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訴訟法律責任
❶ 虛假訴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虛假訴訟是行為人因利益驅動而採用虛擬的事實、虛擬的法律關系而提起的訴訟,假用法律程序的調整來達到損害他人權利或公共利益、實現自我不當利益的惡意訴訟行為。對於虛假訴訟行為的處罰是有法律規定的,但對於虛假訴訟的認定,尚未見權威解釋或認定標准。最高人民法院雖然發布過《最高人民法院首次認定虛假訴訟案》的指導案例,但也沒有提出具體的認定方式與操作指導意見。只能在司法實踐中,根據虛假訴訟的法律特徵、虛假訴訟的表現形式、虛假訴訟行為方式的推定等法律要素來確定慮假訴訟的行為構成。
一、虛假訴訟的法律特徵:
1、行為人主觀上都存在過錯或惡意,其行為均具有違法性。
2、行為人均以侵佔他人財產或獲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害為追求目的。
3、行為人都以民事訴訟的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隱蔽性。
4、行為人非法目的的實現都有賴於法院的審判權和執行權,訴訟的合法外衣被行為人惡意利用。
二、虛假訴訟的表現形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頻繁,社會投資風險加大,近年來虛假訴訟成為不法分子「漂白」「淘金」的一種慣用伎倆。從簡單的逃避債務、逃避法院執行,到變相套取合夥人資產,將抽逃出資行為「合法化」等,以達到節省費用、稀釋債務、轉移財產等其他非法目的。
其表現形式復雜多樣,比如虛構借款、簽訂假合同、偽造證據材料、假倒閉、假離婚等,大多數虛假訴訟是在親屬、夫妻、同學、朋友之間串通,但已有逐漸演變為威脅、賄買作假證之勢。虛假訴訟多發於民間借貸、項目工程建設、破產清算及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等幾類案件當中。
三、虛假訴訟行為的定性:
虛假訴訟行為侵犯的客體主要屬於妨害司法罪的范疇。虛假訴訟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它不僅侵犯了被害人的財產權、資格權等,還嚴重妨害了司法機關正常的訴訟活動。但從本質上看,虛假訴訟主要是通過對訴訟程序的惡意利用,從而達到侵犯財產等非法目的,不僅嚴重浪費了司法資源,也影響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因此,在虛假訴訟侵犯的客體中,侵犯財產權、資格權等其他權利與妨害司法機關正常訴訟活動相比,是一般與特殊、偶然與必然、次要與主要的關系,所以,認定虛假訴訟行為侵犯的客體應體現其特殊性、必然性和主要性特點,將虛假訴訟歸入妨害司法罪中。
四、慮假訴訟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1)、《刑法》修正案九,對虛假訴訟的規定:
第三百零六條之一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2)、《民事訴訟法:》的規定:
第一百一十二條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規定:
第一百九十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的他人合法權益,包括案外人的合法權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
第三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提起撤銷之訴,經審查,原案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進行虛假訴訟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處理。
第一百九十一條 單位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或者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對該單位進行罰款,並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條 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當事人本人到庭,就案件有關事實接受詢問。在詢問當事人之前,可以要求其簽署保證書。
保證書應當載明據實陳述、如有虛假陳述願意接受處罰等內容。當事人應當在保證書上簽名或者捺印。
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拒絕到庭、拒絕接受詢問或者拒絕簽署保證書,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
第三百零一條 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審理期間,人民法院對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裁定再審的,受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將第三人的訴訟請求並入再審程序。但有證據證明原審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先行審理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裁定中止再審訴訟。
❷ 最高法發關於虛假訴訟罪的起訴規定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虛假訴訟罪】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2、第一款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3、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虛假訴訟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本罪可以是單位犯罪,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3、有前述行為,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4、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❸ 虛假訴訟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虛假訴訟罪是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加的罪名之一。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為虛假訴訟罪。捏造事實怎麼理解?所謂捏造事實,指行為人虛構、臆造根本不存在,與真實情況相悖的事實情況,既可以是完全捏造,毫無真實成分,也可以是存有部分真實成分,部分捏造。注意區分以下幾種情形:(一)罪與非罪的界限行為人主觀上沒有特定的主觀目的,不論是否謀取利益,謀取的利益是正當利益還是不正當利益的,均能構成本罪。如行為人為了要回借款,但礙於臉面不好意思開口,遂將債權虛假轉讓他人,由他人提起訴訟討還借款的。這種情況,也符合本罪所規定的客觀危害行為。(二)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如,虛假訴訟罪與詐騙罪、侵佔罪、偽證罪、妨害作證罪等罪名之間的的界限。(三)本罪的罪數形態實踐中,可能出現行為人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產或逃避合法債務為目的,捏造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獲得有利民事裁判,嚴重妨害司法秩序的行為。根據刑法的規定,既可能符合虛假民事訴訟罪,也可能符合詐騙罪、侵佔罪等其他犯罪的犯罪構成。
❹ 民事訴訟虛假訴訟怎麼舉報
對於虛假訴訟,涉嫌刑事犯罪,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依法進行處理。
❺ 公民可以對虛假訴訟罪提起訴訟嗎
構成虛假訴訟罪的是公訴的刑事案件,由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公民可以向法回院以及公安機關舉答報虛假訴訟,提供相關證據或線索,但不能對虛假訴訟罪提起刑事訴訟。參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虛假訴訟罪】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❻ 民事經濟糾紛案件原告方惡意向法院提供虛假訴訟應該承擔怎樣的法律師責任
對於虛假訴訟的處理
沒有實際的利益紛爭,原告與被告之間惡意串通,通過訴訟版的手段,拿到權具有執行力的判決書和調解書,以達到不當目的的行為被稱作「虛假訴訟」。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 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請去法律咨詢貼吧 去尋問http://tieba..com/f?kw=%B7%A8%C2%C9%D7%C9%D1%AF&fr=index。
❼ 當事人虛假訴訟法院可否罰款10萬元的法律依據及範本
第一百一十二條 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三條 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五條 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十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
❽ 惡意虛假訴訟受到什麼樣的法律制裁
輕則負司法行政責任拘留,重則負刑事責任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