旅遊行政許可決定和證件;
(四)旅遊行政許可的信息統計、信息公開工作;
(五)旅遊行政許可檔案管理工作;
(六)提供旅遊行政許可業務咨詢服務;
(七)依法對被許可人從事旅遊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承辦機構需要其他業務機構協助辦理的,相關業務機構應當積極配合。第三章申請與受理第十二條從事依法需要取得旅遊行政許可活動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申請書需要採用格式文本的,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免費提供申請書格式文本和常見錯誤實例。申請書格式文本中不得包含與申請行政許可事項沒有直接關系的內容。
申請人依法委託代理人提出行政許可申請的,應當提交申請人、代理人的身份證明文件和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授權委託事項和授權范圍。
5. 旅遊者能單方解除旅遊合同嗎
法律分析:旅遊者不能單方解除旅遊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6. 旅遊法律
一、我國旅遊法律制度概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旅遊法律制度的概況
在我國,現代意義上的旅遊立法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為了保障現代旅遊業的健康發展,我國在頒布的眾多民事和經濟的法律和法規中,十分重視對旅遊業的法律保護。但是,由於旅遊活動領域存在著某些不同於一般經濟或民事關系的特殊的權利義務。僅靠通用性法律的一般原則和規定,不足以調整這些特殊的權利義務。這樣,調整旅遊社會關系的專門法律法規也不斷出台。所以,目前我國有兩類法律和法規調整旅遊社會關系。一類是通用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盡管這些法律從立法意圖上不是專門針對旅遊社會關系制定的,但事實上它所提供的法律原則和規定也適用於旅遊事業。另一類是專門調整旅遊關系的法律、法規。旅遊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部門,旅遊專門立法工作起步較晚。1985年5月11日,國務院頒布了《旅行社管理暫行條例》,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旅遊業管理方面的法規。該《條例》施行後,相繼有幾十個專門法規問世。這些法規在實踐中也在不斷地修改和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制定的旅遊法律、法規主要有:《旅行社管理條理》、《導遊人員管理條理》《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評定旅遊涉外飯店星級的規定》、《旅遊投訴暫行規定》、《娛樂場所管理條例》、《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這些法律法規從制定的部門來看,有的是國務院批準的旅遊法律法規,有的是國家旅遊局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法規。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地方政府制定的有關地方旅遊的法規。
(二)我國現行旅遊法律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如前所述,經過十幾年的建設,我國旅遊法律法規的建設已初具規模,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也應該看到,現行法律制度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
1.至今尚沒有統一的旅遊基本法
目前我國雖已經頒布了許多旅遊法律法規,覆蓋面也比較廣,但法律效力卻不高。從理論上說,我國旅遊法律制度應該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居主導地位的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旅遊基本法作為我國旅遊事業發展的根本大法,應該規定旅遊業的發展宗旨和政策原則,以確保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從各國旅遊立法的實踐來看,大多制定有旅遊基本法,比如美國的《全國旅遊政策法》,日本的《旅遊基本法》,及墨西哥的《旅遊法》等,都是具有旅遊「憲法」地位的基本法。所以旅遊基本法的缺位,不能不說是我國旅遊法律制度中的重大缺陷。
2.有些法律制度仍是空白
目前有些旅遊法律制度仍然是一片空白,如我國已經有許多賓館飯店,但卻缺乏一部具有足夠權威的法律或法規來規范這些飯店的建造和經營。又如,隨著旅遊消費者的不斷增加,我國也需要制定專門法律來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僅靠現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不夠的。另外,現有的法律法規強調縱向法律關系,即政府主管機構與旅遊企業之間的關系。其特點就是強調政府對旅遊企業的控制。但在旅遊活動和旅遊業務領域內的大部分法律關系卻是橫向法律關系,即旅遊者和旅遊企業之間或各個旅遊企業之間的關系。這些橫向的法律法規不足,必然導致相當一部分旅遊爭議的解決缺乏法律依據,使某些合法的權益得不到保護。
3.部分法律規定相互矛盾,有些法規帶有明顯的暫時性和應急性的特點
現有的旅遊法規中,有些地方的規定相互矛盾,使有關當事人無所適從。例如,在旅遊飯店級別確定標准方面有兩個規則,分別由中國國家旅遊局和中國商務部制定,兩個規則在內容上有差異,但有相同的法律效力。這不能不說是立法技術上的缺欠。
