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和法律實效
1. 法的實效,法的效力,法的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區別是什麼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這一概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
(1)法律效力是一種蘊涵著的指向力量。
(2)法律效力是法律中所蘊涵的力量。
(3)法律效力總是相對於一定的對象的力量。
法律效力與法律實效。
法律實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定法在實際社會生活中被執行、適用和遵守的狀況,即法律的實質有效性。
區別:
其一,法的效力是法律規範本身固有的一種特性,它表達的是「應當怎樣」的概念。法的實效表明人們的實際行為符合法律規范,它表達的是「是怎樣」的概念。
其二,實效問題涉及法律規范是否實際地被它可以對之適用的人民所遵守,而效力問題涉及一個法律規范是否有資格或值得人們去遵守。
其三,法律效力存在著有效和無效的性質上的區別;法律實效則主要表徵法律的實質有效性。 其四,法律效力具有靜態性和抽象性特徵;而法律實效具有動態性和具體性特徵。
其五,法律效力是一個評價性問題,而法律實效是一個描述性問題。
聯系:一方面,法律實效以法律效力為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法律效力以法律實效為直接結果。
法律效力與法律效果。法律效果是一個相對於立法目的而言的法學范疇,它是指法律為了實現其目的而通過調整社會關系所產生的實際結果對整個社會所發生的客觀影響或效應。
區別:其一,法律效力是一種抽象的靜態存在,法律效果則是一種客觀的靜態存在。
其二,法律效力包含著對社會發展的預想目的,但更多的是對主體行為的指引力,法律效果則是主體對社會發展理想的固定化,是主體行為的結果狀態。
聯系:其一,法律效果的產生過程也就是法律效力中目的的實現過程。
其二,法律效果的評價只能以法律效力中的目的內容為標准 法律效力與法律效益。法律效益是指社會主體在法律實施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益。
區別:其一,法律效力是一個抽象的、靜態的實體存在,它以法律規定的權利與義務為主體內容。法律效果是一個動態的具有某種客觀性的關系存在,它以法律實施 的結果與社會主體需要之間的效用關系為主要內容。其二,法律效力只有有效與無效的性質上的差異,法律效益則具有利益大小、滿足程度等數量上的區分。
聯系:一方面,法律效益對法律實施的評價間接地導致了其法律效力的合理性評價。另一方面,法律效力必須以法律效益為核心來調整自身的權利、義務的設定方式與范圍。
2. 法律實效和法律效力的區別
一切公證行為都產生證據上的效力。①任何法律行為和有法律意義的版文書、事實經過公證權證明,國家證明它的真實性、合法性,即產生法律上的證據效力。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中,如果在收集、調查證據時涉及某項文書,而這項文書業經公證證明,即應確認其效力,可以直接采證。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②依照法律必須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則公證證明就成為這些法律行為生效的必要條件。法律對於不同的法律行為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包括口頭、書面及公證證明,取決於該法律行為所產生(或變更、消滅)的法律關系的重要性、復雜性和它對於第三者的作用。雖未為法律規定而當事人自行協議公證證明作為雙方法律行為必要的形式條件之一的,這一法律行為也必須公證證明方能成立。③債權文書,如債權人和債務人對權利義務關系沒有爭議、並經公證證明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當債務人拒不履行時,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不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作出裁判。
3. 法律效力與法律實效的關系
法的實效是指法為了實現其目的而調整社會關系所產生的實際效果版,它表現為權利得到權享用,義務得到履行,禁令得到遵守,從而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追求的整個社會良好的法治狀態,促進和保障生產力發展,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法的實效與法的效力不同,法的效力是法的約束力,屬「應然」范疇;法的實效是法規范通過遵守、執行和適用轉化為社會現實,屬「實然」范疇。法的效力是法的實效的前提之一,沒有這個前提,法就不可能取得實效,但是,僅有這個前提,而不遵守、執行和適用,就不可能有實效。從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的角度說,我國立法活動所追求的目的。
4.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區別
(1)時間效力不同: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實施是否給人們或社會帶來某種有效的利益和好處,是否滿足了人們或社會的某種需要或目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