有些法律法規的內容已經過時。其原因是這些法律法規在制定時,我國尚未轉入市場經濟軌道。現在,經濟運行機制改變了,法律和法規也需要相應做出修改,以適應新的形勢。
4.很多法律法規的內容不夠詳細,部分法規缺乏透明度
應該說,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已經為某些領域制定詳細的法律法規提供了基礎,例如,在旅行社管理、旅遊交通運輸和旅遊資源保護方面等都具備了相應的條件,但目前這些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仍然是粗線條的。
缺透明度是中國部分法規,尤其是地方性法規的又一問題。在實行改革開放後,中國仍然存在一些所謂「內部規定」。這些規定未對公眾公開,由有關主管機構執行。這些所謂的「內部規定」不僅不利於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同時也違反了WTO的有關規定。
二、制定和完善我國旅遊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制定和完善我國旅遊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1.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需要
旅遊業是一個跨部門多、牽涉面廣、受制約因素多的產業。我國旅遊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其社會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與其他行業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單靠發展初期的國家宏觀管理和優惠政策的推動已遠遠不夠,近年來,企業之間利用不正當手段竊取商業秘密、盜用企業名稱、損害企業利益等競爭行為,推銷假冒偽劣產品、侵犯旅遊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擅自減少服務項目、改變旅遊日程等違反旅遊合同的行為等屢見不鮮,這些都與旅遊立法滯後導致的旅遊市場的混亂和旅遊服務的不規范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只有制定和完善旅遊立法,全面規范和整頓旅遊市場,消解市場開放給旅遊業帶來的負面沖擊,才能促進我國旅遊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我國加入WTO的需要
我國已於2001年成為了WTO的正式成員方,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是專門調整服務貿易的國際法規范。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規定及我國加入WTO談判中做出的承諾,我國旅遊業將逐步對外開放,作為世貿組織非歧視原則、國民待遇原則的體現,強調所有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均享有平等的待遇,屆時,非市場因素將逐漸淡出,中外旅遊經營企業的競爭遵從的將是同樣的游戲規則。而我國現行的旅遊法規中主要是調整旅遊管理方面的法規,無論從透明度、國民待遇,還是從市場准入等方面都和WTO的要求存在一定距離,因此,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也是勢在必行。
3.旅遊資源開發和保護的需要
旅遊資源是一個國家賴以發展旅遊事業的重要基礎。因此,對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是旅遊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實踐中,由於我國旅遊資源管理體系不健全,在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中出現了諸多問題,旅遊地資源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這不僅直接影響旅遊地的旅遊質量、影響旅遊地的聲譽,而且對環境造成重大危害。另外,在旅遊資源開發中,有些經營者無視文物古跡的歷史價值和旅遊價值,造成景觀污染和文物古跡的破壞。因此,在加強自然資源的法律保護和文物資源的法律保護等方面,也急需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4.和國際慣例接軌的需要
目前我國有些旅遊服務業的法律法規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的痕跡,並且和國際旅遊服務業的慣例背道而馳。比如,根據國際旅遊服務業的慣例,服務人員收取小費是合法的,並且也是衡量其服務水平的主要尺度,而在我國,卻有國家旅遊局的行政法規《關於嚴格禁止在旅遊業務中私自收受回扣和收取小費的規定》,這樣,收取小費在我國則屬於違法行為。此類規定,在我國不在少數,它嚴重影響了我國旅遊服務業的國際化進程。因此,要想使我國旅遊服務業真正和國際接軌,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必須考慮國際慣例的要求。
(二)制定和完善我國旅遊法律制度的可行性
1.我國現有的法律制度為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旅遊立法積累了經驗
如前所述,我國旅遊業立法已有十幾年的歷史,旅遊行業立法成果顯著,除國務院發布的十幾個行政法規、規章外,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都先後出台了本地區的地方性法規。雖然這些法律法規還對很多問題沒有觸及,有的規定還處於嘗試階段,但它們為我國全面制定和完善旅遊立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旅遊發達國家的旅遊立法給我國旅遊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參考
旅遊立法是以旅遊為基礎,而各國旅遊事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所以,我國可以利用其他國家旅遊立法中的某些經驗,可以吸收外國旅遊法的長處為己所用。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旅遊立法早以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如美國除了制定有《全國旅遊政策法》外,還制定了各種關於旅遊的單行法規、法案,從多方面保證旅遊事業的健康發展。日本為了發展旅遊業,除制定有《旅遊基本法》外,還有《旅遊組織法》、《導游基本法》和《航空法》等。泰國不僅有《旅遊法》,還專門設有旅遊警察。加拿大、法國、瑞士、埃及、墨西哥等國,都有比較完備的旅遊法規。我國在制定和完善旅遊立法時,完全可以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充分借鑒這些國家的立法經驗。
3.旅遊界、法學界的專家學者為我國旅遊法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寶貴的支持
國家旅遊局早在1982年就組織有關的專家學者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起草領導和工作小組,並於1985年年底提交了第一稿送審。在此後的十餘次的修改過程中,這些專家和學者又付出了艱苦的勞動,致使這部法律的框架、體例、原則精神等基本成熟。另外,旅遊界、法學界的不少專家、學者一直致力於旅遊立法的研究和探討,並且發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他們的科研成果也為我國旅遊立法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基礎。
三、建立和完善我國旅遊法律制度的構想
(一)盡快出台旅遊基本法
旅遊基本法是指規定一個國家旅遊事業的根本宗旨、根本政策原則和旅遊活動各主體根本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和其他的基本法一樣,旅遊基本法也應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並頒布實施。所以,我國的旅遊基本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公布,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只有一個較為成熟的旅遊基本法,才能為旅遊業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提供政策保障,確定基本的市場競爭規則,並藉此解決長期困擾旅遊界的問題。
從國外旅遊立法和實踐經驗來看,我國旅遊基本法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1)國家發展旅遊事業的根本宗旨和原則。各國發展旅遊事業總是基於一定目的,有一個宗旨,而這一根本宗旨通常要在旅遊基本法中規定下來。(2)政府主管機構在旅遊事業發展中的作用和許可權。大多數國家的旅遊基本法都規定了政府主管機構的名稱、性質和許可權。各國旅遊基本法的這些規定,實際上是確定了旅遊活動領域中縱向法律關系的規范。從法律上保證了政府旅遊主管機構在旅遊事業發展中能夠有效地發揮宏觀調控作用。保證各類旅遊企業接受政府旅遊主管機構的指導、管理和監督,使全國旅遊部門協調行動,以求旅遊發展根本宗旨的實現。(3)規定各類旅遊企業的行為准則。其目的是用法律手段加強對旅遊企業的管理。在旅遊基本法中,規定旅遊企業的行為准則,事實上是確定旅遊企業兩方面的權利義務。一是與政府旅遊主管部門之間的,其主要內容是遵守政府有關法律、法令、政策進行合法經營。但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享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二是與旅遊者之間或其他有關企業之間權利義務。其主要內容是要求各類企業根據平等、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等原則,與各有關方面締結各種業務合同、並切實履行自己的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4)規定對旅遊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旅遊者是旅遊活動的重要主體,也是旅遊法律關系重要當事人。因此,對旅遊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也是旅遊基本法理應包括的內容。(5)規定旅遊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的有關原則。旅遊資源涉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等諸多方面,與此相關的旅遊資源法,也是一個范圍較廣的法律法規群。所以,旅遊基本法可以從發展旅遊事業的角度出發,較為全面、系統地規定各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的總原則,規定保護范圍,規定旅遊管理單位和旅遊者在旅遊資源方面的根本性權利、義務和責任。(6)規定對外旅遊關系。旅遊是一項跨越國界的綜合性的社會活動。一個國家要發展旅遊事業,會不可避免地涉及對外旅遊關系。這里包括與其他國家以及國際旅遊組織的協調與合作。所以,一個國家的旅遊基本法,應包括該國對外旅遊關系的總的指導思想和根本性的行動准則。
(二)修改過時的、與WTO規則相違背的法律和法規