(2)層面不同:從宏觀層面看,法律效益包括法律的外部效益和法律的內部效益。法律的外部效益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會各項收益與成本之比,具體包括法律的經濟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法律的內部效益是指法律自身運轉過程中的投入和產出的問題,具體包括立法效益、執法效益、司法效益、訴訟效益、守法效益等。
(4)法律效力和法律實效擴展閱讀
法律對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國的法律實踐中先後採用過四種對人的效力的原則:
①屬人主義,即法律只適用於本國公民,不論其身在國內還是國外;非本國公民即便身在該國領域也不適用。
②屬地主義,法律適用於該國管轄地區內的所有人,不論是否本國公民,都受法律約束和法律保護;本國公民不在本國,則不受本國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③保護主義,即以維護本國利益作為是否適用本國法律的依據;任何侵害本國利益的人,不論其國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該國法律的追究。
④以屬地主義為主,與屬人主義、保護主義相結合。這是近代以來多數國家所採用的原則。我國也是如此。採用這種原則的原因是:既要維護本國利益,堅持本國主權,又要尊重他國主權,照顧法律適用中的實際可能性。
5. 法律有效和法律效果的區別
法律有效,指法律規范的有效性。基於法律的生命在於適用,法律有效就是法律內規范對其所指向的人具有容約束力或強制力,就是法律在事實上的權威性。
而法律效果,指的是法律的實效,即法律適用所能取得的社會有用性。法律效果是以法律有效為前提的,無效的法律既不應該被遵守,也不應該被適用。當然,有效的法律未必能取得好的法律效果。
6. 法律效率和法律實效的關系 是什麼
法律效率和法律實效的關系 :
:
7. 法律實效是什麼與法律實施的效果有區別么
1、法律實效,是指人們實際上按照法律規定的行為模式去行為,法律被人們實際遵行、執行回或適用答。
2、法律效果是指法律通過實施而實現自己的社會目的、價值或社會功能及其程度。
3、法律效果與法律實效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從法律效果包括法定權利與義務的實現來說,法律效果包括法律實效,一般來說,法律實效是法律效果的前提。只有首先實現法律實效,才有可能實現法律效果。但是,法律效果與法律實效並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情況下,一些法律雖有實效,但沒有產生相應的法律效果,或者甚至事與願違,法律實施的結果有悖於該法的社會目的以及立法者的初衷。那種雖有實效但效果不佳的法律,在實施一段時間後,就會被廢止。或者在形式上被廢止以前,首先失去了實效,人們不再實施它了。
8. 法的實效,法的效力,法的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區別是什麼大神們幫幫忙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蘊涵的、相對於一定的對象(與范圍)的作用力。這一概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1)法律效力是一種蘊涵著的指向力量。(2)法律效力是法律中所蘊涵的力量。(3)法律效力總是相對於一定的對象的力量。 法律效力與法律實效。法律實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定法在實際社會生活中被執行、適用和遵守的狀況,即法律的實質有效性。 區別:其一,法的效力是法律規範本身固有的一種特性,它表達的是「應當怎樣」的概念。法的實效表明人們的實際行為符合法律規范,它表達的是「是怎樣」的概念。 其二,實效問題涉及法律規范是否實際地被它可以對之適用的人民所遵守,而效力問題涉及一個法律規范是否有資格或值得人們去遵守。 其三,法律效力存在著有效和無效的性質上的區別;法律實效則主要表徵法律的實質有效性。 其四,法律效力具有靜態性和抽象性特徵;而法律實效具有動態性和具體性特徵。 其五,法律效力是一個評價性問題,而法律實效是一個描述性問題。 聯系:一方面,法律實效以法律效力為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法律效力以法律實效為直接結果。 法律效力與法律效果。法律效果是一個相對於立法目的而言的法學范疇,它是指法律為了實現其目的而通過調整社會關系所產生的實際結果對整個社會所發生的客觀影響或效應。 區別:其一,法律效力是一種抽象的靜態存在,法律效果則是一種客觀的靜態存在。 其二,法律效力包含著對社會發展的預想目的,但更多的是對主體行為的指引力,法律效果則是主體對社會發展理想的固定化,是主體行為的結果狀態。 聯系:其一,法律效果的產生過程也就是法律效力中目的的實現過程。 其二,法律效果的評價只能以法律效力中的目的內容為標准 法律效力與法律效益。法律效益是指社會主體在法律實施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益。 區別:其一,法律效力是一個抽象的、靜態的實體存在,它以法律規定的權利與義務為主體內容。法律效果是一個動態的具有某種客觀性的關系存在,它以法律實施 的結果與社會主體需要之間的效用關系為主要內容。其二,法律效力只有有效與無效的性質上的差異,法律效益則具有利益大小、滿足程度等數量上的區分。 聯系:一方面,法律效益對法律實施的評價間接地導致了其法律效力的合理性評價。另一方面,法律效力必須以法律效益為核心來調整自身的權利、義務的設定方式與范圍。
9. 法的效力和法的實效
哦
是這么分別的
簡單說:
必須要在有法律效力的事情上才可以事實法律實效
10. 法律實效與法律效果一樣嗎
不一樣,法律實效指得是可以觀察到的實際效果,法律效果是抽象的,包括社會效果等。