目前我國大部分旅遊法規是在1980年後期、1990年代中期以前頒布制定的,而據以制定這些法律法規的旅遊業實際情況、旅遊經營體制等基礎條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因此它們在很多方面均顯得落後於現實,自然也失去了對市場的規范和指導作用,事實上已經成為失去無效的法律,甚至於對旅遊事業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現在,中國已經加入WTO,根據我國入世談判中作出的承諾,按照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要求修改現行法律中與WTO規則相沖突的部分,將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和透明度原則落實到法律條文中,是完善我國旅遊立法不可忽視的問題。
(三)制定旅遊特別法
我國目前在旅遊業各個主要方面,如旅行社、飯店、景點、旅遊安全、旅遊投訴等領域均有相應的法規,但大多數是「條例」、「暫行規定」、「通知」之類,顯而易見的是這些法規的法律效力較低,有的還只是政策性的文件。到目前為止,我國既沒有《旅行社法》、《飯店法》、也沒有《導游法》、《景點景區管理法》,更不用說《旅遊保險法》、《旅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旅遊合同法》了。其他如採用符合WTO原則和國際慣例的法律手段、加強對國內旅遊企業的保護,防止外國實力雄厚的企業的壟斷行為,均是旅遊立法中應該考慮的。這些法律對旅遊業有關領域的行業經營活動、行為准則、旅遊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權利義務均做出可行的、針對性強的規定,這是維護旅遊業自由和公平的市場結構、加快市場經濟機制完善所必需的,也是依據WTO透明度原則,為旅遊業提供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所必需的。
7. 什麼樣的旅遊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旅遊電子合同是指以通過審核的旅遊合同標准格式為內容,在符合法律規定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台簽署的合同,電子合同可實現在線填寫、修改、簽署、下載、上傳備案、統計管理的全部功能。
旅遊電子合同需滿足「簽署各方經過實名認證」、「具有可靠的電子簽名」這兩個條件,才具有與紙質旅遊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如果電子合同平台沒有對遊客進行實名認證即可直接簽署合同,或沒有運用電子簽名技術而是單純的通過「確認」或添加水印圖章完成簽署,這樣的合同其實不具備法律效力。因此在平台選擇上,一定要對平台簽署的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進行鑒別。目前大部分旅行社,都會選擇第三方電子合同平台與遊客簽訂旅遊電子合同,以保障簽署合同的合法合規。
8. 旅遊合同簽的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益嗎
具有法律效力。
國家在2020年七月份發布《旅行社有序恢復經營疫情防控指南》中提到,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督促旅行社按照「一團一報」制度,在全國旅遊監管服務平台填報旅遊團隊信息,上傳電子合同。要加強對旅行社的監督檢查,對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力的要及時糾正,依法依規查處違法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因此,旅遊行業使用電子合同在政策方面是受到支持的。
另外,根據《電子簽名法》第14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同時,第13條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才可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合同法》規定,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的合同與傳統的紙質合同一樣屬於書面合同,這從法理層面上認可了電子合同形式上的法律有效性。
結合《合同法》和《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規定,我們可以歸納出有效的電子合同應當具備的條件:
1、數據電文原件,能夠可靠地保持內容完整、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原件形式及文件保存要求;
2、電子簽名,能夠標識簽署人、簽署時間,防篡改,滿足法律規定的有效電子簽名要求;
3、身份經過第三方有效認證,滿足法律規定的認證要求;
所以,旅遊電子合同需要滿足「簽署各方經過實名認證」、「具有可靠的電子簽名」這兩個條件,才具有與紙質旅遊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如果電子合同平台沒有對遊客進行實名認證即可直接簽署合同,或沒有運用電子簽名技術而是單純的通過「確認」或添加水印圖章完成簽署,這樣的合同其實不具備法律效力。目前大部分旅行社,都會選擇如放心簽這樣的第三方電子合同平台與遊客簽訂旅遊電子合同,以保障簽署合同的合法合規。
全國監管平台已將國家旅遊局和工商總局推出的全國旅遊示範合同生成為在線合同模板。各地自行制定的旅遊示範合同,可在監管平台上傳模板,經平台處理後形成「全國旅遊示範合同庫」。
在簽署旅遊電子合同前,一定要仔細閱讀完整個合同,對服務價格、服務項目、是否改變路線、是否存在自費、調整路線的處置方式、違約的處置方式以及購物設置等情況進行了解,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詢旅遊公司、參團過的朋友等,必要時可以要求簽訂補充協議。
9. 旅遊合同是導遊人員與旅遊者簽訂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是提供導游服務的依據. 是對還是錯的!!!
「旅遊合同是導遊人員與旅遊者簽訂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是提供導游服務的依據」這句話是錯誤的,旅遊合同是指旅行社與旅遊者簽訂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旅遊服務合同是指旅遊經營者與旅遊者約定旅遊活動過程中旅行社和旅遊者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9)旅遊法律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旅遊合同目的在於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這使得旅遊服務合同正式成為有名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訂立包價旅遊合同時,旅行社應當向旅遊者告知下列事項:
(一)旅遊者不適合參加旅遊活動的情形;
(二)旅遊活動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三)旅行社依法可以減免責任的信息;
(四)旅遊者應當注意的旅遊目的地相關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宗教禁忌,依照中國法律不宜參加的活動等;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當告知的事項。
在包價旅遊合同履行中,遇有前款規定事項的,旅行社也應當告知旅遊者。
10. 報了旅遊團臨時不去能退款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第六十七條規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輔助人已盡合理注意義務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響旅遊的,按照下列情形處理:
(一)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旅行社和旅遊者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不能完全履行的,旅行社經向旅遊者作出說明,可以在合理范圍內變更合同;旅遊者不同意變更的,可以解除合同。
(二)合同解除的,組團社應當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輔助人支付且不可退還的費用後,將餘款退還旅遊者;合同變更的,因此增加的費用由旅遊者承擔,減少的費用退還旅遊者。二、旅遊合同簽訂前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1、看合同必備要素是否齊全。按照《旅遊法》和《旅行社條例》規定的旅遊合同必須載明的事項,如不在主合同中體現的,就要在行程表中體現。行程表是合同附件,一經遊客簽名就具有法律效力,旅行社不得再隨意更改行程。
2、看合同的一些特殊要素。比如:出境游如果要收導游小費,必須事先在合同中約定收取標准;法規規定出境游一定要派領隊的,合同中要有相關的約定;大部分旅行社通常會將省外游、出境游委託地接社去做,旅行社有義務在合同中告知遊客地接社的名稱、聯系方式等。
3、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工商部門認定的「霸王條款」問題(如:「若人數不夠,我社無法獨立成團,將提前五天通知,全額退還團費,不作賠償;或我社有權聯合其他旅行社共同組團出遊,恕不另行通知」)。如果有,可與旅行社交涉及或協商,再不行可另選旅行社參團。
4、注意行程表中的有關條款與合同條款是否相互抵觸。行程表作為合同的附件也是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注意行程表中的有關條款與合同條款有沒有相互抵觸的問題。
5、要注意網上交費團購的合同簽訂問題。如是合法的旅行社通過電子商務參團的,要與參團旅行社簽訂旅遊合同。如果是不具備旅行社資格的網站以團購等方式收取費用交由旅行社操作的,在參團前一定與組團社簽訂旅遊合同,避免發生旅遊紛紛時組團社推御責任。
6、善用協商權。對雙方協商一致的其他內容,旅行社在其提供的合同中應當留有「特別約定條款」位置,供雙方去協商,遊客對合同中已印製定下來的一些內容,認為不合理的,一定要提出異議,通過充分協商去修改。或者遊客中有需要照顧的老人小孩、需要清真飲食的少數民族成員等,就要補充一些特別的約定。對顯失公平的合同,旅行社不肯讓步的,遊客有權選擇不參加這個旅行社團。
7、注意看旅行社的經營資格和經營范圍。如,出境旅遊必須由有出境旅遊組團資格的旅行社組團,台灣游必須由具有台灣游組團資格的旅行社組團,否則就存在風險。
報名旅遊團臨時不去能退錢嗎?因旅客的原因而臨時不能去旅遊,就算能夠退錢,也會被旅行社扣一部分的錢,除非是旅行社等原因才能全額退款。報名旅遊團臨時不去又想要拿回錢,來 進行詳細的咨詢,本網律師會為你詳細解答。
引用法條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第六十七條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